崔俊宇;齐伟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67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采用乳胶免疫法测试D-二聚体的含量.在患者发病后的30d对患者做预后评价,然后分析预后患者的结果.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30d,预后良好组的患者有342例,预后不良组的患者有331例.预后不良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预后量好组的高.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比正常人高,但是在治疗以后会降低,同时血浆D-二聚体患者在预后治疗以后效果良好,这说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是判断患者预后水平的重要指标.
作者:董涛;葛汝丽 刊期: 2019年第12期
临床尿常规检测是传统的用来检测人体是否存在疾病的主要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了物理学、化学以及显微镜的检查模式.在新型的临床尿常规检查中一般采取尿液自动化学分析仪以及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去完成.随着医疗水平的蓬勃发展以及尿常规检验设施的完善,对患者的疾病检验以及治愈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尿常规检查在临床上是一项不可被忽略的检验技术,其对于患者的肾脏以及尿路的疾病的诊断以及后续治愈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临床上在尿常规检验中主要包括对于患者尿液颜色、性状、酸碱度、蛋白质以及红白细胞等等成分的精密检验.本文主要研究了尿常规检验在临床上的实际运用,希望为促进疾病治愈体系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作者:米鲜艳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TRUS)联合特异性抗原(PS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就诊于本院的140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的病史资料.以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为标准,计算TRUS、PSA以及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 TRUS诊断的灵敏度为69.79%,特异度为68.18%,准确度69.29%.PSA诊断的指标分别为75.00%、54.55%、68.57%.联合诊断指标为81.25%、为93.18%、85.00%.结论:TRUS、PSA联合应用对前列腺癌诊断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法亮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消化性溃疡日常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来院就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50例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分别予以临床护理路径和常规护理模式,对两组护理满意度和健康知识知晓优良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3.33%,疾病健康知识知晓优良率为88.00%,依次高于常规组的72.00%和61.33%,两组各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消化性溃疡日常护理中可提高患者疾病健康知识知晓度,有利于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管理模式,是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切实可行的途径,值得推广.
作者:刘燕;曹菲霞;刘恒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了品管圈活动对神经外科术后感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所收治的神经外科患者共计200例,并将其随机划分到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均为100例,针对神经外科患者术后感染问题,研究组采用品管圈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之后对两种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术后感染问题发生概率较低,护理质量较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术后感染患者实施品管圈护理,不仅可大幅度提高护理质量,且患者满意度较高,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春蕊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对循证护理应用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调查.方法:我院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5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所有患者在系统随机分组下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25例.干预组患者予以循证护理,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比较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均抢救成功,对照组有1例死亡病例,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生存质量为(93.4±6.2)分,对照组为(72.5±8.8)分,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100.0%,对照组52.0%,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病情,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春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1例产妇,设为对照组,该组行常规护理,对产妇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另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61例产妇,设为观察组,该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产时、产后出血情况、大量失血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良好,可降低产妇的出血量,也能规避风险,可予以推广和应用.
作者:薛雪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对超声医学在临床急诊检查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并根据其临床作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筛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急诊检查患者90例,通过统计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临床急诊常规的检查方法,实验组则是采用超声医学检查和临床急诊常规的检查方式相结合,对两组患者进行分别观察并通过患者的临床急诊检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对照组总体有效率为72.4%,而实验组总体的有效率高达93.3%,两组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验组临床急诊检查有效率可得,在临床急诊检查的应用效果上,将临床急诊常规检查和超声医学检查相结合应用效果显著,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值得进行深度探究以便在临床推广[1].
作者:雷光华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对于骨筋膜室综合症早期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并且总结科学的护理方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划分成实施常规护理的参照组,以及观察骨筋膜室综合症早期临床表现和针对性护理模式的研究组,比较两组的护理成效.结果:通过进行比较患者的骨筋膜室综合症发生率,结果显示相较于参照组而言,研究组的发生率更低,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加强骨筋膜室综合症患者的早期临床观察,并及时的应用科学护理模式应对,可以明显的降低骨筋膜室综合症发生率.
作者:李娜;李桂敏;王平平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在肠梗阻病人围术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肠梗阻患者94例,其中接受常规护理为47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综合护理的47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1.68±5.46)分高于对照组(83.59±6.71)分,其术后排气时间(55.87±8.65)h、住院时间(9.48±2.53)d和红素后并发症发生率(8.51%)均低于对照组[(67.34±9.42)h,(13.36±3.21)d,(2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应用于肠梗阻患者围术期能够有利于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在临床值得进一步实践.
作者:李倩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心理健康状态、生活事件对肺结核患者疾病发生和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SCL—90与LES调查2017年1月-2018年11月在笔者医院治疗的110例肺结核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结果:初治治愈组和复治未愈组患者LES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初治治愈组SCL—90评分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已治愈的肺结核患者SCL—90总分比复治未愈组要低(P<0.05).结论:心理健康状态、生活事件对肺结核患者疾病发生和疗效有影响.
作者:厉春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持续性质量改进在医院供应室管理模式中效果,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我院于2017年6月后实施了持续性质量改进管理,随机选择管理前后各500份经过消毒灭菌处理的无菌物品纳入到本次研究对象当中,同时随机挑选实施管理前后各50例临床医护人员进行进行调查,对比分析实施管理前后的医院供应室管理情况.结果:实施管理前清洗质量不合格率为2.60%、包装质量不合格率为3.80%、灭菌质量不合格率为0.80%,实施管理后清洗质量不合格率为0.80%、包装质量不合格率为1.00%、灭菌质量不合格率为0.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管理后医护人员满意率为94.00%远远高于实施管理前7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供应室管理中,应用持续性质量改进模式,能够提高洗、包装、灭菌质量的合格率,提高医院管理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曾翠娥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探究细节护理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9在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100神经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护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护理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常规临床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研究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对神经外科的患者在常规临床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满意度以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常规的临床护理方式相比具有更加理想的护理效果.
作者:张金霞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研究脑梗死急性期的患者早期的康复治疗对其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9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且平分为2个组,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进行早期的康复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运动功能评分为(36.95±11.32)分,试验组为(54.36±10.45)分.治疗前后患者肌痉挛无0级情况,肌力无0级和5级情况.治疗前2组差异不显著,治疗后2组患者肌痉挛和肌力情况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肌力和肌痉挛状况,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提高.
作者:李明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本文分析饮食体验卡应用在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之中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本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中盲选80例纳入本次研究之中,第二组40例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第一组40例患者在进行健康教育得时候接受饮食体验卡,对第二组和第一组患者护理效果展开分析.结果:第一组患者在本次研究之中其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饮食问卷评分、饮食教育所需时间明显低于第二组,组间对比存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在进行饮食健康教育的时候接受饮食体验卡,可更好的促进患者控制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提升患者的饮食依从性,缩短护士饮食教育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窦一博;赵海洋;姚斌 刊期: 2019年第12期
公立医院改革过程中,药品加成政策的取消是其中为关键的环节之一.这项政策的实施在缓解病患压力的同时,也为医院的收入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医院的正常运营.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后的影响进行分析,从实施单病种付费、强化公立医院内部管理、科学处理药剂科工作等方面论述了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后消极影响的应对策略.
作者:王磊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在四肢骨折的患儿中应用手术室中医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110例四肢骨折患儿选自于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小儿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和实验组(行中医护理),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中医护理后,实验组的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创口愈合时间等数据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也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在四肢骨折患者群体中,给予手术室中医护理可有效提升护理和治疗的临床效果,也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作者:王鑫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58例肠梗阻患者,患者经手术及临床明确诊断,对患者分别行多层螺旋CT、腹部X线平片诊断,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符合率94.83%高于腹部X线片诊断符合率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对粘连性肠梗阻、腹腔感染、肠道肿瘤、结肠内容物梗阻检出率高于腹部X线平片(P<0.05);而疝气、血运性肠梗阻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多层螺旋CT对肠梗阻行放射诊断,具较高准确性,临床价值高.
作者:唐丹丹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将预见性护理应用在产后乳房胀痛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将70例在院定期产检并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产后3d的乳房胀痛发生率和泌乳通畅率,并比较两组产后7d的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研究组产后3d的乳房胀痛率低于对照组(P<0.05),泌乳通畅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后7d的母乳喂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应用于产后乳房胀痛患者中可降低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提高乳腺管通畅率和母乳喂养成功率.
作者:陈璐璐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对寒湿淤堵疾病、颈肩腰腿痛、骨关节疾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给予远红外超高频康复调理机理疗的临床疗效与价值,为远红外超高频康复调理机理疗在临床的推广及使用提供实践依据.(此设备由天津好康福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院内收治的寒湿淤堵疾病、颈肩腰腿痛、骨关节疾病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就诊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疾病针对性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联合给予远红外超高频康复调理机理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前后下腰痛改善情况及治疗安全性进行综合评定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48%,对照组为87.88%,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各组内MCV、SCV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MCV、SCV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JOA临床症状、体征、肢体活动受限及膀胱功能各指标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各指标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治疗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对照组为18.18%,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寒湿淤堵疾病、颈肩腰腿痛、骨关节疾病患者给予远红外超高频康复调理机理疗辅助治疗,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疼痛评分、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提高治疗的安全性方面均具有显著价值,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较高.
作者:李骏峰;王虹;张佩兰;董成 刊期: 201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