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兰
目的:总结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外固定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85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予行手法整复配合中药外敷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并通过整复前心理疏导、夹板固定护理、患肢体位护理、功能锻炼指导、内外药物治疗、营养膳食调护等护理干预,总结护理效果及体会。结果:85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经半年随访观察,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临床疗效确切。结论: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外固定患者采取康复护理措施后,可有效减轻疼痛、促进肢体康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冯丹;温素珍;杨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黄氏筋伤针法主要采用芒针、火针及三棱针针法,根据病情灵活治疗筋伤病,特点是“中西结合,西为中用”,即中医辨证思维结合西医解剖特点指导临床诊疗,运用中医针灸方法治疗筋伤病有良好疗效。本文介绍黄氏筋伤针法的治疗特点及操作方法。
作者:冯希;黄崇侠;胡凤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通过对我院75例糖尿病肾病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护理分析,总结工作经验,客观评价患者的营养状况,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治疗思路。
作者:鲍子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究顺产后健康宣教对产妇及胎儿的影响。方法:50例产妇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顺产后健康宣教,对照组仅接受一般指导,比较两组产妇满意度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84%,高于对照组的36%(P<0.01);产后观察组产妇及胎儿并发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顺产后健康宣教能提高产妇满意度,促进产妇健康,减少产妇和胎儿并发症,效果显著。
作者:王敏 刊期: 2016年第13期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指导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但术后康复指导常存在一些误区,影响患者康复。本文将分析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指导的几点误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作者:曾梅玉;柯雅红;李然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生殖道感染是各种病原菌导致的阴道黏膜炎性疾病,常见的是阴道毛滴虫及念珠菌等单一或混合感染。本文简要介绍生殖道感染的特点,分析臭氧治疗生殖道感染的作用机制、优点及临床应用。
作者:韦彩妹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认知训练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2例V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2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训练,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Barthel指数(BI)进行效果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MoCA评分、BI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训练能有效提高VD的治疗效果,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陆宇超;毛依予;冯建邦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五步推拿法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的疗效。方法:将64例骶髂关节紊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观察组则在常规针刺基础上配合五步推拿法治疗,隔天1次,治疗10次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①观察组VA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五步推拿法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症疗效确切,可显著提高其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席常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采用关节松动术与下肢舒筋汤中药熏蒸治疗创伤性膝关节僵直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不同治疗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96例创伤性膝关节僵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作回顾性对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关节松动手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取中药熏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松动术与下肢舒筋汤中药熏蒸治疗创伤性膝关节僵直可有效提高治疗优良率,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于顺龙;贺前松;牟小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妊娠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其指患者妊娠及妊娠期首次出现或发生妊娠的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ms,GDM)。妊娠糖尿病产妇妊娠期血容量增加,部分患者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从而造成胎盘分泌的激素容易产生抗胰岛素作用,引起孕妇机体内血糖含量增高,从而诱发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及新生儿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将以妊娠期合并糖尿病的病因为起点,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对母亲、胎儿及新生儿的不良影响,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干预,降低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对母婴影响。
作者:张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老年继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思路,提高老年继发性高血压的诊疗水平。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接受诊疗的继发性高血压(观察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照组)各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者的血清钾、血压值等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平均病程为2.19±0.83年,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22±0.91年(P<0.05);观察组初诊收缩压、尿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继发性高血压一般其病程短于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变化程度更显著,其治疗中仅应用降血压药物效果并不显著,需配合其他疗法治疗。
作者:梁庆富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未生育的子宫肌瘤患者在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妊娠情况以及影响其术后妊娠的可能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入院的100例未生育行子宫肌瘤剔除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妊娠情况,查阅患者病历资料,统计收集患者剔除肌瘤数目及大小情况等。结果:剔除肌瘤数目2个组患者术后妊娠率显著低于剔除肌瘤数目1个组患者(P<0.05);剔除肌瘤数目≥3个组患者术后妊娠率显著低于剔除肌瘤数目1个组患者(P<0.05);术后妊娠情况与子宫肌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剔除肌瘤位置对术后妊娠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剔除的子宫肌瘤越多,患者术后妊娠的可能性越小;子宫肌瘤大小及位置对术后妊娠率无显著影响。
作者:朱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应用茵栀黄注射液与间歇蓝光联合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6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单用组,每组各80例,分别给予茵栀黄注射液与间歇蓝光联合治疗和单用间歇蓝光照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联合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用组(P<0.05);治疗后3 d、5 d,联合组患者TBiL浓度显著低于单用组(P<0.01);联合组患儿TBiL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单用组(P<0.01)。结论:茵栀黄注射液联合间歇蓝光进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患儿,起效较快,效果佳,不良反应轻微,并促进了患儿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秀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集的100例血液样本,其中50例正常血液标本作为对照组,50例溶血血液标本作为观察组,采用相同方法对两组血液标本进行检验,对比两组血液样本的各项指标(Glu、ALP、ALT、TBIL、AST、UA、CHOL、Alb、TP等),并总结、分析溶血现象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经检验发现,对照组标本中Glu、ALP等指标水平显著高于观察组标本(P<0.05),而ALT、TBIL、AST、UA、CHOL、Alb、TP等指标水平则显著低于观察组标本(P<0.05)。结论:溶血现象容易对血液中的某些指标造成升高或降低的影响,因此应尽量避免发生溶血反应。
作者:安玉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介绍了曹锐副教授小儿推拿治疗儿童便秘医案二则,曹锐教授善于针对病机治疗疾病,治疗实秘时手法可略加重,治疗虚证时可延长每次操作时间或增加每日推拿次数,能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钟雯;曹锐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研究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轮状病毒性腹泻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锌,记录两组患儿腹泻停止时间,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腹泻停止时间为3.05±1.02天,少于对照组的4.15±1.30天(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71%(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病可以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补充患儿营养物质的,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张翠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面肌痉挛是目前临床中难治性疾病之一,治疗方法较少。本病缠绵难治,容易复发,重症患者可致眼裂变小、面肌挛缩,严重影响工作及生活质量。本文通过透刺、艾灸、刮痧三种疗法结合,目的是寻找提高治疗面肌痉挛临床疗效的佳方法。经过临床观察三种疗法结合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肯定,但尚缺乏大量重复、对照、随机的证据支持。
作者:应聪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并发症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6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平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观察组予护理干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5%(P<0.01);护理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9%,显著低于对照的26.5%(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刘汉叶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配合走罐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手法放松、运动疗法配合走罐治疗,对照组仅用手法按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颈椎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P<0.01);治疗后治疗组颈椎各活动度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运动疗法结合走罐治疗颈型颈椎病效果显著。
作者:彭熠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