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燕科
本文分析1例误服菊科三七致肝窦阻塞综合征行人工肝治疗的患者的护理方法,包括心理疏导、饮食宣教、预防感染、肠道护理、人工肝护理等,严密观察并积极预防并发症,如有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
作者:于丽敏;王家卿;朱蓓蓓;余哲文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苯妥英钠,治疗组予卡马西平,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具有显著效果,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锐玲 刊期: 2015年第19期
脊髓损伤(SCI)患者多为青壮年,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残留的步行功能障碍尤为重要,下肢康复机器人是一种新的步行训练方法,本文就近年来下肢康复机器人用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功能障碍相关文章进行综述。
作者:刘明检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94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第1~2天给予阿加曲班60mg/d、第3~8天给予阿加曲班10mg/d持续静脉泵入,同时第3天开始服用用氯吡格雷75mg/d,共12天;对照组给予服用氯吡格雷75mg/d,共14天;治疗前后均进行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评定,用药第8天复查头颅CT或MRI,观察脑梗死灶有无出血,并观察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0%(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能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萧云;谭泽梁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少针刺阳经穴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72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针刺阳明经穴,观察组针刺少阳经穴,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1);治疗后研究组偏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少阳经穴能有效改善偏头痛症状,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柴广慧 刊期: 2015年第19期
对2011年1月~2014年8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手术的13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预防压疮的护理体会。手术室护士只有通过充分评估,术中注重各种压疮的防范,发现问题及时汇报总结,对患者施行全方面的精细护理,才能有效降低该类患者压疮的发生。
作者:洪晓燕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医骨科康复治疗,对照组口服布洛芬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VAS评分及JOA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P=0.013<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者VAS评分及JOA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骨性关节炎采用中医骨科康复疗法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疗效,可以考虑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董正国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析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中S-P间期的临床意义。方法:在我院心脏电生理室进行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的患者分别测量食管导联、V1导联中P2波脱漏前S1S2间期短时的S2~P2波间期以及食管导联中的P2波传至V1导联中的P2波的间期。结果:S1S2间期逐渐缩短引起S2~P2间期逐渐延长,其中S2-P2EB间期为76.23±11.79ms,S2-P2V1间期为149.40±26.73ms,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01);S2-P2V1间期明显高于P2EB-P2V1间期(P<0.01)。结论:传导具有递减性,较易出现裂隙现象,心房不应期缩短及房间传导阻滞等都是食管导联电极传递至左心房外膜间出现的假象;此外,心脏外组织传导延缓是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所具有的特点。
作者:蔡卢铭;毛鑫祥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观察温针八髎穴治疗下肢冰冷型寒痹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下肢冰冷型寒痹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温针治疗,对照组以中频电疗为主,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369<0.01)。结论:温针八髎穴能有效改善下肢冰冷症状。
作者:刘文耀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前威胁公众健康的主要原因是心力衰竭发病率及死亡率不断提高,准确地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预后评估,能够有效预测疾病进程,同时通过科学的治疗延缓患者病情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作者:黄江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核磁共振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10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标准,对核磁共振检查的特异度、灵敏度与准确率进行判断。结果: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标准,核磁共振检查的特异度为93.33%、灵敏度为85.25%、准确率为89.71%,核磁共振的准确率与关节镜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关红博;金良红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生存质量及心理状况的改善。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血压控制、生存质量各方面评分、SDS及S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及身心状态,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霞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将40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卧床休息、胃肠减压、水电解质调节、营养支持、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配合服用清胆汤,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观察组发热、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且能缩短疗程,避免病情加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邱德庆;吴小芹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复方菖蒲液”药氧吸入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54例中风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药氧组及纯组给予纯氧吸入,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氧组,药氧组予“复方菖蒲液”药氧吸入,纯氧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药氧组低于纯氧组(P<0.05);药氧组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纯氧组的80.76(P=0.0146<0.05)。结论:“复方菖蒲液”药氧吸入能促进中风后抑郁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陈小芳;潘杰;谢丹;秦敏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外科患者术后便秘的发生原因、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将70例外科手术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行整体护理(心理护理、术后护理、并发症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指导、便秘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外科患者术后便秘的主要原因为气滞血瘀、气阴两虚、腑气不通等;经护理后,观察组排便间隔时间、排便时间、粪便性质、排便困难程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科患者术后容易出现便秘症状,给患者的康复带来不良影响,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其便秘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定媛 刊期: 2015年第19期
本文分析1例脑卒中后左侧肢体患者以FTHUE-HK量表为导向采取作业疗法康复的过程及效果。
作者:张雪;刘海鸥;李奎成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应用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发病后2~3天开始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比较两组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及AD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可明显提高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
作者:刘鸽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总结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护理经验。方法:将80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基础性护理、饮食护理、环境护理),观察组则给予综合护理(心理护理、病情监测、药物毒性监测、产时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病情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子痫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田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小儿厌食症是临床常见病,严重者会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于娟教授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专业从事小儿推拿研究工作的博士研究生导师,对推拿治疗此病有独特认识。本文试将导师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经验进行总结,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蔡可燕;于娟;刘明;任艳;王莉;霍晶晶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观察枳实消痞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将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服用枳实消痞丸,对照组则服用枸橼酸莫沙必利,15天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则为8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枳实消痞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与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疗效相当,但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巧娟 刊期: 2015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