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核磁共振诊断价值

关红博;金良红

关键词:半月板损伤, 膝关节, 核磁共振, 诊断价值, 特异度, 灵敏度, 准确率
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核磁共振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10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标准,对核磁共振检查的特异度、灵敏度与准确率进行判断。结果: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标准,核磁共振检查的特异度为93.33%、灵敏度为85.25%、准确率为89.71%,核磁共振的准确率与关节镜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10例妊娠子痫前期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分析

    目的:评价血红蛋白水平对子痫前期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住院生产的子痫前期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血红蛋白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贫血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发生率显著低于非贫血组(P<0.05);两组引产或死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水平>120g/L者其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贫血可降低子痫前期妊娠不良结局的风险,可能对子痫前期具有保护作用,较高的血红蛋白水平可能是子痫前期妊娠不良结局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邱卫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脑卒中偏瘫膝过伸研究进展

    膝过伸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下肢异常姿势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沉重负担。本体感觉障碍、股四头肌肌无力或痉挛、小腿三头肌痉挛或挛缩、初次负重站立时间过早等均可能导致膝过伸。研究发现,早期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膝过伸的发生率,膝过伸一旦发生,针对病因循序渐进地综合治疗,可大幅度提升康复治疗效果。

    作者:耿姣姣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揉?点法为主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60例

    目的:探讨揉?点法为主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的疗效。方法:60例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以揉法、点法为主进行推拿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治愈35例,好转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5%。结论:揉?点法为主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疗效良好。

    作者:王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手术室护理采取术前访视的体会

    目的:探究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52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0例,观察组行术前访视,对照组行术前常规准备,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心率75.54±8.5次/min,对照组心率92.05±10.5次/min,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择期手术患者行术前访视利于术中患者保持生命体征平稳,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陈显丽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中S-P间期临床意义探究

    目的:探析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中S-P间期的临床意义。方法:在我院心脏电生理室进行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的患者分别测量食管导联、V1导联中P2波脱漏前S1S2间期短时的S2~P2波间期以及食管导联中的P2波传至V1导联中的P2波的间期。结果:S1S2间期逐渐缩短引起S2~P2间期逐渐延长,其中S2-P2EB间期为76.23±11.79ms,S2-P2V1间期为149.40±26.73ms,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01);S2-P2V1间期明显高于P2EB-P2V1间期(P<0.01)。结论:传导具有递减性,较易出现裂隙现象,心房不应期缩短及房间传导阻滞等都是食管导联电极传递至左心房外膜间出现的假象;此外,心脏外组织传导延缓是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所具有的特点。

    作者:蔡卢铭;毛鑫祥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枳实消痞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枳实消痞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将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服用枳实消痞丸,对照组则服用枸橼酸莫沙必利,15天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则为8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枳实消痞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与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疗效相当,但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巧娟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温针八髎穴治疗下肢冰冷型寒痹4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温针八髎穴治疗下肢冰冷型寒痹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下肢冰冷型寒痹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温针治疗,对照组以中频电疗为主,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369<0.01)。结论:温针八髎穴能有效改善下肢冰冷症状。

    作者:刘文耀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小针刀配合局部封闭治疗手指屈肌腱腱鞘炎

    目的:探讨小针刀配合局部封闭治疗手指屈肌腱腱鞘炎的疗效。方法:48例患者均采用小针刀配合局部封闭治疗,治疗1次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愈45例,好转3例,无效0例,治愈率为93.8%,总有效率为100.0%。结论:小针刀配合局部封闭治疗手指屈肌腱腱鞘炎疗效好、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乔燕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五官超短波联合热敏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五官超短波联合热敏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21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五官超短波照射双迎香后热敏灸上印堂、通天、风池、神阙、肺俞等穴,观察疗效。结果:治愈6例,好转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48%。结论:热敏灸联合五官超短波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颇佳。

    作者:冯桂芳;麦国钊;李洁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低频脉冲电治疗基础上自拟方剂与六味地黄汤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低频脉冲电联合自拟方剂或六味地黄汤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低频脉冲电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服用自拟方剂(掉毛草、怀药、泽泻等),对照组则服用六味地黄汤,治疗期间均禁食辛辣刺激食物、严禁饮酒或浓茶、禁用抗生素,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结论:自拟方剂联合低频脉冲电治疗股骨头坏死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龙启顺;周树成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脑电图、经颅多普勒及P300检测技术诊断偏头痛的临床表现

    目的:研究脑电图、经颅多普勒及P300检测技术诊断偏头痛的临床表现。方法:100例偏头痛患者设为观察组,10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采取脑电图、经颅多普勒以及P300检测,分析其临床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脑电图异常率和经颅多普勒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300电位潜伏期和波幅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诊断偏头痛采取脑电图、经颅多普勒及P300检测,并结合患者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临床治疗。

    作者:张忠玺;佘秀菊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健康教育对门诊小儿留置针输液的护理疗效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门诊小儿留置针输液效果的影响。方法:200例留置针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输液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系统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儿护理疗效。结果:实验组留置针相关知识知晓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减少门诊患儿使用留置针的并发症,保证其使用效果,提高输液护理质量。

    作者:顾亚萍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不同手术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和肢体活动功能方面预后的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和肢体活动功能的效果。方法:将4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进行开颅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细孔引流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MMSE评分、Matta评分、颅内血肿+水肿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MMSE评分、Matta评分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颅内血肿+水肿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孔引流手术对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肢体活动预后的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文萍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早期应用电动起立床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应用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发病后2~3天开始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比较两组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及AD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可明显提高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

    作者:刘鸽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推拿加拔罐治疗胃脘痛27例

    目的:探讨推拿配合拔罐疗法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7例胃脘患者采取推拿配合拔罐治疗,观察疗效。结果:临床显效20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2.6%;胃镜显效20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6.3%。结论:推拿配合拔罐疗法是治疗胃脘痛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琳;田端亮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预防压疮的护理体会

    对2011年1月~2014年8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手术的13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预防压疮的护理体会。手术室护士只有通过充分评估,术中注重各种压疮的防范,发现问题及时汇报总结,对患者施行全方面的精细护理,才能有效降低该类患者压疮的发生。

    作者:洪晓燕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早期营养支持治疗和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支持治疗与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2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术后给予补液、胃肠减压等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营养支持治疗与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肠鸣音消失时间、肝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与进食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食管癌患者术后给予早期营养支持治疗与护理干预,能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王凌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自身股四头肌松筋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自身股四头肌松筋手法对膝骨关节炎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指导患者进行常规膝关节自我锻炼和防护,干预组则在常规锻炼、防护基础上进行自身股四头肌松筋手法治疗(每次20min,每周2次),治疗8周后评估膝关节WOMAC评分(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s Osteoarthritis Index)和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干预组疼痛、僵硬、功能、总评分等WOMAC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炎是一慢种性骨关节疾病,患者自我治疗预防具有重要作用,自身股四头肌松筋手法有利于改善膝关节症状,且经济、操作简单、容易坚持,但其机制及长期疗效仍需深入研究。

    作者:吴淮;严萍;刘文刚;曾科学;曾得明;许学猛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医骨科康复治疗,对照组口服布洛芬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VAS评分及JOA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P=0.013<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者VAS评分及JOA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骨性关节炎采用中医骨科康复疗法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疗效,可以考虑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董正国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Lokomat机器人在不完全性SCI患者步行障碍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脊髓损伤(SCI)患者多为青壮年,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残留的步行功能障碍尤为重要,下肢康复机器人是一种新的步行训练方法,本文就近年来下肢康复机器人用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功能障碍相关文章进行综述。

    作者:刘明检 刊期: 2015年第19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