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漫丽
目的:观察电脑中频治疗仪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我院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应用电脑中频治疗仪理疗,对照组术后不用治疗仪,观察两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脑中频治疗仪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术后康复具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美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严重缺损牙齿修复应用玻璃纤维桩的效果。方法:41例严重牙齿缺损患者(45颗牙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金属桩核打桩,实验组用玻璃纤维桩核打桩,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8%,实验组为100%,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后遗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玻璃纤维桩值得在严重缺损牙齿修复中推广应用。
作者:黄文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张力失衡性膝关节过伸的效果。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针刺治,比较两组膝过伸的纠正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张力失衡性膝过伸疗效显著。
作者:王华;周定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本院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收集的23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结果:以6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主要给药方式为静脉给药;青霉素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多;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为主。结论: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且影响因素较多,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作者:翟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治疗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并在围术期进行康复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在围术期进行针灸、推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HSS膝关节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2周、4周、12周的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骨关节炎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进行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治疗可以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白伟杰;伍中庆;邓宾;高大伟;陈志标;张志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联合复方金钱草颗粒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1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0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组碎石后即服用复方金钱草颗粒,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处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病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金钱草颗粒可有效提高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的效果,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苟刚;王燕;汪丽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点穴疗法结合拔罐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点穴疗法结合拔罐治疗89例门诊乳腺增生患者,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临床治愈51例,占57%;好转31例,占35%;无效7例,占8%;总有效率为92%。结论:点穴疗法结合拔罐是治疗乳腺增生临床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定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并早期行功能锻炼,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能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作者:范小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蓝光照射治疗的同时,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的安睡时间、体重增量、哭闹次数和黄疸下降值。结果:观察组安睡时间、体重增量、哭闹次数、黄疸下降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云涵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预防与护理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我院12例外科手术患者予围手术期护理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所患者均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预后较好。结论:下肢静脉血栓多由术后长期卧床引起,加强围手术期预防与护理能有效避免下肢静脉血栓。
作者:周丽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利多卡因+醋酸泼尼松注射液与利多卡因+醋酸泼尼松注射液+丹参注射液两种骶管注射配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组I(28例)和组II(30例),组I采用利多卡因+醋酸泼尼松注射液配方进行注射,组II采用利多卡因+醋酸泼尼松注射液+丹参注射液配方进行注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VAS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VA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骶管注射配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相当。
作者:彭昌贵;叶宇瑶;陈焕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扳机点推拿配合胸椎小关节整复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将58例肩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实验组采取扳机点推拿配合胸椎小关节整复,对照组只予胸椎小关节整复,隔天1次,5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结论:扳机点推拿配合胸椎小关节整复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穗锋;陆卫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效果。方法: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定期社区随访干预,对照组常规电话随访指导。结果:观察组饮食监测、坚持运动、合理用药及心理护理的遵医行为均较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督促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用药,坚持治疗,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有效控制血糖。
作者:李国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腹针配合头针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将60例产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腹针配合头针治疗,对照组给予新斯的明肌肉注射,使用B超测定残余尿量,观察治疗后1小时内的排尿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膀胱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针配合头针治疗产后尿潴留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易行,无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维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240例泌尿外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予常规行为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护理标识管理,观察两组护理不良事件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标识在泌尿科外科护理安全管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能有效增强管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值得推广。
作者:麦淑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一组(40例)和二组(40例),一组采用穴位注射配合电针、TDP照射、拔罐治疗,二组采用耳穴贴压配合电针、TDP照射、拔罐治疗,治疗1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但同一时点的症状、体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或耳穴贴压配合电针、TDP照射、拔罐治疗的疗效相当,均为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赵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结合太极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3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50)和对照组(n=150),两组患者均给予针刺、推拿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配合太极拳锻炼,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JOA评分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JOA评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推拿结合太极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夏迁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焦虑状态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状态,减少血液透析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甄洁洁;伍月嫦;熊庆飘;方梅琼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本文以大肠癌高危人群预防和治疗癌前病变、大肠癌术后预防复发转移、晚期大肠癌患者延长生存,改善生活质量、中药治疗年老体弱多病的晚期肠癌患者、大肠癌相关并发症的防治、中药对手术及放化疗的减毒增效研究等为切入点,论述了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的优势、困难及发展机遇,旨在为中医药防治大肠癌的临床应用和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程剑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在多元化教学的基础上强化神经修复理论在帕金森病康复教学中的作用。方法:将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101名随机分为对照组(49名)和实验组(52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多元化教学法,并在各个教学环节渗透并强化神经修复对帕金森病的康复价值及临床应用,评价两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理论成绩及实践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各教学效果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次教学方法改革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建立临床思维模式,实现理论与临床的有效接轨。
作者:李连涛;于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