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峰;游阿丽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医疗设备实现了电子化、数字化,不仅提高了医疗质量而且减少了病人的痛苦.但电子化、数字化的医疗设备容易受到电磁干扰.电磁干扰的来源主要有:高压线、高压电源、高功率脉冲设备、电焊、电机电刷、汽车、电车、可控硅整流设备、通信设备、理疗设备、X线设备、高频手术刀等.干扰设备一方面向空中辐射高频电磁波,另一方面在交流电源线上产生频率范围很宽的电磁干扰.这不仅能使交流电源线上产生高频电磁干扰,而且能产生瞬间高压、瞬间电压下跌、尖峰及脉冲等.
作者:张素霞;许文年;李贵良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白血病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恶性肿瘤,自从应用联合化疗以来白血病预后有了明显改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缓解率可达95%,淋巴肉瘤白血病稍低于此.但白血病化疗有时可引起严重副作用,如不及时处理和预防将会产生严重后果,现将我院近年来白血病化疗所致严重副作用作一小结.
作者:马伏英;刘秋玲;由丽华;孙岩峰;杨玉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电子仪器设备运用到临床工作中,更紧密地与临床的医疗护理工作结合,也从而推动了医学事业的发展.白内障治疗中心作为医院的一个重点科室,每年担负着医学院学生和进修医生的临床教学任务,中心结合本科室有自设的显微手术室的具体特点,特设置了一套临床显微手术闭路电视系统,它在临床带教及手术资料的收集、汇总方面充分体现了先进科技在医学临床工作中的巨大作用.现将其主要功能和使用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姗;周楠;李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的手术方式,减少术后复发.方法不追求小切口,正确判断疝环的边界,确保植入物放置覆盖整个腹股沟区,并与周围的坚韧组织适当重叠,确切缝合.结果本组276例病人随访6个月~5年无1例复发.结论避免术后复发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应完善手术方式.
作者:穆殿超;王大巍;宋茂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0岁,因双手及颈面部反复皮疹3个月,加重伴手指关节疼痛20天,于2003年8月28日入院.
作者:吴桂清;刘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百服咛(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公司生产)是近几年常用的非处方药,因能迅速缓解感冒症状,退热效果好而为广大患者所接受.百服咛诱发心律失常临床尚未见有过报道,我科于2003年9月收治1例因口服百服咛致频发室性早搏、心肌严重缺血的患者,现将其抢救与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武婷;贺明;朱启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比较丁螺环酮与阿普唑仑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符合CCMD-3广泛性焦虑症诊断标准的门诊及住院病人50例,平均分为2组,完成6周的治疗观察,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6周末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作用.结果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与阿普唑仑相似,但副作用比阿普唑仑小.结论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
作者:马云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一对一陪伴分娩在产程中的作用.方法对187例一对一陪伴分娩和同期718例非陪伴分娩的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病人满意度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一对一陪伴分娩的剖宫产率低,新生儿窒息率低,病人满意度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一对一陪伴分娩可显著降低剖宫产率,提高病人的满意度,而不增加新生儿窒息率,是一种在产科领域值得推广的方式.
作者:何金芳;楼华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存在于骨髓中区别于造血干细胞的一种多潜能干细胞,可作为多种疾病细胞替代治疗和基因治疗的载体.近年研究发现其可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存活并能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在体外也可通过定向诱导向神经细胞转化,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可能取代神经干细胞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细胞治疗和损伤的修复.由于其取材容易,能在体外迅速培养扩增,通过自体移植可避开免疫排斥反应,且能以多种途径包括静脉注射、脑内不同部位进行细胞移植,所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张东强;王秀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病程长的糖尿病(DM)患者常合并肾病,笔者曾收治15例糖尿病肾病,现将其诊治体会简述如下.
作者:王海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伴脑出血的血管内治疗技术操作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护理措施.方法经CT及MRI确认为颅内出血病例计38例,再经DSA证实为脑动、静脉畸形(AVM),根据AVM病灶特点,行超选择介入治疗,并以治疗后病人的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8例中26例栓塞后出血消除,2例出现新生动、静脉畸形,24例并发脑梗塞.并发症发生情况:穿刺部位血肿4例,脑梗塞2例,头痛3例.结论 AVM病灶旁的细小引流静脉是引起脑出血的原因,栓塞中应防止发生动脉瘤病变,术后应仔细观察病情,及时诊断处理,预防并发症.
作者:周楠;郭雷;袭红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我院自1999年起开始采用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单层连续缝合的手术缝合方法,自2001年起已完全废弃以往的连续缝合加褥式包埋的双层缝合手段.现将2002年全年剖宫产术1731例与1998年全年剖宫产术1092例随机抽样分析,总结两种缝合方法的优缺点.
作者:姚娉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经伴放线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Aa)刺激后,巨噬细胞表达趋化因子受体CXCR4和CCR5的情况.方法将Aa和巨噬细胞共同培养,利用β-actin作为内参照,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法,测定在不同时间点,巨噬细胞表达CXCR4和CCR5的mRNA的相对量.结果共同培养18h后,巨噬细胞中CXCR4的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共同培养36h后,巨噬细胞中CCR5的mRNA表达量升高(P<0.01).结论 CXCR4和CCR5参与了青少年牙周炎的免疫反应;感染青少年牙周炎的患者是否易感艾滋病还有待研究.
作者:钱珑;邬春兰;瞿跃红;吴凤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比较辅助生殖技术妊娠与自然妊娠早期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探讨利用辅助生殖技术妊娠后存在较高的流产率与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对辅助生殖技术妊娠后自然流产(ART妊娠组)33例,自然妊娠后自然流产(自然妊娠组)30例的流产绒毛进行染色体检查,分析流产胚胎的染色体异常情况.结果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共38例,其中染色体数量异常34例(89.5%),染色体结构异常4例(10.5%).在染色体数量异常的34例中,ART妊娠组占50%(17/34),自然妊娠组占50%(17/34),两组间无差异;而染色体结构异常的4例全部出现在ART妊娠组中的ICSI组里.结论辅助生殖技术妊娠后的高流产率与流产胚胎的染色体异常密切相关.
作者:熊曙康;郑明男;张振强;邵小光;冯丽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明胶海绵FE复合酶敷料对干槽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干槽症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其中18例行明胶海绵FE复合酶敷料对干槽症作为实验组;10例行碘仿纱条治疗作为对照组,将两种治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显效率(83.3%)明显高于对照组(60%)(P<0.05)结论明胶海绵FE复合酶敷料对干槽症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康祖铭;高永忠;滕建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荔枝草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应用荔枝草对30例带状疱疹进行1个月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27例均在3~7天内结痂痊愈,3例10天结痂痊愈.结论荔枝草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确切,无副作用,安全可靠.
作者:张梅;孙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20世纪80年代在加拿大Mc Master医学院创始,后是由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DavidSackett教授在Guyatt的指导下于1992年正式提出.随之,EBM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得到国内外临床医师的公认.其公认的定义[1]: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好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的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制定出适合该医生的佳治疗措施.
作者:杨芳;王林虎;王虎中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急性酒精中毒病例随机分成二组,治疗组31例用纳洛酮治疗;对照组33例用利尿、补液、补充维生素等治疗.对比二组的显效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显效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见效快,简便,疗效确切,副作用少,是救治急性酒精中毒的理想药物.
作者:徐亚熙;吴雪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我院自1999年至今共收治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81例,在抢救过程中有关阿托品化的观察和护理至关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风;王乃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内皮素(ET)测定的临床意义和了解内皮素(ET)与AMI泵功能、QRSS记分(QRSS)和磷酸肌酸激酶MB(CK-MB)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WHO AMI诊断患者47例24h内抽血作ET测定、CK-MB监测,并录取第5天心电图进行QRSS,同时选择2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AMI患者ET,QRSS,CK-MB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心功能级数越低ET、治疗后QRSS和CK-MB含量下降越明显;各组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AMI患者泵功能与ET、QRSS和CK-MB呈正相关并与泵功能、QRSS和CK-MB显著相关.结论 AMI早期ET含量对判断泵功能、心肌梗死面积和严重程度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何建秀;黄贵南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