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滕敏芳

关键词:康复护理, 脑卒中, 治疗效果, 影响
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2月~2011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的康复护理.护理干预后采用Barthel 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取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评价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有效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康复护理对肩关节镜手术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1个月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8例肩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29)和对照组(n=29),两组均进行常规的手术护理,治疗组在手术前后按照早期康复护理计划进行康复护理指导,对每例患者在手术前及术后1个月进行肩关节功能的测定.结果:治疗组两次肩关节功能评分总分分别为18.53±8.24、30.1±5.33,对照组为17.50±6.19、25.07±5.43;两组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01);两组术后比较治疗组1个月后关节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肩关节手术患者术后1个月的肩关节功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周玉萍;黄少华;田潇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抚触治疗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影响

    目的:观察抚触治疗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年来诊治的5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7天及出院时观察组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抚触治疗可以促进婴儿神经系统的发育,是一项操作简单、效果确切的辅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苗俊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针灸配合药球投火拔罐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18例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药球投火拔罐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针灸配合药球投火拔罐治疗,观察患者腰痛、下肢放射痛、下肢麻木、直腿抬高4项指标疗效及总体疗效.结果:患者腰痛、下肢麻木、下肢放射痛及直腿抬高方面的疗效显著.结论:针灸配合药球投火拔罐法治疗腰椎间突出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应阶;付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胫腓骨骨折的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康复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本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26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患肢护理、石膏固定护理、小夹板固定护理、牵引护理、功能康复等护理措施,观察临床效果,总结护理经验.结果:260例患者康复情况良好,疗效满意.结论:对胫腓骨骨折患者采取细心观察及全面护理,可防止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张红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针灸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采用针灸与脑心通胶囊联合的方法对患有脑梗死的患者在恢复期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观察.方法:抽取84例患有脑梗死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2例.在恢复期分别采用单纯针灸法和针灸与脑心通胶囊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其治疗前后血脂指标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A组患者;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没有出现特殊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结论:采用针灸与脑心通胶囊联合的方法对患有脑梗死的患者在恢复期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令人满意,能够提高该类患者相关生理指标的改善幅度,使患者的预后和转归更为理想.

    作者:张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中风偏瘫患者早期心理护理观察

    目的:心理护理在中风偏瘫患者早期的治疗价值.方法:通过对本院2008年1月-2011年2月40例中风偏瘫患者进行观察,随机分成2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护理、康复训练,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措施,以60天为一疗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前Fugl-Meyer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分数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Fugl-Meyer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分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作者:李少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脑卒中康复Access数据库的建立及其应用

    目的:建立脑卒中康复Access数据库,为临床研究搭建一个较好的平台.方法:设计脑卒中康复数据库框架;依据脑卒中康复数据库框架,用 Visual Basic设计客户端界面,Access 2003做后台数据库,建立含表、查询、窗体、报表等项目的数据库.结果:建成一个具有存储、数据输入输出、统计分析、检索查询等功能的脑卒中康复数据库.结论:脑卒中康复Access数据库为注册登记研究提供了一种有利的工具.

    作者:崔高亮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AO锁骨钩钢板在急诊骨科创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AO锁骨钩钢板在急诊骨科创伤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骨科创伤患者共7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A组患者采用克氏针进行内固定,B组采用AO锁骨钩钢板进行内固定.结果:B组的优良率为93.6%,明显高于A组的7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均无出现伤口感染和骨折处不愈合的情况;A组有2例出现伤口感染,并且有1例在手术后的跟踪发现有克氏针的松动固定失败进行二次手术.结论:在急诊骨科创伤上中使用AO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法,得到的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谷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从肾气丸论补肾之法

    笔者通过对肾气丸及其变方主治病机及组方原则的探讨,结合肾精、气、阴、阳的关系,归纳得出以填补肾精为补肾之本,再此基础上适当配伍补阴或补阳药,可治疗各类肾虚证.

    作者:杨雪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浅析肩关节功能恢复及肩关节镜手术护理

    目的:对肩关节功能恢复及护理与康复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对进行肩关节镜手术治疗30例慢性肩关节疼痛病人采取相同的术后功能恢复锻炼及护理配合进行医学分析.结果:手术后对30例病人进行跟踪随访,然后利用UCLA的计分标准对患者的优、良、中、差进行分析,分析其优良率结果达到80%.结论:肩关节功能恢复及肩关节镜手术护理是病人能否完全康复的重要手段.

    作者:李晨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胫骨pilon骨折的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胫骨pilon骨折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治疗各种原因所致pilon骨折28例.根据病情及临床分型分别进行牵引或石膏外固定3例,有限切开加外固定支架8例,行切开复位支撑钢板内固定17例.结果:术后随访2~5年,平均3年.采用Mazur评分标准,优9例,良13例,可4例,差2例.结论:pilon骨折并发症多且后果严重,pilon骨折的解剖复位和固定可获得佳临床效果,以预防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大限度地恢复踝关节功能.

    作者:向康木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72例按摩护理前列腺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按摩护理对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72例前列腺炎患者分成两组,其中35例为对照组、37例为观察组;两组全部采用理疗、灌肠等护理,此外给予观察组患者前列腺按摩护理,并对治疗效果按照国际前列腺生活质量指数(QOL)进行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4.1+1.8)分,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2.92+1.9)分,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结论:采用前列腺按摩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前列腺充血、肿胀和疼痛,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于云叁;吴丽莎;初显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骨折病人治疗依从性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心理状态和心理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骨折患者80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骨折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改变情况,对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分别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性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骨折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陈清霞;颜美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臭氧治疗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臭氧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从手术适应症的选择、术前准备、术后护理、术后注意事项、术后辨证施护等方面进行总结.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臭氧治疗围手术期护理更具特色.

    作者:黄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综合疗法治疗脱发4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大中专学生脱发的临床疗效.方法:确诊的脱发患者42例采用经络叩击、穴位按摩及辨证施治综合治疗,疗程3~6个月.结果:显效9例,有效25 例,无效8 例,总有效率为80.9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大学生脱发整体与局部相结合,标本兼顾,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王翠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GSH、DC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逆行交锁髓内钉(GSH)与动力髁螺钉(DCS)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治疗的63例股骨远端骨折病例进行对比性研究.按AO分型:A1:10例;A2:8例;A3:7例;B1:6例;B2:7例;B3:4例;C1:9例;C2:6例;C3:6例.GSH:35例,DCS:28例.对全部病例进行统计分析,选择指标有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膝关节功能.结果:63例患者患者中的35例GSH病例随访15~52个月,平均31月,骨折愈合34例,不愈合1例.膝关节功能按Karlstrom标准评价:优良率88.3%.28例DCS病例随访14~60个月,平均41月,骨折愈合34例,不愈合2例.膝关节功能按Karlstrom标准评价:优良率89.7%.全部病例均行内固定取出.在取出内固定前行膝关节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GSH组平均为45+43分,DCS组为44+45分.术后并发症方面:GSH组术后出现髓钉断裂一例,膝内翻一例,X片有明显骨关节炎表现者2例.DCS组术后出现钢板断裂2例,无膝内翻,X片有明显骨关节炎表现者1例.术中出血量GHS组140ml(100ml~190ml),DCS组110ml(80ml~130ml).骨折愈合时间:GHS组6月(3月~12月),DCS组3.5月(4月~12月)两者在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疗效.结论:GSH、DCS均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各有其适应症,严格手术适应症,结果恢复均较好,但手术并发症也有不同之处.

    作者:顾华;许利兵;李峰;张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手法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以往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多将治疗重点放在病变的疼痛局部,且在急性期阶段缺乏有效治疗,笔者在临床中观察到,依据传统中医经络学理论在非病变部位,施以单纯手法治疗,在本病各阶段均取得满意疗效,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痛苦,并结合自身认识从中西医两方面对治疗取效的理论依据进行探讨.

    作者:胡晓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50例小腿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与研究

    目的:对46例小腿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与研究.方法:对入院手术的患者进行指定的护理措施与病情的跟踪观察.结果:治疗后其中有4例患者出现肢体坏死导致的截肢,46例完全治愈出院.结论:小腿出现骨折情况的患者,对于护理人员要进行系统的培训这样才能科学的观察患肢的情况,当患肢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做到及时发现与治疗,正确的观察与护理能有效提高小腿骨折的治愈几率.

    作者:吴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

    Bennett骨折是手部暴力外伤骨折中比较多见的一种类型,是发生在第一掌骨基底部合并第一腕掌关节脱位或半脱位的骨折,治疗上存在整复容易但维持复位困难的特点[1].笔者自2003年5月~2010年2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4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熊演亮;胡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运动功能训练联合药物及高压氧治疗不同年龄小儿脑瘫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运动功能训练联合药物及高压氧治疗不同年龄小儿脑瘫的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11月收治的脑瘫患儿132例,按照年龄分为婴儿组60例,幼儿组72例.两组患儿均给予运动功能训练联合药物及高压氧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采用功能独立性量表(FIM)评价运动和认知功能的恢复程度.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FIM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婴儿组提高程度明显优于幼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总有效率比较,婴儿组明显优于幼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运动功能训练联合药物及高压氧治疗脑瘫可以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越早进行治疗患儿预后越好,在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作者:王丽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