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莲;许田
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选自2006年2月~2008年9月本院住院与专科门诊收治的面神经麻痹患者59例,男39例,女20例;年龄6~60岁;病程3d~1年.对照组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7~61岁;病程1d~6个月.纳入标准:(1)其病突然.(2)患侧眼裂大,眼睑不能闭合,流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
作者:刘慧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股动脉或和股静脉损伤合并严重股部软组织外伤的处理是比较棘手的外科问题,涉及到截肢还是保肢,术中处理,对代谢性肌肾综合征(MMS)及小腿间隙综合征的处理等问题,以下是我们的体会.
作者:郭伟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本文探讨了小儿推拿手法轻重的范畴和施术技巧,阐述了手法轻重补泻的原理和手法轻重的临床应用原则.
作者:袁红霞;袁洪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综合方法治疗运动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06例患者使用屈髋屈膝牵引、中药熏蒸、推拿、电针、理疗、腰背肌力量练习等综合方法治疗.治疗结果:治愈率45.2%,显效率50%,总有效率95.2%.结论:综合方法治疗运动员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宋玉春;吴华坤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随着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工作学习压力不断增加,或沉游于电脑、电视,致使劳逸失衡,不少人较早地步人亚健康的行列,或多或少地患有耳鼻咽喉口齿等五官及头颈部疾患.针对这种情况,本人在总结中医耳鼻咽喉口齿科知名专家王德鉴、王士贞教授等前辈经验的基础上,编排了2套简单易行而有效的保健操,经多年使用,取得了较好的保健效果,现不揣浅陋,介绍如下,以抛砖引玉.
作者:刘森平;林玲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小儿弱视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期,视觉系统没有得到正常发育,导致佳矫正视力低于0.9,严重影响小儿的学习与生活.眼科对本病的常规治疗疗效较好,但疗程长,患儿难以坚持.笔者2007年1月~2009年1月,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穴位推拿治疗儿童弱视(包括斜视)患者,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显著.
作者:蒋新慧;唐卫东;杨冬宝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面瘫为临床常见病,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证.本病临床中医辨证可分为风寒型、风热型、气血不足型[1].笔者自2003年7月以来运用电针、艾灸治疗风寒型面瘫5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利强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我院推拿科运用复位手法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秦中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小儿臂丛神经损伤又称臂麻痹,是在出生时由于体重较大,胎位不正,不适当的助产等原因,造成臂丛神经损伤的病症.以臂部完全或部分麻痹,功能障碍为特征.
作者:李巧莲;许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的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部关节、肌肉、韧带、筋膜的积累性损伤导致脊柱内外平衡的失调,压迫刺激颈部的神经、血管、脊髓,从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
作者:徐何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不同方向捏脊的即时降压效应,为临床治疗高血压捏脊选择正确方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7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向)上捏和(向)下捏脊组.观察两组治疗后即刻、10分钟、30分钟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和心率的变化.结果:上捏组和下逆组自身前后对照,两组的收缩压及脉压差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舒张压和心率改变不明显(P>0.05);两组间比较,所有指标治疗前与治疗后即刻、10分钟和30分钟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捏脊疗法有肯定的即时降压作用,但主要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脉压差随之下降);捏脊方向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影响不明显.
作者:廖品东;康自强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根据本人多年临床经验运用推拿方法治疗颈椎病有一定疗效.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发病患者多见于40岁以后,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趋向,可能与人们的生活习惯及工作性质改变有关.近几年来,我对几十例颈椎病采用推拿方法治疗颈椎病.
作者:罗水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落枕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病,本病可因睡眠姿势不当,枕头高低不适或感受风寒,局部气血运行不畅乃至颈项强痛.多发于睡眠后,无明显外伤史.表现为颈项强痛,头颈活动受限,转动不利,向患侧倾斜.重者疼痛可牵及肩背,局部肌肉痉挛,压痛明显.
作者:皮开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在冯盛才提出的经络的实质是机体内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实验资料及基础理论分析推动经络运动的动力.目的:探索推动经络运行的动力来源;方法:利用实验资料及基础理论进行分析;结果:探明推动经络运行动力的种种来源;结论:心脏和脑的活动运动是经络动力学的主要来源.
作者:冯盛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便下稀薄或水样为主证,是小儿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尤以三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本病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为多,且往往引起流行.本病容易消耗气津,重症患儿可导致伤阴或伤阳或阴阳俱伤.如泄泻迁延不愈常可导致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或成为疳证等慢性疾病.
作者:范娟;尹二东;常毕亮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腰椎间盘的退变与损伤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而造成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脊髓或脊神经根而产生腰痛和坐骨神经痛.该病多因跌、扑、闪、挫、负重旋转、过度劳累、风寒湿侵袭等诱因而助发,或经外伤而骤发,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劳动能力.笔者从2008年3月至2008年12月观察65例,采用按摩、牵引治疗配合恢复期功能锻炼,近期疗效显著,远期复发率较低,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慧琴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下简称腰突症)是由于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后,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人椎管,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马尾神经和血管等组织引起以腰痛、下肢放射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
作者:徐何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索以股四头肌等长功能锻炼为主的导引方法加中药热熨患膝治疗中年退行性膝关节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年龄在45~55岁的退行性膝关节病患者采取指导作股四头肌等长功能锻炼和中药热熨患膝的综合方法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共治疗62例,治愈36例,好转26例.治愈率58.06%,有效率100%.结论:以股四头肌等长功能锻炼为主的导引方法加中药热熨患膝是治疗中年退行性膝关节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丽华;郑梅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颈椎病是中医推拿临床上的一个及其常见的病症,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给人们施展各自才智,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另一方面激烈的竞争又为人们的奋斗之路带来了太多的不确定性,种种来自生活、工作和家庭的压力,令人身心疲惫.
作者:蒋志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周华龙,南京市名中医,全国名中医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师从全国著名推拿名家朱金山先生.中国名医疑难病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华临床医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推拿学会理事,全国针灸学会康复医学会理事,江苏省推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市针灸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南京市中医院推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院学科带头人.从事医疗、教学、科研30余年,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周华龙推拿集锦>等10余册.
作者:周伟;周华龙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