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动法治疗落枕80例报告

皮开鹏

关键词:落枕, 按摩治疗, 动法
摘要:落枕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病,本病可因睡眠姿势不当,枕头高低不适或感受风寒,局部气血运行不畅乃至颈项强痛.多发于睡眠后,无明显外伤史.表现为颈项强痛,头颈活动受限,转动不利,向患侧倾斜.重者疼痛可牵及肩背,局部肌肉痉挛,压痛明显.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全息针刺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选自2006年2月~2008年9月本院住院与专科门诊收治的面神经麻痹患者59例,男39例,女20例;年龄6~60岁;病程3d~1年.对照组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7~61岁;病程1d~6个月.纳入标准:(1)其病突然.(2)患侧眼裂大,眼睑不能闭合,流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

    作者:刘慧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按摩速愈妊娠六月胎位低羊水偏多浮肿腿痛

    妊娠浮肿腿痛等症,产后能自愈,加之吃药影响胎儿健康,医生多不给这些孕妇开药.针灸有刺激性,按摩要用力,人们更以为不适宜孕妇.其实,如能既保胎气又治病,就能使用,而且是必要的有益的!

    作者:李从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小儿推拿手法轻重说探析

    本文探讨了小儿推拿手法轻重的范畴和施术技巧,阐述了手法轻重补泻的原理和手法轻重的临床应用原则.

    作者:袁红霞;袁洪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滚法的基础研究进展

    目的:掌握滚法基础研究的现状与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对滚法基础研究的相关文献报道,归纳和分析其基础研究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结果:滚法的基础研究较少且各文献相互之间的试验结果或选用指标和研究参数差异较大.结论:目前仍然缺乏能直观表达滚法基础研究的内容,缺乏统一的量化标准,无法满足滚法的临床和教学需要.

    作者:何杰光;袁仕国;李义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股部血管损伤伴软组织严重挫伤的治疗

    股动脉或和股静脉损伤合并严重股部软组织外伤的处理是比较棘手的外科问题,涉及到截肢还是保肢,术中处理,对代谢性肌肾综合征(MMS)及小腿间隙综合征的处理等问题,以下是我们的体会.

    作者:郭伟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推拿手法为主配合热椒盐敷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炎

    女性慢性盆腔炎是妇科临床慢性常见病,是妇女子宫、卵巢、输卵管、盆腔结缔组织、盆腔腹膜之炎症的总称,其多半是由患者体质较差或急性炎症,治疗不及时,牵延所致.笔者自1991年以来,采用推拿手法为主,配合热椒敷,治疗妇女慢性盆腔炎15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章继生;何伊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推拿治疗小儿泄泻62例临床体会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便下稀薄或水样为主证,是小儿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尤以三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本病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为多,且往往引起流行.本病容易消耗气津,重症患儿可导致伤阴或伤阳或阴阳俱伤.如泄泻迁延不愈常可导致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或成为疳证等慢性疾病.

    作者:范娟;尹二东;常毕亮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三维叠加术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三维叠加术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8例患者进行中药内服配合射频消融术,臭氧注射进行综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VAS评分改变及治疗优良率.结果:治疗后2周及1月VA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优良率均达到96.4%.结论:三维叠加术治疗盘源性腰痛疗效确切,安全,容易推广.

    作者:尹立刚;唐炳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按压耳穴结合艾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方法:本研究选用按压耳穴颞、额、皮质下结合艾灸肾俞、脾俞治疗血管性痴呆并与西药都可喜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前后MMSE评分比较:耳压+艾灸组:治疗前15.88±2.63,治疗后22.26±6.02;西药组:治疗前15.32±2.48,治疗后17.08±3.46,两组比较P<0.05.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耳压+艾灸组:治疗前56.62±24.02,治疗后30.62±22.06;西药组:治疗前58.81±25.35,治疗后45.38±25.25,两组比较P<0.05.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耳压+艾灸组85.0%,西药组70.0%,两组比较P<0.05.结论:耳穴配合艾灸治疗血管性痴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该病患者的认知、精神行为症状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黎崖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手法复位配合塑型小夹板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32例

    自2001年以来,笔者采用手法复位配合塑形小夹板固定治疗了32例不愿手术的肱骨干骨折患者.经观察疗效满意,无畸形及骨不愈合,功能活动正常.本方法简单实用,患者痛苦小,无后遗症,费用低廉,骨折愈合较快,体现了中医骨伤学的优势.

    作者:易绵中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动法治疗落枕80例报告

    落枕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病,本病可因睡眠姿势不当,枕头高低不适或感受风寒,局部气血运行不畅乃至颈项强痛.多发于睡眠后,无明显外伤史.表现为颈项强痛,头颈活动受限,转动不利,向患侧倾斜.重者疼痛可牵及肩背,局部肌肉痉挛,压痛明显.

    作者:皮开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推拿治疗偏头痛的临床体会

    头痛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症状之一,简言之:头痛是指头颅上半部(即额、顶、颞和枕部)的疼痛.头痛的病因相当复杂,分类也很多.临床上从治疗的角度出发将其分为原发性头痛和继发性头痛两大类.原发性头痛是指没有明确颅内或头面部以及全身疾病病因的头痛,即各种辅助检查都未能发现异常的头痛.继发性头痛是指继发于颅内或头面部以及全身某种疾病而引起的头痛.

    作者:袁爱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肩关节周围炎的推拿疗法与功能锻炼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性退变引起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反应,是以单侧或双侧肩关节酸胀疼痛和功能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早期以疼痛为主,日轻夜重;晚期则以功能障碍为主,外展、外旋及后伸等功作受限明显.

    作者:宗克贵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不同方向捏脊对高血压患者即时血压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方向捏脊的即时降压效应,为临床治疗高血压捏脊选择正确方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7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向)上捏和(向)下捏脊组.观察两组治疗后即刻、10分钟、30分钟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和心率的变化.结果:上捏组和下逆组自身前后对照,两组的收缩压及脉压差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舒张压和心率改变不明显(P>0.05);两组间比较,所有指标治疗前与治疗后即刻、10分钟和30分钟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捏脊疗法有肯定的即时降压作用,但主要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脉压差随之下降);捏脊方向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影响不明显.

    作者:廖品东;康自强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踩跷、推拿加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体会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手术治疗创伤大,患者难以接受.笔者自1999年以来采用踩跷、推拿加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张玉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200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自2006年10月~2009年10月,采用综合疗法治疗20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庆池;王生林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推拿手法加心理暗示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82例疗效观察

    颈椎病是中医推拿临床上的一个及其常见的病症,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给人们施展各自才智,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另一方面激烈的竞争又为人们的奋斗之路带来了太多的不确定性,种种来自生活、工作和家庭的压力,令人身心疲惫.

    作者:蒋志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推拿治疗颈椎病

    根据本人多年临床经验运用推拿方法治疗颈椎病有一定疗效.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发病患者多见于40岁以后,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趋向,可能与人们的生活习惯及工作性质改变有关.近几年来,我对几十例颈椎病采用推拿方法治疗颈椎病.

    作者:罗水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按摩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发病率高、致残率大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笔者自2001年至今采用按摩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3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长安;朱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推拿配合足部反射区手法治疗肩周炎急性期的临床观察

    肩周炎为肩关节周围炎的简称,主要是由于慢性劳损、气血不足、感受风寒湿邪而引起,临床以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障碍为主要特征,在急性期尤以肩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肩关节的活动功能受限不太明显.1999年10月以来,我们采用推拿配合足部反射区手法治疗急性期肩周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臣;花春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