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推拿治疗偏头痛的临床体会

袁爱瑜

关键词:偏头痛, 神经刺激点, 推拿治疗
摘要:头痛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症状之一,简言之:头痛是指头颅上半部(即额、顶、颞和枕部)的疼痛.头痛的病因相当复杂,分类也很多.临床上从治疗的角度出发将其分为原发性头痛和继发性头痛两大类.原发性头痛是指没有明确颅内或头面部以及全身疾病病因的头痛,即各种辅助检查都未能发现异常的头痛.继发性头痛是指继发于颅内或头面部以及全身某种疾病而引起的头痛.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推拿治疗颈椎病的机理探讨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原因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脊髓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

    作者:杨昌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股部血管损伤伴软组织严重挫伤的治疗

    股动脉或和股静脉损伤合并严重股部软组织外伤的处理是比较棘手的外科问题,涉及到截肢还是保肢,术中处理,对代谢性肌肾综合征(MMS)及小腿间隙综合征的处理等问题,以下是我们的体会.

    作者:郭伟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200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自2006年10月~2009年10月,采用综合疗法治疗20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庆池;王生林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推拿治疗偏头痛的临床体会

    头痛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症状之一,简言之:头痛是指头颅上半部(即额、顶、颞和枕部)的疼痛.头痛的病因相当复杂,分类也很多.临床上从治疗的角度出发将其分为原发性头痛和继发性头痛两大类.原发性头痛是指没有明确颅内或头面部以及全身疾病病因的头痛,即各种辅助检查都未能发现异常的头痛.继发性头痛是指继发于颅内或头面部以及全身某种疾病而引起的头痛.

    作者:袁爱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按摩手法治疗小儿臂丛神经损伤30例疗效观察及分析

    小儿臂丛神经损伤又称臂麻痹,是在出生时由于体重较大,胎位不正,不适当的助产等原因,造成臂丛神经损伤的病症.以臂部完全或部分麻痹,功能障碍为特征.

    作者:李巧莲;许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推拿治疗颈椎病

    根据本人多年临床经验运用推拿方法治疗颈椎病有一定疗效.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发病患者多见于40岁以后,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趋向,可能与人们的生活习惯及工作性质改变有关.近几年来,我对几十例颈椎病采用推拿方法治疗颈椎病.

    作者:罗水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随金陵名医周华龙主任侍诊疑难医案3例

    周华龙,南京市名中医,全国名中医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师从全国著名推拿名家朱金山先生.中国名医疑难病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华临床医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推拿学会理事,全国针灸学会康复医学会理事,江苏省推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市针灸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南京市中医院推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院学科带头人.从事医疗、教学、科研30余年,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周华龙推拿集锦>等10余册.

    作者:周伟;周华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推拿治疗小儿泄泻62例临床体会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便下稀薄或水样为主证,是小儿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尤以三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本病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为多,且往往引起流行.本病容易消耗气津,重症患儿可导致伤阴或伤阳或阴阳俱伤.如泄泻迁延不愈常可导致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或成为疳证等慢性疾病.

    作者:范娟;尹二东;常毕亮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肩关节周围炎的推拿疗法与功能锻炼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性退变引起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反应,是以单侧或双侧肩关节酸胀疼痛和功能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早期以疼痛为主,日轻夜重;晚期则以功能障碍为主,外展、外旋及后伸等功作受限明显.

    作者:宗克贵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升举与通降手法并用治疗48例胃下垂体会

    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的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的病症.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多是由于膈肌悬吊力不足,肝胃、膈胃韧带功能减退而松弛,腹内压下降及腹肌松弛等因素,或因体形或体质原因,使胃肌张力极度低下,所见胃呈鱼构状的无张力型胃,形成胃下垂.

    作者:毛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动法治疗落枕80例报告

    落枕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病,本病可因睡眠姿势不当,枕头高低不适或感受风寒,局部气血运行不畅乃至颈项强痛.多发于睡眠后,无明显外伤史.表现为颈项强痛,头颈活动受限,转动不利,向患侧倾斜.重者疼痛可牵及肩背,局部肌肉痉挛,压痛明显.

    作者:皮开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温针灸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温针灸配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普通针刺配合颈椎牵引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功能评分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9%;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性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1),而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陈武杰;陈秀玲;林妙君;刘锐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三维叠加术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三维叠加术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8例患者进行中药内服配合射频消融术,臭氧注射进行综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VAS评分改变及治疗优良率.结果:治疗后2周及1月VA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优良率均达到96.4%.结论:三维叠加术治疗盘源性腰痛疗效确切,安全,容易推广.

    作者:尹立刚;唐炳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35例

    笔者自2005年以来,用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5例,男16例,女19例;年龄小17d,大2岁;左侧斜颈10例,右侧斜颈26例;硬块较大者20例,硬块较小或不明显者15例,伴有患侧脸部发育异常者10例;转头功能障碍者29例.习惯性斜颈除外.

    作者:孙龙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中药治疗功能性腹泻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肠宁汤治疗功能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6例中医辩证属于肝脾不和、脾虚湿滞型的功能性腹泻的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予以中药肠宁汤治疗;对照组47例,予以口服匹维溴铵和洛派丁胺,疗程均为8周.随访3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总有效率87.54%,对照组总有效率71.32%,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肠宁汤对肝脾不和、湿热湿滞型的功能性腹泻的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刘浩瑞;李亮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不同方向捏脊对高血压患者即时血压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方向捏脊的即时降压效应,为临床治疗高血压捏脊选择正确方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7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向)上捏和(向)下捏脊组.观察两组治疗后即刻、10分钟、30分钟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和心率的变化.结果:上捏组和下逆组自身前后对照,两组的收缩压及脉压差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舒张压和心率改变不明显(P>0.05);两组间比较,所有指标治疗前与治疗后即刻、10分钟和30分钟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捏脊疗法有肯定的即时降压作用,但主要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脉压差随之下降);捏脊方向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影响不明显.

    作者:廖品东;康自强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小儿推拿手法轻重说探析

    本文探讨了小儿推拿手法轻重的范畴和施术技巧,阐述了手法轻重补泻的原理和手法轻重的临床应用原则.

    作者:袁红霞;袁洪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手法复位颈椎病185例的临床报告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我院推拿科运用复位手法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秦中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齐刺法配合推拿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齐刺法配合推拿治疗腰三横突综合症的疗效.方法:将7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A组)采用齐刺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B组)运用推拿手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腰痛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78,9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齐刺法配合推拿治疗腰三横突综合症的疗效优于推拿手法治疗.

    作者:余军;吴增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推拿配合足部反射区手法治疗肩周炎急性期的临床观察

    肩周炎为肩关节周围炎的简称,主要是由于慢性劳损、气血不足、感受风寒湿邪而引起,临床以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障碍为主要特征,在急性期尤以肩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肩关节的活动功能受限不太明显.1999年10月以来,我们采用推拿配合足部反射区手法治疗急性期肩周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臣;花春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