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按摩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陈长安;朱沛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 膝按摩治疗, 中药熏洗治疗
摘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发病率高、致残率大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笔者自2001年至今采用按摩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3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推拿配合冷敷治疗急性腰扭伤969例临床小结

    急性腰扭伤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青:比年人群,由于腰部肌肉相对薄弱,腰部用力姿势不当而导致突然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疼痛,腰部或下肢活动功能受限,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近年来笔者采用推拿配合冷敷治疗急性腰扭伤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福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全息针刺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选自2006年2月~2008年9月本院住院与专科门诊收治的面神经麻痹患者59例,男39例,女20例;年龄6~60岁;病程3d~1年.对照组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7~61岁;病程1d~6个月.纳入标准:(1)其病突然.(2)患侧眼裂大,眼睑不能闭合,流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

    作者:刘慧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推拿手法为主配合热椒盐敷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炎

    女性慢性盆腔炎是妇科临床慢性常见病,是妇女子宫、卵巢、输卵管、盆腔结缔组织、盆腔腹膜之炎症的总称,其多半是由患者体质较差或急性炎症,治疗不及时,牵延所致.笔者自1991年以来,采用推拿手法为主,配合热椒敷,治疗妇女慢性盆腔炎15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章继生;何伊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按摩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发病率高、致残率大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笔者自2001年至今采用按摩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3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长安;朱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齐刺法配合推拿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齐刺法配合推拿治疗腰三横突综合症的疗效.方法:将7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A组)采用齐刺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B组)运用推拿手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腰痛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78,9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齐刺法配合推拿治疗腰三横突综合症的疗效优于推拿手法治疗.

    作者:余军;吴增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经络动力学初步分析——机体内纤维状蛋白分子内分子间能量传递系统经络理论系列文章之二

    在冯盛才提出的经络的实质是机体内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实验资料及基础理论分析推动经络运动的动力.目的:探索推动经络运行的动力来源;方法:利用实验资料及基础理论进行分析;结果:探明推动经络运行动力的种种来源;结论:心脏和脑的活动运动是经络动力学的主要来源.

    作者:冯盛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推拿配合足部反射区手法治疗肩周炎急性期的临床观察

    肩周炎为肩关节周围炎的简称,主要是由于慢性劳损、气血不足、感受风寒湿邪而引起,临床以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障碍为主要特征,在急性期尤以肩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肩关节的活动功能受限不太明显.1999年10月以来,我们采用推拿配合足部反射区手法治疗急性期肩周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臣;花春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头颈及耳部保健操介绍

    随着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工作学习压力不断增加,或沉游于电脑、电视,致使劳逸失衡,不少人较早地步人亚健康的行列,或多或少地患有耳鼻咽喉口齿等五官及头颈部疾患.针对这种情况,本人在总结中医耳鼻咽喉口齿科知名专家王德鉴、王士贞教授等前辈经验的基础上,编排了2套简单易行而有效的保健操,经多年使用,取得了较好的保健效果,现不揣浅陋,介绍如下,以抛砖引玉.

    作者:刘森平;林玲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中药治疗功能性腹泻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肠宁汤治疗功能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6例中医辩证属于肝脾不和、脾虚湿滞型的功能性腹泻的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予以中药肠宁汤治疗;对照组47例,予以口服匹维溴铵和洛派丁胺,疗程均为8周.随访3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总有效率87.54%,对照组总有效率71.32%,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肠宁汤对肝脾不和、湿热湿滞型的功能性腹泻的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刘浩瑞;李亮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动法治疗落枕80例报告

    落枕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病,本病可因睡眠姿势不当,枕头高低不适或感受风寒,局部气血运行不畅乃至颈项强痛.多发于睡眠后,无明显外伤史.表现为颈项强痛,头颈活动受限,转动不利,向患侧倾斜.重者疼痛可牵及肩背,局部肌肉痉挛,压痛明显.

    作者:皮开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推拿治疗偏头痛的临床体会

    头痛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症状之一,简言之:头痛是指头颅上半部(即额、顶、颞和枕部)的疼痛.头痛的病因相当复杂,分类也很多.临床上从治疗的角度出发将其分为原发性头痛和继发性头痛两大类.原发性头痛是指没有明确颅内或头面部以及全身疾病病因的头痛,即各种辅助检查都未能发现异常的头痛.继发性头痛是指继发于颅内或头面部以及全身某种疾病而引起的头痛.

    作者:袁爱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股部血管损伤伴软组织严重挫伤的治疗

    股动脉或和股静脉损伤合并严重股部软组织外伤的处理是比较棘手的外科问题,涉及到截肢还是保肢,术中处理,对代谢性肌肾综合征(MMS)及小腿间隙综合征的处理等问题,以下是我们的体会.

    作者:郭伟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35例

    笔者自2005年以来,用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5例,男16例,女19例;年龄小17d,大2岁;左侧斜颈10例,右侧斜颈26例;硬块较大者20例,硬块较小或不明显者15例,伴有患侧脸部发育异常者10例;转头功能障碍者29例.习惯性斜颈除外.

    作者:孙龙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湘西刘氏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咳嗽15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刘氏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小儿咳嗽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运用刘氏小儿推拿治疗;对照组Ⅰ(50例),单用中药口服治疗;对照组Ⅱ(50例)用纯西药治疗;对以上三组患儿通过10天的治疗,观察各组之间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率98%,对照组Ⅰ76%、对照组Ⅱ66%,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刘氏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咳嗽疗效明显优越于其他治疗方法.

    作者:赵卫湖;王春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推拿结合通络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下简称腰突症)是由于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后,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人椎管,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马尾神经和血管等组织引起以腰痛、下肢放射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

    作者:徐何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综合治疗运动员腰椎间盘突出症106例

    目的:观察综合方法治疗运动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06例患者使用屈髋屈膝牵引、中药熏蒸、推拿、电针、理疗、腰背肌力量练习等综合方法治疗.治疗结果:治愈率45.2%,显效率50%,总有效率95.2%.结论:综合方法治疗运动员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宋玉春;吴华坤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按摩治疗慢性泄泻56例的疗效观察

    泄泻又称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而言,慢性慢泻是指久治不愈而言,本人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总结出了一套按摩治疗慢性泄泻的手法,行之有效,写出来供同行参考使用.

    作者:温建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不同方向捏脊对高血压患者即时血压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方向捏脊的即时降压效应,为临床治疗高血压捏脊选择正确方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7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向)上捏和(向)下捏脊组.观察两组治疗后即刻、10分钟、30分钟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和心率的变化.结果:上捏组和下逆组自身前后对照,两组的收缩压及脉压差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舒张压和心率改变不明显(P>0.05);两组间比较,所有指标治疗前与治疗后即刻、10分钟和30分钟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捏脊疗法有肯定的即时降压作用,但主要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脉压差随之下降);捏脊方向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影响不明显.

    作者:廖品东;康自强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手法复位颈椎病185例的临床报告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我院推拿科运用复位手法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秦中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按摩结合通络汤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的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部关节、肌肉、韧带、筋膜的积累性损伤导致脊柱内外平衡的失调,压迫刺激颈部的神经、血管、脊髓,从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

    作者:徐何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