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名老中医谈养生之道24从老慢支谈自我保健

刘立群

关键词:
摘要:我是1947年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毕业的,从事中药化学研究40余年.现身体尚健,无严重疾病,没有养生心得,但对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和预防,有一点儿切身体会,写出来以供同道参考.
家庭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老人食肉益长寿

    日本的医学家认为,老年人不能吃油腻食物是一种教条.日本的经验说明,老年人应该食用肉食才能够长寿.

    作者:李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饮食一多三少与儿童多动症

    近年来,根据学龄儿童临床统计,患有多动症的约占3~10%左右,其中男孩子比女孩多,城市比农村多.这在广大儿童中间,虽然是占少数,但其影响却很大.不但影响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前途,而且给父母带来精神负担,是当前值得重视的问题.

    作者:杜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蒲公英

    蒲公英,是大名儿.它也有个小号儿,叫黄花地丁.这小号儿,起得极好.你看,将它全棵拔下,倒转来,放在地上,那上粗下细的独根儿,不活像一棵入地的丁子吗?但根像丁子的草,并非独它一种,因为它开黄色的花朵,叫个黄花地丁就区别开了.但它的大名却是蒲公英.

    作者:宋悟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老人便秘疏通有方

    一天与几位老年朋友在一块儿闲聊,谈及老人便秘之事,想不到话匣子打开了.朱老紧锁愁眉,说他深受便秘之苦,3~4天,有时一星期解不出大便,肚子发胀,胃口不好,还影响睡眠.用大黄、番泻叶泡茶喝,开始管点用,后来再喝也不顶事.其他几位老友也有同感,问我,为啥吃泻药治不了便秘呢?你这当医生的给咱批讲批讲.我点头说好好.

    作者:杨锋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中风患者的功能锻炼

    中风是老年人易发的病症,大多因脑溢血、脑血栓形成等脑血管疾病引起,死亡率较高.约有60%~70%的中风病人经抢救治疗后神志可恢复,但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以半身不遂(偏瘫)多见.

    作者:云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子宫切除后会降低性功能吗?

    因慢性妇科疾病或子宫肿瘤等而切除子宫的病例不算少见,由此消除了患者的病灶无疑是有利于健康的.但调查表明,手术对性功能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一直是不少患者术前担心的问题之一.

    作者:蒲昭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西药感冒药非人人所宜(下)

    (7)美酚伪麻片主要用于治疗感冒、气管炎、支气管炎等引起的咳嗽.其由氢溴酸右美沙芬、盐酸伪麻黄碱、愈创木酚甘油醚组成,具有较强的镇咳祛痰作用.服药期间偶有恶心、便秘、头晕、失眠、心悸等症状;超量服用可出现头晕、失眠等症状,停药后可恢复.下列情况要注意:妊娠3个月内及哺乳期妇女禁服.有严重的高血压或心脏病、糖尿病、青光眼、前列腺肥大伴排尿困难者禁服.对本药物成分过敏者慎用.

    作者:倪青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产后肥胖症的预防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年轻妇女生了孩子后,身体突然变得肥胖起来,当年那窈窕的身姿竟然见不到了.这不仅减少了年轻少妇的风韵,而且给这些年轻妇女增加很大的思想压力和精神痛苦.

    作者:王素丹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社交焦虑障碍(社交恐怖症)

    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加剧,使得一些心因性疾病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社交焦虑障碍(社交恐怖症)至少在研究者当中再也不能被忽视了.

    作者:郑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孩子胆怯、怕生怎么办?

    我们知道,孩子出生以后,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是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是需要与别人交往的,这就是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研究表明,首先与孩子交往的是他的母亲和父亲,然后扩大到亲友、邻居和小伙伴.孩子在这些活动中逐渐产生出和别人交往的欲望,因此,组织合理的社会生活非常重要.如果家长不注意满足孩子这种欲望,整天把他关在房间里,不让与周围的人和事接触,那么这种社会交往性的萌芽就会萎缩,就会影响孩子心理正常发展.可以说,孩子胆怯、怕生,做什么事都不能独立完成,正是缺乏社会交往能力的表现.

    作者:陈秀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服用大剂量维生素E有隐患

    维生素E是1922年发现的,根据其化学结构可分为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醇.它广泛存在于绿色植物及一些植物油中,尤其在豆油、葵花籽油中含量丰富.

    作者:沈金凤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冠心)苏合香丸的新用途

    苏合香丸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冠心苏合丸是在苏合香丸处方的基础上精简部分药物制成,二者功能、主治相同.均有芳香开窍、理气止痛功能,主治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胸闷等症,近年来的临床应用表明还可用于下列诸症的治疗.

    作者:梅全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夏季感冒不能不防!!!

    据统计,在人的一生之中,几乎每个人都患过感冒,有的人甚至一年要患好几次.虽然一年四季中,人们都可能发生感冒,但许多人只重视冬季感冒和春季感冒,而忽视了夏季感冒.有人甚至认为夏季天热,根本就不会发生感冒.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作者:邱吉芬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用茶水服药行不行

    据研究,茶叶的主要成分有咖啡因、茶碱、维生素等,还含有大量的鞣酸.由于茶水含有这些成分,所以人们不用茶水服药.殊不知,茶水送药也有可取之处.那么,到底哪些药物适于或不适于用茶水送服呢?

    作者:胡云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中成药不能当西药用

    传统中成药如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丸等,无论医生还是患者,都知道属于中药;而近年来市场出现的许多新中成药则不然.

    作者:王秋陶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育龄期的饮食ABC

    咖啡美国全国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104位希望怀孕的女性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咖啡对受孕有直接影响,在这些女性中,每天喝一杯咖啡以上的女性,怀孕的可能性只是不喝此种饮料者的一半.因此,他们提出,女性如果打算怀孕,就应该少饮咖啡.

    作者:张继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奇妙的心理防卫

    现代医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类在生活中为了避免某些精神上的痛苦和不愉快,防止遭受某些挫折可能引起的心身疾病,常常下意识地或潜意识地出现某种特殊的心理防卫反应,借以保护自己.了解这些防卫反应,对我们身体健康是很有意义的.

    作者:王廷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故纸新词能益智--中药名诗词联迷拾趣

    历代骚人墨客多通晓医药,如大文豪苏东坡著有医书<苏沈良方>(与沈括所著合编),诗有<小圃五咏:人参、地黄、枸杞、甘菊、薏苡>.而良医又莫不通儒,先儒后医、弃文从医、亦儒亦医者不胜枚举.如以<傅青主男女科>著称的大医家傅山还是明清之际杰出的思想家、诗人、书画家.

    作者:朱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善解孩子的提问

    孩子大都喜欢幻想,有些话乍听来会觉得不切实际,但需要耐心诱导,不可简单否定.孩子到了3岁,特别是玩了一天后,一定有许多新鲜事要告诉父母,父母应认真倾听孩子讲述一天的经历.不要忘记,这正是与孩子的沟通.面对着孩子的提问,父母除了要保护孩子提问的兴趣,还要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芹宁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从山榛子中提取紫杉醇

    作者:文广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家庭中医药杂志

家庭中医药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