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按摩配合点叩动法治疗颈椎病

刘博群

关键词:颈椎病, 按摩治疗
摘要: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86例,女性47例,男性39例;年龄小者18岁,大者66岁;发病时间短两个月,长16年.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推拿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浆NO浓度及红细胞膜钠、钙泵活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推拿降压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64例中医辨证为肝阳上亢的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分为药物加推拿组(药推组)和单纯药物组(药物组),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血浆一氧化氮(NO)浓度、红细胞膜钠泵(Na+-K+·ATPase)及钙泵(Na2+-Mg2+·ATPase)活性. 结果:两组血压降幅存在差异(P<0.05),血浆NO浓度、红细胞膜钠泵活性变化存在差异(P<0.05,P<0.01),钙泵活性变化无差异(P>0.05).结论:推拿降压的作用机制可能在于改善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增加NO合成与释放,并影响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降低平滑肌细胞对血管内皮收缩因子的反应性,改善阻力血管的舒张功能.

    作者:薛卫国;廖品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112例

    1一般资料112例带状疱疹中男性49例,女性63例;年龄小14岁,大85岁,60岁以上87例,35岁以下9例;病程短2天,长17天.疱疹生于头面耳部17例,其中引发面神经麻痹9例,生于腰以上部位69例,腰以下部位26例.

    作者:章丽云;周华龙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关于“健身气功”创编原则之我见

    气功无论是作为一种健身的方法还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在中国老百姓中有着广泛的影响.为满足广大群众健身的需求和引导气功健身活动的健康发展,近年来上海市有关部门受国家体委总局委托承担了创编<上海健身气功一套>、<上海健身气功二套>的工作.

    作者:陈文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按摩治疗小儿脑溢血后遗症1例

    小儿脑溢血后遗症在临床上很罕见.本人这次采用按摩手法治疗小儿脑溢血后遗症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少林内功站裆时呼吸循环系统的变化

    推拿学是中医药伟大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世界回归自然的潮流中,推拿与其他手法医学(manualtherapy)一样备受推崇.推拿练功是中医推拿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的少林内功是推拿专业的必修课程[1,2].

    作者:李强;松浦义昌;李启明;坪内伸司;串崎正辉;清水教永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推拿镇痛法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1概论与研究进展推拿既是人类古老的一种疗法,又是一门年轻而有发展前景的医疗科学.在实践中,人们不但发现推拿能使疼痛减轻或消失,而且逐渐认可推拿有很好的镇痛作用.

    作者:周华龙;周伟;曹庆湘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中药穴位外敷治中风后肩--手综合征42例的临床观察

    肩--手综合征是指脑中风后并发的以肩部疼痛性运动障碍及同侧手痛和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表现的证候群.致使病人的肢体活动障碍,影响患者功能康复.为了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我们对42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采用中药穴位外敷治疗,配合一些功能煅炼,临床上取得一定疗效,现简述如下.

    作者:黄爱玲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俯卧式牵拉定点旋转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常因腰部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导致椎间盘膨出或突出,而出现腰腿痛等一系列神经根受压的症状.

    作者:李勤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疗效观察

    我院于1988年开始,采用硬膜外麻醉加封闭,然后用传统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该方法在肌肉韧带充分松弛下进行,手法简单、安全.因此,在非手术疗法中效果理想,病人愿意接受.为了进一步总结经验,提高疗效,更趋完善.根据现存资料,我们追踪随访了百余例患者,其治疗时间距今达10年以上,现总结如下.

    作者:钱祝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中医按摩结合正红花油浸泡的姜块擦抹治疗坐骨神经痛260例临床报道

    笔者近20年来采用推拿按摩结合药物擦抹法治疗坐骨神经痛,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长秀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经络按摩疗法

    经络按摩是医疗保健按摩的一种.它是通过全身经络系统,调整脏腑功能、人体气血,达到调整阴阳平衡、增强体质、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的目的.有消除疲劳、恢复体力、预防疾病、祛病延年的作用.

    作者:源援基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醒脑开窍点穴法为主治疗献血中晕厥200例

    晕厥是一种临床常见症状,可由多种不明病因引起,在无偿献血过程中亦为常见症状.由于经体检合格的无偿献血志愿者为已剔除严重心血管疾病及其它不适宜献血的疾病的健康者,故其晕厥的发生一般是由于自主神经外周血管的调节失衡所致,且多为血管抑制性晕厥,预后良好.

    作者:谢一兵;陈立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手法推拿治疗骨与软组织疾患临床观察(附295例报道)

    推拿是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之一,笔者近年来,应用手法推拿治疗骨与软组织疾患295例,收到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镜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以手法为主综合治疗神经根、椎动脉混合型颈椎病的体会

    颈椎病的发病原因很多,主要是颈椎慢性积累性损伤及颈椎骨关节退行性改变引起脊柱内外力平衡失调,压迫或刺激椎动脉、颈部椎基底动脉及交感神经、神经根和脊髓等引起头、颈、肩、臂、腕、手疼痛及麻木、四肢乏力、眩晕等症状.

    作者:潘学文;覃小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针刺穴位治疗瘙痒6例

    瘙痒病多发于中秋时令,发病急,全身瘙痒,两手不停的搔抓遍体各部,处处可见疠及红片疙瘩.面部并出红色的轻微浮肿等.

    作者:常岩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温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用温针灸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及其有关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择88例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用温针灸法治疗,对照组38例用西比灵和尼莫地平治疗.两组治疗前后用TCD测定颅内主要动脉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3.16%.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颅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颅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温针能有效扩张血管,缓解椎基底动脉的痉挛,降低其血流速度,从而减轻乃至消除临床症状.

    作者:黄凡;章小平;龙目恒;龙秋琴;林雪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按摩配合点叩动法治疗颈椎病

    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86例,女性47例,男性39例;年龄小者18岁,大者66岁;发病时间短两个月,长16年.

    作者:刘博群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点穴、按摩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1例

    患者:焦某,男,32岁,2000年5月患者不慎摔倒,右侧腹部被凳角磕伤,腹部疼痛,1日后缓解.

    作者:李广昌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浅谈中医康复科的组织模式

    中医康复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而全面系统地提出中医康复学只有十几年时间.十几年来,广大中医工作者对中医康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丰富了中医康复学的理论,为中医康复临床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焦建凯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按摩配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胃下垂48例

    胃下垂是指胃的纵轴向下延长,胃的下极明显降低,甚者可低达骨盆腔的一种慢性疾病,其临床常见.本病患者多为瘦长体型,胃部呈凹形,下腹部突出,可有慢性腹痛史,或食后即有胀感,偶见交替性腹泻及便秘,或便形失常,呈扁而短,可伴有眩晕、乏力、心悸、失眠等症状.笔者采用按摩配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本病48例,效果较佳.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凡星;王广思;曹淑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