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椎扳法治疗顽固性呃逆1例

刘洪波

关键词:呃逆, 顽固性, 手法治疗, 颈椎扳法
摘要:患者:男,56岁,高级工程师.2001年7月15日来我院求治,自诉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呃逆,连续不停,严重影响睡眠及饮食,曾口服654-Ⅱ片,3次/日,每次2片,无效,心率76次/分,律齐,血压18/10kPa,无冠心病及高血压病史,根据其症状诊为:呃逆(膈肌痉挛).予针刺双侧内关、足三里及中脘穴,留针30分钟,未效.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患者医疗体操与推拿临床治疗的关系

    随着现代高新科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各种软组织劳损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同时,发病年龄也日益年青化.如何解决这种状况及如何提高推拿临床治疗效果?这都是摆在推拿医师需要迫切解决的客观现实问题.笔者认为正确地把医疗体操方法和推拿治疗有机地相结合,是防治软组织劳损的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张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近视眼的防治

    视力下降的生理病理因素,从西医的角度分析:有先天遗传因素,但多数由于幅辏失调而产生视疲劳、痉挛、眼轴变长、屈光间质发生改变等,从而使外界的平行光进入眼内产生折光,光的焦距发生前移,使焦点不能落在视网膜的黄斑区中心凹,形成视物不清.目前,世界各国西医都无法用药物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仅能用配戴近视眼镜(凹透镜)来调节焦距位置,以改善视物的清晰度.

    作者:康清理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双斜扳--垫按法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症

    腰椎后关节紊乱症是因腰部在不正确姿势下负重或活动或突然闪扭,或长期姿势不良致腰椎小关节劳损退变、失稳,加之突然改变体位,椎骨间形成剪切应力作用于小关节面,导致腰椎内、外平衡失调而产生的腰椎后关节的位移、交锁、关节滑膜嵌顿造成腰痛、腰部活动受限,亦称腰椎后关节错缝、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和腰椎后关节炎.笔者依据脊柱生物力学三维原理,采用双斜扳--垫法为主治疗该症,收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高卫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按摩治疗产后缺乳130例疗效观察

    乳汁缺乏,多因身体虚弱,气血化生之源不足,或因肝郁气滞乳汁不能流畅所致.我们采用按摩手法,治疗了130例产后缺乳的患者,取得了很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顾铁;赵桂琴;郑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经络点穴足反射法综合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是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世界第三大病,仅次于心脑血管病和肿瘤,临床对其治疗有药物控制法、理疗法等多种治疗方法,但很难以得到治本之效.笔者自1990年以来运用按摩法对其进行探讨,近年来运用经络点穴、足反射法综合治疗糖尿病,疗效满意.

    作者:张小会;张学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针刺、中药外贴治疗面神经麻痹56例

    面神经麻痹是临床上常见疾病,笔者1999年4月~2001年4月,运用针刺、中药外贴治疗5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按摩治疗颈椎小关节错位16例

    颈椎小关节错位多由颈部扭伤或颈部肌肉不协调收缩引起.由于颈项斜方肌、胸锁乳突肌的紧张和痉挛,出现颈部歪斜,颈项呈僵直状态.临床应用正骨按摩手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小结如下.

    作者:于福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背部推拿对脾动静脉血流的影响

    为深入探讨推拿能活血化瘀,降低全血比粘度及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原理,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背部推拿前后对缺血性心脏病和肿瘤康复期病人脾动静脉血流的影响.结果:A组:缺血性心脏病的脾动脉:平均流P<0.001;血流量增加60.78%,P<0.001;阻力指数下降4.22%,0.1<P<0.2.B组:肿瘤康复期的脾动脉:平均流P<0.001;血流量增加55.64%,P<0.001;阻力指数下降3.51%,P<0.5.两组比较脾动脉:平均流速0.5<P<0.75,血流量P>0.75,阻力指数0.1<P<0.25.两组无差异.脾静脉: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推测出脾脏的滤血作用能使全血比粘度下降.推拿通过脾脏的免疫作用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因素之一.两种作用这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作者:冯燕华;刘新华;姚丽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按摩配合穴位贴药治疗小儿厌食

    小儿厌食症,多系小儿胃肠功能失调、消化不良所致.笔者采用按摩配合穴位贴药法治疗本症,疗效满意,现将这些方法介绍如下.按摩方法:令患儿取仰卧位,术者以掌根揉摩患儿脐腹3~5分钟,再以食中指分开点按天枢(双)穴上、中脘与关元穴各1分钟;再令患儿取俯卧位,术者以拇指指腹揉捏患儿脊背,反复数次,直至脊突区皮肤发红为止,2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作者:王远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按摩导引康复治疗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是体育运动和劳动中较为常见的慢性损伤,表现为病期长,难治愈,反复发作,给病人带来痛苦.笔者采用点穴按摩配合气功导引,对根治慢性腰肌劳损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神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牵引推拿治疗颈性头晕20例

    头晕的原因很多,本文所阐述的是因颈椎病而引起的头晕.我们通过临床体征及检查,确诊后,对病人进行牵引后推拿治疗,取得了非常满意的疗效.

    作者:刘国钧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综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将57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进行综合治疗,包括穴位注射、针刺点穴按摩、心理诱导法.对照组26例,采用传统的针灸疗法,根据肌力检测法对患者入院时躯体、上下肢的运动功能进行评定,并与治疗后的运动功能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综合治疗法对于提高疗效、缩短病程、降低致残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晓英;黄德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针刺手足少阳经穴治疗耳鸣

    治法:①主穴取手足少阳经穴中的翳风、听会、侠溪、中渚4穴.随证取穴:肝胆火盛取太冲、丘墟;外感风邪取外关、合谷;肾虚取肾俞、关元.实证针用泻法;虚证针用补法.②刺法:常规消毒后,取1~2寸毫针,针刺翳风、听会、侠溪、中渚4穴.得气后,留针15~20分钟,每日治疗1次,每10次为1个疗程.

    作者:李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

    自1999年以来,笔者在临床上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0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随机分为推拿治疗组和口服中药组各150例.治疗组150例中,男83例,女67例;年龄大3岁,小40天;病程长2个月,短1天.对照组150例中,男79例,女71例;年龄大3岁,小3个月;病程长2个半月,短2天.两组患者治疗前病情轻重比较无显著差异.

    作者:张静;刘淑梅;吕颖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牵引按摩治疗颈椎综合征的临床体会

    笔者近几年对50例颈椎综合征的患者,使用按摩牵引治疗,疗效显著,介绍如下.肩臂痛疼综合征在临床检查时,应注意颈5以下的颈椎病容易引起肩臂痛疼综合征,有感觉障碍和肌肉萎缩现象,痛疼为根形痛疼,多发生在颈椎病的急性期或慢性期的急性发作,有病变的椎旁肌、斜方肌、冈上肌、冈下肌受其神经支配,可见肌肉萎缩,上肢外展、上举颈部向健侧转动时疼痛加重,压顶扣顶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作者:黄莲荣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浅议提高手法疗效之法

    推拿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疗效,手法的个体特异性是造成疗效不同的根本原因之一.前辈将手法的要领归纳为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以达深透的目的,言简意赅,临证之时却难把握,如何将之细化,从而提高手法的疗效,笔者在临床和带教中,有些粗浅的感性体会,与同道交流.

    作者:胡建锋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骨折后关节障碍的推拿治疗

    骨折后,遗有各类关节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自信心及日常生理自理和工作.用推拿按摩辅助手法治疗,对恢复关节功能,可收到明显的效果.笔者对56例骨折后遗留有的各类关节功能障碍者,施行推拿手法,取得好的效果,特作报道.

    作者:邓福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按摩治疗痛经的临床探讨

    痛经是一种普通的妇科病,常见于未婚少女和35岁以下的妇女,尤其是青春期的女性多见.1临床分型根据发病机理不同患者可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

    作者:李德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颈椎扳法治疗顽固性呃逆1例

    患者:男,56岁,高级工程师.2001年7月15日来我院求治,自诉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呃逆,连续不停,严重影响睡眠及饮食,曾口服654-Ⅱ片,3次/日,每次2片,无效,心率76次/分,律齐,血压18/10kPa,无冠心病及高血压病史,根据其症状诊为:呃逆(膈肌痉挛).予针刺双侧内关、足三里及中脘穴,留针30分钟,未效.

    作者:刘洪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颈椎牵引推拿治疗眼球胀痛1例

    患者,男,32岁.因右眼胀痛间歇发作半年,加重伴颈肩酸痛,活动受限3天,于2000年3月21日到我科就诊.患者在半年前因骑摩托车撞车急刹车致后颈部稍感不适,2天后颈部不适感消失,7天后出现右眼轻微胀痛,且呈逐渐加重趋势,疼痛剧烈且间歇发作,2~3天1次至每天2次不等,每次持续约10分钟.

    作者:刘爱忠;王丽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