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贞
小儿厌食症,多系小儿胃肠功能失调、消化不良所致.笔者采用按摩配合穴位贴药法治疗本症,疗效满意,现将这些方法介绍如下.按摩方法:令患儿取仰卧位,术者以掌根揉摩患儿脐腹3~5分钟,再以食中指分开点按天枢(双)穴上、中脘与关元穴各1分钟;再令患儿取俯卧位,术者以拇指指腹揉捏患儿脊背,反复数次,直至脊突区皮肤发红为止,2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作者:王远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患者:男,56岁,高级工程师.2001年7月15日来我院求治,自诉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呃逆,连续不停,严重影响睡眠及饮食,曾口服654-Ⅱ片,3次/日,每次2片,无效,心率76次/分,律齐,血压18/10kPa,无冠心病及高血压病史,根据其症状诊为:呃逆(膈肌痉挛).予针刺双侧内关、足三里及中脘穴,留针30分钟,未效.
作者:刘洪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视力下降的生理病理因素,从西医的角度分析:有先天遗传因素,但多数由于幅辏失调而产生视疲劳、痉挛、眼轴变长、屈光间质发生改变等,从而使外界的平行光进入眼内产生折光,光的焦距发生前移,使焦点不能落在视网膜的黄斑区中心凹,形成视物不清.目前,世界各国西医都无法用药物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仅能用配戴近视眼镜(凹透镜)来调节焦距位置,以改善视物的清晰度.
作者:康清理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面神经麻痹是临床上常见疾病,笔者1999年4月~2001年4月,运用针刺、中药外贴治疗5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腰椎后关节紊乱症是因腰部在不正确姿势下负重或活动或突然闪扭,或长期姿势不良致腰椎小关节劳损退变、失稳,加之突然改变体位,椎骨间形成剪切应力作用于小关节面,导致腰椎内、外平衡失调而产生的腰椎后关节的位移、交锁、关节滑膜嵌顿造成腰痛、腰部活动受限,亦称腰椎后关节错缝、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和腰椎后关节炎.笔者依据脊柱生物力学三维原理,采用双斜扳--垫法为主治疗该症,收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高卫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将57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进行综合治疗,包括穴位注射、针刺点穴按摩、心理诱导法.对照组26例,采用传统的针灸疗法,根据肌力检测法对患者入院时躯体、上下肢的运动功能进行评定,并与治疗后的运动功能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综合治疗法对于提高疗效、缩短病程、降低致残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晓英;黄德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乳痈又称急性乳腺炎.是妇女在哺乳期的常见病,尤以初产妇为多见.初起乳部焮红肿痛,并同时伴有发热、恶寒、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近几年来,本人采用推拿治疗该病54例,均在4天内治愈,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湘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1998年以来,我院应用硬膜外注射醋酸确炎舒松与利多卡因复合液,静滴甘露醇、复合丹参等药物;配合牵引、推拿和针灸等疗法综合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206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健;林旭妆;曹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腰肌劳损是体育运动和劳动中较为常见的慢性损伤,表现为病期长,难治愈,反复发作,给病人带来痛苦.笔者采用点穴按摩配合气功导引,对根治慢性腰肌劳损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神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寰枢关节半脱位是引起颈部疼痛的常见病之一,本人自1990年至1998年采用按摩手法治疗此病,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秦中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自1999年以来,笔者在临床上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0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随机分为推拿治疗组和口服中药组各150例.治疗组150例中,男83例,女67例;年龄大3岁,小40天;病程长2个月,短1天.对照组150例中,男79例,女71例;年龄大3岁,小3个月;病程长2个半月,短2天.两组患者治疗前病情轻重比较无显著差异.
作者:张静;刘淑梅;吕颖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绑指疗法,顾名思义,用线绳绑扎手指,刺激相应部位,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余曾在<奇病奇治>一书中读到两篇关于绑指疗法治疗麦粒肿的文章,深感其简单易行,且疗效确切,遂在临床中予以应用.刚开始仅用于麦粒肿的治疗,后来亦用于急性结膜炎、沙眼、疲劳性眼部炎症、鼻衄等的辅助治疗.共治疗20余例,有效率为100%.
作者:王绪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C2横突综合征多表现为颈部酸胀、疼痛、活动明显受限、头痛(转头尤甚)、头晕、眼睛干涩、视物模糊,甚则出现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多梦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这些症状在排除了动脉硬化和血压异常后,很容易被认为是椎动脉型或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但通过X线检查,颈椎无退行性改变,只是颈部生理曲度加大或变直.通过触诊,我们不难发现在患者第二颈椎单侧或双侧横突有明显压痛,并可触及条索状物.
作者:王昕;谢妍;周德利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报道逐年增多,但还未见有对本病临床分型进行专题研究的相关报道.我们通过按摩手法复位治疗155例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探求其临床表现与病理之间的规律,进行临床分型,讨论临床分型在本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的临床意义.
作者:马高亮;张敛;郑明亮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乳汁缺乏,多因身体虚弱,气血化生之源不足,或因肝郁气滞乳汁不能流畅所致.我们采用按摩手法,治疗了130例产后缺乳的患者,取得了很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顾铁;赵桂琴;郑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原发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是生理上的退化作用和慢性积累性关节磨损的结果.其特点是以骨关节的关节软骨增生与退变的病理同时进行,以关节疼痛与运动功能受限为主的疾患,是临床上中老年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作者:魏森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治法:①主穴取手足少阳经穴中的翳风、听会、侠溪、中渚4穴.随证取穴:肝胆火盛取太冲、丘墟;外感风邪取外关、合谷;肾虚取肾俞、关元.实证针用泻法;虚证针用补法.②刺法:常规消毒后,取1~2寸毫针,针刺翳风、听会、侠溪、中渚4穴.得气后,留针15~20分钟,每日治疗1次,每10次为1个疗程.
作者:李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肩关节周围炎又称(露肩风)、冻结肩、肩凝症、五十肩等.本病是从肩部疼痛和肩关节运动受限为主症的一种常见疾病.多年来,我运用推拿指振点穴法,(相当于穴位针灸),治疗肩周炎上百例,有效率100%,治愈率达98%.
作者:姚连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不寐,俗称失眠.是以邪扰神明或心营失养致使经常不易入睡为主症的病证.临床上常兼见头晕、头痛、心悸、健忘等症状.临床上常以心脾两虚引起的不寐证为常见,笔者推拿治疗本病20例;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彦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推拿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疗效,手法的个体特异性是造成疗效不同的根本原因之一.前辈将手法的要领归纳为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以达深透的目的,言简意赅,临证之时却难把握,如何将之细化,从而提高手法的疗效,笔者在临床和带教中,有些粗浅的感性体会,与同道交流.
作者:胡建锋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