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科围手术期的抗生素应用刍议

洪劲松

关键词:骨科围手术期, 抗生素应用
摘要:抗生素作为骨科手术领域预防术后感染的重要措施,应用相当广泛.抗菌素应用于细菌感染之前,使术后感染率大大降低.但抗生素预防应用不当,不仅达不到预防作用,而且容易产生二重感染.因此,抗生素在骨科围手术期的合理使用对手术的成功及患者的恢复密切相关.现拟对骨科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对合理使用抗菌素提供有益信息.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十法治疗肩周炎百余例浅析

    肩凝症又名冻结肩,中医称漏肩风,西医称肩周炎.这是一种以肩关节疼痛,特别是功能严重障碍的中老年常见病,本病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笔者博采众家之长而归纳的推拿十法,经临床验证,疗效颇为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月凤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用强弱平衡手法治疗面神经麻痹19例临床体会

    面神经由支配面部表情肌的运动纤维和中间神经两部分组成,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当一侧皮质脑干束损害时,面上部肌肉并不麻痹,仅面下部肌肉麻痹,称为中枢性面瘫.当面神经核或其周围的面神经受损时,出现整个半侧面肌瘫痪,称为周围性麻痹.本文针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进行讨论.笔者自1992年以来,治疗19例此病,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瑞琴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推拿结合中药内服治疗新生儿黄疸15例

    黄疸在新生儿较其他任何年龄常见,新生儿胆红素生成较多;肝脏摄取胆红素,形成结合胆红素以及排泄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而排泄到肠道的结合胆红素又易被水解成未结合胆红素由肠壁吸收经肛门静脉到达肝脏,加重肝脏负担.因此新生儿极易出现黄疸.

    作者:怀珺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推拿手法与中药外敷相配合治疗膝关节急性损伤

    膝关节急性损伤是临床多见病、多为突然遭受直接或间接性外力致病.伤后影响正常行走功能,导致工作生活不便.笔者采用推拿手法与中药外敷配合治疗膝关节急性损伤20例,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郑泽海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骨科围手术期的抗生素应用刍议

    抗生素作为骨科手术领域预防术后感染的重要措施,应用相当广泛.抗菌素应用于细菌感染之前,使术后感染率大大降低.但抗生素预防应用不当,不仅达不到预防作用,而且容易产生二重感染.因此,抗生素在骨科围手术期的合理使用对手术的成功及患者的恢复密切相关.现拟对骨科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对合理使用抗菌素提供有益信息.

    作者:洪劲松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辨证按摩治疗失眠症

    失眠是指病人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深,睡后易醒,多梦,早醒,或醒后不易入睡,醒后感到全身不适或白天嗜睡等表现.笔者采用辨证按摩治疗失眠患者50例,收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晶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穴位按摩治疗晕动病(附10例疗效分析)

    晕动病,俗称晕车,是由于乘坐车船或飞机时,内耳的迷路受到机械刺激,引起前庭功能紊乱所致.主要表现为眩晕、恶心和呕吐.常伴有面色苍白、汗出、全身无力等症状.乘坐停止后逐渐缓解或消失.

    作者:张永臣;宋晓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刍议内关穴在按摩临床上的应用

    按摩临床根据症状辨证,选用相应有效的穴位配合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内关是按摩临床常用的穴位之一,它位于掌内横纹上二寸两筋之间,为手厥阴心包络经穴位,八脉交会穴之一.在俞大方主编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推拿学>中,内关的主治是胃痛、呕吐、心悸、精神失常,笔者积累多年临床按摩内关应用的实践经验,对其主要作用总结如下几个方面:

    作者:吕蔓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推拿治疗面部黄褐斑26例

    笔者于1999年3月~2002年1月门诊收治面部黄褐斑患者26例,以手法推拿治疗取得显著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6例,均为女性;小年龄26岁,大年龄45岁.其中病程短2个月,病程长10年.

    作者:苏彦林;李应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侧卧拔伸旋转侧扳手法治疗颈椎病颈椎关节紊乱67例

    1临床资料本组男28例,女39例;年龄在21~54岁.病程长10年,短2天;其中51例有X线片,19例有MRI或CT检查.参照第一、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所见相符,具有典型的颈椎病临床表现,有明确的颈椎病发病史,排除颈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陈建辉;林国平;陈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按摩手法生物力学析微

    从生物力学的基本三要素的角度,对按摩手法进行解剖分析,指出在按摩临床以求在施术过程中取得更大的主动,提高临床中应用手法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作者:喻慧荣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临床探讨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以一侧腰腿放射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患.本病多发于中青年,多数有急性外伤史或慢性劳损史,多发生于L4~5间和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LI-OP)正广泛受到关注和研究.其中按摩治疗法在治疗本病中的疗效已得到临床验证.自1997年至2000年,笔者用按摩治疗LIOP患者共64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作简介,实是抛砖引玉.

    作者:曾勤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自我按摩迎香、合谷穴治疗慢性鼻炎

    近年来,笔者指导患者运用自我按摩迎香穴、合谷穴治疗慢性鼻炎5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具体做法与治疗结果每晚睡前向南静坐,排除杂念,自然呼吸5~10分钟后,将两拇指指背互相摩擦36次,拇指指背由鼻根、鼻背、顺鼻唇沟方向滑行按摩,直达迎香穴100次,迎香穴按摩时稍稍用力,直至有酸麻感觉.左拇指按摩右合谷穴5分钟,右拇指按摩左右合谷穴5分钟,持之以恒,本组5例均自我按摩4~6月自愈.

    作者:李巧生;李国通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皮牵甩肩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

    运用皮牵甩肩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25例,与传统整复后夹板固定治疗的24例比较,结果前者骨折复位优良率96.7%,高于后者91.2%;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前者如.3%明显高于后者62.5%,故认为皮牵甩肩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是一种简便,实用、有效的方法.

    作者:肖益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针刺治疗顽固性头痛1例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可出现于多种慢性疾病中,其病因较多,但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可分风寒、风热、风湿三型;内伤可有肝阳、肾虚、血虚、疾湿、瘀血之不同,本例患者属气虚血瘀型,治以益气活血为主,兼以止痛.

    作者:孙瑞贞;孙瑞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正骨手法治疗跟痛症的体会

    跟痛症在骨伤科门诊中是常见的病痛,病虽不重,但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不便,笔者在近40年的临床实践中,运用正骨手法治疗跟痛症,积累了一定经验,摸索出一些规律,现介绍于下,供同道们参考.

    作者:吴谞駋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按摩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其主要表现为腰痛、股神经或坐骨神经部位的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受限等症状.近年来,我在临床上运用按摩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金安阳;孙凤玲;范景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推拿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126例疗效观察

    腰腿痛是推拿门诊常见病,其中有相当部分是由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引起的.笔者近4年来运用推拿治疗腰三横突炎病者126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仕达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按摩治疗肩周炎128例疗效观察

    1临床资料128例中,男66例,女62例;年龄小41岁,大78岁,平均50.3岁;病程短35天,长2个月.2治疗方法2.1患者取坐位,术者站于患侧,以一手托患肢手臂约60°,用(扌衮)法或一指禅推法在肩前部、三角肌、上臂至肘部位往返治疗.同时配合患肢外展,后伸和旋转被动活动.

    作者:张迎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按摩治疗坐骨神经痛25例临床体会

    坐骨神经痛是临床上的长见病、多发病.它是一种由许多不同病理因素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因此在治疗上难度较大.从1980年~1990年期间,本人采用按摩治疗坐骨神经病25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于福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