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先利
目的: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安全使用.方法:加强各环节质量控制管理,严把采购关,规范库房管理,完善科室使用制度,职能部门严格监管,加强医务人员一次性无菌用品安全管理使用知识培训.结果:有效杜绝了不合格产品购入,保证了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安全使用,避免了给患者带来的安全隐患.结论:做好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规范化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率,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保证.
作者:毛秋琴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总结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对40例长期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除2例因高龄、多器官功能障碍衰竭死亡外,无1例因为护理不当出现并发症.结论:对行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有效的气道管理和严格内套管内消毒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康海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临床广泛开展,需要护理人员密切的术前、术后配合,认真做好术前、术后健康宣教,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汤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对血液检验标本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2年6月我院50份血液检验标本产生误差的原因.结果:产生误差的50份血液检验标本中:14份前期工作不到位,占28%;6份受检者自身因素,占12%;8份采集过程因素,占16%;18份血液送检不及时,占36%;4份检验时处理不佳,占8%.结论:导致血液检验标本产生误差的原因很多,提高受检者、医务人员的重视与配合,加强检验的操作技术,可以避免误差的产生.
作者:吴鹰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建立人工气腹方法.方法:对应用腹腔镜诊治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均一次性成功穿刺,对照组患者有17例穿刺2次以上,有5例出现穿刺并发症.其中3例为腹膜外气肿,2例为腹壁血管出血.结论:脐上Trocar直接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优于传统气腹针.
作者:杨六计;余海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对6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了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结果:本组61例患者,痊愈27例,好转28例,未愈6例.好转率为90.16%.痊愈及好转的患者,术后意识均较快好转,血压也较术前控制良好,复查CT无再出血,也无脑梗塞形成.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有手术适应症的患者,应提倡尽早手术,减少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寇国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小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诊疗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福州儿童医院治疗的小儿重症MPP30例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X线胸片特点及治疗情况.结果:入院前病程7-10d,发病初期均有发热、咳嗽、少痰.19例白细胞增高,3例减低,8例正常.ESR、CRP均明显增高;25例心肌酶谱增高;20例肝功能异常;22例X线胸片表现一侧肺部阴影,8例双侧片状阴影,其中13例合并胸腔积液,2例合并肺不张,溶血性贫血3例;血培养阳性8例,均存在血清MP抗体(>1:160).全部病例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序贯治疗,辅以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住院12-23d,全部好转出院.结论:小儿重症MPP宜早期明确诊断,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辅以肾上腺皮质激素冲击治疗以及IVIG等,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刘勤;林世光;郭瑞官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氨茶碱不同的静脉给药方法对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及毒副作用的影响,以寻找一种安全、高效的静脉给药方法.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门诊部儿科就诊治疗的108例哮喘患者,依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单数组(治疗组)和双数组(对照组)各54例.在其它治疗条件相同的前提下,治疗组采用首次负荷量+持续静脉泵给药治疗,观察组间断性静脉给药.观察24、48、72h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给药24、48、72h后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77.8%、81.5%和92.6%;对照组:42.6%、44.4%和57.4%.72h内毒副作用出现率两组分别为:治疗组5.6%、对照组16.7%.随治疗时间两组疗效均渐次增加;各时间段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毒副作用高于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毒副作用随时间渐次降低,并趋于稳定,对照组恰恰相反.结论:氨茶碱持续静脉泵给药是安全、高效的给药方法,可以作为临床的选择.
作者:张雪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2月-2012年2月确诊的15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使用四联疗法进行治疗,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150例患者中痊愈130例、显效17例、无效3例;幽门螺旋杆菌清除147例,根除138例.结论:使用四联疗法对胃、十二指肠溃疡进行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根除幽门螺杆菌,使溃疡愈合,应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杨卫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对早期削痂后立即植皮与早期削痂3天后植皮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深度手烧伤患者,其中83例为男性,37例为女性,年龄为17-47岁,平均年龄(29.2±8.5)岁,烧伤面积为5%-25%,平均15.1%.并对其植皮的临床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中,58只手植皮效果较为理想,2只手皮片下出现小片积血.对照组中,57只手植皮效果较为理想,4只手皮片没有成活而进行二次手术.两组患者的植皮成功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手深度烧伤早期削痂后立即植皮可以有效缩短治疗时间,然而又对实施手术者的技术要求相当高;而切削痂后3天植皮则对手术技巧的要求相对较低,利于医疗条件一般的单位开展.
作者:邹隆耘;王静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于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79例消化不良忠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患者单纯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45例)患者应用中西医结果疗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消化道症状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3%(42/4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9.5%(35/44),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均减轻,观察组患者消化道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综合疗法对于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范兴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对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的患者进行急救护理的效果及体会.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总结,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病患经临床护理治疗后,临床控制的患者50例,显效6例,有效的有3例,无效1例.结论:对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及时的进行护理治疗能够在有限时间内有效的缓解急性发作症状,临床控制效果显著,提高患者救治率,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孙姝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讨论外伤性脾破裂常见的误诊原因,减少临床误诊机会,提高外伤性脾破裂的治愈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67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我院2006年9月至2012年8月167例脾外伤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死亡1人(病人转入我院已重度休克、腹部叩诊浊音、腹穿血性,经抢救无效死亡),有3例误诊或者是贻误病情.结论: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正确运用,能明显减低误诊率,从而提高治愈率.
作者:马国杰;王世超;孔中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医结合健康指导治疗妇女绝经前后诸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2例绝经前后诸症妇女采用口服中药,同时加以人文关怀健康指导.结果: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90.2%.结论:中药加健康指导改善妇女绝经期综合征症状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蔡春娥;杨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或脑实质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进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而言.
作者:有红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探讨血清半胱胺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inC,CysC)和RBP(视黄醇结合蛋白)联合测定在肿瘤化疗患者早期的肾损伤患者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观察研究我院在2010-2011年间收治的25例肿瘤化疗患者作为实验组,详细检测BUN CyscCrerRBP四个指标,观察组40例尿蛋白检测为阴性,并且没有肾病史的健康人作为志愿者组成观察组,然后对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检测BUN的浓度,实验组为(4.45±1.38)mmol/L,对照组为(3.3±1.11)mmol/L,Crea浓度对照组为(69.21±20.67)μmol/L,试验组为(80.32±26.31)μmol/L;CysC浓度对照组为(0.83±0.12)mg/L,试验组为(1.72±0.50)mg/L;RBP浓度对照组为(48.23±14.12)mg/L,试验组为(82.60±14.10)mg/L.结论:CysC和RBP联合检测血清对检测肿瘤化疗患者早期肾损伤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宁宇;章志福;邹三鹏;刘倩平;魏涛;陈维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主要用于老年患者及青壮年骨折患者,老年患者骨质疏松,行动迟缓,反应减慢,稍有不慎或轻微扭转传导至股骨颈,即可发生骨折,手术是愈后效果较好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病人能较早下床活动,并发症少,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我院近年来对56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知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护理体会,希望通过此研究可以更加体会护理的重要性.方法:仔细回顾分析来我院医治的50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我院精心的临床护理,得知这种病的男童发生的几率比较多,其特征是发热、淋巴结、其血液中有大量的异形的淋巴细胞、肝脾的肿大以及CD4+/CD8+的比值显著下降.经过我院的治疗,所有的患者都得到治愈.结论: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又许多种,也有较多的非典型的病例,容易造成误诊、漏诊的情形,应当提高医护人员对这种病的认识,早诊断、早治疗,争取将健康还给儿童.
作者:沈海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产后访视对母婴身心健康的作用.方法:对本辖区内休养的276名产妇和278名新生儿(2例双胎)在规定时间内分别进行三次家庭产后访视,给予健康知识教育、护理及母乳喂养指导,详细填写孕产期保健管理手册.结果:通过产后访视,对产妇及新生儿存在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及时进行干预,提高产妇自护能力和对新生儿护理技能,促进母乳喂养.结论:产后访视大大降低产妇和新生儿患病率、死亡率,提高纯母乳喂养率,保障母婴健康.
作者:殷秀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颅脑损伤是因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颅脑组织的损伤,伤后昏迷6小时以上或再次昏迷者为重型颅脑损伤;医护人员要掌握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特点,依照识别评估相关护理风险,制定护理风险控制措施,护理风险管理组织控制实施及评价总结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模式,采用必要且可行的经济手段和技术措施对风险加以处理,大大降低了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
作者:王丹;刘丽;师伟;韩培;张麟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