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杨
目的:探讨对86例产后并发尿潴留患者的临床观察与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对86例尿潴留产妇进行分析,针对尿潴留发生原因,进行对症处理,采用诱导排尿,必要时给予留置导尿.结果:通过心理疏导,稳定产妇情绪,配给药物治疗,消除病人的紧张心理,促使膀胱收缩,促进膀胱排尿功能的恢复.86例尿潴留产妇自行排尿者82例,留置导尿4例,均无泌尿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健康宣教,早期发现,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和解除产后尿潴留.
作者:余蓉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2009年7月至2011年1月间大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采用国产吻合器行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内痔患者77例,并与行传统手术患者进行比较,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德颖;郭旭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复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术后患者镇痛、镇静、效应完善、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稳定,副作用少,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减轻了患者手术后疼痛症状,能促进早期泌乳和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同时硬膜外腔接镇痛泵自控镇痛,患者可根据需要调整用药量.具有简单、方便、安全、效果确切的优点.
作者:王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8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和曲面重建(CPR)在阻塞性黄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梗阻性黄疸病例行螺旋CT平扫,通过MPR及CPR技术对梗阻部位及性质进行诊断,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45例梗阻性黄疸中,胆管癌6例,胰腺癌10例,胆总管结石25例,胆总管炎性狭窄4例.CT结合MPR、CPR诊断准确率为85.6%,良、恶性梗阻的鉴别诊断准确率为88.8%.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结合MPR和CPR图像后期处理技术,能准确显示胆道梗阻的部位和程度,直观地显示病变的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胆道系统梗阻病变的定位、定性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宋丽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胱抑素C是新进发展起来的评价早期肾功能损伤的一个敏感性好、特异性高的指标.在肾脏疾患、儿科疾病、糖尿病等方面广泛的应用.现就其在临床方面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起丽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护士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不仅应严格执行医嘱用药,还必须熟悉药理学知识;不仅要重视常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如链霉素、先锋、破伤风抗毒素等),对某些不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也应给予足够重视.用药前应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是否为过敏体质,在注射处应配有抢救盘(肾上腺素、地塞米松、苯海拉明、多巴胺等抢救药品),用药中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经常询问有无不适感,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有采取有效抢救措施,争分夺秒地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作者:焦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眼前房出血常见于眼球挫伤及穿通伤,也可见于眼前节手术后.处理不当易引起角膜血染、继发性青光眼、角膜内皮损害等并发症.因此前房出血的及时处理和临床护理尤其重要,可直接影响其预后.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住院45例前房出血的病人,笔者的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刘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三叶草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行切开复位三叶革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并观察4、8、12周,6个月、12个月骨折愈合情况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50例均获得平均16个月(6~36个月)的随访.50例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4.6个月.按Neer评分标准,优25例,良15例,可10例,总优艮率达80.0%.结论:三叶草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良好,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安;杨海涛;冯明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髌骨骨折的体会.方法:自2005年6月到2009年6月,我科应用在X线机透视下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治疗非粉碎髌骨骨折18例.疗效确切.结果:18例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5个月,1例屈膝略受限,其余17例患者膝关节活动功能完全恢复.结论:经皮空心钉治疗髌骨简单骨折以及无关节面骨块游离的粉碎性骨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内固定方法.基层医院可以开展.
作者:王建伟;张文生;庞军;王涛;王飞;杨莉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喜炎平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80例小儿手足口病的患儿,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喜炎平治疗,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1次/d.两组均以5d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为95.2%(40/42)显著高于对照组68.4%(26/38),P<0.05;且观察组在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水疱结痂时间方面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显著,能迅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洪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少弱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1例少弱精症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三组:中医组16例、西医组19例、中西医结合组26例.观察治疗前后精子密度和活力的变化.结果:中医组、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68.8%、68.4%和88.5%.三组间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04,p=0.039).治疗后,三组患者的精子密度(X2=6.819,p=0.033)、a级精子(X2:10.063,p=0.007)、a+b级精子(X2:9.800,p=0.007)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少弱精子症,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阳波;李大超;邓学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置菅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加强介入术前、术后及溶栓药物治疗的护理和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结果:本组病人治愈11例,其中8例病程10d以内.显效34例,有效6例,显效率88.2%,总有效率100%.均未出现肺动脉栓塞及重要脏器出血.结论: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并发症少、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通过密切的病情观察和精心的护理,均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杨美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和脊髓的非化脓性炎症.其病程长,恢复慢,自愈者甚少,常遗留截瘫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多数结核病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由于药物中毒导致肝功能严重受损,此类患者的预后与诊断治疗是否及时合理密切相关,临床护理对其预后转归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准.
作者:金宁雀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他汀类药物作为治疗高血脂的首选药物,随着其临床应用的增多及基础研究的深入,发现其产生的获益远不止降血脂作用本身,其在心血管方面也有着广泛的作用,且在他汀类药物降脂作用还未显现时即能产生荻益即多效性,业已发现证实的作用包括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管炎症、抗氧化、抑制血栓形成和稳定斑块、改善心肌重构、阻断神经内分泌激活、刺激内皮祖细胞分化等.因此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作者:刘年德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药剂科在医院抗菌药物药物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促进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发挥药剂科积极作用,对本科药学实践加以归纳总结.结果:药荆科在消毒药品的配制,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为临床提供药物信息等方面的工作与医院感染管理密切相关.结论:加强科学监管,进行临床药学实践,是保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有利措施.强化管理,提升药剂科服务功能和水平,进一步推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作者:周善如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6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4例和80例,两组均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观察组加服复方丹参滴丸,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心绞痛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0%和78.8%,心电图疗效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5%和62.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复方丹参滴丸与单硝酸异山梨酯两药联合应用,能有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作者:吕永丰;梁莉君;梁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寻找麻风足底溃疡防治方法,提麻风病足底溃疡的治疗水平.方法:主要原因为麻风病期间病菌对患者的肢体附近神经血管的损害,患者的肢体皮肤已然没有感知疼痛的能力.没有好的办法预防创伤,更加没有过早发现和处理局高温等所引起的损伤部和局部受外力损伤.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用个人的护理和手术清创.并充分休息.结果:在过程中已经有18例溃疡病人治愈,有效控制29例患者溃疡的恶化.有的溃疡面积发生明显缩小和症状好转.结论:在这次防治麻风足底溃疡的实践里得到一些结论,重视对患者的康复教育,患者长时间的坚持个人的清洁护理,产生溃疡的几率就会减少很多.
作者:徐远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彩超对于乳腺导管内癌的成像表现,从而进一步提高乳腺导管内癌的彩超诊断以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乳腺导管患者进行彩超检查,观察乳腺导管内癌在高频彩超下的超声特点并进行相关总结与分析,将彩超检测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8例乳腺导管疾病经手术病理证实为19例,其中乳腺导管内癌6例,误诊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8例,误诊2例;乳腺导管扩张14例,误诊5例.结论:彩超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鉴别诊断以及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是其在诊断鉴别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差,还应该结合其他检查手段以及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周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固定联合前路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4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21例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为41岁(23~60岁).病变累及L4/5者8例,L5/S1者13例.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4例,D级11例,E级5例.术前均抗结核治疗2~3周.手术方式为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加前路结核病灶清除髂骨植骨融合术.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6~48个月,平均34.5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及住院期间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20例治愈,1例复发.植骨10~15个月均获融合.Frankel分级明显改善,B级0例,C级1例,D级8例,E级12例.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前路结核病灶清除髂骨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腰骶段脊拄结核,能够为脊柱足够的稳定性,获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谭春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外用曲安奈德药膏、炉甘石洗剂,口服盐酸西替利嗪;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内服汤剂,外用中药汤剂涂擦、中药药浴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周.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疗效显著.
作者:赵晖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