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临床效果观察

赵晖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治疗, 湿疹, 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外用曲安奈德药膏、炉甘石洗剂,口服盐酸西替利嗪;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内服汤剂,外用中药汤剂涂擦、中药药浴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周.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疗效显著.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推拿手法联合针灸治疗腰肌劳损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联合针灸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120例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推拿联合针灸治疗组)和对照组(推拿手法治疗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38例,显效15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治愈29例,显效14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为71.7%.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推拿手法联合针灸治疗腰肌劳损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洪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紫花烧伤膏加艾灸治疗Ⅱ期和Ⅲ期压疮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紫花烧伤膏加艾灸治疗Ⅱ期和Ⅲ期压疮的效果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选取自2009年4月-2011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压疮患者62例(压疮68),其中Ⅱ期38处、Ⅲ期30处;根据患者病情的状况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纽3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创面大小、压疮程度均无明显差异.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紫花烧伤膏加艾灸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对.结果:应用紫花烧伤膏加艾灸治疗效果较常规治疗效果明显且治愈率高.结论:对压疮Ⅱ期和Ⅲ期症状的患者较适宜应用紫花烧伤膏加艾灸治疗,临床值得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毛俊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浅谈糜烂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疗法

    糜烂性胃炎又称疣状胃炎或痘疹状胃炎,它常和消化性溃疡,浅表性或萎缩性胃炎等伴发,也可单独发生.本文就糜烂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疗法谈几点粗浅认识.

    作者:柳裔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针灸在康复科学中的作用

    针灸疗法作为传统中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因其独特的康复理论与治疗方法,在数千年的医疗实践中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的康复医学中,也正在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有必要探讨针灸康复的机制、主要适应症及其要领等方面的内容.

    作者:李丽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均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化疗,化疗后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白细胞变化.结果:60例采用RhG-CSF治疗后白细胞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完全恢复54例,占90.0%.结论:RhG-CSF能有效缓解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所致骨髓抑制反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宋春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浅析糖尿病的合理用药

    治疗的糖尿病就是要全面控制糖尿病的病情,对其产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干预,包括控制血糖、调节异常血脂、纠正高血压、戒烟限酒、降低血液高凝状态,肥胖者降低体重以减少胰岛素抵抗、进而达到延长思者寿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文章对于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的合理用药进行了粗浅的论述.

    作者:孙景超;徐南楠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食物依赖运动诱发性过敏1例分析

    食物依赖运动诱发性过敏反应(简称FEIAN)是患者在食入一定食物后6小时内,若运动就可诱发严重过敏反应症状,但不运动就没有过敏反应症状.本病不同于我们常见的过敏反应,由此种原因引起的过敏比较少见,容易被误诊,如果患病后不能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妥善处理,有危及生命的危险,但若是治疗对症反时,预后良好,却有再发的可能.

    作者:苗英慧;郭艳丽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深圳市百仕达等部分社区居民对艾滋病知晓率的调查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以匿名问卷调查的方法,于2010年7月对罗湖区百仕达及东乐社区共568名社区居民健康宣教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两次问卷调查结果.结果:社区居民在健康宣教前艾滋病知识的平均正确率为72.1%,宣教后为95.5%.近90%居民喜欢通过电视节目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结论:目前社区居民对艾滋病的认知度不够,建议多采用电视、社区宣传广告栏等通俗易懂的公益宣传方式加强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

    作者:刘丽婵;邱谷香;桂库娜;钱江莹;彭青青;魏鞠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半髋关节置换术后脂肪栓塞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半髋关节置换术后脂肪栓塞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行半髋关节置换的股骨头坏死3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10例患者发生肺栓塞,分析其诊断及治疗过程,总结其治疗效果.结果:该组患者肺栓塞的发生率为2.9%,通过CT扫描、血气分析、心电图、胸片、核医学检查确诊,经过小剂量尿激酶加序贯抗凝治疗后,无死亡病例,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气分析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后脂肪栓塞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有利于减少病死率.

    作者:罗开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8层螺旋CT多平面及曲面重建技术在45例梗阻性黄疸诊断分析的应用

    目的:探讨8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和曲面重建(CPR)在阻塞性黄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梗阻性黄疸病例行螺旋CT平扫,通过MPR及CPR技术对梗阻部位及性质进行诊断,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45例梗阻性黄疸中,胆管癌6例,胰腺癌10例,胆总管结石25例,胆总管炎性狭窄4例.CT结合MPR、CPR诊断准确率为85.6%,良、恶性梗阻的鉴别诊断准确率为88.8%.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结合MPR和CPR图像后期处理技术,能准确显示胆道梗阻的部位和程度,直观地显示病变的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胆道系统梗阻病变的定位、定性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宋丽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推拿手法配合穴位注射加静滴香丹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

    通过临床运用推拿手法配合穴位注射加静滴香丹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具体阐述该治疗方法的操作步骤及作用机理,并得出该方法在颈性眩晕的治疗上能取得良好的临床作用.

    作者:陈吉娣;王德亚;郭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软组织陈旧性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的形状、面积,设计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损伤创面.结果:术后7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切痂后用中厚皮片植皮愈合.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皮肤质量好,切取简便,供皮面积较大,成活率高且不牺牲主干血管,是修复小腿下段部较大面积皮肤缺损的理想供区.

    作者:李伯强;白贺东;王立民;刘建华;王斌;章德本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涂阳肺结核病人的护理

    通过对我所280例涂阳肺结核病人的治疗和护理,认为做好健康宣教、消毒隔离、对症护理、饮食及药物护理、心理护理、密切接触者筛查、随访工作是治疗和预防肺结核的护理要点.

    作者:向姣;耿延东;周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1例结核性脑膜炎合并急性肝炎的护理

    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和脊髓的非化脓性炎症.其病程长,恢复慢,自愈者甚少,常遗留截瘫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多数结核病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由于药物中毒导致肝功能严重受损,此类患者的预后与诊断治疗是否及时合理密切相关,临床护理对其预后转归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准.

    作者:金宁雀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上输尿管结石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上输尿管结石的适应症、手术技巧和,15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本科诊治的55例上输尿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结果:5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后腹腔镜下上榆尿管切开取石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60~180min,平均130min;术中出血量30~80ml,平均50±10.8ml;术后4~6d拔除引流管,术后7~10d拔除导尿管;住院时间5~18d,平均8d.术后5例发生尿漏,未发生其他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双J管于术后1个月拔除.术后随访时间6~24个月,B超及KUB+IVP检查证实患者肾输尿管无积水,无结石复发和输尿管切开缝合狭窄.结论:后腹腔镜手术治疗上输尿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疗效显著,并发症少.

    作者:马大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脑性瘫痪MRI检查与病因及临床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患儿头MRI改变与病因及临床的关系.方法:对100例脑性瘫痪惠儿进行头MRI检查,并对不同的MRI改变与病因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00例脑性瘫痪患儿头MRI检查异常94例,异常率94%,脑白质损伤70例,脑白质软化52例,胼胝体发育不全48例,其中脑白质软化中早产34例,足月儿18例,胼胝体发育不全48例中,合并有智力低下34例.结论:脑性瘫痪患儿MRI检查阳性率高,其中脑白质损伤发生率为70%.

    作者:商淑云;朴文花;金妍;王春楠;曲凤媛;齐放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有氧健身运动对老年男性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浅探

    目的:观察有氧健身运动对老年男性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指导56名60~70岁的健康老年男性进行为期4个月的有氧运动,以心率为参数控制其运动速度和强度,实验前后分别测定其心脏泵血功能、肺通气功能及脑阻抗血流图各项指标.结果:与运动前比较,受试者心脏泵血功能明显改善,表现为每搏输出量由运动前的65.12 ml增加到73.10 ml(P<0.05),射血分数由60.12%增大为69.04%(P<0.01),而心率则由77.55次/min减慢至67.80次/min(P<0.01),肺活量及每分钟大通气量分别由2.85.L和96.10 L提高到3.35 L和114.12 L(P<0.01),与运动前比较有显著意义,脑阻抗血流图上反映脑血流阻力的指标流入时间由运动前的0.172 s明显缩短为0.129 s(P<0.01),而反映脑血流量大小的波幅则由运动前的0.9812显著增大为1.19212(P<0.01).结论:适当强度的规律性有氧运动可通过改善呼吸循环功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是一项方便易推广的健身运动项目.

    作者:彭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能力的康复效果

    目的:观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例,平均年龄(48.08±15.92)岁,平均病程(22.92±28.52)个月.试验设计为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分为基线期、治疗前和治疗后三个阶段.在基线期采用常规的PT为主的神经发育技术治疗,每日2次,每次2h,每周6次,共6周;在治疗期间采用CI-MT治疗,每天下肢强制训练时间保持6h左右,每周5次,共6周.全部患者在基线期、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分别用10m大步行速度(MW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和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评定.结果:患者在基线期的常规治疗6周后,MWS、TUGT和BBS,三组数据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6周的CIMT治疗后,MWS、TUGT和BBS分别提高到10.57±6.9、50.75±6.06和21.4±17.97,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IMT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功能,对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俊颖;王文清;赵丽丽;武彦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陈旧性腰肌劳损的推拿治疗

    本人从事按摩工作已有23年了,自认为具备一些专业的知识,对一些常见的颈椎、肩周、腰部肌肉、关节的病因病机,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积累了一些个人经验,下面我就日常常接触的慢性腰肌劳损做以阐述.慢性腰部劳损是经常的反复的积累性轻微损伤(劳损)可引起肌肉附着点、骨膜、韧带等组织的充血,水肿渗液纤维组织增生和粘连等病理改变刺激和压迫神经末稍导致腰病.

    作者:闫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小儿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的体会

    动脉血气用于测定和评价患者的氧合、通气和酸碱状态,通过血气分析对了解患者肺功能、血液各项指标和酸碱平衡状态有一个客观估计,是呼吸衰竭、酸碱平衡失调的监护以及机械通气参数调节、疗效分析和预后判断的重要依据之一,并对吸氧浓度和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做好血气分析是协助临床诊治的基础.但由于惠儿动脉血压低,血管发育差,配合依从性低,故一般采血法成功率较低,必须掌握正确的采血方法,才能提高采集成功率.2008年至今,我科护士应用5 1/2号一次性头皮针连接去除针头的2 mL注射器采血,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侯幼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中医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