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cTnI和心肌酶谱四项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张悦;周鑫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血清cTnI, 心肌酶谱, 联合, 诊断, 治疗, 预防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TnI和心肌酶谱四项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临床50例已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血清心肌钙蛋白cTnI和心肌酶谱四项检测,分析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检测方法的特点,为临床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结果: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通过血清cTnI和心肌酶谱四项联合检测,均呈阳性,其中41例血清cTnI呈阳性,9例为心肌酶谱肌酸激酶同工酶呈阳性,根据两项检测指标联合判定为急性心肌梗死.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迫、一旦发病则现危象,如患者能得到及早诊断,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和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血清cTnI和心肌酶谱四项联合检测覆盖了患者的整个发作周期,是临床较为精准的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失眠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失眠原因及相对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临床确诊具有失眠症状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150例,通过统计调查的方法回顾性分析其失眠原因及采取的护理对策.结果:睡眠不稳和入睡困难是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失眠的主要形式,环境、噪音等外在原因占42.66%,疾病本身带来的心理担忧占38.66%(P<0.05).结论:有效综合的护理干预,良好的睡眠环境和心理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失眠患者能提高睡眠质量,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罗亚梅;马少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参附汤治疗心源性休克20例临床观察

    多巴胺是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物,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化学递质.小剂量多巴胺,主要兴奋β受体,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并使肾血管扩张,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肾功能改善,尿量增加;阿拉明为人工合成的拟肾上腺素药,主要作用于α受体,有中度收缩血管作用和较弱的兴奋心脏作用.临床常将两药合用,抢救休克.

    作者:莫佳瑶;王秋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在提高肾移植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探讨

    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改善与普及,越来越多的尿静症患者选择了肾脏移植这种有效的治疗方法.2008年6月-2010年10月,我们随机对70例肾移植患者进行了综合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医用棉签小量包装的使用及无菌质量效果观察

    目的:了解医用棉签小量包装在我院临床科室的使用情况及无菌质量效果观察.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现场采样检测方式及对比方法,对我院科室的医用棉签使用效果进行监测.结果:科室医用棉签有两种:中量包装(20支/包)、小量包装(10支/包),发放问卷124份,其中内科楼37份,外科楼76份,急诊科11份.总体认为中量包装医用棉签效果好的9份,认为小量包装棉签效果好的113份.科室现场采样监测结果:未用完的中量包装医用棉签抽检5份,其中2份有菌生长,3份无菌生长.未用完的小量包装医用棉签抽检5份,5份无菌生长.结论:医用棉签小量(10支/包)包装,数量少,开口后能尽快使用完,受污染机会大大减少.

    作者:邱玉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改良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慢性肛裂的疗效观察

    为探讨改良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肛裂的临床效果,将118例慢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采用改良内括约肌侧切术,对照组58例采用传统手术.术后观察两组疼痛及创面愈合时间等情况,术后随访均1年.结果显示:治疗组在减轻术后疼痛,缩短疗程,保护肛门功能,减少复发方面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改良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保留了肛门粘膜及皮肤,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了愈合时间,是治疗肛裂的有效合理术式.

    作者:付荣;马晓波;左习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浅谈大面积深度烧伤并全身性感染的防治

    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面临的大威胁是全身多器官发生功能衰竭.引发全身性感染的基本因素是因为患者在严重烧伤时,全身大面积的感染.因此,要很好地预防发生全身性感染的做法是及时地控制烧伤创面.本文笔者对大面积深度烧伤并全身性感染的防治主要应注意进行了如下探讨.

    作者:唐小珍;熊小琴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0例,治疗组41例采用常规疗法加通心络胶囊,对照组39例仅用西医常规疗法,疗程均为2周.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10%;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疗效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8.5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5.9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确切.

    作者:王家永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血清cTnI和心肌酶谱四项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cTnI和心肌酶谱四项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临床50例已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血清心肌钙蛋白cTnI和心肌酶谱四项检测,分析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检测方法的特点,为临床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结果: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通过血清cTnI和心肌酶谱四项联合检测,均呈阳性,其中41例血清cTnI呈阳性,9例为心肌酶谱肌酸激酶同工酶呈阳性,根据两项检测指标联合判定为急性心肌梗死.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迫、一旦发病则现危象,如患者能得到及早诊断,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和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血清cTnI和心肌酶谱四项联合检测覆盖了患者的整个发作周期,是临床较为精准的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

    作者:张悦;周鑫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微创手术治疗老年性腰椎滑脱症的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使用Quaqdrant系统腰椎减压+Sexant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腰椎滑脱症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68例老年性腰椎滑脱症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详细的术前和术后的评估,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术前指导,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证正确的体位,缓解疼痛症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有效地实施针对性的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结果:68例老年腰椎滑脱病人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论:在围手术期给予正确的指导和护理有利于患者加深对疾病和手术的认识,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魏玲;骆书兰;罗春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尿液检测中用干化学法和显微镜法检测两者结果差异分析

    目的:干化学法和显微镜法检测尿液中有形成分的主要差异.方法:干化学法和显微镜法(以下简称镜检)检验750例尿液标本,经两种方法测得不同结果差异分析.结果:750例尿液经干化学法检测RBC阳性270例,镜检复查阳性95例,阳性符合率35.2%;干化学法检测RBC阴性480例,镜检复查阴性478例,阴性符合率99.6%;干化学法检测WBC阳性238例,镜检复查阳性178例,阳性符合率74.8%;干化学法检测WBC阴性512例,镜检复查阴性477例,阴性符合率93.2%.干化学法无法检测管型、结晶、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肿瘤等有形成分.结论:检测尿液时干化学法与显微镜法两者须同时进行.

    作者:侯薇;郭薇薇;颜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对策分析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胶体果胶铋、四环素、莫西沙星10d四联疗法,作为二线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奥美拉唑、胶体果胶铋、克拉霉素、替硝唑四联疗法进行比较.方法:140例经奥美拉唑或铋剂为基础的标准三联或四联疗法根除失败的HP感染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各70例,治疗组予以奥美拉唑、胶体果胶铋、四环素、莫西沙星,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胶体果胶铋、克拉霉素、替硝唑,均为2次/d,疗程10d治疗结束4周时,14C尿素呼气试验观察HP根除情况.结果:两组各失访2例,治疗组因药物不良反应退出1例,根据意向处理(ITT)和试验方案(pp)分析,治疗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78.03%(55/70)、89.03%(55/67)对照组分别为62.67%(44/70)63.71%(43/68),治疗组较对照组根除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21.32%(14/67),对照组不良反应率15.85%(11/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胶体果胶铋、四环素、莫西沙星10d四联疗法,作为二线方案其HP根除率高、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裴毓锋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对针刺所致疼痛不能耐受患者的心理护理

    近年来,针刺治疗作为传统疗法,已得到世人的广泛认可,利用针刺疗法治疗各种疾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在治疗过程中,许多患者因对针刺时引起的疼痛感以及得气时感觉出的酸、麻、胀、痛、触电感等不适充满抵触心理而放弃针刺治疗.另外,针刺治疗需按疗程进行,患者多次接受针刺,对疼痛及针刺感易产生恐惧心理,因此,恐惧是造成部分患者对针刺所致疼痛不能耐受的主要原因.有实验证明恐惧增加了低位脊柱旁肌肉的反应性,增加了疼痛感.所以加强心理护理是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心理的一项重要的护理措施,它有利于提高患者对于针刺所致疼痛的耐受程度.

    作者:邓昕伟;张新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浅谈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科室,是医院对病人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并担负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工作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缺乏强有力的管理或高素质护理人员就容易发生忙乱现象,影响护理、治疗的顺利进行.这不仅直接关系到患者安危,也会直接影响到相关科室的工作质量.

    作者:杨茸;刘慧鑫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防治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

    探讨THR后应用LMWH防治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治疗组:术前12 h、术后12 h及24 h予LMWH 5 000 U腹壁皮下注射,术后每日1次给药至术后3 d.同时监测血常规、凝血功能.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抗凝药物治疗.2组均术后第7d、第14d,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查患肢深静脉血流及DVT形成情况.结果:治疗组DVT的发生率较之对照药组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LMWH对THR术后DVT显著的预防作用.

    作者:王超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中药治疗失眠心得

    失眠是临床当中一种较为多见的疾病,临床发病原因相对比较多,长期失眠能够造成多种脏器功能失调及降低机体免疫力,与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神经以及精神等疾病存在密切联系.中药在治疗失眠方面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对于失眠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

    作者:邓建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68例骨质疏松症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骨质疏松症非手术治疗的护理措施和经验.方法:选择68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通过从心理、饮食、用药、理疗、运动指导等多角度进行全程的系统护理.结果:本组68例骨质疏松症患者经过我们的精心护理,康复出院.结论:有效的心灵沟通,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细心的护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的关键.

    作者:李艳玲;吴伟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19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迁延感染的药敏试验

    目的:分析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反复迁延感染的患者实行体外药敏试验的结果,从而正确指导临床用药.方法:使用支原体药敏试剂盒,内有十种抗生素,然后分别在32小时及48小时观察药敏情况.结果:强力霉素和克拉霉素属于敏感药物;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比较高;大观霉素和罗红霉素在培养32小时和48小时的药敏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支原体药敏试验来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是阻断支原体迁延感染的好方法.

    作者:黄耿;朱邦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前置胎盘48例临床分析

    方法:对48例前置胎盘病例的阴道流血、宫缩情况、期待治疗及术中出血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周达36周的6例部分性前置胎盘和4例边缘性前置胎盘者行急诊剖宫产,新生儿均存活.4例孕周为33+4、34+3、35+4、35+5周,阴道流血>600 mL者行急诊剖宫产,新生儿均存活.1例孕35+6周,出血量中等且合并重度子痫前期者行急诊剖宫产,新生儿存活.其余有活动性少量出血的33例则行期待疗法,结果31例有效,有效率为93.9%;无效2例于孕34+4和33+6周时行急诊剖宫产.有效的31例均期待治疗到36周后行剖宫产终止妊娠,延长孕龄3~47天,新生儿轻度窒息6例,无新生儿和孕产妇死亡.结论:期待治疗可延长孕周,提高婴儿存活率,减少大出血对母婴生命的威胁;剖宫产则为前置胎盘终止妊娠的佳方式.

    作者:刘士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1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川崎病(KD)对减少冠状动脉损害的效果.方法:将18例KD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观察两组患儿心脏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治疗组心脏损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KD,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建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物理因子治疗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近些年来,人们在关注康复医学的同时,却忽视了物理因子治疗在康复医疗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如:轻视物理因子治疗、缺乏科学性、滥用物理因子治疗等.本文将目前物理因子治疗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希望与各位同道深思并探讨解决之路.

    作者:张春凤;唐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中医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