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碧;邓琼娣;冯惠
腹腔,盆腔恶性肿瘤患者术前,术后辅助放疗,及根治性放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放射性肠炎为放射治疗盆腔、腹腔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复方谷胺酰胺胶囊在修复肠道粘膜,重建肠道功能方面显示优势.我们采用复方谷胺酰胺胶囊保留灌肠法对21例放射性肠炎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冬营;孙义长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正确的体位姿势,不但使中风偏瘫患者感到舒适、减少疲劳、减轻症状,而且有利于检查和治疗,尤其对今后肢体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有着重大的意义,反之,会直接影响患者日后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而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给社会、家庭及其本人造成沉重的负担.
作者:陈黎琼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各高校扩招的医学生到了毕业阶段,医学人才求职竞争越发激烈.本文从医学院校就业促进的定位入手,分析医学行业的就业特点,探讨医学生就业促进的途径和方法,以期提高医学生的求职竞争力,拓宽医学生的求职空间,大程度满足医学人才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
作者:缪建春;李红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2004年7月至2010年3月采用可吸收钉治疗踝关节骨折28例,部分下胫腓分离亦用可吸收钉固定.结果:25例患者得到5个月至4年的随访,平均25月.全部患者骨折愈合良好,23踝关节稳定,2例踝穴增大,踝关节不稳定.JOA评定优良率达96%.结论:可吸收钉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较好方法,能够提供可靠的早期固定,组织相容性好,吸收完全,避免二次手术.
作者:胡永军;唐瑞欣;梁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采用燥湿祛痰和胃的法则,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随证加减治疗梅尼埃病,灵活运用辨证施治而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熊永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患者的心理状况和应对方法.方法:对我院就诊的79例RVVC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估.结果:RVVC患者长期外阴瘙痒、灼痛、白带增多及性交痛等症状使患者精神烦躁、情绪改变,部分存在心理障碍.结论:RVVC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对治疗RVVC有显著作用.
作者:莫培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用大厄贝沙坦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口服给倍他乐克12.5mg,2次/d;安体舒通20mg,1次/d;结束用药前观察期加服厄贝沙坦75mg,1次/d口服,第3天增至150mg,1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ACEI及常规治疗,药物剂量、用法、适应症同厄贝沙坦组,两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疗程均为18周,每2周随访1次.结果:厄贝沙坦组:显效28例(50%),有效24例(42.9%),无效4例(7.1%);对照组:显效24例(42.9%),有效24例(42.9%),无效8例(14.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HF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厄贝沙坦后,心衰症状明显缓解,且安全、副作用少,患者的耐受性好,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文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合理分娩方式.方法:对8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根据具体情况分为再次择期剖宫产及经阴道试产2组.对分娩方式、子宫破裂、出血、新生儿窒息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中有46例行阴道试产,30例获得成功,两组在出血量,子宫破裂、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结论:瘢痕子宫并非是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要严格把握好阴道试产的适应症,并在严密监护下给予试产,试产失败者改急诊剖宫产,可有效降低再次剖宫产率,减轻产妇痛苦.
作者:张淑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腹内脏器或组织经腹股沟管突出即为腹股沟斜疝,约占腹股沟疝的90%,是常见的腹外疝.腹股沟管外环处出现可复性肿块是重要的临床表现.斜疝不可能自愈,且可能发生嵌顿或绞窄,故应手术治疗.但一周岁以内的患儿,腹壁随生长发育,强度增高,有可能自愈,可暂缓手术.
作者:乔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对接受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治疗的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分析,为今后临床对于该类患者进行更好的护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在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这一年时间里,在我科就诊的采用PICC技术进行治疗的肿瘤患者病例60例,在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对所有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护理,对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我们细致周到且有针对性的护理,所有患者的治疗都顺利完成,并发症现象很少,几乎没有出现提前拔管现象,整体恢复效果较护理干预前有明显的提高.结论:对接受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治疗的肿瘤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后,患者出现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现象少,术后感染率降低,对患者恢复有促进意义,值得在今后护理工作中进行推广.
作者:杨荟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总结14例重症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的观察和护理.护理重点:规范置管操作,提高一次置管的成功率.规范滴注营养液,注意控制温度及滴速,期间加强基础护理、空肠管的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对策.
作者:于利芳;单菊萍;王依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总结胸脐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心理护理、皮肤准备、基础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密切观察皮瓣的存活情况等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移植皮瓣的成活情况.结果:本组48例患者均获得3个月至7年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5.6±1.2)年.其中42例患者经治疗皮瓣全部成活,成活率96.00%;6例患者于术后3~7天时出现静脉血管危象,占4.00%,其中3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3例完全坏死.结论:心理护理、皮肤准备、基础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密切观察皮瓣的存活情况等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可有效的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预防感染等协同增效的作用,有助于移植皮瓣的成活.
作者:谭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调查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22例糖尿病足(D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DF5年内占糖尿病总住院率的4.97%.86.3%的患者有明显诱因.总治愈率为18.2%,好转率为59.1%,无效率为22.7%.结论:DF的患病率逐渐升高,总治癒率低.
作者:孙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困扰大多数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增,目前BPH 的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清楚,有一点是肯定的:BPH 发病与雄激素密切相关.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下尿路梗阻症状和刺激症状,统称下尿路症状(LUTS),与以下三方面的病变有关:①增大的前列腺或称前列腺静力因素;②前列腺动力因素:包括前列腺、前列腺包膜及膀胱颈部的平滑肌的肌张力增高将引起不同程度的梗阻症状;③逼尿肌功能受损,收缩能力减弱.LUTS及其所致生活质量的下降是患者寻求治疗的主要原因,作为临床医生在制定BPH药物治疗方案时也应进一步考虑到BPH临床进展的预防,如急性尿潴留、BPH相关手术等.因此,制定BPH治疗目标应同时兼顾:缩小前列腺体积,缓解LUTS症状,防止远期并发症.
作者:李博;陈有仁;余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高质量的药房药品盘点工作是促进医院药品供应科学有序、日常医疗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保证.因此本文基于目前我国各大医院药房药品盘点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了科学应对策略探讨,对促进医院开展高质量的人性化服务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作者:江灵智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讨论脑出血内外科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脑出血207例病人内科120例,外科87例.内科120例均采用保守治疗,外科87例采用手术治疗比较.结论:轻症脑出血好保守治疗,对重症脑出血,应积极采用外科治疗.
作者:慕会杰;宋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临床特征、救治方法、治疗及护理效果,提高DKA的治愈率.方法:选择本院1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分析其临床症状,依据实验室检查,给予对症治疗.结果:治愈20例,死亡2例.结论:DKA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漏诊误诊,应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治及护理.
作者:何武;曹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重视护理质量内涵管理并贯穿于质量管理过程的始终,坚持宏观管理与微观质量控制相结合,医院领导为医院质量做决策,护理部充分发挥护理质量管理的职能作用,各临床护理单元把好质量管理第一线.注重护士自我质量控制能力的培养,垂直控制与横向控制相结合,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提高.
作者:杨延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人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多潘立酮10mg,一日三次;对照组采用西沙必利1Omg,一日三次,饭前20-30分钟服用.1个月为一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l例泌乳反应,对照组有2例腹痛、腹泻症状发生.结论: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
作者:刘升起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因免疫机能的衰退和基础疾病的增多,老年人易受包括真菌在内的病原体侵扰.为探讨老年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现将我院收治的高龄老年患者真菌感染状况报告如下.
作者:邓林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