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传彬
别让自己“水深火热”——“湿热”并存是患病前兆“湿”,偏旁是三点水,在字典里面的意思就是沾了水或是含的水分多,与干是相对的.比如我们经常说的潮湿,还有湿润等都是这个意思.其实中医所说的湿,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
作者:心知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咳嗽一证,是临床上儿童肺系疾患中常见的一种证候,一年四季皆可发病,尤以冬春季气候变化之时为多,常可影响肺气的宣发肃降,气逆成咳.病案举例:李某,女,5岁,因咳嗽伴发热、纳差5天来诊.患病期间儿童医院给予头孢他啶1克静滴1次.体格检查:食少、纳差、精神差,体温37.5℃,扁桃体发红,咳嗽,痰黏色黄.听诊:双肺呼吸音粗,有哮鸣音.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作者:武青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夏季气候炎热,暑湿蒸腾,人的新陈代谢旺盛,汗液增多.这种天气常使人感到困倦乏力、食欲减退、烦躁易怒,甚至会出现胸闷、发热、头痛、身重、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这时在家中备些有解暑化湿、清热解毒等作用的中药或中成药,对养生保健、防治疾病都很有好处.
作者:林南 刊期: 2017年第07期
便秘不管对大人还是小孩儿来说,都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一说到便秘,好多孩子的家长都头疼不已.近在我们医院门诊遇到一位妈妈,说她家孩子11岁,平常四五天才排一次大便,还每天喊着浑身没劲儿,家里人以为孩子营养不良,顿顿给他吃肉,结果病情不仅没有缓解,便秘反而加重了,近一个月改为大便7~10天一次.
作者:尚可新;张慧;郑园园;丹茜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夏日炎炎,各种各样的凉茶开始充斥大家的视野.由于夏日偏热多湿的气候容易使人肠胃失调,加上有些人嗜食辛辣、昧重的食物,难免会出现口舌生疮、咽喉肿痛、食欲不佳等症状,便用形形色色的凉茶为自己降火.但一些凉茶不离口的人却逐渐出现了食欲下降、腹泻等症状,这些都是“去火”不当导致的后果.
作者:高燕菁 刊期: 2017年第07期
有些中医爱好者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偶尔会参考一些日本的汉方医书,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可能会发现在汤药的处方用量上,日本的汉方所用的中药剂量明显少于中国书籍上的记载.按理说,日本的汉方来自于中国,为什么用量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有些人猜测是日本因为没有中国这么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导致开方子的时候只能照少了开;有人猜测是怕药量大了会出现不良反应,日本的医生为了防止医疗意外索性就把药量降下来;还有人猜测普遍饭量偏小的日本人吃药的量也要相应减少……
作者:容成 刊期: 2017年第07期
杏子熟时防中毒转眼间,又到了杏子成熟的时节,很多人在吃了杏后习惯将杏核砸开吃里面的杏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杏仁有苦有甜,而苦杏仁有小毒,多作药用,且需要由专业人员把握用量.苦杏仁入药的常用剂量为5~10克,因有小毒,所以用量不可过大,生品入煎剂宜后下.阴虚咳嗽及大便溏泻者应慎服,婴儿慎用.
作者:丁兆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明朝末年,有一位病人面色红赤、烦躁闷乱不安,总想喝冷水,因为这样才能让自己舒服些.请来的大夫看过之后,都认为是实热证,开的药物都是苦寒泻热之品.可是病人吃了不仅没效果,反而越治越重.这家人很担心,便不远万里请来了当时名震全国的大医学家李中梓为其诊治.李中梓诊过病人的脉,发现轻取浮大,重按细小,心想:“这明显是阴盛格阳和阴极似阳的表现啊!虽然表面上好像实热证,但实际上是阴证之极.”
作者:张效霞;莫芳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清顺治年间,战火渐灭,天下始平.北京紫禁城中被李自成大顺军焚毁的皇极殿已完全修复一新,改名“太和殿”,成为顺治帝上朝议政的金銮殿.皇宫正门承天门也重新修复后改名“天安门”.“天安”寓意社会安定,天下太平,“太和”寓意民族和谐,国家兴旺.满清皇朝将明朝宫殿、宫门突出皇权的“极”改作“和”“安”,也表达出了皇室希望治下能够安定的愿望.
作者:花永刚 刊期: 2017年第07期
苏合香为金缕梅科植物苏合香树树干渗出的树脂经加工精制而成的香料.始载于《名医别录》,被列为上品.苏合香为外来药,原产小亚细亚南部,如土耳其、埃及、叙利亚北部等地区.《后汉书》云:“出大秦国.”“大秦”是古代中国对罗马帝国及近东地区的称呼.现我国广西等南方地区有少量引种栽培.
作者:程超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冬病夏治的理论滥觞于《黄帝内经》.作为《黄帝内经》核心治则“因时制宜”的具体治法体现之一,冬病夏治在现代中医诊疗中仍旧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何为“冬病”“夏治”?“冬病”一词简单理解是指在冬季易发、复发或加重的疾病,如哮喘、某些内伤咳嗽等.从“天人合一”及“象”的角度来看,“冬病”应冬季之象.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言,“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闭藏即阳气内藏之意.由此可见,“冬病”多为陈寒固冷积于里,阳气虚于内之病.
作者:乾九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阳虚体质的养生原则是什么呢?不伤阳气,温化水湿,畅通气血.饮食养生:忌食生冷,多吃温热少吃或不吃生冷、冰冻之品是夏日尤需注意的.我有个阳虚体质的朋友很喜欢吃甘蔗,但是一吃就不舒服,于是她想了一个办法,将甘蔗切成一小段一小段蒸热再吃,不仅别有一番味道,还不伤阳气.
作者:傅杰英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原文肾主腰脚,而三阴三阳十二经、八脉,有贯肾络于腰脊者.劳损于肾,动伤经络,又为风冷所侵,血气击搏,故腰痛也.阳病者,不能俯;阴病者,不能仰,阴阳俱受邪气者,故令腰痛而不能俯仰.
作者:谢青云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失眠在中医中被称为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疾病,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我们经常在网络上看到一些明星因严重失眠而出现抑郁的报道.失眠的危害是持续性的,它能使人白天疲劳或身体不适、注意力下降、情绪波动较大,严重者头痛、头晕等其他疾病也会相继出现,给失眠患者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作者:半夏 刊期: 2017年第07期
阿爸有一把黄连木做的胡琴,能拉出世上一切悲伤,可是藏民过去的忧伤啊,却永远也拉不尽.——西藏民歌民歌赏析这首西藏民歌,用对比的手法把藏民的悲苦、忧愁与以苦昧出名的黄连联系在了一起,诉说的是在旧时代里藏民的苦难生活.歌词表现的内容,既有浓厚的生活基础,又逼真形象,听来不禁会把人带进苦的回忆.
作者:温长路 刊期: 2017年第07期
藿香正气水源自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藿香正气散,原方由藿香、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桔梗、甘草组成,水剂添加乙醇为辅料.具有解表除湿、理气和中的功效,常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满、呕吐泄泻等.笔者临证以来,常用藿香正气水“非常规用法”治疗一些特殊疾病,疗效满意.现举例如下.
作者:梅松政 刊期: 2017年第07期
人人都能感受得到我们生活的环境在日益恶化.不仅仅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污染严重,很多新一线或者二三线城市的空气质量、水环境、土壤环境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这篇文章想着重讲一下环境污染对健康的不利影响.
作者:张雪亮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师兄:有位古代医家的名字起得特别好,单看他的名字,就觉得让他看病特别放心、特别省心、特别安心,可以将自己、自己的孩子、孩子他妈等一家人的性命交给他.师弟:嚯,一个名字就有这么大的魅力吗?这是哪位医家?父母这么有先见之明,从小就预备着给他做医疗广告.
作者:张大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结膜炎夏日炎炎,许多人喜欢去游泳池泡水消暑气,但偌大的游泳池涌入这么多泳者,若不多加注意,很容易成为传染病的感染媒介.其中,夏季常见传染病结膜炎除了接触传染外,去游泳池游泳也是一种散播途径.一般来说,游泳池感染的结膜炎主要是病毒性的,而其他常见的急性结膜炎则可以分为细菌性和过敏.
作者:吕传彬 刊期: 2017年第07期
怪不得肩周炎又叫“五十肩”,才刚跨进50岁的门槛,我就被查出患上了肩周炎.前段时间,我发现自己上肢抬举、外展、后翻、内旋均有困难,到医院一查,说是年纪渐长,正气渐衰,抵御外邪的功能减退,再加上我自己总以为自己还年轻,平时不注意,所以影响了肩关节的功能活动.这虽然不是大病,但给我的工作和生活都带来了诸多不便,很是让我烦恼.
作者:刘绍义 刊期: 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