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淑娟
目的: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观察指标和临床护理进行探讨.方法:依据病因的不同将2009年4月~2011年8月的7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四种,采取对病情细致的观察和对患者精心护理的方法.结果:18例溃疡出血,占25.7%;15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21.4%;23例急性胃黏膜病变致出血,占32.9%;14例上消化道恶性肿瘤致出血,占20%.25例治愈,31例好转,4例转入外科手术,死亡2例,未见好转出院8 例.结论:护理人员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和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细致的临床观察及及时、正确、精心的护理,对于控制病情发展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唐银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高频氧化应用于硫酸沙丁胺醇、布地奈德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方法:56例在我院确诊为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高频氧化应用于硫酸沙丁胺醇、布地奈德治疗,应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高频氧化应用于硫酸沙丁胺醇、布地奈德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郭美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探讨不同方式的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36例诊断为呼吸衰竭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采用高频震荡通气(HFOV),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CMV),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1%,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常规机械通气(CMV),能迅速升高Pa(O2),纠正低氧血症,并发症少,安全性更高.
作者:孙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对新的LightSheer DUETTM 激光系统新型Light- Sheer HS手柄治疗各类多毛患者58例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对58名脱毛者进行脱毛治疗,并对治疗后效果进行总体评价.结果:有效率达到96.55%.所有部位疗效与治疗次数成正比.不良反应少,2例敏感的皮肤毛囊边缘发红、出现轻度水肿.
作者:刘颖;高璀乡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对对危重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预防褥疮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11年6月褥疮危险因素评估表总分≤15分褥疮高危患者40例作为护理对象,进行护理评估、常规处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减轻受压部位皮肤的压力剪切力和摩擦力、保护皮肤、促进血液循环、保证足够的营养.结果:经过多项预防措施,其中38例未发生褥疮,另2例因疾病特殊发生了难免褥疮,1例患糖尿病,l例并发肋骨、颈椎骨折禁止翻身3天后发生骶尾、髋部浅度溃疡,经积极诊治护理于l4天疮面干燥.结论:通过危重病患者的皮肤进行有效预防可以减少褥疮的发生,改善褥疮治疗的效益成本比,使褥疮护理走向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谢晓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进行手术的患者2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40例及对照组1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实施舒适护理.比较2组患者满意度及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结果:术中、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焦虑评分观察组与术前比显著降低,P<0.05.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及护理服务质量,减轻患者焦虑情绪,有效地促进患者的愈后.
作者:黄小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手术知情同意书是医院的重要医疗文件,是医疗诉讼举证的重要依据,其在医院工作中对协调医患关系及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秩序起一定的作用,现分析影响妇产科手术患者知情同意的相关因素,并就其改进措施进行探讨.
作者:周永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的多层螺旋CT诊断表现以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100例患者,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以及疑似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由多名CT诊断医生进行判断,其结果显示为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疾病.同时测量患者的心肌桥厚度、壁冠状动脉的长度以及疾病部位.结果:100例患者中发现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28例,检出率为28%.前降支中段22例,近中段4例,远端冠状动脉辨析狭窄2例.心肌桥的厚度为1到10mm,壁冠状动脉的长度小于等于100mm.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准确显示出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的发病位置、长度以及心肌桥的厚度,具有安全、经济的优点,可作为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诊断的首选方法.
作者:王郁豪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的临床救治方法,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8年6月-2010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4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青年组(≤60岁)和老年组(>61岁),并分析两组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进行血液透析救治的经验.结果:急性肾功能衰竭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青年组的肾性衰竭比例较高,老年组肾前性、肾后性衰竭比例较高,经血液透析治疗,青年组的疗效明显优于老年组.结论:早期行充分血液净化、对症治疗,对抢救急性肾功能衰竭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患者、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颜怀荣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运用蓝田头皮针结合金匮肾气丸加味口服治疗小儿遗尿临床疗效及面色变化.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患儿70名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以蓝田头皮针结合金匮肾气丸加味口服,每日1次;对照组单纯口服金匮肾气丸加味,每日1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71.42%,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蓝田头皮针结合金匮肾气丸加温治疗小儿遗尿疗效优于单纯口服金匮肾气丸加味.
作者:高慧萍;强茂;孙志伟;吴青霞;陈顺如;马晓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我院64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医院自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64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根据患者的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3例两组,治疗组采用抗真菌性联合用药法,即在阴道内放置双唑泰栓1次/日,同时,口服氟康唑;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使用抗真菌性联合用药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霉菌性阴道炎使用阴道内放置双唑泰栓的同时,口服氟康唑的抗真菌性联合用药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性西药治疗,并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莫正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对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对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行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患者50例,对比术前第1、6、12个月IPSS的症状评分、大尿流率、残余尿量的变化.结果:术后 1、6、1 2个月IPSS的症状评分,大尿流率,残余尿量较术前均明显改善 (P<0.05 ).结论: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效果可靠,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黄战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引发并发症的原因及高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1年8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15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15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中,67例于术后出现并发症,通过治疗与护理后,9例死亡,其余均康复出院.结论:整体护理在术后护理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重获健康.
作者:贾子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对比利普刀与微波治疗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总结利普刀治疗宫颈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86例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利普刀治疗)和对照组(微波治疗)各43例,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1.1±2.4)min,术中出血量为(10.4±2.0)ml,显效27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7.3±2.4)min,术中出血量为(20.3±20.2)ml,显效21例,有效1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2.1%,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普刀治疗宫颈炎疗效确切,明显优于传统微波治疗,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安全可行,可术中同时提供完整病理标本,有效防止宫颈癌的漏诊、误诊,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侯艳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核磁共振表现并判断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人工作学习中收集的3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观察组,32例其他类型颈椎病为对照组,所有对象均行颈椎核磁共振(MRI)及椎动脉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MRA结果显示观察组椎动脉异常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椎动脉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出现钩椎关节增生硬化的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多,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RI与MRA联合应用可以更好的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对分析颈椎病病因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星玉;邰剑青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服务窗口,医疗纠纷投诉多,应急事件频繁,容易发生差错事故.现对其护理隐患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一系列护理对策.目的,增强护患纠纷防范意识,杜绝差错事故,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朱艳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84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在术后分成观察组(综合功能康复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42例.观察两种治疗前后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功能康复组总有效率达90%,常规治疗组为35.71%,但治疗组关节功能改善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全方面多手段的功能康复对于踝关节骨折能明显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有效维持骨折的对位对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卓华;陈翠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DR是DM为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实质是进展性微血管病变伴血栓形成,该病已成为四大主要致盲病因之一,其发病机制与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发病率随DM病程的发展而增高,有研究表明,5年内的DR的发生率为44.4%,7年后为56%.因此DR的护理任务主要是让患者充分了解什么是DM和DR;消除患者顾虑心理;积极早期预防;主动配合治疗和手术.
作者:石振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对荆花胃康胶丸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PU)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就诊,经胃镜确诊的160例消化性溃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药,观察组在三联药的基础上加用荆花胃康胶丸.治疗结束后,胃镜检查评估溃疡愈合的情况.结果:比较两组的各项临床症状改善和疼痛消失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和内镜检测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6.75%和97.5%,对照组分别为88.75%和9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分别为97.5%和87.5%.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均有良好的耐受性,不良反应少.结论:荆花胃康胶丸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可缩短溃疡的愈合时间,提高溃疡的总有效率.
作者:全红梅;李大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医疗卫生单位人事档案是人才信息的主要来源,对于医疗卫生单位开展人事管理优化配置起着举足轻重作用,找到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解决方法,有利于优化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提高竞争力.
作者:张伟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