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俐
癌症引起的疼痛是癌症患者主要的症状之一,疼痛从心理、生理、精神和社会行为等多个方面破坏患者的生存质量.传统的止痛药物存在着服用不方便或副作用多等问题,使得患者在解除癌痛的同时,必须承受另一种痛苦.芬太尼透皮贴剂(又名多瑞吉贴剂)以其使用方便、镇痛作用持久(持续72h)、不会成瘾、副作用少等优点迅速在临床普及使用.我科于2003年6月~2003年11月在61例癌症患者中应用多瑞吉贴剂,取得良好的止痛效果.
作者:李少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留置导尿是剖宫产术后常规,持续开放式放尿是传统方法.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常常只注重留置导尿的操作规程,而对患者膀胱功能受导尿的影响重视不够[1],致使部分患者拔除尿管后自行排尿困难、排尿不畅、出现尿潴留、尿痛等异常情况,常需诱导排尿,这说明只注重操作规程是不够的.为此,我们对剖官产术后留置导尿放尿方法加以改进,并与常规的放尿方法作观察对比.
作者:顾燕红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开放性骨折创面的院内污染情况和感染常见细菌种类,探讨有效预防创口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6例病人39处开放性骨折创面在入院时、清创前后及术后6例感染创口用棉拭子取材,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找到创面新增细菌种类.并对感染菌株进行药敏试验;详细记录病人的治疗过程,分析造成污染和感染因素.结果本组病人入院时创面污染的细菌有11种,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69.62%)和革兰阳性杆菌(20.25%),革兰阴性细菌污染较少(10.13%);与入院时比较,清创前有14个创口创面有9种新增细菌出现,主要为人体体表的革兰阳性细菌如表皮葡萄球菌和医院内常见菌株如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表明病人创口在入院后至清创前这段时间内有新的污染,清创前新增污染细菌主要出现在从入院到清创开始之间时间较长(超过3 h)的创面上;清创后有5处创口查出细菌,主要为革兰阴性细菌;6例术后感染创口中有4例的致病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均为条件致病菌,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并且这4例病人的创口感染菌与入院时同一创面组织内检出的细菌不一致,表明为院内感染.结论院内污染主要发生在入院至清创前,此阶段应为护理预防的重点.
作者:侯丽敬;刘丹平;肖志洁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总结心理护理要点.方法分析216例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各种心理状态,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实施个体化心理护理.结果216例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均能及时诊治,性生活满意度明显改善.结论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治疗效果有密切联系,心理护理对治疗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十分重要.
作者:刘南田;朱海萍;汪丽梅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护理操作中的作用.方法对高危护理操作中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分析、整理,并通过加强护士职业风险教育,配足重点科室护理力量,修订高危护理操作规程,制订风险管理预案,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护理安全措施.结果实施护理操作风险管理以来,护患纠纷明显下降,2003年较2002年同期下降50%.结论风险管理在医院管理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瞿青云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将Orem护理系统理论中的完全补偿系统、部分补偿系统和辅助教育系统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为患者提供身心支持,以淡化患者对预后的忧虑,消除他们的恐惧、焦虑心理;给予患者信息支持,使他们获得本病治疗及护理的相关知识,从被动接受治疗、护理转为主动参与治疗、护理;帮助他们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为患者回归家庭、社会及提高生存质量打下了良好基础.
作者:毛丽英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临床化疗药物渗漏所致患者静脉炎的皮肤损害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观察组应用703粉治疗22例化疗药渗漏致静脉炎患者皮肤黏膜损害,并同应用传统硫酸镁湿敷治疗20例患者进行对照及Ridit法分析比较疗效.结果观察703粉组临床治疗1周,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5%,2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703粉在治疗化疗药物渗漏所致静脉炎皮肤损害的临床止痛、创面修复、治愈时间等方面优于传统的硫酸镁湿敷法.
作者:姚爱丽;闵雅莲;王海韵;袁红杰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简称类风关)是风湿科常见病[1],它以其对关节的较大破坏性,成为风湿科的护理重点,也是护理的难点之一.我科在多年的护理工作中,以中医辨证理论为基础,逐步摸索出一套有中医特色的、行之有效的调摄护理方法.
作者:陈卓君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型术(PVP)治疗椎体转移瘤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对15例椎体转移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结果15例患者在术后6~48 h内腰背部疼痛均缓解;1例患者手术中出现骨水泥渗漏,1例患者手术后出现发热.结论PVP治疗椎体转移瘤具有止痛效果明显,加固椎体,创伤小和并发症少等优点,针对性护理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丁翠琴;崔嫣;金欢妹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尿毒症又称慢性肾衰竭,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尿毒症患者不断增多.
作者:府晓萍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为探讨开普拓治疗大肠癌的护理要点,对15例大肠癌患者使用开普拓化疗共38个周期,提出护理重点在于用药前加强健康教育,用药时要正确使用,并加强乙酰胆碱综合征、迟发性腹泻、恶心、呕吐、中性粒细胞减少等毒副反应的护理.
作者:崔嫣;丁翠琴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HD)患者的生存质量(QOL),总结影响血液透析患者QOL的因素.方法对12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予以基本资料、SF-36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将结果与中国一般人群的QOL比较,检测该人群的人口学特征、疾病情况与影响QOL的因素.结果该人群QOL水平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6个维度的得分均明显低于中国一般人群(P<0.001);年龄>60岁、家庭经济收入低、长期病休在家、家庭关系紧张、原发病病程长,明显的并发症症状等因素影响该人群的QOL水平.结论在探索护理对策、制定护理计划过程中,应特别关注QOL低得分患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岑琼;王君俏;王永芬;高中度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帮助结肠造口病人实现自我照顾--自我实现,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方法应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通过评估、诊断、计划、实施、效果评价的程序对病人入院、术前、术后、出院4个阶段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消除了病人的心理障碍,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使病人尽快适应腹部造口的改变,学会结肠造口的自我护理,增加了病人回归术前生活和参加社会活动的信心,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陈小燕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总结多器官功能衰竭老年患者的观察、护理要点.方法观察30例65岁以上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临床表现,并总结观察、护理经验.结果此类患者的观察要点是:生命体征的监测、清醒患者的主诉、实验室检查项目的报告;护理要点包括:病房环境、患者的卧位、饮食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二便护理、治疗用药护理、各种导管护理、急救护理管理、及时准确填写护理记录单、心理护理及宣教;本组病人30例,好转出院19例,占63.3%,死亡11例,占36.7%.结论认真做好监测工作及全面到位的护理,对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是治疗及时有效、死亡率降低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慧君;陈红香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今天的社会,是科技信息交流高速化的时代,国内外大量的科技信息和科技成果为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众多的契机,同时也要求国人对此做出果断、迅速的反应.可以这样说,谁能先、全面地掌握科技发展的新信息,谁就能抢占科技发展的制高点,而要实现这一制高点抢占的第一关就是英语的学习、掌握和运用.当今护理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所以加大护理英语教学的改革力度,突破现有的教学模式,是当今英语教学不容回避的现实.
作者:徐淑秀 刊期: 2004年第09期
2001年7月~2004年8月我院冠心病监护病房应用盐酸胺碘酮针剂治疗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及阵发性房颤2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华雨;叶枫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ffusibl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机体凝血系统被广泛激活,出现以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复杂病理过程.其发病原因是由致病因素导致全身广泛性微循环内血板聚集和纤维蛋白沉积,形成弥漫性微血栓,引起床出现休克、器官功能障碍、贫血、出血表现,本症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为特点.我院2004年4月功抢救1例直肠癌术后合并DIC患者,现将抢救功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汪德清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