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丽敬;刘丹平;肖志洁
目的总结腹腔灌洗术治疗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2例SAP患者行腹腔灌洗术治疗的临床护理资料并总结经验.结果22例SAP全部治愈,术后5 d腹部体征全部消失,平均肠功能恢复时间为(3.8±0.7)d,平均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为(4.1土0.5)d,平均住院时间为(18.7士3.5)d;术后并发假性囊肿2例,无1例并发ARDS、ARF、腹腔脓肿、MOF或中转手术.结论腹腔灌洗术在SAP早期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针对性护理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陆建萍;李建萍;康璇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护理观察是护士积极启动感觉器官获得有关病人的直接信息,是借助问诊、工具等各种方法,主动、持久、有的放矢地观察病人因不同原因的病情变化乃至需要如何处理的认识过程.我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日门诊量2 000~2 500人次,注射室月工作量2 000~3 000人次.由于门诊注射室病人流动性大,病人留院时间短,护理观察常常被护士们忽略.但注射时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有时是在不经意的情况下发生的,多数因为缺乏护理观察或观察不够仔细,漏掉了宝贵的诊断、治疗线索,失去佳的抢救、治疗时机.所以作为门诊部护理人员有必要做好护理观察,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作者:杭玉琴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烧伤是人体受热力(火焰、热水及高温固体)、电能、放射能量和化学物质等作用引起的皮肤损伤.严重的烧伤不仅损坏皮肤和肌肉等组织,还会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烫伤是烧伤中的一种类型,在日常工作中极为常见.因此烫伤发生后,如能采用适当方法正确地进行治疗处理,不仅可以减轻病人痛苦,还可避免创面感染,缩短疗程,促进愈合.
作者:温秀英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今天的社会,是科技信息交流高速化的时代,国内外大量的科技信息和科技成果为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众多的契机,同时也要求国人对此做出果断、迅速的反应.可以这样说,谁能先、全面地掌握科技发展的新信息,谁就能抢占科技发展的制高点,而要实现这一制高点抢占的第一关就是英语的学习、掌握和运用.当今护理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所以加大护理英语教学的改革力度,突破现有的教学模式,是当今英语教学不容回避的现实.
作者:徐淑秀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ffusibl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机体凝血系统被广泛激活,出现以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复杂病理过程.其发病原因是由致病因素导致全身广泛性微循环内血板聚集和纤维蛋白沉积,形成弥漫性微血栓,引起床出现休克、器官功能障碍、贫血、出血表现,本症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为特点.我院2004年4月功抢救1例直肠癌术后合并DIC患者,现将抢救功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汪德清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肿瘤之一,对妇女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其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和子宫体癌而列居第3位,但因卵巢癌致死者,却占各类妇科肿瘤的首位.自19世纪80年代,PAC方案化疗应用于临床术前、术后化疗,其特点是以大剂量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化疗药物主要包括顺铂(DDP)、阿霉素(ADM)、环磷酰胺(CTX),其目的在于缩小病灶,降低癌细胞活性,抑制残存癌细胞,防止复发和消灭转移灶.我院近年来对卵巢癌术前、术后化疗采用的PAC化疗方案,化疗效果较好,但其化疗过程毒副反应较重.我科对此类患者实施专业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吴向东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型术(PVP)治疗椎体转移瘤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对15例椎体转移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结果15例患者在术后6~48 h内腰背部疼痛均缓解;1例患者手术中出现骨水泥渗漏,1例患者手术后出现发热.结论PVP治疗椎体转移瘤具有止痛效果明显,加固椎体,创伤小和并发症少等优点,针对性护理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丁翠琴;崔嫣;金欢妹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提高2~5岁患儿IOS检查准确率,为早期诊断、排除哮喘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400名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205人,对照组195人;对试验组患儿检查前先进行心理干预,然后观察2组患儿ISO检查1 min呼吸的波形、检查时的紧张程度及配合程度和操作成功率、检查耗时的对比情况.结果试验组有94%的患儿能坚持1 minIOS的检查,且一次完成操作,波形整齐;对照组只有56.7%的患儿能一次完成操作.结果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差异.结论IOS检查前实施心理干预能减轻患儿紧张心理,提高IOS检查准确率及缩短检查时间.
作者:谭娴玲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9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凡脑底部或脑表面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的,临床上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因脑实质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经脑实质再流入蛛网膜下腔的,称为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因颅脑外伤所引起的,常称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归属于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范畴.我科自2001年5月~2003年11月采用腰椎穿刺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置换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其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高雅琪;柴小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经我院护理人员的多年观察,发现在医院过春节的住院精神病人会发生一定的心理障碍和情绪反应以及异常的行为表现.针对这些情况,做好节前以及节日期间病人的病情控制、心理护理工作,安排好节日的文娱活动,争取更多的社会、家庭支持,有利于稳定精神病人的病情,促进康复.本课题选取我院1996年春节期间住院的精神病人85例,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病情观察、心理分析,并根据病人的心理、情绪及行为反应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陈克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将Orem护理系统理论中的完全补偿系统、部分补偿系统和辅助教育系统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为患者提供身心支持,以淡化患者对预后的忧虑,消除他们的恐惧、焦虑心理;给予患者信息支持,使他们获得本病治疗及护理的相关知识,从被动接受治疗、护理转为主动参与治疗、护理;帮助他们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为患者回归家庭、社会及提高生存质量打下了良好基础.
作者:毛丽英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评估心理干预在胃癌围手术期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6例胃癌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分成A、B 2组.A组10例为胃癌术后应用肠内营养组,即对照组,B组16例为胃癌术后应用肠内营养并加强心理干预组,即实验组.对这2组病人在术前3 d、术后3 d及术后1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结果加强心理干预组,患者焦虑情绪程度较A组轻.结论加强心理护理能解除或减轻胃癌围手术期患者接受肠内营养治疗过程中的焦虑程度.
作者:叶文君;蔡骏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开放性骨折创面的院内污染情况和感染常见细菌种类,探讨有效预防创口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6例病人39处开放性骨折创面在入院时、清创前后及术后6例感染创口用棉拭子取材,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找到创面新增细菌种类.并对感染菌株进行药敏试验;详细记录病人的治疗过程,分析造成污染和感染因素.结果本组病人入院时创面污染的细菌有11种,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69.62%)和革兰阳性杆菌(20.25%),革兰阴性细菌污染较少(10.13%);与入院时比较,清创前有14个创口创面有9种新增细菌出现,主要为人体体表的革兰阳性细菌如表皮葡萄球菌和医院内常见菌株如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表明病人创口在入院后至清创前这段时间内有新的污染,清创前新增污染细菌主要出现在从入院到清创开始之间时间较长(超过3 h)的创面上;清创后有5处创口查出细菌,主要为革兰阴性细菌;6例术后感染创口中有4例的致病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均为条件致病菌,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并且这4例病人的创口感染菌与入院时同一创面组织内检出的细菌不一致,表明为院内感染.结论院内污染主要发生在入院至清创前,此阶段应为护理预防的重点.
作者:侯丽敬;刘丹平;肖志洁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我院自2000年以来,共完成末节断指再植手术11例,其中成活9例、失败2例.现将术后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韩燕玲;史靖;骆玲;韩笑莉;张玉杰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确定颈椎病患者围手术期所接受的护理项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统计上海市¨家综合性医院行颈椎病手术患者入院后所接受的护理项目.结果确定术前5类28项护理内容、术中13项护理内容、术后8类35项护理内容,其中术前与术后的健康指导、评估、活动类别在颈椎病手术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些护理项目参与人数多,护理工作强度大.结论规范每一个护理流程环节,对颈椎病围手术期护理服务的质量管理和服务标准起到了监督和制约作用;强调专科护理重点,提高专科护理服务质量,为进一步开展病种护理成本研究打下基础.
作者:宫克;叶文琴;朱建英;高德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帮助结肠造口病人实现自我照顾--自我实现,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方法应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通过评估、诊断、计划、实施、效果评价的程序对病人入院、术前、术后、出院4个阶段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消除了病人的心理障碍,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使病人尽快适应腹部造口的改变,学会结肠造口的自我护理,增加了病人回归术前生活和参加社会活动的信心,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陈小燕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HD)患者的生存质量(QOL),总结影响血液透析患者QOL的因素.方法对12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予以基本资料、SF-36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将结果与中国一般人群的QOL比较,检测该人群的人口学特征、疾病情况与影响QOL的因素.结果该人群QOL水平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6个维度的得分均明显低于中国一般人群(P<0.001);年龄>60岁、家庭经济收入低、长期病休在家、家庭关系紧张、原发病病程长,明显的并发症症状等因素影响该人群的QOL水平.结论在探索护理对策、制定护理计划过程中,应特别关注QOL低得分患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岑琼;王君俏;王永芬;高中度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糖尿病为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临床表现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和心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等并发症.而骨折合并糖尿病,特别是老年骨折患者合并糖尿病,因其机体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发生感染、褥疮等并发症,为治疗和护理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临床护理实践证明,加强此类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马文英;张惠风 刊期: 200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