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新生儿死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刘惠珍

关键词:新生儿, 死因, 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对本院早期活产新生儿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通过110例早期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进行回顾性年龄结构构成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早期新生儿(出生一周内)死亡率占90.05%.而且对早期新生儿的性别、年龄结构、体重、成熟度、出生时间、疾病与死亡有着密切的关系.讨论控制活产新生儿死亡,关键在于减少其新生儿死亡.作为临床护理工作者应按照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早期针对新生儿的特点,给予全方位的护理,并熟练掌握相应的急救护理技术和护理对策.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减少死亡的发生,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对临床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中国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开展整体护理工作的体会

    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于1994年7月由美国吉尼亚洲乔治梅森大学袁剑云博士介绍入我国.它的主要内涵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把护理程序系统化用于临床业务和管理的工作模式.本科是干部病房,于1997年9月被本院护理部选定为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病房,经4年多的临床实践,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胡娅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经前路颈椎管减压植骨术的护理配合

    经前路椎管减压植骨术的优点及其护理要点.

    作者:林秀华;蔡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湿润烧伤膏应用于鼻科换药的体会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鼻科疾病的治疗,如鼻炎、鼻中隔偏曲、鼻出血等,越来越得到重视.

    作者:王秀莲;袁丽丽;刘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供应室的发展与管理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加强,对消毒供应室的要求越来越高,直接关系到医疗护理质量和病人的安危,与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密切相关,也是医院升级达标评审工作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随着医院达标新的评审标准更注重实效和持续改进,并涉及院内感染内容较多,因此,我院对供应室的建筑布局进行改造和工作内容进行了改进,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晓琼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13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病人重点加强术前心理护理、术中体位和耐受力的训练、术后指导下肢功能锻炼、尤其是腰背肌的功能锻炼、出院的康复指导等护理.结果证明围手术期康复护理有利于疾病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33例病人随访中其优良率达92%以上.结论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恢复和功能重建中至关重要,良好的心理康复与躯体康复相辅相成.

    作者:薄明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特急颅骨钻孔开颅治疗特急性颅内血肿的护理

    目的针对特急性颅内血肿发病特点,探讨特急性颅骨钻孔开颅治疗抢救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时的护理要点.方法对87例特急性颅内血肿患者开颅治疗护理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例死亡,85例顺利出院.结论术前迅速准确评估患者,积极做好术前准备早期手术,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呼吸道护理和给予正确体位及饮食指导,对抢救患者的生命,提高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作者:陈语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脱水婴幼儿头皮针穿刺心得

    作为临床的护理工作人员,我们经常遇到一些穿刺困难的血管,尤其是新生儿科.

    作者:管红珍;杨丽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影响护理查对制度实施因素及管理对策

    护理不安全因素的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保证[3].而护理查对制度是确保护理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它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始终,它不但是确保病人生命安全、肌体康复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确保繁杂琐碎的护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临床护理实践中诸多因素影响着护理查对制度的落实.查找并分析影响护理查对制度实施因素的同时,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是提高护理安全的重要保证.

    作者:高书峰;程利;黄淑琴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癌症化疗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与护理对策

    化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但现有化疗药中的绝大多数在抑制生长或杀伤瘤细胞的同时,同样对机体内继续繁殖的正常细胞有毒害作用[1].

    作者:姜会芳;吴敏;黄蓓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围产期保健的信息化管理

    目的评价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在围产保健中的临床实用价值,以提高围产保健质量.方法以我院实施围产保健的孕妇为对象,通过使用信息化管理前后的利弊对照,对围产保健三大环节之产前保健中的一些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比,在总结传统程序及手法的基础上,阐述了信息化管理在围产期保健领域中的应用意义.结果无论是从高危孕妇的管理还是普通孕妇的管理上看,整个围产保健在程序上明显地严谨有序起来,环环相扣疏而无漏成了我院围产保健信息化管理后的特点,特别使我院高危妊娠的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达到了管理安全化、规范化、系统化的目的.随之带来的还有医护人员工作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作者:梁纯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耻骨上膀胱内前列腺摘除术后68例病人的护理

    本文通过对耻骨上膀胱前列腺摘除术68例患者术前并发症的治疗、护理及术后手术改良的特殊护理、观察及指导,65例术后5~7天可拔除尿管能自行解小便,3例8~10天拔除尿管,经精心护理及治疗,使尿瘘、尿失禁各1例的患者功能恢复排尿,无1例发生并发症,达到防治出血性并发症的预期目的.

    作者:冯艳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浅谈因手术体位安置不当引起的损伤及预防

    手术体位是由手术部位或手术部位切口决定的.正确安置病人的手术体位充分暴露手术视野,不仅有利于手术医生的操作,还能使病人感到舒适,安心的接受手术;不正确的手术体位,可引起病人神经、皮肤等组织的损伤及对呼吸、循环系统产生不良影响.本文就手术体位安置适当与否谈几点体会.

    作者:陈素平;蔡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手部瘢痕挛缩病人术后的康复治疗

    目的探讨手部瘢痕挛缩病人术后的康复治疗在手部瘢痕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手术治疗的414例手部瘢痕挛缩病人,术后1周开始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康复治疗方案,并协助、督促病人严格执行该方案.结果手术配合术后康复治疗方案,三个月后216人生活完全自理,占52.5%;175人大部分生活能自理,占42.3%;23例病人小部分生活能自理,占5.5%.随访1~2年,满意率达88.6%.结论手术配合康复治疗,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恢复手部功能和形态,避免瘢痕再次挛缩的重要措施.

    作者:姜新军;刘珊珊;王树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麻疹患儿的护理体会

    麻疹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由麻疹病毒所致.而肺炎是麻疹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也是麻疹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在良好的护理和治疗的情况下,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病死率.现谈谈我对护理麻疹合并肺炎病人的体会.

    作者:罗金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31例婴幼儿灌肠的护理体会

    为了探讨婴幼儿灌肠的方法,我们通过用甘油注洗器接吸痰管对31例婴幼儿截石位边注边吸的灌肠,能排除肠内粪便和积气,达到清洁肠道的目的,减轻临床症状,婴幼儿易接受,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李春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恢复期的健康教育

    急性脑血管病亦称脑血管意外,脑卒中或中风.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极高,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极大痛苦和负担.它的急性期一般只有2周,长到一个月,而恢复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绝大多数患者恢复期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所以该类患者的家庭护理尤为重要,出院前我们应对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健康教育.

    作者:冯木兰;程明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20例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

    原发性肝癌是肝组织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肿,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40~49岁年龄发病率高,男女发病之比为2~5:1.介入治疗一般适用于中晚期的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作为介入放射学充分显示了自身的优点,其痛苦小,病人易于接受,手术时间短,用药剂量大,副作用小,被患者所接受.适时有效的护理对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2002年1月~2003年12月我们为20例患者的介入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刘珊珊;马效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与患者身心健康恢复的探讨

    目的开展妇科疾病腹腔镜手术,加快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资料调查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00年6月1日至2002年6月1日因妇科疾病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腹腔镜在治疗疾患切除病灶的基础上避免开腹,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和创伤,也利于手术后的恢复,减少住院日,加快病床周转率.结论开展妇科腹腔镜手术更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

    作者:陈远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介绍一种术中管理缝针的小盆

    手术用缝针管理是器械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术者每次使用缝针完毕后,大多数采用将缝针放到盛有无菌生理盐水的小盆中,缝针完全平行紧贴在小盆的底层.由于持针器对缝针夹取的侧压力,不能完全夹固缝针,可造成缝针从持针器脱飞出,给器械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作者:程用彬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如何掌握阿托品剂量的探讨

    本文就1998年10月~2003年6月共收治100例经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使用阿托品剂量的情况体会如下.

    作者:杨莉;王红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中国护理杂志

中国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科学技术出版社

主办:中华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