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芳;葛安梅;闵庆红
目的:观察金嗓散结丸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慢性咽炎(包括慢性单纯性咽炎和慢性肥厚性咽炎)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18例,给予金嗓散结丸口服,对照组102例,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慢性单纯性咽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6%和95.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6%和58.3%,组间差异显著(P<0.001),金嗓散结丸能明显改善慢性肥厚性咽炎的临床症状.结论:金嗓散结丸治疗慢性咽炎尤其是慢性肥厚性咽炎可收到较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梁晓阳 刊期: 2005年第13期
母乳是婴儿适宜的天然营养品,母乳喂养的优点及重要性被大家所认可.然而,在护理产妇的过程中,发现有些产妇的乳头平坦或凹陷,造成婴儿吸吮困难,导致乳头皲裂,不能进行有效的母乳喂养.现将指导产妇母乳喂养的技巧阐述如下:
作者:冯静;李秀梅;李洪美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大剂量纳络酮对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促醒作用.方法:随机分为两组,纳络酮组采用纳络酮2~4mg静滴,每日三次,连用3~5天,并加常规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治疗.结果:纳络酮组在促醒患者意识障碍恢复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大剂量纳络酮对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有明显的促醒作用.
作者:高作咏;吕建国;李丹;陈婷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医源性散瞳诱发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方法:对临床各科所见12例(13眼)医源性散瞳诱发青光眼急性发作的患者进行病例分析.结果:散瞳检查眼底诱发青光眼急性发作常见9例.做气管镜检查、胃肠手术及全麻插管后诱发青光眼急性发作3例(4眼),发作时均有典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临床表现.结论:患者本人存在浅前房、房角窄、眼球短等青光眼的潜在解剖因素及曾有过青光眼的相关症状和体征,散瞳后易诱发闭角型青光眼的急性发作.
作者:王晓平;吉冬昉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中西药灌肠结肠透析、静点黄芪注射液综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近期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诊断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予低蛋白、低磷饮食,控制感染、抗高血压等药物治疗.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采用黄芪注射液40毫升加入液体中静脉滴注每天一次;中西药保留藻肠;中药采用(大黄、牡蛎、蒲公英、桂枝、丹参)上午灌肠治疗,西药采用静脉制剂配制腹膜透析液500ml下午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49例.对照组31例单纯采用中成药新清宁胶囊口服.两周为一个疗程,连续两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稳定率87.75%,对照组总有效稳定率61.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前后检测Scr、BUN、Ccr、ALB结果经对比分析,治疗组治疗后血肌酐、血素氮水平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内生肌酐清除率虽有提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白蛋白水平治疗后提高,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营养状态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肾功能分期变化比较,CRF的疗效与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呈正相关,治疗组肾功能分级在氮质血症期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有显著性(P<0.05).提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通腑泄排毒,改善肾功能及善营养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延缓肾功能的恶化.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慢性肾功衰竭近期疗效较好,无明显副作用,对稳定和缓解肾功能进展起积极的作用.
作者:马增伟;任勇健;李春旭;王慧玲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采用以西药甲氨喋呤、米非司酮为主,辅以中药活血化淤、杀胚消症的疗法.结果:保守治疗成功85例,失败7例,疗效显著.
作者:金昌浩;金正一;金延泽 刊期: 2005年第13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基础上出现的肾功能减退直至衰竭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在肾功能减退,代谢产物储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不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其病情危重,死亡率高.本病在古代医籍中未见专门论述,尚无完全对应的病名,从其临床表现特征及发生发展过程来看,类似于中医学的关格、肾劳、肾风、癃闭、溺毒、水肿等病.
作者:戴春钦;舒惠荃 刊期: 2005年第13期
小儿胃脘痛是儿科门诊常见的症候,近2年来,笔者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小儿胃脘痛36例,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朱先康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纳络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6例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损伤患者分为纳络酮治疗组和对照组,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纳络酮治疗组患者致残率及平均昏迷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损伤早期使用纳络酮,对酒精中毒所致昏睡及昏迷具有催醒作用,这有助于早期判断颅脑损伤伤情,同时纳络酮能有效地控制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改善脑代谢,提高颅脑伤的救治成功率.
作者:杨庆武;李小平;黄眉飞 刊期: 2005年第13期
妊娠合并肝病是产科高危妊娠之一,对母婴生命安全危害极大,现将我院2001年5月至2004年5月共收治的妊娠合并肝病30例的临床特点及母婴预后进行分析.
作者:贺玉双 刊期: 2005年第13期
本文对冠心病中医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法、益气活血法、芳香温通法、补肾温阳法、宣痹通阳法、补气化痰法、痰瘀同治法等治法及其常用的方药进行机理研究的概况进行探讨,对指导临床实践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顼志兵;顾仁樾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验证胶原蛋白膜包裹自体骨膜复合金葡液修复骨缺损的优越性.方法:选用成年新西兰白兔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各组缺损区分别植入胶原蛋白/自体骨膜/金葡液、胶原蛋白/金葡液、自体骨膜/金葡液复合体,于2、4、8、12周时行大体、X线片、免疫组织化学及骨钙素指标观察.结果整个过程中可见A组缺损区新生骨组织增殖明显、持续时间较长,且无过量的结缔组织生长;X线早期可见连续性骨痂通过缺损区,分布均匀;免疫组织化学可见多个成骨中心,骨小梁排列有序,成熟骨替代完全,BMP分布持续时间长,且在新骨组织中占居范围大;血清骨钙素在整个过程中持续时间较长.结论:胶原蛋白能够阻挡周围软组织进入缺损区,为新骨生长提供空间;同时作为金葡液的载体,能减少金葡液外溢,提高其疗效.
作者:郑旺;李文毅;徐凤新;郑淑慧 刊期: 2005年第13期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认为胃扭转是一种罕见病.近些年来实际临床诊断为胃扭转的病例并不少见.现代医学认为其病因有解剖学方面的因素,亦有因急性胃扩张、急性结肠气胀、暴饮暴食、剧烈呕吐和胃的逆蠕动为诱因的因素.近15年来,于门诊随机应用旋覆代赭汤化裁治疗慢性胃扭转,并不断总结经验,先后治疗32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乔维信;郭丕春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研究解毒明目口服液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将198例确诊为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100例,对照组98例,分别采用二种不同的治疗方法,二组病人均常规用无环鸟苷眼水及氧氟沙星眼水点眼,治疗组口服解毒明目口服液,对照组口服阿昔洛韦片,在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及半年时观察视力及角膜变化,检查方法用裂隙灯、荧光素染色法.以视力提高,荧光素染色(一)为治愈标准.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1%,对照组为72%.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解毒明目口服液能有效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且无复发.
作者:崔艳文;任小强;王进华 刊期: 2005年第13期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在临床上少见,现报告1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患此病患者如下.
作者:李清贤 刊期: 2005年第13期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以发热、出血及肾脏损害等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其发病急、变化快、病情复杂,尤其是少尿期并发症多,及时治疗和正确的护理少尿期是治疗该病的关键.
作者:韩月华 刊期: 2005年第13期
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有效地控制传染病漫延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十分关注的问题.那么,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科专业,如何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传染病,有效地在精神科控制或减少传染病的发病和漫延,是我们每个精神科医护人员的职责.我院是一所建院40多年的精神卫生指导中心,随着医院的发展和设备更新,这项工作被列入了医院医疗工作来抓,成立了传染病管理委员会,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在此将1997年~2002年住院病人发生的各类传染病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加强传染病管理,一些传染病发病率有所下降,而一些区域性多发性传染病还需加强防治.精神病人同时并发传染病因素较多,诸如:生活习惯、饮食卫生、自身反应低下等等,有待我们共同探讨.
作者:刘伟 刊期: 2005年第13期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它的发病机制,组织病理变化相当复杂.以至广大医务工作者苦苦寻求治疗它的药物和方法.由于分子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人们对它的认识正逐步深入.正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揭示它的规律.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探索治愈它提供了新的尝试.
作者:王兰波 刊期: 2005年第13期
随着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科室实行了二级核算.为提高手术室护士参加手术的积极性,本着注重工作质量、鼓励多劳多得的原则,对工作进行量化考核,月初将上月结果进行排序公开,并做为奖金分配的依据.以经济基础为杠杆,大限度地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从而使科室形成良好的竞争激励氛围.为此,我科于1999年就制订出量化管理细则与奖金二次分配方案,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改进,取得初步成效.现作以下探讨:
作者:闫艳丽 刊期: 2005年第13期
三叉神经痛作为一种顽固性、难治性神经系统疾病,因其发病急,病情剧烈易反复,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口服西药卡马西平或针灸局部封闭有一定疗效,但卡马西平副作用明显,停药易反复.临床上用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有一定优势,本人予缓急祛风化痰剂治疗本病30例,取得较为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丁洪明 刊期: 2005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