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医药学会
  • 主办单位:《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社,中华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607-2286
  • 国内刊号:13-3905/R
  • 影响因子:
  • 创刊:1988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91)认证,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为中央级期刊
  • 中西医结合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05年13期文献
  • 养血活血中药对高血压左室肥厚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及肌浆网钙泵的影响

    高血压左室肥厚(LVH)时,心血管意外的发生率显著增加,LVH与心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I)升高密切相关;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II)与AngII受体(AT1)结合后,经信号转导使心肌细胞内[Ca2+]i升高,而肌浆网钙泵(Ca2+-ATPase)则又是调节[Ca2+]I,维持细胞内Ca2+平衡的重要因素[1、2、3].

    作者:陆曙;龚少愚;吴新欲;翁晓生;魏慧渊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三七总皂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心绞痛症状不稳定的统称,易导致急性心肌梗塞(AMI)或猝死,我科于2002年3月~2004年2月运用三七总皂苷(注射用血塞通)治疗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并与西医常规治疗进行比较,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俊;陈维铭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低分子肝素在治疗急性脑梗塞中的应用

    脑血管病为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又明显高于出血性脑血管病.故如何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已成为当今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低分子肝素(LMWH)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抗凝抗溶检药较多的药物,且在急性脑梗塞的治疗上已有广泛应用的趋势.为此,我们在2001年5月至2003年6月间,对68例应用LMWH治疗急性脑梗塞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凤军;杜英汉;陈欣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本文对我院从1988~2001年收住的84例绞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进行分析,尤其对合并有血运障碍的绞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进行分析.我们认为能及时诊断并及时手术是拯救生命成功的关键.手术以紧急解除梗阻为首选.

    作者:成磊珂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中风病人恢复期康复与护理体会

    中风急性期后常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偏瘫、不语或语言蹇涩,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负担.因此,对中风患者做好恢复期的护理工作,使患者早日康复,达到生活上自理,并回归社会,是至关重要的.现将笔者二十余年来护理中风病人的点滴体会加以整理,报道如下,供同道参考.

    作者:杨丽霞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超声治疗仪治疗脑梗塞疗效观察

    目的:讨论SUT-610超声心脑血管病治疗仪治疗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人.两组患者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应用SUT-610心脑血管病超声治疗仪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疗程后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超声治疗可明显促进脑梗塞患者的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

    作者:张艳丽;蔡杰;王桂花;董俊霞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大剂量纳络酮对急性脑血管病患意识障碍促醒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大剂量纳络酮对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促醒作用.方法:随机分为两组,纳络酮组采用纳络酮2~4mg静滴,每日三次,连用3~5天,并加常规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治疗.结果:纳络酮组在促醒患者意识障碍恢复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大剂量纳络酮对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有明显的促醒作用.

    作者:高作咏;吕建国;李丹;陈婷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的预防性观察与护理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以发热、出血及肾脏损害等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其发病急、变化快、病情复杂,尤其是少尿期并发症多,及时治疗和正确的护理少尿期是治疗该病的关键.

    作者:韩月华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养心康对心衰兔模型的药效学研究

    本研究通过缩窄兔的腹主动脉建立压力负荷过重心衰动物模型,腹主动脉横截面积缩窄至原来的30%左右.在此基础上研究养心康的药效学作用,以病理形态学、神经内分泌等为指标.结果显示:高剂量的养心康能有效地减轻心肌、肝细胞的水肿,改善肺瘀血;并可改善NO、氧自由基.低剂量组及心宝组虽然亦有作用,但作用不明显.提示养心康具有抗心衰的什用能延缓心衰的发展,是治疗心衰有效的新型中药制剂.

    作者:徐志均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中风患者急性期的护理

    中风病是目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为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眩晕、恶心、呕吐及走路不稳等,严重者立即出现昏迷.急性期后常遗留有偏瘫及失语等神经损害的后遗症.为了降低病残率及死亡率,在积极的药物治疗同时,我们应该加强对患者急性期的护理,现将有关急性期的护理体会分述如下.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电针治疗偏头痛77例疗效观察

    偏头痛是由于发作性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及某些体液物质暂时型改变所引起的眼胀、偏侧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冷感、出汗、腹泻、心律失常、泌尿障碍等表现.近年来笔者采用电针密波治疗偏头痛77例,并于西药治疗作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种泰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血脂康对高脂血症患者一氧化氮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控讨高脂血症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和C反应蛋白(CRO)的变化及血脂康对其影响.方法:用化学法和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85例高脂血症患者血清NO和CRP,以60例正常人为对照.高脂血症患者口服血脂康2粒,2次/日.在治疗1、2、3、6月后复查血脂、NO和CRP.结果:高脂血症患者血清NO浓度显著低于正常人(11.12±3.23μmol/L比15.78±4.26μmol/L,P<0.05),而血清CRP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87±1.38mg/L比2.03±1.43mg/L,P<0.05).血脂康治疗1月后,NO浓度显著升高(11.12±3.23μmol/L比12.93±3.14μmol/L,P<0.05),治疗2月后CRP显著降低(3.87±1.63mg/L比2.83±1.51mg/L,P<0.05).结论:高脂血症患者存在着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和动脉内膜的慢性炎症反应,血脂康治疗可以改善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减轻动脉内膜的慢性炎性反应.

    作者:张发成;白玉云;扬少清;王秀芝;高金风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针刺配合TDP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TDP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89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用针刺+TDP照射,对照组采用温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4%,对照组有效率82.4%(X2=5.04,P<0.05).结论:针刺+TDP疗法优于常规温针灸疗法.其预后与病变部位高低有关.

    作者:陈佳红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冠心病中医治法与方药的机理研究概况

    本文对冠心病中医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法、益气活血法、芳香温通法、补肾温阳法、宣痹通阳法、补气化痰法、痰瘀同治法等治法及其常用的方药进行机理研究的概况进行探讨,对指导临床实践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顼志兵;顾仁樾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杜秘克治疗肝性脑病临床观察

    目的:寻找治疗肝性脑病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70例肝性脑病患者分为杜秘克组和对照组各35例,杜秘克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杜秘克,40天观察疗效,并随访3个月观察复发率和死亡率.结果:杜秘克能改善肝性脑病症状、退黄、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减少复发率.

    作者:熊泽香;熊淑芹;李斌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精神症状及护理

    随着血液透析(HD)技术的进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日渐增多.我院把对病人的心理护理与血液透析室整体护理相结合,运用于血液透析病人,使其愉快地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薛孟馨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糖代谢紊乱72例临床分析

    临床上发现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糖升高已有多年,并有患者因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而死亡[1].因此,应重视HFRS患者糖代谢紊乱并发症,使患者得到及时和适当的治疗.

    作者:张秋红;刘靖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老年痴呆的病因病机探讨与治疗

    老年痴呆是当今较为常见的老年难治病,包括现代医学的阿尔茨海默性痴呆和脑血管性痴呆.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本病将成为老年人的多发病.本病属疑难病症,中医药在预防治疗及康复方面占有优势.本文就本病的病因病机及其治疗谈谈个人的体会和看法.

    作者:欧阳真理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胡仲仪治疗肾性血尿经验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内科胡仲仪主任医师,善于运用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各种肾病,尤其对肾性血尿的治疗,疗效显著,方法独特,体会颇深,现将其经验整理如下:

    作者:孙海燕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急诊救治颅内血肿37例临床分析

    无论是外伤性的还是高血压脑出血等所致的颅内血肿,往往第一就诊时间和地点都在急诊,成为急诊的常见病.我院急诊科自2002年8月至2004年5月采用不同的方法急诊救治颅内血肿37例,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江南;王洁;龚颖;巩勇;金钟;李文星;李向辉;刘亚州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脊柱结核的X线诊断

    脊柱结核在骨与关节结核中较为常见,临床诊断主要依靠X线所见及结合临床表现确诊.在X线片上表现出骨质破坏,椎间隙狭窄或消失,脊椎变形或脓肿形成.临床上出现腰痛,脊柱运动障碍,窦道,脊柱变形,低热和脊髓受累等现象.病理上脊柱结核多为体内其它器官结核病灶继发,由血行感染而发生.

    作者:齐学廷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溃疡性结肠炎3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观察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粘膜及粘膜下层,并有糜烂和浅表溃疡.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本病在欧美较我国多见,病情亦较重.近年来,我国发病率有所增长.

    作者:刘国建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黄芪饮片配合治疗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疗效观察

    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系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和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感染引起的生殖器部位性传播疾病,常易复发,给病人经济和精神造成巨大压力.2001年11月~2004年5月我们采用经济简单的黄芪切片泡茶饮用配合电灼治疗尖锐湿疣和阿昔洛韦治疗生殖器疱疹,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钱江;沈翠蓉;陈智;陈清华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高压氧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乙型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乙型脑炎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高压氧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高压氧治疗,根据其退热时间、头痛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意识清醒时间、惊厥控制时间及脑电图好转时间比较,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高压氧治疗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压氧对乙型脑炎疗效肯定,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后遗症.

    作者:宫耀宇;王学廷;郭风霞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内蒙古三所高校大学生在SARS流行期间的心理状态现况调查

    目的:了解SARS流行期间大学生在面对急性应激事件及在封闭管理下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SCL-90,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内蒙古三所大学135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心理状况自评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结果与国内常模比较,除阳性症状均分外,各因子得分、总分及总均分均高于国内常模.除人际敏感因子外,余均在统计学上有差异.在性别方面:女性在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阳性项目数及阳性症状均分上均高于男性,在统计学上存在差异.在学生来源方面:来源于城市和来源于农村的学生在统计学上无差异.结论:内蒙古SARS流行期间,大学生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敌意、偏执、精神病性方面存在一定心理问题.

    作者:黄永清;白延欣;王志纲;王文瑞;于东升;宝继英;马军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移动盲肠症误诊阑尾炎一例

    移动盲肠症是由于盲肠移动度过大,或功能失调所致.多数可无典型临床症状,可伴有间歇性右下腹痛,并不同程度压痛,常被误诊为慢性阑尾炎.现举验案1例,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王琦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化痰降气饮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血浆心钠素、纤维结合蛋白及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化痰降气饮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的疗效及其对血浆心钠素、血浆纤维结合蛋白的影响.方法:临床研究采用对照观察方法,对照组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评定疗效.结果:临床观察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分型论治表明中药治疗单纯型优于喘息型(P<0.05),肺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浆心钠素、血浆纤维结合蛋白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0.01)结论:化痰降气饮对慢性支气管炎具有治疗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胡海燕;黄向东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3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将72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静脉滴注阿奇霉素10mg·kg-1·d-1,qd连用5d,对照组34例单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27例、显效10例、好转1例,有效率97.37%;对照组治愈18例、显效6例、好转2例,有效率70.58%,两组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比单用西药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冯璐璐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我院血液秀析室的感染管理体会

    目的:提高血液净化技术质量,防止血透感染发生,做好血液透析室感染控制与监测管理,达到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制定标准,严格各项监测.结果:有效预防和控制了医院感染.结论:建立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是控制血液透析室感染的有效办法,减少感染的发生.

    作者:胡文春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小儿胃脘痛36例临床观察

    小儿胃脘痛是儿科门诊常见的症候,近2年来,笔者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小儿胃脘痛36例,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朱先康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穴位注射胎盘组织液联合百为坦口服治疗顽固性荨麻疹48例疗效观察

    顽固性荨麻疹是一种以皮肤反复发作、病程日久缠绵,以鲜红色或苍白色瘙痒性风团为特征的过敏性皮肤病,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笔者自2002年6月以来采用穴位注射胎盘组织液配合口服百为坦治疗顽固性荨麻疹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就资料完整的48例总结如下:

    作者:王锡勤;王爱勤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疮临床观察

    复发性口疮(ROU)是口腔科的常见病,难以根治.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了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刘超;张志伟;刘君玲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精神科传染病管理情况调查

    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有效地控制传染病漫延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十分关注的问题.那么,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科专业,如何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传染病,有效地在精神科控制或减少传染病的发病和漫延,是我们每个精神科医护人员的职责.我院是一所建院40多年的精神卫生指导中心,随着医院的发展和设备更新,这项工作被列入了医院医疗工作来抓,成立了传染病管理委员会,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在此将1997年~2002年住院病人发生的各类传染病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加强传染病管理,一些传染病发病率有所下降,而一些区域性多发性传染病还需加强防治.精神病人同时并发传染病因素较多,诸如:生活习惯、饮食卫生、自身反应低下等等,有待我们共同探讨.

    作者:刘伟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沐舒坦治疗支气管肺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沐舒坦治疗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用抗生素静脉点滴的同时,治疗组患儿静脉滴注或雾化吸入沐舒坦15~30mg,每天2次,共5~7d.结果:沐舒坦治疗组咳嗽、气喘,肺部痰鸣音消失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沐舒坦治疗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显著.

    作者:陈水娥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18例临床观察

    我院近十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1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薛海兰;任海燕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解毒明目口服液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解毒明目口服液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将198例确诊为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100例,对照组98例,分别采用二种不同的治疗方法,二组病人均常规用无环鸟苷眼水及氧氟沙星眼水点眼,治疗组口服解毒明目口服液,对照组口服阿昔洛韦片,在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及半年时观察视力及角膜变化,检查方法用裂隙灯、荧光素染色法.以视力提高,荧光素染色(一)为治愈标准.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1%,对照组为72%.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解毒明目口服液能有效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且无复发.

    作者:崔艳文;任小强;王进华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金嗓散结丸治疗慢性咽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金嗓散结丸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慢性咽炎(包括慢性单纯性咽炎和慢性肥厚性咽炎)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18例,给予金嗓散结丸口服,对照组102例,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慢性单纯性咽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6%和95.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6%和58.3%,组间差异显著(P<0.001),金嗓散结丸能明显改善慢性肥厚性咽炎的临床症状.结论:金嗓散结丸治疗慢性咽炎尤其是慢性肥厚性咽炎可收到较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梁晓阳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观察

    疱疹性咽峡炎是柯萨奇病毒所致的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表现为发热,严重咽痛、局部疱疹、溃疡,患儿多拒食等.过去我科一直沿用利巴韦林雾化吸入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自2002年以来我科用中药针剂莪术油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玲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派特灵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观察

    我们于2004年,用派特灵局部外用治疗30例尖锐湿疣,取得满意结果,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韩秋江;孙贵雨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胶原蛋白膜包裹自体骨膜复合金葡液修复兔桡骨缺损

    目的:验证胶原蛋白膜包裹自体骨膜复合金葡液修复骨缺损的优越性.方法:选用成年新西兰白兔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各组缺损区分别植入胶原蛋白/自体骨膜/金葡液、胶原蛋白/金葡液、自体骨膜/金葡液复合体,于2、4、8、12周时行大体、X线片、免疫组织化学及骨钙素指标观察.结果整个过程中可见A组缺损区新生骨组织增殖明显、持续时间较长,且无过量的结缔组织生长;X线早期可见连续性骨痂通过缺损区,分布均匀;免疫组织化学可见多个成骨中心,骨小梁排列有序,成熟骨替代完全,BMP分布持续时间长,且在新骨组织中占居范围大;血清骨钙素在整个过程中持续时间较长.结论:胶原蛋白能够阻挡周围软组织进入缺损区,为新骨生长提供空间;同时作为金葡液的载体,能减少金葡液外溢,提高其疗效.

    作者:郑旺;李文毅;徐凤新;郑淑慧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和治疗现状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它的发病机制,组织病理变化相当复杂.以至广大医务工作者苦苦寻求治疗它的药物和方法.由于分子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人们对它的认识正逐步深入.正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揭示它的规律.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探索治愈它提供了新的尝试.

    作者:王兰波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社会信息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发达国家正在步入信息社会,一些发展中国家也都在强化信息系统,用信息化来加速经济发展的进程.可以说,一个国家信息化程度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发展速度.

    作者:张洪福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1997~2003年医院出生资料人口统计分析

    80年代以来,中国日益增长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双胎或三胎以上比例增加,出生缺陷等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注意.为了解河南省的动态变化情况,将1997~2003年河南省61所出生缺陷监测医院的住院分娩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赵悦淑;孙利环;王兴玲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平阴县各级医疗单位消毒监测质量调查报告

    搞好消毒工作是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抓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消毒工作,更有针对性地加强消毒监督管理,促进消毒措施的落实及消毒质量的提高,近几年来,平阴县卫生防疫站定期对所属的各级医疗单位进行了消毒质量监测和效果评价,现将2002~2004年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熊淑芹;展翠萍;陈光霞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母乳喂养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健康教育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健康教育是妇幼保健工作的先导.尤其在创建爱婴医院工作中,健康教育是母乳喂养成功的重要手段.然而,通过几年来对我市爱婴医院复查情况发现,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工作存在一定问题,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

    作者:刘艳;惠西茜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四物汤治产后病经验点滴

    1 产后浮肿患者,女,33岁,2001年2月26日诊,产后水肿年余.辨证:面色黄白,舌暗淡易剥为血虚;经前腹胀嗳气为气滞;经血少有血块,经前肿胀加剧为血瘀.诊为气滞血瘀之产后浮肿.治拟养血活血,行气利水.方用四物汤合五皮饮加减:熟地15g,当归12g,赤、白芍各12g,川芎10g,益母草15g,香附15g,茯苓皮10g,水煎服.每日1剂.

    作者:张文芳;葛安梅;闵庆红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危重患者护理记录的有关问题及对策

    护理记录是医院重要的档案资料,是反映医院病人发展全过程和护理人员临床实践的原始记录.包括病人的基本情况:主诉、病史、病情动态变化、治疗计划以及所采取的护理措施,也是病人住院费用的原始凭证以及某些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件,同时也是临床教学和科研的重要资料.

    作者:冯明芬;李双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手术室工作量化管理与奖金二次分配

    随着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科室实行了二级核算.为提高手术室护士参加手术的积极性,本着注重工作质量、鼓励多劳多得的原则,对工作进行量化考核,月初将上月结果进行排序公开,并做为奖金分配的依据.以经济基础为杠杆,大限度地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从而使科室形成良好的竞争激励氛围.为此,我科于1999年就制订出量化管理细则与奖金二次分配方案,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改进,取得初步成效.现作以下探讨:

    作者:闫艳丽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医源性瞳孔散大诱发青光眼急性发作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医源性散瞳诱发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方法:对临床各科所见12例(13眼)医源性散瞳诱发青光眼急性发作的患者进行病例分析.结果:散瞳检查眼底诱发青光眼急性发作常见9例.做气管镜检查、胃肠手术及全麻插管后诱发青光眼急性发作3例(4眼),发作时均有典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临床表现.结论:患者本人存在浅前房、房角窄、眼球短等青光眼的潜在解剖因素及曾有过青光眼的相关症状和体征,散瞳后易诱发闭角型青光眼的急性发作.

    作者:王晓平;吉冬昉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应用PDCA循环及工作流程图提高入院接诊质量

    PDCA法是程序化、标准化的一种科学工作方法,即通过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4个阶段来进行.随着医疗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流程图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的有形展示,使护理内容更具体化、透明化、清晰化、标准化,更有效地提高了服务质量.我科自2004年元月以来,将PDCA循环及工作流程图用于入院接诊工作,大大地提高了接诊质量,受到病人广泛赞誉.

    作者:郝改林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浅析《内经》司揣内外的学术思想和临床指导意义

    司揣内外包含了中医学整体观念原理,体现了诊断疾病的全过程.临床运用这一思维方法,可以把辨证施治和辨病施治相结合,从宏观辨证和微观辨证两方面指导临床诊病,辨证用药,为中医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方法和理论.

    作者:姜文;刘玉珍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翻转粘膜瓣修复软腭裂

    目的:探讨减少腭裂术后近期并发症修复方法.方法:在裂隙的一侧软腭口腔黏膜,另一侧鼻黏膜制作黏膜瓣,蒂位于裂隙,把两个黏膜瓣换位缝合,8例软腭裂术中未作松弛切口.结果:30例腭裂全部一期愈合,未出现穿孔或复裂等近期并发症.结论:黏膜翻瓣术修复软腭裂有效的减少了术后近期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占;王艳萍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2004年平阴县中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调查

    目的:通过对7~17岁中小学生龋病发生、治疗的调查分析,了解学生龋齿防治的动态发展状况,总结经验,以利我县更好的促进学生口腔疾病的防治工作.方法:按<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测工作手册>中关于口腔病的统一标准方法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龋患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但较95年发病率已有明显的降低.龋齿填充率明显偏低.结论:应继续加强对学生健康和口腔卫生的教育.

    作者:陈光霞;刘英;张敏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扶正化瘀法辅助治疗肾病综合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法与常规西药结合治疗肾病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患者随即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中医药以益气扶正化瘀法为基本治疗,配合西药激素,免疫抑制剂,抗凝剂,降脂药.对照组仅用上述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33例,好转4例,无效1例,2~7年后复发2例.对照组:治愈18例,好转3例,无效3例,2~7年后复发6例.结论:扶正化瘀法治疗肾病综合症提高了临床疗效,降低了复发率.

    作者:张晓琴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魔芋葡甘聚糖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魔芋葡甘聚糖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降糖机制.方法:用链脲霉素制造糖尿病小鼠模型,分组给药,测定血糖值.结果:魔芋葡甘聚糖能显著降低模型小鼠的血糖水平,但对正常小鼠不起作用.结论:魔芋葡甘聚糖能降低链脲霉素所致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其降糖机制与双胍类药物相似.

    作者:赵爱农;罗红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肾衰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基础上出现的肾功能减退直至衰竭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在肾功能减退,代谢产物储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不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其病情危重,死亡率高.本病在古代医籍中未见专门论述,尚无完全对应的病名,从其临床表现特征及发生发展过程来看,类似于中医学的关格、肾劳、肾风、癃闭、溺毒、水肿等病.

    作者:戴春钦;舒惠荃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理与临床的联系

    肾活检技术的广泛开展和电子显微镜、荧光免疫检查的应用,使人们对肾病综合征的发生发展过程及病理变化的认识越加深刻.现综合有关资料简要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的一些有关联系.

    作者:顾忠杰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0例临床体会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是一组治疗难度较大的肾小球疾病,在病理类型上可表现所有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类型,例如:微小病变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包括IgA肾病)、局灶性肾小球硬化、膜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我科于2000年~2003年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临床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任勇健;马增伟;施莹;兰涛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药灌肠结肠透析、静点黄芪注射液综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近期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诊断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予低蛋白、低磷饮食,控制感染、抗高血压等药物治疗.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采用黄芪注射液40毫升加入液体中静脉滴注每天一次;中西药保留藻肠;中药采用(大黄、牡蛎、蒲公英、桂枝、丹参)上午灌肠治疗,西药采用静脉制剂配制腹膜透析液500ml下午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49例.对照组31例单纯采用中成药新清宁胶囊口服.两周为一个疗程,连续两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稳定率87.75%,对照组总有效稳定率61.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前后检测Scr、BUN、Ccr、ALB结果经对比分析,治疗组治疗后血肌酐、血素氮水平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内生肌酐清除率虽有提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白蛋白水平治疗后提高,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营养状态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肾功能分期变化比较,CRF的疗效与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呈正相关,治疗组肾功能分级在氮质血症期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有显著性(P<0.05).提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通腑泄排毒,改善肾功能及善营养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延缓肾功能的恶化.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慢性肾功衰竭近期疗效较好,无明显副作用,对稳定和缓解肾功能进展起积极的作用.

    作者:马增伟;任勇健;李春旭;王慧玲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中西医结合防治儿童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的临床观察

    目的:为预防儿童哮喘的反复发作,在儿童哮喘缓解期应用中西医结合进行防治,观察临床效果.方法:86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西医组45例和结合组41例,西医组单纯吸入糖皮质激素,结合组加中药辅助治疗,两组进行疗效判定,并对>5岁的52例患儿检测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结果:两组在临床疗效方面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合组的肺功能检测指标在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01),西医组的肺功能检测指标在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儿童哮喘缓解期应用<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方案进行防治,再配合中医药治疗,可获得更加明显的治疗效果.

    作者:杨源冬;席惠菊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1例报告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在临床上少见,现报告1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患此病患者如下.

    作者:李清贤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儿童支气管哮喘及其防治新概念综述

    近年认为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的重要特征,它和过敏原等吸入后所引起的晚期哮喘反映密切相关.哮喘的基本发病机理是呼吸道炎症,而气道高反应性及晚期哮喘反映正是这种炎症的反映.

    作者:宋先平;段明霞;韩霞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旋覆代赭汤治疗胃扭转的体会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认为胃扭转是一种罕见病.近些年来实际临床诊断为胃扭转的病例并不少见.现代医学认为其病因有解剖学方面的因素,亦有因急性胃扩张、急性结肠气胀、暴饮暴食、剧烈呕吐和胃的逆蠕动为诱因的因素.近15年来,于门诊随机应用旋覆代赭汤化裁治疗慢性胃扭转,并不断总结经验,先后治疗32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乔维信;郭丕春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苦荞黄酮对老龄鼠抗氧化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采用苦荞籽粒中黄酮(TBF)提取物观察TBF对老龄鼠体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用乙醇抽提法提取苦荞黄酮(TBF),采用动物实验研究TBF对不同年龄段(幼龄和老龄)大鼠血液和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D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动物相比,老龄给药组的血样和肝组织中的SOD、GSH-PX活性均有显著提高(P<0.01),幼龄给药组抗氧化酶活性没有显著变化;老龄给药组,幼龄给药组血样和肝组织中MDA水平均有显著降低(P<0.01).结论:TBF能防止体内抗氧化酶受自由基诱导的氧化损伤,增强抗氧化酶的活性.有效降低老龄鼠体内脂质过氧化水平.

    作者:伍杨;邓明会;李继红;熊茂来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甲状腺机能亢进伴发扭转性室速的临床分析

    扭转性室速(torsades de pointes,TdP)是一种恶性心律失常,易转为室扑、室颤而导致心源性猝死,可见于多种心脏疾患,而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伴发TdP国内目前未见报道.2003年Makai曾报道一例甲亢应用胺碘酮后发生TdP[1].我院在1994~2003年间经动态心电图共记录到12例甲亢伴发TdP,本文拟对其发生特点及预后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巴俊强;蒋成燕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儿童哮喘的体育疗法

    在简要分析哮喘发生发展病理过程的前提下,提出游泳、有间歇性的运动、呼吸训练、医疗步行等儿童哮喘行之有效的体育疗法,并强调指出体疗的注意事项,旨在为哮喘患儿的康复提供更多有效的手段.

    作者:王文革;沈国政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老年性痴呆病人的预防及康复训练

    老年性痴呆是老年人脑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是以智力衰退和行为及人格变化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1].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容易忘事,特别是近的事).定向力障碍(情绪不稳定).行为异常(行为不检点,甚至不知羞耻).理解判断力障碍(不能系统的思考问题,对周围的事不能作出相应的判断)等症状.老年性痴呆的病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但主要与脑衰脑、遗传、自体免疫、营养缺乏、脑外伤等因素有关.

    作者:姜莉鸣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从风痰论治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

    根据中医理论结合临床观察,认为痰浊内伏,壅塞气道是哮病的发病基础;风邪触动痰浊,气道挛急是哮病的诱发病机.提出燥湿化痰、解痉平喘的治疗方法,并自拟方药,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王根军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一例重症哮喘病人联用呼吸机和肌松剂的护理

    重症哮喘通常是指那些哮喘急性发作,经常规治疗症状不能改善或继续恶化或哮喘呈现暴发性发作,发作开始后短时间内进入危重状态者,它们容易迅速发展至呼吸衰竭,并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危及生命.本病区联用机械通气和肌松剂治疗一例重症哮喘病人,在临床护理中针对病人特点,加强气道管理、心理护理,正确使用肌松剂和镇静剂,严密观察药物疗效,及呼吸机各参数的监测、做好撤机前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将护理经过介绍如下:

    作者:林嘉鳞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68例老年胸外伤的临床体会

    1994年1月~2004年8月我院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胸外伤68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杨士平;赵民建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显微手术治疗

    探讨利用显微手术治疗脊髓栓系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1995~2004年收治的94例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改变以及经手术行圆锥松解,终丝切断效果进行论述,结果本次患者经治疗后88.7%的症状得到改善,11.3%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在随访过程中亦无继续加重.结论: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充分松解切断增粗变短的终丝,是治疗并获得满意效果的关键.

    作者:马云富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带皮神经营养血管并指背膜复合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目的:报道应用带皮神经营养血管并指背筋膜复合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指端皮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手指损伤的部位、形状、面积在手指近节中远段及近侧指间关节背侧设计皮瓣,皮瓣边缘不超过手指侧正中线,轴点位于远侧指间关节桡背侧或尺背侧,指背侧缘为轴心线.结果:本组12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5~10个月,外形美观,质地柔软、耐摩擦.结论:该手术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具有不损伤主要动脉、神经,操作简便,质地良好,血供可靠等优点,是修复手指创面的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作者:姚俊娜;赵祚恭;杜志军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阑尾穿孔不同病理阶段的诊治原则

    典型急性阑尾炎的诊治一般不难,然而,阑尾一旦穿孔,病情变得复杂,其诊断治疗方面的问题较多,目前尚存意见分岐.

    作者:刘德陕;张德洲;陈国斌;施加红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应用国产闭合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10例

    应用国产闭合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损伤小、恢复快、效果好、费用低,是治疗先心病的一种理想方法.本院自2003年2月~2004年4月开展了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其中应用国产闭合器成功治疗膜部VSD共10例,报道如下.

    作者:郑树云;贾继芳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的EEG、BAEP、TCD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EAEP)、经颅多谱勒(TCD)三项检查对脑外伤后综合征(PTBS)的诊断价值.方法:32例临床诊断为PTBS的病人2月后行EEG、BAEP、TCD检查.结果:EEG异常率75%,BAEP异常率69%,TCD异常率流速12.5%,血阻指数78.12%.结论:三项检查联合应用,反映脑外伤后期大脑皮层及脑干功能与大脑的血流动力学信息以及它们各自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张银珠;李巧云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纳络酮对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损伤的疗效

    目的:探讨纳络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6例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损伤患者分为纳络酮治疗组和对照组,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纳络酮治疗组患者致残率及平均昏迷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损伤早期使用纳络酮,对酒精中毒所致昏睡及昏迷具有催醒作用,这有助于早期判断颅脑损伤伤情,同时纳络酮能有效地控制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改善脑代谢,提高颅脑伤的救治成功率.

    作者:杨庆武;李小平;黄眉飞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剖宫产同子宫肌瘤剔除术24例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临床特点及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研究组)及20例非妊娠期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手术顺利,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组的肌瘤变性率(33.3%)明显高于对照组(10%).结论: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熊玲娜;谭布珍;王春萌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康妇特栓与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疗效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康妇特栓与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I°)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50例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I°)的妇女,随机分为康妇特栓组与微波治疗组,分别采用康妇特栓置阴道与微波组织凝固治疗.结果康妇特栓组,治愈率93%(110/118);微波组,治愈率91.6%(121/132),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下腹坠胀,阴道灼热感,阴道出血发生率,康妇特栓组0.8%(1/118),微波组7.5%(10/13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康妇特栓治疗宫颈糜烂I°,应用简便,无不良反应,疗效显著且安全.

    作者:裴玉玲;李苹;郭进华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30例妊娠合并肝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妊娠合并肝病是产科高危妊娠之一,对母婴生命安全危害极大,现将我院2001年5月至2004年5月共收治的妊娠合并肝病30例的临床特点及母婴预后进行分析.

    作者:贺玉双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92例分析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采用以西药甲氨喋呤、米非司酮为主,辅以中药活血化淤、杀胚消症的疗法.结果:保守治疗成功85例,失败7例,疗效显著.

    作者:金昌浩;金正一;金延泽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母乳喂养技巧的指导

    母乳是婴儿适宜的天然营养品,母乳喂养的优点及重要性被大家所认可.然而,在护理产妇的过程中,发现有些产妇的乳头平坦或凹陷,造成婴儿吸吮困难,导致乳头皲裂,不能进行有效的母乳喂养.现将指导产妇母乳喂养的技巧阐述如下:

    作者:冯静;李秀梅;李洪美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PCR技术在中药基因突变分析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PCR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中药鉴定学的研究与应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对于中药种间的亲缘关系及其基因突变的研究,PCR技术提供了多变的检测方法.

    作者:路桂杰;董自平;肖远清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康复肾胶囊中浸膏颗粒制剂工艺研究

    在室温下,相对湿度为75%的条件下,以样品的吸湿率、休止角等数据对康复肾胶囊的成型工艺进行考察,结果加入约20%的微晶纤维素与淀粉比例为1:1的混合辅料制成的颗粒罐装工艺佳.

    作者:杨立华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3S技术的发展及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

    随着中药现代化呼声的日益高涨,中药现代化的种植也迫在眉睫,3S技术(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正符合了这一要求,本文讨论了3S技术及在中药种植方面的应用.

    作者:张冬梅;秦明珠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知母研究进展

    通过对近30年来国内外文献的检索与查阅,对中药知母的研究概况,从化学、药理、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季德;陆兔林;宋珅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谷胱苷肽制剂人体药物动力学研究

    目的:研究谷胱苷肽制剂在正常人体内的药物动力学.方法:8名志愿受试者po谷胱苷肽片和im谷胱苷肽注射液后,采用邻苯二甲醛(OPA)柱前衍生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谷胱苷肽浓度,以3P97药动学程序进行数据处理.结果:po谷胱苷肽片不同剂量(900mg、1 800mg、3 000mg)后全血和血浆中谷胱苷肽浓度与服药前比较未见明显增加.im谷胱苷肽注射液(600mg)后,全血中谷胱苷肽浓度在基础值附近波动,血浆中谷胱苷肽浓度有明显变化,用3P97药动学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Tmax为0.25±0.23 h,Cmax为20.39±10.44μmol·L-1,t1/2为2.49±0.87h,AUC0→∞为72.39±19.18μmol·h·L-1.结论:人体po谷胱苷肽的利用率很低,po谷胱苷肽不能使体内谷胱苷肽浓度达到有临床意义的水平.

    作者:赵语;陈钧;蒋学华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大承气汤新用

    大承气汤出自<伤寒论>,由大黄、芒硝、厚朴、枳实组成.具有峻下热结之功.原方用于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证,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笔者在临证中以本方为主,辨治多种疾病,每收良效.现举验案4则.

    作者:尚军卫;石高举;娄英歌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甘肃产荚蒾属药用植物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目的:调查甘肃荚蒾属(Viburnum)药用植物资源,为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多次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采集和标本鉴定.结果:甘肃分布的荚蒾属药用植物有12种,4变种,1变型.结论:甘肃荚蒾属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建议进行可持续开发利用.

    作者:白长财;马志刚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失眠的研究现状

    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在美国、澳大利亚及一些欧洲国家中,失眠的患病率为36~50%[1、2],国内93年的发病率为9.38%[3].失眠发生面很广,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见到,尤其在老年人和妇女中多见.失眠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身心健康,同时失眠症患者易于继发其它精神疾患[4].目前国内对失眠症的研究相对较少,我们就国外近年来对失眠的研究做一回顾.

    作者:杨玉龙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介入疗法与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目的:探索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特点.方法:根据收治的2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影像改变,介入治疗与结合中药治疗进行疗效分析.结果:进行经皮腰椎间盘髓核切割结合术后中医分型中药治疗23例,效果优良率达到96%.结论:介入结合中药治疗具有并发症少,创伤小康复快,门诊病人可接受治疗,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庄科雄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富硒绿茶的抗疲劳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富硒绿茶的抗疲劳作用.方法:将昆明小鼠120只随机分为4组,3个实验组分别饮用低(0.5%)、中(1.0%)、高(1.5%)三种不同浓度的富硒绿茶,对照组正常饮水,均喂以标准饲料,饲养35天后进行抗疲劳和抗氧化实验.结果富硒绿茶能明显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及常压下缺氧时间,减少肝脏糖原的消耗,对小鼠运动后血乳酸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促进运动后血乳酸的消除;同时使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丙二醛(MDA)含量下降.结论富硒绿茶具有抗疲劳、抗氧化作用,是一种保健价值较高的健康饮料.

    作者:薛慧;李玉山;朱祖成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胸椎小关节紊乱合并胸闷、胸痛1例报告

    1 病历介绍患者女,25岁,职员,主因背部酸痛伴胸闷、胸痛1个月,加重3天,于2004年2月26日就诊.患者1个月前因连续久坐后出现背部酸痛、沉重、乏力并伴有胸闷、胸痛、气短,当地医院疑心绞痛给予对症治疗不见好转.3日前因弯腰拾物,上述症状突然加重,活动受限,不能深呼吸而来我科就诊.查:胸椎轻度侧弯,胸3~6椎旁有明显压痛,并向胸部放射.胸部透视及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改变,生化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拍胸椎正侧位X光片示:胸椎轻度侧弯,各椎体无明显增生,胸3~6关节突关节左右不对称.诊断为胸椎小关节紊乱.给予软组织手法松解及俯卧复位治疗(患者俯卧,双臂平放于身体两侧,术者于患者一侧,双手重叠与胸椎呈45度角按压复位),治疗1次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减轻,连续治疗10次后症状消失.

    作者:任国宏;李保新;郭桂侠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益气升阳法治疗偏头痛48例临床观察

    采用益气升阳法治疗48例偏头痛,总有效率100%.

    作者:李金海;永辉;陈洪博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缓急祛风化痰浊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体会

    三叉神经痛作为一种顽固性、难治性神经系统疾病,因其发病急,病情剧烈易反复,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口服西药卡马西平或针灸局部封闭有一定疗效,但卡马西平副作用明显,停药易反复.临床上用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有一定优势,本人予缓急祛风化痰剂治疗本病30例,取得较为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丁洪明 刊期: 2005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