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刘玉珍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法与常规西药结合治疗肾病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患者随即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中医药以益气扶正化瘀法为基本治疗,配合西药激素,免疫抑制剂,抗凝剂,降脂药.对照组仅用上述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33例,好转4例,无效1例,2~7年后复发2例.对照组:治愈18例,好转3例,无效3例,2~7年后复发6例.结论:扶正化瘀法治疗肾病综合症提高了临床疗效,降低了复发率.
作者:张晓琴 刊期: 2005年第13期
近年认为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的重要特征,它和过敏原等吸入后所引起的晚期哮喘反映密切相关.哮喘的基本发病机理是呼吸道炎症,而气道高反应性及晚期哮喘反映正是这种炎症的反映.
作者:宋先平;段明霞;韩霞 刊期: 2005年第13期
本文对我院从1988~2001年收住的84例绞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进行分析,尤其对合并有血运障碍的绞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进行分析.我们认为能及时诊断并及时手术是拯救生命成功的关键.手术以紧急解除梗阻为首选.
作者:成磊珂 刊期: 2005年第13期
探讨利用显微手术治疗脊髓栓系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1995~2004年收治的94例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改变以及经手术行圆锥松解,终丝切断效果进行论述,结果本次患者经治疗后88.7%的症状得到改善,11.3%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在随访过程中亦无继续加重.结论: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充分松解切断增粗变短的终丝,是治疗并获得满意效果的关键.
作者:马云富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纳络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6例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损伤患者分为纳络酮治疗组和对照组,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纳络酮治疗组患者致残率及平均昏迷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损伤早期使用纳络酮,对酒精中毒所致昏睡及昏迷具有催醒作用,这有助于早期判断颅脑损伤伤情,同时纳络酮能有效地控制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改善脑代谢,提高颅脑伤的救治成功率.
作者:杨庆武;李小平;黄眉飞 刊期: 2005年第13期
脊柱结核在骨与关节结核中较为常见,临床诊断主要依靠X线所见及结合临床表现确诊.在X线片上表现出骨质破坏,椎间隙狭窄或消失,脊椎变形或脓肿形成.临床上出现腰痛,脊柱运动障碍,窦道,脊柱变形,低热和脊髓受累等现象.病理上脊柱结核多为体内其它器官结核病灶继发,由血行感染而发生.
作者:齐学廷 刊期: 2005年第13期
1 产后浮肿患者,女,33岁,2001年2月26日诊,产后水肿年余.辨证:面色黄白,舌暗淡易剥为血虚;经前腹胀嗳气为气滞;经血少有血块,经前肿胀加剧为血瘀.诊为气滞血瘀之产后浮肿.治拟养血活血,行气利水.方用四物汤合五皮饮加减:熟地15g,当归12g,赤、白芍各12g,川芎10g,益母草15g,香附15g,茯苓皮10g,水煎服.每日1剂.
作者:张文芳;葛安梅;闵庆红 刊期: 2005年第13期
高血压左室肥厚(LVH)时,心血管意外的发生率显著增加,LVH与心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I)升高密切相关;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II)与AngII受体(AT1)结合后,经信号转导使心肌细胞内[Ca2+]i升高,而肌浆网钙泵(Ca2+-ATPase)则又是调节[Ca2+]I,维持细胞内Ca2+平衡的重要因素[1、2、3].
作者:陆曙;龚少愚;吴新欲;翁晓生;魏慧渊 刊期: 2005年第13期
中风病是目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为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眩晕、恶心、呕吐及走路不稳等,严重者立即出现昏迷.急性期后常遗留有偏瘫及失语等神经损害的后遗症.为了降低病残率及死亡率,在积极的药物治疗同时,我们应该加强对患者急性期的护理,现将有关急性期的护理体会分述如下.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05年第13期
顽固性荨麻疹是一种以皮肤反复发作、病程日久缠绵,以鲜红色或苍白色瘙痒性风团为特征的过敏性皮肤病,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笔者自2002年6月以来采用穴位注射胎盘组织液配合口服百为坦治疗顽固性荨麻疹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就资料完整的48例总结如下:
作者:王锡勤;王爱勤 刊期: 2005年第13期
1994年1月~2004年8月我院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胸外伤68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杨士平;赵民建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将72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静脉滴注阿奇霉素10mg·kg-1·d-1,qd连用5d,对照组34例单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27例、显效10例、好转1例,有效率97.37%;对照组治愈18例、显效6例、好转2例,有效率70.58%,两组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比单用西药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冯璐璐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提高血液净化技术质量,防止血透感染发生,做好血液透析室感染控制与监测管理,达到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制定标准,严格各项监测.结果:有效预防和控制了医院感染.结论:建立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是控制血液透析室感染的有效办法,减少感染的发生.
作者:胡文春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调查甘肃荚蒾属(Viburnum)药用植物资源,为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多次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采集和标本鉴定.结果:甘肃分布的荚蒾属药用植物有12种,4变种,1变型.结论:甘肃荚蒾属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建议进行可持续开发利用.
作者:白长财;马志刚 刊期: 2005年第13期
搞好消毒工作是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抓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消毒工作,更有针对性地加强消毒监督管理,促进消毒措施的落实及消毒质量的提高,近几年来,平阴县卫生防疫站定期对所属的各级医疗单位进行了消毒质量监测和效果评价,现将2002~2004年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熊淑芹;展翠萍;陈光霞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验证胶原蛋白膜包裹自体骨膜复合金葡液修复骨缺损的优越性.方法:选用成年新西兰白兔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各组缺损区分别植入胶原蛋白/自体骨膜/金葡液、胶原蛋白/金葡液、自体骨膜/金葡液复合体,于2、4、8、12周时行大体、X线片、免疫组织化学及骨钙素指标观察.结果整个过程中可见A组缺损区新生骨组织增殖明显、持续时间较长,且无过量的结缔组织生长;X线早期可见连续性骨痂通过缺损区,分布均匀;免疫组织化学可见多个成骨中心,骨小梁排列有序,成熟骨替代完全,BMP分布持续时间长,且在新骨组织中占居范围大;血清骨钙素在整个过程中持续时间较长.结论:胶原蛋白能够阻挡周围软组织进入缺损区,为新骨生长提供空间;同时作为金葡液的载体,能减少金葡液外溢,提高其疗效.
作者:郑旺;李文毅;徐凤新;郑淑慧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为预防儿童哮喘的反复发作,在儿童哮喘缓解期应用中西医结合进行防治,观察临床效果.方法:86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西医组45例和结合组41例,西医组单纯吸入糖皮质激素,结合组加中药辅助治疗,两组进行疗效判定,并对>5岁的52例患儿检测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结果:两组在临床疗效方面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合组的肺功能检测指标在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01),西医组的肺功能检测指标在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儿童哮喘缓解期应用<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方案进行防治,再配合中医药治疗,可获得更加明显的治疗效果.
作者:杨源冬;席惠菊 刊期: 2005年第13期
目的:研究魔芋葡甘聚糖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降糖机制.方法:用链脲霉素制造糖尿病小鼠模型,分组给药,测定血糖值.结果:魔芋葡甘聚糖能显著降低模型小鼠的血糖水平,但对正常小鼠不起作用.结论:魔芋葡甘聚糖能降低链脲霉素所致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其降糖机制与双胍类药物相似.
作者:赵爱农;罗红 刊期: 2005年第13期
当前发达国家正在步入信息社会,一些发展中国家也都在强化信息系统,用信息化来加速经济发展的进程.可以说,一个国家信息化程度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发展速度.
作者:张洪福 刊期: 2005年第13期
本研究通过缩窄兔的腹主动脉建立压力负荷过重心衰动物模型,腹主动脉横截面积缩窄至原来的30%左右.在此基础上研究养心康的药效学作用,以病理形态学、神经内分泌等为指标.结果显示:高剂量的养心康能有效地减轻心肌、肝细胞的水肿,改善肺瘀血;并可改善NO、氧自由基.低剂量组及心宝组虽然亦有作用,但作用不明显.提示养心康具有抗心衰的什用能延缓心衰的发展,是治疗心衰有效的新型中药制剂.
作者:徐志均 刊期: 2005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