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影斯;冯琼芳;赖春秀;冯惠群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性坏死,是内科常见症状,其早期死亡率高.因此,一旦确诊,应紧急处理.而早期进行溶栓治疗,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可挽救部分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改善预后.现将我院心内科2010年1~12月收治的5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溶栓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韩建华;潘秀春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骨转移癌在晚期恶性肿癌中常见,尤以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为多见,骨转移癌疼痛是造成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痛苦,影响其生存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现代医学对骨转移癌的治疗主要用放疗、化疗、止痛剂、激素疗法、神经阻滞疗法等治疗,但副作用大,远期疗效不佳,多数患者疼痛仍难以得到满意的控制.我们在基层医院临床实践中经常接触晚癌病人,骨转移癌占有相当多数,而且多数病人放弃积极治疗,仅以镇痛治疗为主.我们在尝试中医药治疗过程中发现益气托毒法治疗虚寒型骨转移癌疼痛有一定疗效,现就益气托毒法在虚寒型骨转移癌疼痛治疗中的应用谈谈粗浅的认识及体会.
作者:陈卫东;周拥军;吴松华;徐玲玲;何祥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自卫生部2010年1月号召全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之后,我院积极响应卫生部的号召,成为我们地区首家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医院.医院和护理部召开全院护士动员大会,号召各科积极参与该项活动,我科也积极参与该项活动中.并根据科室患者疾病的专科特点,护理人员的人力资源状况等具体情况,制定了符合科室优质护理的服务模式,通过近一年的临床护理服务取得的成绩与以往的护理模式相比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体会表述如下.
作者:张凤妹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目前虽然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因其复发率高,手术难以彻底治愈,以痛经、慢性盆腔疼痛、不孕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状难以解决,因此药物治疗尤为重要.
作者:任桂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徐州地区泌尿系结石的成分与饮食预防的关系.方法: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26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后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结果:260例泌尿系结石中草酸钙结石219例(84.2%),尿酸结石9例(3.5%),磷酸盐结石4例(1.5%),感染性结石23例(8.8%),胱氨酸结石5例(1.9%);分别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预防结石复发.随访4~40个月(平均18个月),260例中无泌尿结石复发者211例(81.2%),复发者49例(18.8%),无复发者中遵循饮食指导的193例(91 5%),未遵循饮食指导18例(8.5%).复发者中遵循饮食指导的4例(8.2%),未遵循饮食指导的45例(91.8%).结论:徐州地区结石患者多为草酸钙结石,结石复发与饮食关系密切,确定结石成份以及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对泌尿结石的预防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张文达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深刺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8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深刺颈夹脊穴合牵引治疗,和单纯牵引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疗效性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深刺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作者:程宇祥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双锁定钢板治疗肱骨髁间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双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远端髁间C型骨折40例.结果:40例均达到骨性愈合,平均骨愈合时间3.1个月.采用Cassebaum和HSS综合体系评分,成果优24例,良8例,中6例,差2例.结论:应用双锁定钢板治疗肱骨髁间C型骨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立堂;廖文云;李锦良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产妇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自愿接受剖宫产手术的高龄产妇200例,按就诊先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行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行单纯硬膜外腔,对两组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0例高龄产妇的麻醉均获成功,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用腰硬联合麻醉能明显减少高龄产妇剖宫产术中不良反应,并能达到较好的镇痛质量和肌松效果,优于常规的硬膜外麻醉.
作者:罗凤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的15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布洛芬缓释胶囊+甲氨蝶呤片)和治疗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每组各75例.每组患者均以4周为一个疗程,治疗24周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9.3%和7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改善主要症状与体征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李参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物理因子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2例单纯采用药物治疗,治疗组45例采用物理因子配合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40%,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 01).结论:物理因子配合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采用药物治疗者.
作者:欧爱萍;李芬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3月我院治疗的80例糖尿病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强化式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式健康教育.结果:试验组患者在对糖尿病认知情况,血糖控制率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服药依从性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强化式健康教育护理可以使患者遵医服药和自我监测管理疾病,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郭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预先镇痛减轻对术前留置尿管时患者插尿管时及麻醉恢复期因尿管刺激引起疼痛及烦躁的情况.方法:采集本院2011年4 -7月60例需要术前留置尿管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常规术前清醒状态无菌插尿管;B组为治疗组,静脉推注芬太尼预先镇痛后插尿管.结果:治疗组预先镇痛后插尿管,与对照组相比,95%以上的患者在插尿管时的疼痛明显减轻,90%的患者在麻醉恢复期无尿道刺激征,明显减轻了尿管刺激引起的导烦躁.结论:静脉推注芬太尼预先镇痛后插尿管,即减轻了患者在插尿管时痛苦和不适,也减少了患者在麻醉恢复期因尿道刺激引起的躁动,提高了患者的苏醒质量.
作者:李兰芳;许广;陈雪东;韩雪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脑在改善骨折患者中不良心理情绪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432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骨科护理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2周后比较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情况.结果:住院2周后,发现试验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t= 9.54,11.34,P<0.001).结论:心理护理能明显的改善骨折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霖丹;吴金凤;吴振婵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为目前人类三大死亡病因之一,并且是主要的致残因素,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疾病的康复,预防疾病,保持健康,健康教育是现代医院为满足病人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能,病人对健康教育的要求各有不同,良好的健康教育能帮助病人改善生存质量,预防疾病,保持健康.健康教育能使病人得到所需知识,并使护士能力有所提高.
作者:陈珍爱;袁映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chrinic eosinophilic pneumonia,CEP)又称迁延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慢性嗜酸性肺炎,由Carrington在1969年首次描述.病程及肺部X线表现常较迁延,往往超过1个月,症状也较单纯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PIE)为重.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单纯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相似.有人认为它是Lffler综合征的一种类型.是寄生虫(钩虫、蛔虫等)和药物(呋喃妥因等)所致的变态反应,为肺部嗜酸粒细胞浸润的一种消耗性疾病.
作者:陈卫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本文作者对张景岳冲任学说的思想研究进行了阐述.
作者:林玉珍;洪珍香;林小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交通道路拥挤及机械化进程的加速,多发性创伤的发生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外伤性多发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素的作用下,同时或相继发生两个及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器官的损伤,是目前外科常见的危急诊之一.一般情况下,多发伤的病情危重、进展快,而且常伴有大出血、休克以及严重的生理功能紊乱的情况,误诊及漏诊率较高,处理的先后顺序又存在交叉和矛盾,治疗难度大,对护理的要求较高.我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34例外伤性多发伤的患者,经过科学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作者:纪彦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指导帮助患者正视并参与结肠造口袋的使用.方法:通过对67例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的观察,针对性的实施结肠造口及其并发症的护理、人工肛门袋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相关知识的宣教及健康指导.结果: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掌握正确的使用人工肛门袋的方法.结论:术后早期正确使用造口袋和掌握造口护理是确保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的生活、工作,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作者:陆露;王晓莹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中应用持续被动运动理论(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s,CPM)以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方法:对2010年7月-2011年3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3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应用关节持续被动运动(CPM)进行关节功能训练,关节活动范围以不痛为原则.结果:多数患者在术后3-7d即开始进行CPM,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CPM用于患者的康复有助于患者早日恢复关节功能.
作者:张忆;黄叶柳;陈赛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无痛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疗效.方法:对 56例上消化道异物经无痛胃镜下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56例患者通过上述治疗,55例取出,1例转外科治疗,取出异物成功率98.2%,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经无痛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是一种无痛苦、安全、有效的方法,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兴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