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芳;许广;陈雪东;韩雪萍
目的观察两种气道加温湿化方法对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应用的效果.方法:将78例SICU术后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的呼吸机湿化罐方法进行气道管理,观察组仅使用人工鼻进行气道湿化,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后早期两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单用人工鼻可以达到满意的气道湿化效果.
作者:魏钰;马盈盈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糖尿病控制对肺结核治疗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8~2010年收治的48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经联合抗结核、降糖及其他对症治疗,绝大多数患者血糖控制理想,肺结核治疗效果明显.结论: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应规范抗结核治疗,疗程适当延长的同时有效控制糖尿病是治疗的关键所在.
作者:迟旭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小儿腹泻的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73例腹泻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66例患儿均痊愈或好转出院,7例需要转院治疗.结论:我院小儿腹泻病的整体护理质量安全可行.
作者:陈洪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在小脑出血患者步行功能康复方面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0例小脑出血患者在康复过程中使用减重步行训练系统(BWSTT)进行步行功能训练,定期进行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10m步行时间评定,并且同时随机选择另外10例小脑出血患者,经传统康复训练后的以上三组数据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减重步行训练6周和传统步态训练6周后患者在步行参数、平衡功能及生活自理评定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康复训练方法比较,减重步行训练组比较下肢功能评分及其它二项指数均大于传统步态训练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对于小脑出血患者在恢复步行能力、纠正步态、改善平衡、减轻肌肉痉挛及改善心肺功能方面较传统康复训练有较大优势.
作者:钟思琳;徐武华;吴婉霞;曾德良;刘文权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小半夏汤在化疗过程中减轻胃肠道反应的作用.方法:将4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0例采用中药加用常规止吐剂(格拉斯琼),对照组不用中药,观察两组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结果采用秩和检验.结果:观察组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症状比对照组轻,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改善.结论:小半夏泻心汤加用常规止吐剂(格拉斯琼)可以减轻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的胃肠道反应.
作者:刘现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预冲液对使用PICC导管的肿瘤化疗患者预防导管堵塞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7月在我科住院留置PICC导管并排除凝血功能障碍及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2例,在输液前抽取生理盐水10毫升冲管,输液后抽取稀释肝素液15毫升脉冲式封管.对照组42例,输液前后均用稀释肝素液冲管和脉冲式封管.对两组患者导管堵塞发生率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导管堵塞发生率,实验组为16.6%,对照组为13.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使用生理盐水预冲液和使用稀释肝素液预冲液在预防导管堵塞上无显著差异,而使用生理盐水作为预冲液更安全简单价廉.
作者:杨燕;付春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顺铂和氟尿嘧啶(DCF)方案对局部晚期胃癌疗效.方法:采用DCF方案治疗50例局部晚期胃癌患者:多西他赛75mg/m2,溶于生理盐水静脉滴注,d1;顺铂20mg/m2,溶于生理盐水静脉滴注,d1-3;氟尿嘧啶500mg/m2,d1-5,每21d为1个周期.结果:50例局部晚期胃癌患者化疗后疗效评价,CR4例(8.0%),PR8例 (16.0%),SD9例(18.0%),PD29例(58.0%),疾病控制率为42.0%;生存期3~25个月,中位生存期10.6个月.化疗治疗中未发生死亡,主要化疗不良反应为白细胞下降(58.0%)、血红蛋白下降(42.0%)、血小板下降(34.0%)、肝功能损害(28.0%)、肾功能损害(22.0%)、黏膜炎(10.0%)和恶心呕吐(8.0%).结论:DCF方案治疗局部晚期胃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关秀文;韦炳邓;杨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咳嗽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也是常见的就诊原因,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患者咳嗽症状在白天或夜间均可发生,吸入冷热空气或油烟、尾气等刺激性气体后可诱发加重,病程往往可持续3-8周,甚至长达数月、数年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作者:胡彩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调查蓝田地区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比较分析1995~2010年学龄前儿童HBsAg携带率的变化.方法:对2949名学龄前儿童以健康体检的形式进行HBsAg普查;HBsA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结果:①2000、2005、2010年学龄前儿童HBsAg阳性率比较,每隔5年,学龄前儿童HBsAg阳性率均明显降低.②母婴免疫阻断和新生儿计划免疫有效地控制了乙肝病毒(HBV)感染.
作者:王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儿科住院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耐药性现状,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儿科住院患者检出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菌283株,革兰阴性杆菌150株(占53.0%),以肺炎克雷伯菌(17.7%),大肠埃希菌(11.7%)为主;革兰阳性球菌133株(占47.0%),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9.8%),金黄色葡萄球菌(7.8%)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对各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不一,革兰阳性球菌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低.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是儿科住院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且以血行感染为主,革兰阳性菌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且呈多重耐药.加强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对合理选择抗生素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利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天麻芎芷汤加味治疗血管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将90例病人分2组,治疗组45例采用天麻芎加汤加味治疗,每天2次口服,每次125ml,连服1月.对照组45例,西比灵胶囊,5mg,每晚1次,疗程1月.并随访一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1%对照组为75.6%,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天麻芎加汤加味治疗血管性头痛疗效明显高于西药(西比灵胶囊 )组.
作者:史嵩海;祁占宁;周福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对我院2008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32例膝关节副韧带及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进行术后护理的研究,并提出了具体的护理方案,以供临床使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2例膝关节副韧带及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病例采取回顾性分析,简称实验组,并与另外抽取的20位患者为对照组,进行比对.结果:与对照组相比,32例膝关节副韧带及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均采用膝关节镜手术,经护理后,所有患者基本完全康复.结论:膝关节镜手术是目前治疗膝关节损伤的好选择,术后对患者进行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将有效地防止关节粘连、肌肉萎缩,恢复关节功能,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雪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儿童髌骨软骨骨折的早期诊断、治疗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2010年间共收治的8例髌骨软骨骨折的患儿的诊断及处理方法.结果:可根据外伤史、张力性膝关节肿胀、内缘压痛、结合CT或者MRI明确诊断,治疗以早期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为主,外固定6周后关节的功能锻炼.结论:髌骨软骨骨折临床工作中极易发生误诊或漏诊.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韩德;李志远;郝建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周围性面瘫是指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表现为病侧面部运动表情运动消失,不能皱眉与闭目,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向健侧歪斜,讲活、哭笑或露齿动作时更加明显,鼓腮漏气,发爆破音困难,进食时可有口角漏液现象.发病原因多数是脉络空虚,感受风寒,或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或七情过度,外伤、手术、中毒、代谢障碍、营养缺乏、免疫障碍等因素.患者面容的改变导致与其它疾病不一样的特殊性,不仅需要常规的护理,还有其特殊的中医护理措施.
作者:黄莉萍;唐俊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使用国产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A组)并与石膏夹板掌背侧固定(B组)比较分析结果:平均10个月(4-18个月)回访,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30例)在维持骨折对位、功能恢复等方面优于石膏夹板掌背侧固定 (28例),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A组)93%,(B组)76%,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比较两组间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具有操作简单、不需二次手术、功能恢复快特点,是绝大多数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理想选择.
作者:孔凡盛;周福贻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突出物靶点射频消融联合臭氧盘内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100例,根据入院后患者意愿自行选择分成两组.A组50例行胶原酶盘外治疗组;B组50例突出物靶点射频消融联合臭氧盘内注射治疗组.临床疗效采用改良MacNab评分及VAS评分,分别评价术后第4天,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疗效.结果:术后有效率分别为:A组84.7%,90.3%,92.4%,94.2%;B组:92.8%,93.0%,93.7%,96.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突出物靶点射频消融联合臭氧盘内注射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6个月疗效远高于胶原酶盘外治疗.
作者:李捷;方勇;陈庆民;刘剑强;孔令法;朱宏达;张建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西药对症处理基础上,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醒脑静注射液和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应用)和对照组(复方丹参注射液)各49例,两组于治疗14天后观察患者的疗效、意识状态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疗效显著.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塞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冼凌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是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病理改变引起的一类头痛,因其发生率高、临床表现复杂而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单纯药物治疗是临床常用治疗方法,但往往疗效并不理想.笔者采用推拿结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益群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高血压脑出血在脑血管疾病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我科自2005年8月~2010年10月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3例,患者随访6个月以上.现将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金;谢成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回顾近十年来针刺结合中药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研究进展,表明针药结合治疗该病具有协同优势.
作者:胡双力;陈建宏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