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半夏汤预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胃肠道反应临床观察

刘现军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 小半夏汤, 药物疗法, 毒副反应
摘要:目的:观察小半夏汤在化疗过程中减轻胃肠道反应的作用.方法:将4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0例采用中药加用常规止吐剂(格拉斯琼),对照组不用中药,观察两组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结果采用秩和检验.结果:观察组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症状比对照组轻,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改善.结论:小半夏泻心汤加用常规止吐剂(格拉斯琼)可以减轻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的胃肠道反应.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常见护理问题和对策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和相关对策.方法:调取我院近年来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病例,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以上患者均能康复出院,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结论:在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的治疗期间,正确有效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措施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必要条件.

    作者:薛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张景岳冲任学说的思想研究

    本文作者对张景岳冲任学说的思想研究进行了阐述.

    作者:刘铁平;侯丽辉;吴效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儿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探索

    目的 探讨儿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经验和体会.方法:针对儿科病区的特点,改善病房环境,加强护士素质及业务知识的培训,制订优质护理服务计划,改革排班模式和职责分工,加强人性化服务.结果:提高了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护士的综合素质.结论:儿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护理质量,使患儿更安全康复,家长更满意.

    作者:刘海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腰间盘突出症应用小针刀联合按摩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了解小针刀联合按摩对腰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98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是小针刀组、按摩组及其小针刀联合按摩组.然后对三组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总治疗时间为3个疗程,得出总有效率分别为,小针刀组83.69%、按摩组76.55%、小针刀联合按摩组96.73%,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小针刀联合按摩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三组的治疗方针为松解神经根粘连及其消除神经根水肿,同时缓解神经根所受到的髓核压迫.三组比较尤其以小针刀联合按摩的疗效为佳,其改善了血液循环,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翁业林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两种骨科专科表格式护理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应用表格式<首次护理记录与出院记录单>、<手术病人术后护理记录单>,简化护理记录,缩短书写时间.方法:依据专科特点,设计出两种表格式护理记录单,采用单盲法观察护士书写120份四肢骨折病人新旧护理记录的平均耗用时间,并征求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表格式护理记录单的书写时间明显缩短,记录简便清晰直观,医护人员满意.结论:应用表格式护理记录,能较好地避免以往描述性记录中的漏记、错记,可以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病历书写质量及医护人员满意度.

    作者:陈晓蓉;韦森;黄莉;郑伟;邓明月;高梦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1例大咯血患者窒息的护理体会

    咯血是我呼吸内科常见的一种内科急症,它可因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等疾病引起.可为痰中带血、咯大量成口鲜血.大量咯血常因救治不及时或延迟抢救治疗而发生窒息致命.咯血应与口腔、咽部出血或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呕血鉴别.大咯血是指24小时内咯血量超过600毫升或单次咯血量超过300毫升即可诊断为大咯血[1].我科于2011年5月25日收治一例大咯血病员,救治成功.现将急救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高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门诊患者静脉输液技术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

    目的:探讨门诊患者静脉输液技术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方法:随机抽查2011年1月~3月间,在本院门诊输液大厅输液,并具有良好判断能力的患者325例,按护理常规行静脉输液术,观察统计输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患者的主诉感觉.结果:325例静脉输液患者均完成输液,部分患者输液中存在如下问题:①加药后输液瓶中产生大量气泡影响加药量;②加药针头堵塞或瓶塞微粒进入输液瓶;③由于患者或技术问题等血管一次穿刺不成功;④穿刺疼痛;⑤微量空气进入静脉;⑥拔针后引起的疼痛及滴血污染皮肤等问题.结论:针对静脉输液中出现的常见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确保静脉输液的成功率及质量.

    作者:李小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不同方法学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的评价分析

    目的:对不同方法学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的一致性进行评价分析.方法:对我院60例乙肝患者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CLIA)、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电化学发光法(ECLIA)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化学发光法(CLIA)、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电化学发光法(ECLIA)4种方法均可准确反应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阳性,且各种检测方法具有一致性,ECLIA和CLIA在检测敏感性上更有优势.结论:目前各医院广泛使用的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方法具有一致性.ELISA 仍仍可满足当前一般的临床检测需要;CLIA和ECLIA二种方法对于乙肝患者疗效判断更有价值.

    作者:朱丽坤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DCF方案治疗局部晚期胃癌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顺铂和氟尿嘧啶(DCF)方案对局部晚期胃癌疗效.方法:采用DCF方案治疗50例局部晚期胃癌患者:多西他赛75mg/m2,溶于生理盐水静脉滴注,d1;顺铂20mg/m2,溶于生理盐水静脉滴注,d1-3;氟尿嘧啶500mg/m2,d1-5,每21d为1个周期.结果:50例局部晚期胃癌患者化疗后疗效评价,CR4例(8.0%),PR8例 (16.0%),SD9例(18.0%),PD29例(58.0%),疾病控制率为42.0%;生存期3~25个月,中位生存期10.6个月.化疗治疗中未发生死亡,主要化疗不良反应为白细胞下降(58.0%)、血红蛋白下降(42.0%)、血小板下降(34.0%)、肝功能损害(28.0%)、肾功能损害(22.0%)、黏膜炎(10.0%)和恶心呕吐(8.0%).结论:DCF方案治疗局部晚期胃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关秀文;韦炳邓;杨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中药熏蒸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致髓核突出,突入椎管,压迫硬膜囊或脊神经根,引起腰痛、股神经或坐骨神经痛为主的一组综合症候群.我院骨伤科自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先后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49例,采用中药熏蒸牵引疗法,并配合情志调护及健康指导等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吴海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预先镇痛用于术前留置尿管减轻患者麻醉恢复期尿道刺激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预先镇痛减轻对术前留置尿管时患者插尿管时及麻醉恢复期因尿管刺激引起疼痛及烦躁的情况.方法:采集本院2011年4 -7月60例需要术前留置尿管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常规术前清醒状态无菌插尿管;B组为治疗组,静脉推注芬太尼预先镇痛后插尿管.结果:治疗组预先镇痛后插尿管,与对照组相比,95%以上的患者在插尿管时的疼痛明显减轻,90%的患者在麻醉恢复期无尿道刺激征,明显减轻了尿管刺激引起的导烦躁.结论:静脉推注芬太尼预先镇痛后插尿管,即减轻了患者在插尿管时痛苦和不适,也减少了患者在麻醉恢复期因尿道刺激引起的躁动,提高了患者的苏醒质量.

    作者:李兰芳;许广;陈雪东;韩雪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脑栓通胶囊对脑梗死患者的远期疗效

    目的:评价脑栓通胶囊治疗脑梗死的远期疗效.方法:三组基础治疗相同,中药干预组加予口服脑栓通胶囊,中药安慰剂组加予口服中药安慰剂,空白对照组只予基础治疗,治疗时间1个月.3组对象在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接受以下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量表(CSS),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IM),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MBI).结果:3组治疗后1,3,6个月CSS、FIM和MBI评分,中药干预组分别与中药安慰剂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药安慰剂组与空白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栓通胶囊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缺损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且疗效可以持续比较长的时间(>6个月).

    作者:林子玲;郭永谊;赖家盈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与医院感染的控制

    建立一个规范的消毒供应室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而消毒供应室管理好各个工作环节的质量,严格执行清洗、消毒、灭菌、存放等规则,则能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为了保证消毒供应室的工作正常运行,确保消毒灭菌物品质量安全,防止护理缺陷、事故的发生,加强消毒供应室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作者:陈菊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心律失常的中医证治述要

    正常的心率每分钟60-100次,心率和谐有序,节律整齐.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失去正常的活动规律,其激动的产生和传导功能失常,使其整体或一部分功能程序发生紊乱现象而言.其表现有心动过速、过缓、早博、房颤及传导阻滞等多种类型,发病机理错综复杂,病位虽在心,但涉及五脏.有的心律失常可不药而愈,即所谓功能性心律失常,如偶发性早博,有的心律失常有随时危急病人生命的可能性,如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肌梗塞并发频发性室性早博等,即所谓器质性心律失常.因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作者:苗凌娜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的影像诊断与治疗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chrinic eosinophilic pneumonia,CEP)又称迁延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慢性嗜酸性肺炎,由Carrington在1969年首次描述.病程及肺部X线表现常较迁延,往往超过1个月,症状也较单纯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PIE)为重.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单纯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相似.有人认为它是Lffler综合征的一种类型.是寄生虫(钩虫、蛔虫等)和药物(呋喃妥因等)所致的变态反应,为肺部嗜酸粒细胞浸润的一种消耗性疾病.

    作者:陈卫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的应用与护理

    在新生儿疾病治疗过程中,静脉输液是主要的给药途径,通常会采用头皮静脉和四肢的浅静脉进行穿刺,但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头部和四肢的浅静脉细小,血管壁通透性高,输液易外渗,尤其是输注高渗液体和血管活性药,留置针保留时间短,静脉炎发生率较高.而腋静脉粗、直、容易穿刺,并发症少,且留置时间长,便于护理.我科从2009年7月开展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穿刺以来,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作者:柳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肩周炎的手法治疗进展

    目的:明确手法治疗肩周炎的作用及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来梳理手法对肩周炎的治疗作用;结果:手法对肩周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尤其是能有效的改善关节活动度和减轻疼痛;结论:手法是治疗肩周炎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邬学群;王世伟;邢秋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参芪失笑散加减治疗崩漏52例

    目的:观察参芪失笑散对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参芪失笑散(党参、黄芪、乌贼骨、蒲黄、五灵脂、龙骨等)加减治疗功血52例.结果:总有效率92.3%.提示:参芪失笑散辩证加减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有较好疗效.

    作者:王玉杰;高丽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针灸回阳九针穴治疗四肢痛痹14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灸回阳九针穴治疗四肢痛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针灸以回阳九针穴为主,辅以相关穴位和局部推拿;对照组采用西医局部封闭和红外线照射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142例,总有效率为92.96%;对照组140例,总有效率为72.8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回阳九针穴是治疗四肢痛痹的有效方法.

    作者:肖乾林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与探讨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是一种评定新生儿行为及心理发育的良好方法,能较全面反应大脑的功能状态,可以早期发现轻微脑损伤,有利于优育和智力早期开发,促进神经系统代偿性恢复,防治伤残.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对新生儿心理特征的研究显示,新生儿对外界有很大感受力,对外界刺激有反应,并能学习记忆和适应环境能力.婴幼儿情绪的表达是原始的,直接与冲动和感觉相联系.从新生儿疾病的恢复期开始就指导家长,给予婴儿视、听、触觉等多方面的刺激,证实新生儿具有很多潜在能力.目前,我国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主要采用我国儿科专家鲍秀兰教授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从美国Brazetlton医师提出新生儿行为评分法和法国Amiel-Tison的新生儿神经检查法中筛选出部分项目,并经全国12城市25个单位协作研究制定了中国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法,该测定是能全面评定新生儿行为能力的一种方法.

    作者:张再学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中医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