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的手术护理临床分析

李尔清;杨雅婷;裴军强

关键词: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的手术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或肾结石的患者80例,采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在全程实施护理干预,就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其中结石一次性取尽71例,2-3次取尽9例,平均手术时间90分钟,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肾结石采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方法,但围术期的护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做好术前的充分准备,术后对并发症进行有效预防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特别做好尿管留置和肾造瘘管的护理,大限度的降低了护理并发症,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生存质量.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血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

    目的:讨论血细胞检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阐述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根据文献报道及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分别从标本、仪器及检验人员三个方面展开讨论.结果:做到这三方面的要求,能够获得血细胞检验的稳定可靠、准确的数据.结论:加强血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促进医院综合水平的提高.

    作者:周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手术切口感染又称手术部位感染(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外科病人常见的医院感染之一,控制好手术切口感染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腹部外科手术SSI相关的因素很多.本文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因素与预防措施进行了研究.

    作者:王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经鼻内镜手术术前三种鼻腔备皮法比较

    目的:对常规备皮法、单纯鼻毛修剪器备皮法及改进备皮法进行鼻腔术野备皮效果的比较,探讨鼻腔备皮的佳方法,减少不适,提高工作效率.方法:对120例经鼻内镜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采用常规备皮法、单纯鼻毛修剪器备皮法和改进备皮法,比较三组备皮区的清洁率、备皮时病人及护士的疲劳不适感、备皮区损伤出血率、病人认可的负性心理影响、备皮所需时间等情况.结果:C组改进备皮法在病人及护士感到颈部疲劳不适、备皮区损伤出血率、病人认可的负性心理、平均备皮所需时间等方面优于A组常规备皮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备皮区清洁率方面无差异;C组改进备皮法在备皮区清洁率及备皮所需时间方面优于B组单纯鼻毛修剪器备皮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病人及护士感到颈部疲劳不适、备皮区损伤出血率、病人认可的负性心理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刘善姬;吴丽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X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X综合征的疗效.方法:106例X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患者给予美托洛尔片口服.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对照组加用极化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症状缓解的总有效率,心电图的改善率均高于治疗组,不良反应无增多.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X综合征安全有效.

    作者:鄢萍;黄中清;王曼丽;林郁峰;努尔尼莎;米日古丽;苏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麦默通治疗乳腺肿瘤的观察与护理

    乳腺疾病是妇女的常见病,女性乳腺肿瘤发病率较高,良性肿瘤中以纤维瘤多,部分良性肿瘤如不及时治疗均有恶变可能,传统方法是对良性肿块进行手术切除,这样会在乳房上留下明显疤痕,影响美观.麦默通系统是用于乳腺微创活检的新技术,它是在B超引导下,通过计算机控制的真空辅助高速旋切设备,利用真空负压吸引原理,进行乳腺组织微创切割的仪器系统,主要用于诊断女性乳腺肿瘤和可疑病灶,对较小的良性肿瘤可在微创下切除,具有切口小(只有3-4mm),腺体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不需缝合,多个肿块只需1个切口,几乎无疤痕等优点.我院于2007年8月至2011年8月以来,应用该技术共切除乳腺肿瘤患者772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覃贵铭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浅谈助产士情商的培养

    在护理中,为孕产妇提供满意的优质服务,不仅要助产技术先进高效,更要重视护理服务质量.探讨产房助产士情商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提出提高护理质量,除了提高助产技术水平、加强自身修养外,还应注重情商的培养.

    作者:潘春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和护理

    早产儿由于胃肠道发育不成熟,易发生喂养不耐受现象.临床表现为呕吐、腹胀、喂养困难、胃潴留等,通过合理喂养,早期护理干预,可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促进生长发育,减少喂养不耐受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笔者于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在上级医院儿科进修期间,其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和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霞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幼儿青霉素皮内注射两种皮肤清洁方法的对比观察

    目的:通过比较75%的酒精与生理盐水两种皮肤清洁方法对皮内试验结果的影响,浅谈用于皮内注射试验更为科学的方法.方法:将需要用到青霉素的430名1-3岁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采用75%的酒精清洁皮肤,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清洁皮肤.结果:用生理盐水清洁皮肤比75%的酒精清洁皮肤发生青霉素阳性反应的概率低.

    作者:唐琼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分级化护理在护士配置中的作用

    分级护理是根据对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及其自理能力的评估,按照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制定不同的护理措施及遵医嘱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分级护理是医院的基本的管理制度之一.也是护士实施临床护理的重要依据.1982年卫生部制定了<医院工作制度>,其中明确规定,分级护理是一项基本的护理工作制度.在患者入院后,应立即按照其病情决定护理分级.护理分级制度是医院确定各种医疗资源配置的依据,也是护士实施护理活动的重要依据.但是在现实操作中,现有的分级制度表现出人员配置不合理,可操作性差等缺点.因此.本研究就临床护理实际巡视情况进行调查.希望能为分级制度的完善提供一些帮助.

    作者:蒋蓓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外科护理工作中的护患有效沟通

    目的:探讨外科护理工作中的护患有效沟通方法与效果.方法: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患沟通方法,护理组采用优化后的护患沟通流程.结果:经过观察,对照组与护理组对护患沟通的满意度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实施护理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护患有效沟通是整个医疗护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护患有效沟通可以增加患者与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建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9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中药治疗

    目的:分析研究中医中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证实其显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治疗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92例,对其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根据中医辨证使用中药方剂进行治疗,46例,为观察组;一组使用西医西药进行治疗,46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副作用及随访1年的复发率等临床数据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数据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且统计学分析P<0.05,研究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副作用小等优势,适于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方润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双氯芬酸钠直肠给药用于会阴侧切缝合镇痛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胎头拨露时双氯芬酸钠直肠给药用于会阴伤口缝合镇痛效果.方法:产妇第二产程胎头拨露时,用双氯芬酸钠直肠给药,行会阴侧切、缝合以观察镇痛效果.结果:双氯芬酸钠直肠给药的镇痛效果时间长,效果好.结论:双氯芬酸钠直肠给药可以用于会阴侧切、缝合,达到镇痛效果.

    作者:田晓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鼻肠管堵塞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

    目的:分析肠内营养鼻肠管堵塞的原因,总结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胃癌手术病人术后行鼻肠管肠内营养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病人出现鼻肠管堵塞,其中鼻肠管打折1例,营养液阻塞2例.结论:鼻肠管打折、营养液阻塞是肠内营养鼻肠管堵塞的常见原因;妥善固定鼻肠管、避免营养液过于黏稠、预防营养液沉淀可有效减少鼻肠管堵塞的发生.

    作者:王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高血压病的社区护理

    本文对高血压病的社区护理进行了浅谈.

    作者:陆伟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骨科患者的护理安全对策研究

    目的:提高骨科护理人员对于骨科患者护理的安全认识,充分加强对于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方法:对于骨科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可能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提出了加强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结果: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将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减小到低的状态.结论:细致的人性化管理及其护理人员的安全性教育是有效预防不安全因素发生的确切方法.

    作者:王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不同切口方式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行后外侧小切口与后外侧标准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移位骨折的不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者为观察组;后外侧标准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结局.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两种术式均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后外侧小切口术比较安全,且近期疗效优于后外侧标准切口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作者:孙健;李亚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21例人工膝关节修复肿瘤性骨关节缺损术后的功能锻炼分析

    目的:探讨骨肿瘤病人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方法:术前使病人了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掌握各种锻炼方法;术后分为早、中、晚3个阶段分别实施功能锻炼,尽早进行,循序渐进,直至能负重行走.结果:对21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病人随访3~42个月,全部病例存活,且膝关节活动度达到要求,并可负重行走,生活质量优良.结论:术前、术后进行正确有效的功能锻炼是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措施.

    作者:龚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糖尿病足患者出院后健康教育及护理

    目的:通过对出院后糖尿病足患者的健康教育,有效地促进了糖尿病足患者的康复,预防糖尿病足的再复发.方法:对35例出院后糖尿病足患者进行随访,定期进行宣教指导护理重点.结果:2例溃疡患者在第一次随访时即愈合.1例患者在户外运动时不慎受伤,及时就诊处理后痊愈.1例患者因经常出差胰岛素注射不及时,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足再发入院治疗.结论:坚持对出院后糖尿病足患者进行随访,可减少患者的错误观点及行为,提高患者依从性,有效地防止了糖尿病足的再发.

    作者:褚晓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磨痂术治疗小儿深Ⅱ度烧伤27例

    目的:探讨磨痂、异体皮覆盖治疗小儿深Ⅱ度烧伤的效果.方法:本组27例深Ⅱ度烧伤患儿分别在伤后48h内实施磨痂术,术后异体皮生物辅料覆盖创面,5~7天后更换外敷料,以后根据情况换药直至创面愈合.结果:22例创面于伤后15~19d达到一期愈合,功能和外观良好.结论:小儿深Ⅱ度烧伤实施磨痂术可减轻感染、缩短疗程、减少瘢痕增生、减轻患儿痛苦和提高愈合质量.

    作者:张卫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4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的效果.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10年12月对46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的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血管再通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能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死亡率,改善左室重构.

    作者:孙凌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中医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