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葛颂
本文对高血压病的社区护理进行了浅谈.
作者:陆伟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对职业暴露情况进行总结,提出防范措施,防范职业暴露发生.方法:对既往职业暴露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对主要记录项目分析总结,如职业,工龄,暴露环节,预防用药效果.结果:职业暴露发生率以护理人员高,尤其是新从业人员;暴露环节集中在静脉注射和穿刺活动中,经过风险评估并及时干预,经随访并未发现由此引发职业暴露后感染.结论:职业暴露管理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严格标准防护措施落实,及时有效的干预,将有助于降低职业暴露风险,避免感染发生
作者:裴卫国;杨喆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塞患者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护康复治疗护理,采用Fugl-Meye量表和Bathel指数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Fugl-Meye评分及Bathel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
作者:易骏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甲亢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70例甲亢性肝损害的临床资料.结果:①甲亢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为31%,肝损害发生率与年龄大小,甲亢病程,病情轻重呈正相关 (P<0.05);②肝功能损害以ALT升高为主(占85.1%);③治疗以控制甲亢为主,保肝为辅.结论:甲亢容易合并肝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的轻重程度与患者年龄大小、病程长短及病情轻重有关.甲亢性肝损害如诊断及时,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何启蓉;王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急性小儿中毒的主要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26例急性中毒患儿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来为患儿解毒,并对临床资料按中毒发生的原因进行分类总结分析.结果:25例患儿治愈,1例死亡.结论:小儿急性中毒的的重点是做好预防工作,中毒后快速有效的抢救是治疗小儿中毒的关键.
作者:和学忠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医院临床用止血带集中式供应的实用性.方法:通过统一回收和集中处理方法,提高效益和改善卫生质量.结果:经过专人回收,由供应室集中进行清洗、消毒、干燥和包装后统一下发.明显节约了清洗剂和消毒剂的用量,减少了开支,降低了成本.结论:医院止血带集中式供应,提高了卫生质量,方便了临床科室,节约了使用成本.
作者:骆桂端;邱玉萍;吴仁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枇杷清肺饮、阳明二经针刺和针药结合治疗寻常型痤疮的疗效.方法:将90例12-27岁的青少年患者分为中药组、针刺组和针药结合组,三组的年龄、性别和病程无显著差异;中药组内服枇杷清肺饮,针刺组用毫针选取单纯合谷、迎香、四白、地仓、曲池、天枢等穴位针灸,针药结合组则以枇杷清肺饮及针刺结合.枇杷清肺饮每日早晚内服一次,针刺穴位下针得气后,一次持续30分钟,每5分钟行针一次,适当泻法,隔天行刺一次,中药组、针刺组和针药结合组都以1个月为疗程,观察2个疗程.结果:中药组、针刺组和针药结合组都取得一定的疗效,针药结合组疗效佳.针药结合组在改善寻常痤疮的白头粉刺、黑头粉刺、丘疹和结节等方面;改善面部皮损炎症等方面和改善患者症状等方面这三项指标与其它两组有明显性差异,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其它两组.结论:三种治疗方法都可减少寻常型痤疮的丘疹刺头,改善皮损的严重程度和减轻其炎症,但总体上来说针药结合组明显优于其它两组.针药结合组改善患者的体质,同时加强治疗效力.中药攻其内,针灸攻其个,针药结合更有利于临床应用.
作者:韩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研究中医中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证实其显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治疗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92例,对其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根据中医辨证使用中药方剂进行治疗,46例,为观察组;一组使用西医西药进行治疗,46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副作用及随访1年的复发率等临床数据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数据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且统计学分析P<0.05,研究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副作用小等优势,适于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方润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睡眠呼吸絮乱情况.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2010年12月住院的45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及48例无脑卒中病史的住院检查患者行多导睡眠监测,对比分析其睡眠呼吸情况.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Ⅲ、Ⅳ期睡眠时间明显较短,微觉醒指数较高,血氧饱和度的下降,SaO2<90
作者:陈艳;葛颂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聚合酶链反应(PCR)具有操作便捷、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等特点.它是研究、检测和鉴定标本中特定DNA片段的一种重要方法.实时定量PCR、荧光定量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在肿瘤学、免疫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医学检验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对PCR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作简要的分析综述.
作者:岳志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更为全面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患护理效果、出院时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缺损程度以及再出血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且观察组出院时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缺损程度以及再出血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有利于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改善神经缺损情况,减少再出血率.
作者:罗霞;王娟;董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膝关节是人体结构较复杂的关节之一,而膝关节及邻近组织严重损伤后,经常使用手术内、外固定、韧带修复、移植等手段进行治疗,不论采用何种治疗手段均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膝关节功能障碍将给患者日常活动带来极大不便,需通过康复治疗改善和恢复患膝关节功能.本文旨在论述膝关节功能康复的现状,并进行展望.
作者:谢辉;刘兆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选用腹腔镜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9年2月一2011年2月收治的18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A组)和开腹组(B组)各90例,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治疗,开腹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均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创伤小,术后复发率低,住院时间短,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陈东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总结中心静脉导管在治疗癌性胸腔积液及胸腔化疗的护理要点.方法:对癌性胸腔积液患者在超声定位下经皮穿刺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间断抽吸或引流胸腔积液后注入化疗药物,并做好导管留置期间护理.结果:通过加强置管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工作,提高灌注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结论:护士掌握此术后可能发生并发症的有关知识,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有效的护理,能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尹梅;高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早产儿由于胃肠道发育不成熟,易发生喂养不耐受现象.临床表现为呕吐、腹胀、喂养困难、胃潴留等,通过合理喂养,早期护理干预,可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促进生长发育,减少喂养不耐受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笔者于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在上级医院儿科进修期间,其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和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霞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回顾总结心血管疾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术后临床特点及术后处理.方法:对2例心血管病合并甲减的病例特点进行回顾分析,总结治疗经验及教训.结果:2例患者虽然病程均有所迁延但经过优甲乐治疗后均治愈出院.结论:对于心血管病合并甲减的患者早期发现甲状腺素水平异常,早期给予替代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成功率,保证患者围手术期安全.
作者:潘先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随机选取我院33例以酮症起病的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其与感染,血脂,血糖,胰岛功能的关系.方法:监测血糖,血脂,C肽水平.结论:感染是以酮症起病的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原因;糖脂毒性与其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冯斯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推拿手法是推拿疗法治病的主要手段,手法技巧的熟练程度,将直接影响临床治疗的效应.笔者通过三十多年推拿临床、教学实践中深切体会到,意念在推拿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仅就此进行探讨.
作者:强刚;潘道友;洪明星;陶君能;卜肖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肩盂骨折内固定治疗的积极意义及对肩关节功能影响的疗效分析.方法:从2009年4月-2011年10月期间,我们对本院的肩盂骨折病人利用重建钢板及螺钉固定骨折部位,以便术后早期恢复.结果:所有病例均随访5~25个月,骨折愈合优良率达到86.7%.结论:手术内固定治疗对恢复肩盂骨折患者的恢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胡勇;谭永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阴道炎是不同病因引起的多种阴道粘膜炎性疾病的总称,是育龄妇女常见阴道感染疾病、多发病之一.在正常生理状态,阴道的组织解剖学及生物化学特点足以防御外界微生物的侵袭.如果遭到破坏,则病原菌即可趁机而人,借种种因素,导致阴道炎症.近年来,我们对64例阴道炎患者进行了临床治疗与中医护理,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静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