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更为全面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患护理效果、出院时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缺损程度以及再出血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且观察组出院时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缺损程度以及再出血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有利于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改善神经缺损情况,减少再出血率.
作者:罗霞;王娟;董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急性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术,过去通常在局部浸润麻醉下完成手术,自2004年以来,我院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及全麻下行急性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术3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艳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笔者对眼科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了阐述.
作者:陶红翠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的配合及护理患者,认真做好术前访视,心理护理,术中配合及器 管理结果,58例患者愉快接收手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疗效显著,手术过程顺利.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是一项新的,有效的治疗输尿管及肾结石的微伤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护理配合及护理是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霍正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儿泻停与蒙脱石散剂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3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20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儿泻停联合蒙脱石散剂治疗组)和对照组(儿泻停单纯治疗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①观察组治愈45例,显效10例,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治愈33例,显效12例,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患儿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②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腹泻与脱水改善时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③观察组出现便秘1例,对照组出现恶心1例,经调整用药后消失.结论:儿泻停与蒙脱石散剂联合治疗小儿腹泻效果理想,可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范丽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评估风险因子提示卡护理的护理效果,寻找降低安全风险的方法.方法:将采用风险因子提示卡护理与常规护理的2组患者,在跌倒/坠床、严重疼痛、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医患纠纷等危险因素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通过比较严重疼痛、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医患纠纷几方面风险因子提示卡护理明显优于常规护理(P<0.05).讨论:风险因子提示卡护理可以加强安全隐患的检测及排查,创造安全的就医环境,是预防不安全因素发生的有效方法.
作者:吴丽娟;常俊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实施切实可行的社区护理,使2型糖尿病患者维持血糖稳定,促进血糖达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采用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健康教育.结果:48例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提高了对疾病的认识,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显著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并使有并发症的患者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结论: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深入,社区护理越来越被重视.加强社区护理不仅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同时也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国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多年来我院的妊高症的护理体会,总结出如何有效的减少妊高症并发症的发生和如何安全分娩,促进患者痊愈.方法:分析我院60 例妊高症患者进行整体规范化护理效果.结果:60 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未发生母婴死亡现象.结论:进行整体规范化护理可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母婴预后,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吴雁群;郁晓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多以贫血、白细胞减少等为首发症状,骨髓各系受累较外周血轻,缺乏特异性,因此对外周血细胞减少而骨髓像未见特征性变化的患者要完善检查,防止延误诊断.
作者:崔海龙;张贺;梁宝英;刘宇松;王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本文分析了妇产科门诊病人的特点,提出了如何进行人性化护理的措施,供大家参考.
作者:王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前,我国医疗方面的设施设备仍不能得到保证,特别是社区和乡村的卫生室更是如此.为了解当前输液误区,以及输液过程前后的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促进合理用药,正确输液,保证患者安全,特结合病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于2011年10月25日对某社区医院近二个月就医输液的患者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社区小医院输液过程,发现其中的误区,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便为社区输液提供正确的护理.
作者:蔡郸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五年制医学本科生的前四年主要在学校进行理论课学习,学习内容从基础到临床,覆盖面很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以理性认识为主,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学生后一年进入临床实习,在各科轮转过程中,增加学生对病例的感性认识,掌握基本技能,锻炼临床思维能力,是临床教学的主要任务.本文是采用病例分析方法引入呼吸内科临床教学的尝试.
作者:凌和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探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抢救措施和护理经验.回顾我院2010年5月-2011年9月抢救的19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产妇,总结抢救及护理经验.体会到手术室护士做好心理护理,备齐抢救药物和物品,术中病情观察,医护的密切配,同时做好协的调与联络工作,以及与器械护士术中密切配合等护理措施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是每个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责.
作者:黄春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自拟穴位按摩手法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单纯穴位按摩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结果:穴位按摩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结肠镜检查结果改变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穴位按摩可有效改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症状、体征,促进肠道炎性病灶的吸收直至痊愈.
作者:刘焕予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经桡动脉穿刺行动脉内介入治疗的患者60例,在全程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现就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均成功完成,无1例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结论: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手部血管易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手部血液循环因术后未恰当处理而出现障碍甚至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临床护理中需做好穿刺、术后拔管的配合,对手术血运的情况进行严密观察.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时,在围术期实施全面针对性的护理及监护,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治疗安全性提高,促进手术成功完成.
作者:贺春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护理干预.方法:对61例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13.3%(61/457),再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加深、瞳孔变化及骨窗张力增高(去骨瓣患者),手术后血压仍持续增高且波动幅度大;70.5%(43/61)再出血发生在手术后24h内.结论:再出血的主要原因为手术后血压高且波动幅度大及手术中止血不彻底,术中妥善止血和术后保持血压平稳是避免和减少再出血的关键因素.
作者:戴翠萍;黄羽桃;钟金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寰枢椎错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如:闪挫,外伤,以及落枕后治疗不当等造成)导致寰枢关节正常解剖位置改变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临床表现为:颈部疼痛;肌肉僵硬,颈部活动完全受限,枕部有麻木感,自觉头颅向前下坠.无力支持;或有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发作性眩晕,复视伴有眼震,恶心,呕吐,甚至耳鸣,耳聋等.因此类颈椎病发作突然,症状重,病人非常痛苦,而药物,针灸,理疗等,治疗收效甚微,极大的影响病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笔者临床遇到17例寰枢椎椎小关节错缝的患者,经手法整复治疗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有关资料及诊治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戴景州;宋彩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DSA导向下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等微创治疗在治疗高龄重症胸腰椎压缩骨折中的应用及操作注意事项.方法:2009年6月-2011年5月收治16例重症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共19个椎体,PVP术式5例,共6个椎体,PKP术式11例,共13个椎体.所有病例均在DSA导向下完成手术.结果:13例患者得到有效随访,随访时间为4~27月,平均随访16.3个月,术后1~24h患者腰背部疼痛均缓解,两组术后2周及随访时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周、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脊髓神经损伤、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对于高龄重症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治疗是可行的,但必须结合不同类型骨折的特点,综合选择,对术者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运用DSA导向可在术中协助准确定位,即时观察骨水泥分布,有效预防骨水泥渗漏等严重并发症,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谭志宏;许鸿智;陈博来;宁飞鹏;鲁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的效果.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10年12月对46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的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血管再通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能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死亡率,改善左室重构.
作者:孙凌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马铃薯片治疗液体外渗所致的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68例均为III度的静脉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6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使用地塞米松联合马铃薯片湿敷,对照组使用50
作者:万晓娟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