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珍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应用于宫颈癌手术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80例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直接性根治性手术,治疗组在手术前行新辅助化疗方案,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及阴道切缘阳性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阴道切缘阳性率低,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术前应用新辅助化疗,能明显缩小肿瘤病灶,减慢宫旁组织浸润,为根治性手术创造条件,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陈晓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对杜仲近20年来,在降压、抗肿瘤、降血脂作用、免疫增强作用、对骨质的影响和对血糖的影响等方面的药理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李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利用健脾益气,理气活血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9月~2011年5月期间收治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2例,利用健脾益气,理气活血法自组方剂加减治疗;对照组38例,给予吗丁啉片,奥美拉唑胶囊口服进行治疗;两组7天一疗程,连续两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42例,显效21例,有效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38例,显效12例,有效1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8.4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气,理气活血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显著,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罗秀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臀部囊性成熟性畸胎瘤多属小儿骶尾部畸胎瘤的Ⅰ型(显露型).多数在小时后去上级专科医院就诊治疗.成人的臀部囊性成熟性畸胎瘤多是小儿时期没有及时治疗而形成,所以比较少见,在基层容易误诊.
作者:胡世问;罗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彝汉族胃ca患者体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与胃ca发生率的相互关系.方法:通过统计对比2009年7月-2011年8月在本院行胃镜及C14呼气试验阳性者.结果:彝族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及胃ca发生率高于汉族.结论:胃ca发生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饮食习惯环境因素有关.幽门螺杆菌(HP)是世界上常见的病原体之一,是引起胃肠道多种疾病的感染因素.1994年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为HP为一级致癌物[1],为胃癌等一类致癌原[2].有学者提出胃ca发生机制的模型:HP感染→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胃ca.目前已初步认定,HP是胃ca发生的启动因子之一[3].
作者:郭方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康复新联和云南白药治疗Ⅲ°以上压疮的疗效.方法:将压疮部位清洗,消毒,涂药,配合护理,观察压疮治疗情况及愈合时间.结果:康复新及云南白药治疗溃疡期压疮显效率达85.7%.治疗效果优于云南白药.结论:康复新联合云南白药治疗溃疡期压疮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莹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母乳喂养是婴儿期理想的喂养方式,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多种免疫抗体,是一种抵抗疾病的有益物质,可使新生儿早早获得天然免疫功能,增强新生儿抵御疾病的能力.可是由于我国孕产妇普遍对母乳喂养的认识不足与喂养知识的缺乏,加之现代医学对产后护理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产妇发生乳房胀痛、乳腺管阻塞或乳汁分泌少、无乳汁分泌者众多.为了使婴儿出生后能及时得到母乳喂养,我们对226例产后泌乳不畅、乳房胀痛、乳汁分泌少或无乳汁分泌的产妇进行对症按摩护理,均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有关资料与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小芸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农村老年人骨质疏松症(OP)的相关因素,提出预防措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方法:对本地区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骨质疏松症的因素与高龄、饮食、生活习惯、经济水平、文化程度等有关.结论:完善农村养老机制,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幸福程度,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
作者:苏燕凤;罗翠云;何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留置针作为一种头皮针替代品,目前在我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是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具有对血管刺激小,柔韧性好,不易穿破血管等优点,有利于即时输液和紧急抢救的需要,而且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特别是对于血管硬化、弹性下降的老年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可更好的预防静脉渗漏.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带来一些不良影响,常导致某些并发症的发生,现将具体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作者:何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临床常用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搜集我院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的不同对比,不同用药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结果:各组治疗后神经功能均有较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肝素、尿激酶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有一定优势,在临床应用中可作为首选.
作者:黄胜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6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用中药液灌肠及联合抗生素治疗,对照组31例单用抗生素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90.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液灌肠及联合抗生素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金翠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探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抢救措施和护理经验.回顾我院2010年5月-2011年9月抢救的19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产妇,总结抢救及护理经验.体会到手术室护士做好心理护理,备齐抢救药物和物品,术中病情观察,医护的密切配,同时做好协的调与联络工作,以及与器械护士术中密切配合等护理措施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是每个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责.
作者:黄春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对职业暴露情况进行总结,提出防范措施,防范职业暴露发生.方法:对既往职业暴露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对主要记录项目分析总结,如职业,工龄,暴露环节,预防用药效果.结果:职业暴露发生率以护理人员高,尤其是新从业人员;暴露环节集中在静脉注射和穿刺活动中,经过风险评估并及时干预,经随访并未发现由此引发职业暴露后感染.结论:职业暴露管理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严格标准防护措施落实,及时有效的干预,将有助于降低职业暴露风险,避免感染发生
作者:裴卫国;杨喆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调查江门市妇幼保健院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接种情况,探讨影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因素.方法:调查我院管辖六个社区的2007-2009年出生流动儿童,采用现场询问及查对疫苗接种记录情况的方法,获得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情况.结果:流动儿童的父母文化程度、出生地点、性别进行两两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家庭经济水平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率受众多因素的影响,今后应加强对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管理,对流动儿童的父母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住院分娩,提高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率,减少相应传染病发病率.
作者:赵霞桂;黄敏园;容林惠;关玉晓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晚期产后出血治疗影响.方法:产后出血的孕产妇140例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0例,两组都采用米非司酮结合米索前列醇治疗,治疗组产妇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积极的护理干预.结果:经过治疗与护理后,治疗组产后阴道出血量<月经量的有45例,占64.3%;对照组产后阴道出血量<月经量的只有15例,占21.4%.表明治疗组的产后阴道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要避免和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同时要加强护理干预,做好孕期保健宣传,加强产时产后观察和护理,做好出院指导.
作者:魏玉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经鼻蝶窦垂体瘤显微切除术的护理要点.方法:总结我科28例经鼻蝶窦垂体瘤显微切除手术病例的护理,尤其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结果:本组28例,术后脑脊液鼻漏1例,尿崩症2例,垂体功能低下1例,其余均获得良好预后.结论:对于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及预后十分重要.
作者:朱廷芳;庞凤华;尹杏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新癀片外敷治疗留置针引起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56例留置针引起静脉炎的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采用50
作者:黄志华;欧阳玉霞;骆谏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统计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1月间行前列腺穿刺的患者,比较经直肠及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阳性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会阴前列腺穿刺阳性率为32.43%;经直肠前列腺穿刺阳性率3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直肠前列腺穿刺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4.29%;经会阴前列腺穿刺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9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经直肠组显著多于经会阴组(P<0.01).结论:经直肠与经会阴两种穿刺方式阳性率相似.经会阴前列腺穿刺的并发症少于经直肠前列腺穿刺.
作者:崔寿喜;沈亚勋;邹松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讨论血细胞检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阐述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根据文献报道及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分别从标本、仪器及检验人员三个方面展开讨论.结果:做到这三方面的要求,能够获得血细胞检验的稳定可靠、准确的数据.结论:加强血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促进医院综合水平的提高.
作者:周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睡眠呼吸絮乱情况.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2010年12月住院的45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及48例无脑卒中病史的住院检查患者行多导睡眠监测,对比分析其睡眠呼吸情况.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Ⅲ、Ⅳ期睡眠时间明显较短,微觉醒指数较高,血氧饱和度的下降,SaO2<90
作者:陈艳;葛颂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