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世问;罗勇
磷脂酶A2(PLA2)与腰椎间盘突出症(lu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LIDP)所致的腰腿痛密切相关,抑制PLA2的产生,可以缓解减缓椎间盘的退变、缓解临床症状.中医药与西药干预治疗LIDP可影响LIDP模型或患者髓核、黄韧带、血清中PLA2等的代谢,从而达到缓解LIDP的症状体征并延缓其进展的目的.
作者:黄济炎;章芬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的影响.方法:80例慢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应用甲氨蝶呤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随机护理,干预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用药指导、健康教育等一系列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干预组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心理状态良好、掌握相关知识、护理满意度四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类风湿关节炎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的疗效,同时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作者:刘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将从HIV-1型标准株的基因序列中扩增出的gp120分子短片段基因(417bp)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PICZαA与pPICZB中,以电穿孔法转化酿酒酵母CYC3.经乳糖诱导表达后,gp120短片段多肽在CYC3中少量表达,在诱导表达24小时重组蛋白表达量及抗原性达到高,表达产物被降解,具有良好的抗原特异性.
作者:史海龙;李军;崔亚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X综合征的疗效.方法:106例X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患者给予美托洛尔片口服.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对照组加用极化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症状缓解的总有效率,心电图的改善率均高于治疗组,不良反应无增多.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X综合征安全有效.
作者:鄢萍;黄中清;王曼丽;林郁峰;努尔尼莎;米日古丽;苏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宫颈CIN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之间的关系.方法:我院自2003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024例宫颈CIN患者,对这些患者的宫颈组织使用荧光定量PCR进行检测.结果:我院检查治疗的1024例患者中,96.8%的患者被检查出有HPV感染,HPV16、52、58、33以及31亚型排在前五位.结论:对于宫颈癌来说,HPV是导致其出现的重要因素,有必要对HPV感染患者进行定期检查,以便能够尽早发现治疗.
作者:周晓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近年来,临床实践证明血液灌流在救治中毒病人中起到了药物治疗不可替代的作用.血液灌流就是将病人的血液经管路引入灌流器,血液经过灌流器内吸附剂的吸附作用而达到净化处理.我科自2010年11月-2011年10月采用血液灌流救治各类急性中毒病人67例,血液灌流人次226次.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护理临床疗效分析,提高手术的陈成功率.病例选自我医院从2008年5月至2010年3月治疗的210例进行了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当中进行腹腔镜手术130例作为观察组,进行开腹手术的8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对比得出2组手术的疗效.结果是第二组患者无论是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上均有统计学上的差异( P <0.01).第一组手术后发生创口的病例3起,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为百分之2.5%;观察对照组术后发生创口感染的病例5起,盆腔粘连的病例4起,其他并发症发生概率为百分之11.2%.两组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P <0.05).结论:进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有手术伤口小、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后恢复时间短等优点,有临床医学的推广与应用的意义.
作者:殷淑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宣传教育和体格检查的方法,对60例高血压病患者根据是否接受健康教育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健康教育后观察组血压指数及体重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门诊实施健康教育,可增强患者降压效果,促进疾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高红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多.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很严重,可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可致患者死亡.因此,合理应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意义重大.
作者:吴云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腹背阴阳配穴法针灸治疗尿潴留的疗效.方法:应用腹背阴阳配穴法针灸治疗各种原因所致尿潴留.结果:本组25 例患者,治愈21 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治愈率为84%.结论:腹背阴阳配穴法针灸治疗各种尿潴留,简便有效,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苏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对神经外科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经验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进行研究,主要从经鼻置胃管和经口留置胃管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3种方法来阐述.结果:对神经外科患者以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进行总结.结论:经皮内镜胃造瘘术作为肠内营养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其安全、有效,有效减少并发症.能有效达到肠内营养支持的治疗目的,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农村老年人骨质疏松症(OP)的相关因素,提出预防措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方法:对本地区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骨质疏松症的因素与高龄、饮食、生活习惯、经济水平、文化程度等有关.结论:完善农村养老机制,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幸福程度,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
作者:苏燕凤;罗翠云;何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对于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措施,以便为临床上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的康复护理提供借鉴.方法:从2009年7月至2011年3月期间在我科住院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中随机选取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人,针对不同的病症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并加强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的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在8天以内出院的达76.67%,而对照组仅为62.5%;观察组赢得了近75%的患者基本满意以上的评价,而对照组仅为64%,而且在满意、基本满意各项中,观察组的比例都高于对照组.结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极为必要的,可以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正确对待和配合治疗,对于控制疾病发展,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减少了并发症,治愈率也大大提高.
作者:李映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评价米索前列醇用于人工流产术宫颈预处理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人工流产的孕妇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在术前给予口服400μg米索前列醇同时阴道后穹窿放置200μg米索前列醇,对照组术前不给予药物干预,观察对比两组宫颈评分、流产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孕妇的宫颈评分、完全流产率、清宫率、疼痛率及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索前列醇用于人工流产术宫颈预处理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软化宫颈,减轻疼痛,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有助于人工流产术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牟全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ICU成组责任制护理的实施方法和效果,以便更好地落实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在ICU设立护理组长,实施成组护理,分层管理,通过护理组长负责制,实现对护理质量的控制和管理.结果:实施成组责任制护理后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均比以往有明显提高.结论:成组责任制护理模式保证了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提高了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促进了护理人才的培养,是一种可行的护理管理方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杨晓娟;郑洁;孙晓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 11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 2组,A组76例行微创血肿碎吸术,B组 61例行穿刺引流液化术.对患者术后的残留血肿量、中线移位、再出血率及病死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血肿量及中线移位情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05).术中再出血率和病死率两组患者的再出血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 > 0.05),而病死率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 P < 0.05).结论:脑出血病情恶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血肿量,高颅内压,中线移位.微创血肿碎吸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能取得比单纯的穿刺引流术更好的效果.
作者:刘百春;李子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对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将我科51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按入院年份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5例,均为2009年入院患者;观察组26例,均为2010年入院患者.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肺部发生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李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丹参是具有很大药理作用的活血化瘀药,主要成份是丹参酮(Ⅰ、ⅡA、ⅡB)、异丹参酮(Ⅰ、Ⅱ)等,对近年来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蔡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尿液干化学技术在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作为临床过筛实验简便实用,结合显微镜检查法及其他方法学检查.尿十一项干化学测定方法的假阴性假阳性,如何避免及其重复性实验,确诊实验.
作者:李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刮宫产手术腹壁切口处存在切口愈合障碍相关因素患者皮下放置引流管促进伤口愈合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存在切口愈合障碍相关因素的剖宫产孕妇进行腹壁伤口缝合时皮下脂肪层放置硅胶引流管引流.置引流管100例为研究组,与同期同条件不放置引流管者100例为对照组,剖宫产的手术指征、产妇年龄、营养状况、无严重内外科合并征等均为双盲,并对两组情况作出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的伤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伤口出现红肿硬结、脂肪液化、裂开、感染情况也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 <0 05).手术时问和住院天数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对有切口愈合障碍相关因素的产妇,在缝合腹壁切口时可预防性放置皮下引流管,可有效促进伤口愈合.
作者:苏碧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