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液灌流救治急性中毒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张红

关键词:中毒, 血液灌流, 急救, 护理
摘要:近年来,临床实践证明血液灌流在救治中毒病人中起到了药物治疗不可替代的作用.血液灌流就是将病人的血液经管路引入灌流器,血液经过灌流器内吸附剂的吸附作用而达到净化处理.我科自2010年11月-2011年10月采用血液灌流救治各类急性中毒病人67例,血液灌流人次226次.现总结如下.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双氯芬酸钠直肠给药用于会阴侧切缝合镇痛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胎头拨露时双氯芬酸钠直肠给药用于会阴伤口缝合镇痛效果.方法:产妇第二产程胎头拨露时,用双氯芬酸钠直肠给药,行会阴侧切、缝合以观察镇痛效果.结果:双氯芬酸钠直肠给药的镇痛效果时间长,效果好.结论:双氯芬酸钠直肠给药可以用于会阴侧切、缝合,达到镇痛效果.

    作者:田晓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手术患者压疮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影响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术中危险因素,探讨术中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手术患者术中压疮的发生,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对手术室护理和术后临床护理工作也带来不利的影响.方法:对6例手术患者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患者手术自身因素,患者年龄大于55岁,手术时间过长,麻醉因素等是导致压疮的主要因素.结论:通过术前对患者全面详细的评估,针对患者的情况制定预防计划,加强术中观察与护理,及时发现压疮的危险因素,做到及时处理,并采取护理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以下.

    作者:周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经桡动脉穿刺行动脉内介入治疗的患者60例,在全程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现就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均成功完成,无1例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结论: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手部血管易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手部血液循环因术后未恰当处理而出现障碍甚至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临床护理中需做好穿刺、术后拔管的配合,对手术血运的情况进行严密观察.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时,在围术期实施全面针对性的护理及监护,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治疗安全性提高,促进手术成功完成.

    作者:贺春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营养补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复促进作用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营养补充促进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选择9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营养补充治疗.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FEV1、FVC等方面均比对照组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补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作者:封玉琴;胡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社区门诊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宣传教育和体格检查的方法,对60例高血压病患者根据是否接受健康教育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健康教育后观察组血压指数及体重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门诊实施健康教育,可增强患者降压效果,促进疾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高红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经鼻内镜手术术前三种鼻腔备皮法比较

    目的:对常规备皮法、单纯鼻毛修剪器备皮法及改进备皮法进行鼻腔术野备皮效果的比较,探讨鼻腔备皮的佳方法,减少不适,提高工作效率.方法:对120例经鼻内镜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采用常规备皮法、单纯鼻毛修剪器备皮法和改进备皮法,比较三组备皮区的清洁率、备皮时病人及护士的疲劳不适感、备皮区损伤出血率、病人认可的负性心理影响、备皮所需时间等情况.结果:C组改进备皮法在病人及护士感到颈部疲劳不适、备皮区损伤出血率、病人认可的负性心理、平均备皮所需时间等方面优于A组常规备皮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备皮区清洁率方面无差异;C组改进备皮法在备皮区清洁率及备皮所需时间方面优于B组单纯鼻毛修剪器备皮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病人及护士感到颈部疲劳不适、备皮区损伤出血率、病人认可的负性心理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刘善姬;吴丽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6月-2011年6月我院骨科手术治疗的7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骨折愈合时间为8-15周,平均12.4周.采用改良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和X线评价标准进行综合评价,评分结果:优43例(55.13%),良25例(32.05%),可8例(10.26%),差2例(2.56%),优良率87.18%.结论: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帮助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单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肾内科医务人员在血液透析肝炎患者护理中的职业防护对策

    血液透析(HD)患者是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近年来随着乙型、丙型肝炎等血液传播途径传染病患病率的上升,其感染率也呈升高趋势,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性疾病的潜在危险也日趋加重,尤其是非感染性科室以外的普通病房医护人员防护意识淡漠,更易发生职业暴露.本文对普通肾内科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措施进行总结,现汇报如下.

    作者:杨慧平;刘向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儿泻停与蒙脱石散剂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儿泻停与蒙脱石散剂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3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20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儿泻停联合蒙脱石散剂治疗组)和对照组(儿泻停单纯治疗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①观察组治愈45例,显效10例,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治愈33例,显效12例,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患儿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②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腹泻与脱水改善时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③观察组出现便秘1例,对照组出现恶心1例,经调整用药后消失.结论:儿泻停与蒙脱石散剂联合治疗小儿腹泻效果理想,可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范丽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心血管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术后处理体会

    目的:回顾总结心血管疾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术后临床特点及术后处理.方法:对2例心血管病合并甲减的病例特点进行回顾分析,总结治疗经验及教训.结果:2例患者虽然病程均有所迁延但经过优甲乐治疗后均治愈出院.结论:对于心血管病合并甲减的患者早期发现甲状腺素水平异常,早期给予替代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成功率,保证患者围手术期安全.

    作者:潘先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眼科手术室护理工作浅谈

    笔者对眼科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了阐述.

    作者:陶红翠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X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X综合征的疗效.方法:106例X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患者给予美托洛尔片口服.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对照组加用极化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症状缓解的总有效率,心电图的改善率均高于治疗组,不良反应无增多.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X综合征安全有效.

    作者:鄢萍;黄中清;王曼丽;林郁峰;努尔尼莎;米日古丽;苏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短效硝苯地平舌下含服或口服所致严重不良反应10例分析

    目的:分析舌下含服或口服硝苯地平所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方法:收集本院10例使用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时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可能原因.结果:短效硝苯地平可引起心血管系统损害、脑血管损害、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呼吸系统损害、引起神经紊乱;舌下含服较口服更快出现ADR,出现ADR的时间从服用后30min内到服用后6个月不等;确诊为硝苯地平所引发的ADR后给予停药、对症处理后可治愈,本组10例患者停服硝苯地平并对症处理后均治愈.结论:为加强临床用药合理性,短效硝苯地平应禁止在高血压急症、假急症患者使用舌下含服治疗,严格选择适应症及使用剂量,才能够发挥其治疗效果.

    作者:张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浅谈如何做好呼吸科人文关怀护理

    目的:对于呼吸科人文关怀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0年5月在某医院呼吸科收治患者150例,其中男70例,女80例,年龄51-72岁,对他们进行人文关怀护理.结果:150例呼吸科患者经过上诉人性化护理之后,显效150例(100%),有效142例(98.80%),无效2例(1.40%),总有效率98.80%.结论:可见,呼吸科患者人文关怀护理效果良好.

    作者:陈朝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脉冲电脑整体治疗颈椎病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是由于颈椎退行性病变,而使颈椎体,椎间盘及关节增生变形,刺激或压迫,神经及周围组织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临床症状:①颈型及软组织型;②神经根型;③脊髓型;④椎动脉型;⑤交感神经型;⑥混合型.我科应用电脑整体治疗仪治疗颈椎病,共48例.有效率为98%,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此方法安全,无任何副作用.整体治疗仪的作用:①疏通经络,通过经络经穴,调整人体五脏六腑功能,使其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②良好的止疼作用,即疼物质排除,组织营养改善,组织损伤和修复加速.4 松解粘连,使瘢痕组织的增生减缓、吸收、软化.

    作者:黄艳青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恶性胸腔积液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中心静脉导管在治疗癌性胸腔积液及胸腔化疗的护理要点.方法:对癌性胸腔积液患者在超声定位下经皮穿刺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间断抽吸或引流胸腔积液后注入化疗药物,并做好导管留置期间护理.结果:通过加强置管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工作,提高灌注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结论:护士掌握此术后可能发生并发症的有关知识,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有效的护理,能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尹梅;高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皮下放置引流管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障碍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刮宫产手术腹壁切口处存在切口愈合障碍相关因素患者皮下放置引流管促进伤口愈合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存在切口愈合障碍相关因素的剖宫产孕妇进行腹壁伤口缝合时皮下脂肪层放置硅胶引流管引流.置引流管100例为研究组,与同期同条件不放置引流管者100例为对照组,剖宫产的手术指征、产妇年龄、营养状况、无严重内外科合并征等均为双盲,并对两组情况作出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的伤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伤口出现红肿硬结、脂肪液化、裂开、感染情况也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 <0 05).手术时问和住院天数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对有切口愈合障碍相关因素的产妇,在缝合腹壁切口时可预防性放置皮下引流管,可有效促进伤口愈合.

    作者:苏碧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护理

    支气管扩张症是常见的慢性支气管化脓性疾病,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和阻塞,导致支气管管腔扩张和变形的慢性化脓性疾病.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改善,麻疹、百日咳疫苗的预防接种,以及抗生素的早期有效应用,本病的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现对临床2009年~2010年收治的支气管扩张症3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分析如下.

    作者:张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ICU实行成组责任制护理模式的探讨

    目的:探讨ICU成组责任制护理的实施方法和效果,以便更好地落实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在ICU设立护理组长,实施成组护理,分层管理,通过护理组长负责制,实现对护理质量的控制和管理.结果:实施成组责任制护理后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均比以往有明显提高.结论:成组责任制护理模式保证了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提高了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促进了护理人才的培养,是一种可行的护理管理方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杨晓娟;郑洁;孙晓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效果分析

    全身骨折中跟骨骨折的发生率大概为2%,是临床骨科中较为常见的骨折之一,如果没有获得良好的复位、固定,会出现疼痛、行走困难、足部浮肿等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日常生活.2007 年 1 月至 2009 年 1 月,我院共治疗跟骨骨折的患者70 例,一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疗效明显.

    作者:蒋金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中医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