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群;丁建新
目的:分析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联合可必特治疗对哮喘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28例哮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治疗,观察组采用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联合可必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8+T细胞(CD8+%)下降,CD4细胞(CD4+%)、CD4+ %/CD8+%出现明显性的上升,观察组免疫功能各项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60/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56%(49/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哮喘患者采用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联合可必特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临床疗效明显.
作者:马群;丁建新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分析黄芪加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商水中立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6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黄芪加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对照组NIHSS评分为(8.98±1.78)分,观察组为(3.77±1.0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明显低于观察组的8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黄芪加血府逐瘀汤加减可获得良好临床疗效.
作者:代卫强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手术患者皮肤预处理对皮肤消毒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佳木斯市中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26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使用75%的乙醇对皮肤进行预处理,对照组患者则使用常规的手术部位皮肤消毒处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皮肤消毒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皮肤上的细菌数量值(0.96±0.07)cfu·cm2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3.87±2.61)cfu· 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皮肤消毒处理后细菌的清除情况(0.58±0.12)cfu·cm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1.37±1.89)cfu·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手术患者来说,使用75%的乙醇对患者皮肤进行预处理可提高患者的皮肤消毒效果,减少患者伤口的细菌残留,进而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过程中因感染而引发的感染性并发症.
作者:王越;杨婧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肝素抗凝治疗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4月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PL并发DIC患者,按照是否使用小剂量肝素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动态监测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出血情况、血常规、凝血及纤溶功能、完全缓解(CR)率等指标,分析小剂量肝素钠对防治DIC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的血小板(PLT)计数、D-二聚体(D-D)、出血情况改善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否使用小剂量肝素抗凝治疗,对患者规范治疗后达CR效果不具有影响.结论:对于APL并DIC患者,使用小剂量肝素抗凝治疗可以改善患者出血情况,及时纠正凝血功能紊乱.
作者:夏维林;陈喜填;吴桂香;张淳嘉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究72 h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惠东县人民医院100例急性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发病时间均在72 h内,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首次排便时间、大便性状、腹胀程度、住院时间以及排便有效率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干预72 h后大便性状评分、腹胀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排便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2 h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促进其预后的改善.
作者:胡桂琼;张惠琴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PTH)、铁蛋白(SF)、C反应蛋白(CRP)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收集2017年5月至7月广州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36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功能代偿期组、肾功能失代偿期组、肾功能衰竭期组、尿毒症组,同时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PTH、SF、CRP等指标.结果:尿毒症组患者血清PTH、SF、CRP水平均高于其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毒症患者血清PTH、SF水平与CRP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体内PTH、SF及CRP明显升高,可作为预测尿毒症病情及其并发症监测的重要指标.
作者:罗远美;徐令清;李介华;罗永钊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奥瑞姆(Orem)自护模式在髋关节翻修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Orem自护模式护理一位行髋关节翻修术的患者,让患者参与健康决策及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结果:本例患者通过采用Orem自护模式护理,患者术后的基本生活活动能力(BADL)评分得到显著的提高,提高了其自理能力,效果满意.结论:采用Orem自护模式护理人工全髋翻修术后的患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永梅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患者术后听力改善及鼓膜穿孔感染发生率、干耳率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中耳炎患者,患者均采用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相关听力改善指标(平均气骨导差、平均气导听阈、语言频率)与术后鼓膜穿孔、感染发生率.结果:60例患者治疗前后听力统计情况显示,术后3个月后的平均气骨导差、平均气导听阈、语言频率均较治疗之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干耳率100.00%,无鼓膜穿孔感染发生.结论: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有较高的安全性,患者均获得干耳,可以避免鼓膜穿孔感染等继发感染发生.
作者:陈晓川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对甲状旁腺切除手术治疗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研究所选20例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均为高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利用随机分组软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使用西那卡塞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方式(甲状旁腺全切加自体前壁移植术),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观察组患者皮肤瘙痒、骨痛、肌无力床症状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iPTH及血清Ca2+、P3-与ALD水平没有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PTH及血清Ca2+、p3-与ALD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旁腺全切加自体前壁移植术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李荣华;陈泽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通过观测了解韶关市0~14岁儿童保健门诊常规体检血清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为更加合理有效地进行维生素D补充、促进儿童正常生长发育提供科学有力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12月儿保门诊常规体检的472例儿童作为观测对象,观察该地0~14岁儿童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结果:韶关市(>0岁且<3岁)维生素D缺乏程度为37.95%;(≥3岁且<6岁)维生素D缺乏程度为67.46%;(≥6岁且≤14岁)维生素D缺乏程度为71.61%.(>0岁且<3岁)组与(≥3岁且<6岁)组、(≥6岁且≤14岁)组之间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岁且<6岁)组与(≥6岁且≤14岁)组之间血清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岁且<3岁)组、(≥3岁且<6岁)组、(≥6岁且≤14岁)组三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1岁年龄段,血清25-(OH)D水平低于30 ng·mL-1对身高没有影响,2~3岁儿童,血清25-(OH)D水平低于30 ng·mL-1对身高有影响,维生素D的缺乏会抑制儿童长高.1~3岁儿童,在控制身高一定的情况下,25-(OH)D水平会随着体质量的增加而减少.结论:我市0~14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尚需改善,3岁以上儿童维生素D水平较3岁以下儿童偏低,维生素D缺乏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应重视对3岁以上儿童维生素D的补充,3岁前身高会受25-(OH)D水平的影响,会影响身高的正常生长,同时体质量的增加会使得维生素D的水平变少.
作者:黄翠梅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45例,按照性别、民族、吸烟和饮酒习惯相同、年龄等条件进行1∶4匹配,获得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180例作为对照.测量和比较两组患者HRV、血压、血脂、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肝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规及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等资料,并分析HRV和上述资料的相关性.结果:和EH组相比,EH合并T2DM组HRV指标[包括总体标准差(SDNN)、均值标准差(SDANN)、差值均方平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相差≥50 ms占总窦性心搏的百分数(PNN50)、高频频段(HF)]、Na+、Cl-水平更低,收缩压、血小板(PLT)、颈动脉斑块数水平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H组中,HRV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有相关性(均|r|≥0.3,P<0.05);EH合并T2DM组中,HRV与收缩压、舒张压、Na+、C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纤维蛋白原(FIB)、白细胞(WBC)有相关性(均|r|≥0.3,P<0.05).结论:EH合并T2DM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比EH患者更严重,并伴有更明显的脂质代谢紊乱、电解质代谢紊乱、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凝改变等症状.
作者:李健武;周阳;邓永嘉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析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东莞东华医院收治的4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化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年和治疗后3年的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效果显著,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陈荣辉;彭玉龙;张露;曹永新;邓惠君;黄连涛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电针、手法联合超声波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6年12月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6例患者给予电针联合手法进行治疗,观察组46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超声波推拿治疗方式,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下腰疼痛评分系统(JOA)、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电针联合手法治疗,电针、手法和超声波推拿三种方式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更为显著,有助于改善腰椎功能,减轻疼痛.
作者:钟振宇;陈志华;伍中荣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心脉隆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及对相关指标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2月9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联合心脉隆治疗.比较项目:两组患者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效果;心电图显示正常时间、住院天数;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分级、血脂水平、左心射血分数;治疗副作用.结果:观察组患者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心电图显示正常时间、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血脂水平、左心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副作用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联合心脉隆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心功能,促使血脂降低,改善左心功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作者:巩贵宏;刘敏;杨建涛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左甲状腺素片在治疗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连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在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左甲状腺素片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治疗效果、并发症和不良结局发生率.结果:在甲状腺功能变化中,观察组患者在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等甲状腺功能变化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效果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7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和不良结局比较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不良结局发生率均为4.4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不良结局发生率为17.7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甲状腺素片治疗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疗效更佳,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夏桂芳;陈日鸿;谢英夫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利伯曼康复技术对精神分裂症(SP)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抽选广州市惠爱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80例S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取伯曼康复技术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则沿用传统的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研究.分别在研究基线、随访第3月、12月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采用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估患者的自知力.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第3月、12月时的PANSS总分、阳性症状量表及阴性症状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而第3月、12月时的ITAQ得分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伯曼康复技术可提高SP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改善其精神症状.
作者:李日鹏;刘翠霞;梁智飞;黎丽燕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将盐酸罗哌卡因分别与佐辛、芬太尼、舒芬太尼复合应用于硬膜外麻醉对其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肇庆市端州区妇幼保健院2011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99例实施硬膜外麻醉手术的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各33例.Ⅰ组与佐辛相结合,Ⅱ组与芬太尼相结合,Ⅲ组与舒芬太尼相结合对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手术,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后在T1 (5 min)、T2(10 min)、T3(15 min)、T4(20 min)时患者的舒适度评分(BCS)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并记录三组患者手术结束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Ⅰ组患者麻醉后T1、T2、T3的BCS评分明显高于Ⅱ组、Ⅲ组(P<0.05),VAS评分显著低于Ⅱ组、Ⅲ组(P<0.05);Ⅰ组患者手术结束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其他两组更低(P<0.05).结论:将盐酸罗哌卡因与佐辛相结合进行硬膜外麻醉手术的治疗效果更佳,手术结束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低,能够使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
作者:袁庆明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对前列腺癌患者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8年4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前列腺癌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进行分组,每组25例.给予对照组经腹腔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经腹膜外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较术前均明显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前列腺癌的总体效果理想,可优化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更快,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钟伟枫;陈南辉;陈智林;钟凯华;万沛;刘思平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阶梯式康复护理干预对微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所选48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均为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东莞市东莞台心医院收治,利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阶梯式康复护理干预,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优良率95.8%比对照组的70.8%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腰椎JOA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采取阶梯式康复护理干预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并可改善患者腰椎功能,缓解患者疼痛感,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吴雪花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孕三烯酮、达那唑三种药物用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从台山市人民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诊治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抽取129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参考随机抽签法分三组,米非司酮组(n=43)在腹腔镜术后应用米非司酮进行辅助治疗,孕三烯酮组(n=43)应用孕三烯酮,而达那唑组(n=43)服用达那唑,就三组患者术后用药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米非司酮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7.7%,稍高于孕三烯酮组的9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高于达那唑组的7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孕三烯酮组总有效率也高于达那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米非司酮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1.6%,均低于孕三烯酮组的30.2%、达那唑组的3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孕三烯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虽低于达那唑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孕三烯酮、达那唑三种药物用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辅助治疗中均有一定疗效,其中以米非司酮的疗效佳、毒副作用小.
作者:甄文明;邹岚;伍洁燕 刊期: 2018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