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英;方美珍
目的:探讨香薰调息疗法缓解分娩产妇疲劳和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自然分娩足月产妇136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8名,两组均接受常规分娩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香薰调息疗法护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估两组产妇的疼痛程度,参照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标尺评估疲乏程度,调查干预组产妇对干预措施的主观评价。结果干预组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疼痛程度VAS评分分别为(7.24±1.09),(6.95±0.85),(5.25±2.17)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61,-3.258,-3.122;P<0.05);干预组产妇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疲乏程度VAS评分分别为(5.91±0.85),(6.34±1.60)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79,-2.947;P <0.05);干预组产妇对香薰调息法主观评价总分为(14.18±1.82)分,在增进舒适度、缓解紧张、促进放松、减轻疲劳主观评价平均分均在3分以上。结论香薰调息疗法对缓解分娩疼痛、疲乏效果明显,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干预措施。
作者:袁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深入了解喉切除男性喉癌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的心路成长历程。方法运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以目的抽样法抽取11例喉切除男性喉癌患者进行深度访谈,采用现场录音和笔录,并运用Giorgi现象学分析方法进行资料的处理与分析。结果通过资料分析得出心路历程的5个主题,即厌恶气管套管、急切早日发音、心理压力大、各种负性情绪涌现(如无助感、孤独感、自卑感、愧疚感)、面对现实与活在当下。结论喉切除男性喉癌患者出院短期内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临床医护人员应该予以重视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支持和关心,帮助他们更好地回归社会。
作者:曾长娟;席淑新;吴沛霞;邹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围术期疾病不确定感、焦虑状况以及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9月行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住院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对疾病的不确定感评分处于中等水平,术前、手术日及术后3 d疾病不确定感的总分分别为(108.43±13.51),(106.89±11.97),(98.57±12.48)分;患者的年龄、性别及文化水平对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得分为(70.48±16.92)分;其疾病不确定感中的不明确性(r=0.401,P<0.05)、复杂性(r=0.217,P<0.05)、不连贯性(r=0.634,P<0.05)、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r=0.352,P<0.05)与焦虑呈正相关,而不可预测性与焦虑不相关(r=0.142,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存在较高程度的疾病不确定感和焦虑情绪,且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护理人员采取有效措施干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可改善患者焦虑的情绪状态,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陆明慧;张国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护理托盘为临床护理中常用医疗器械,护理人员将各种护理常用物品放置于托盘;往返病房和治疗室途中会遇到患者求助,这时护士通常单手平托托盘为患者服务,由于单手平托托盘不容易掌握平衡,有时会使托盘倾覆,给护士工作带来不便。针对上述问题,我科设计并制作了一种新型护理盘,临床使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许艳玲;刘永红;夏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提高护士实施耳穴埋豆治疗失眠定穴准确性的培训方法。方法对新毕业、新招聘、新入院工作的护士实施多元化培训结合督查考核,包括中医理论知识的培训、讲授互动练习法、光碟指导练习法、模拟演练方法等,培训前后对护士实施耳穴埋豆治疗失眠的穴位定位准确性的理论和操作技能进行考核。结果培训前观察组护士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的得分分别为(85.37±9.15),(88.35±8.65)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8,1.54;P>0.05)。培训后观察组护士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得分分别为(96.07±3.93),(95.12±4.88)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5,2.38;P<0.05)。结论对护士实施多元化培训结合督查考核,有利于提高护士实施耳穴埋豆治疗失眠的定穴准确性。
作者:王洁;黄香妹;金瑞芬;卢韵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近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处于上升态势,由于疾病本身的不可治愈性,使患者面临死亡的威胁,并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不适和痛苦以及无助感、绝望感。希望作为人潜在的内部力量,是一种主观感受,能够对生命产生持续正向的促进作用,影响着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强烈的希望可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力量和勇气。尤其对于晚期癌症患者,希望能降低患者的心理应激水平,缓解压力与痛苦,提高整体生活质量。本研究综述了癌症患者希望水平的评价工具、相关因素及提高希望水平的护理措施,以期为提高癌症患者服务质量提供新思路。
作者:周茹珍;王海霞;赵继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集中型健康教育模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ICU)低收入家长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2月—2013年6月收治的NICU低收入家长200名,按患儿住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100名)和对照组(100名),对照组低收入家长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的基础上采用集中型健康教育。采用自制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表和自觉遵医行为表及医院统一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评价两组研究对象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状况、遵医行为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97.0%,高于对照组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3;P<0.01);观察组家长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遵医行为情况:治疗情况为92.0%,配合检查为95.0%,按时缴费为100.0%,探陪制度为90.0%,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0.37,20.41,18.58,14.59;P<0.01)。结论集中型健康教育的实施促进了NICU低收入家长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对健康教育满意度增加,遵医行为增强,可作为NICU低收入家长健康教育模式推广。
作者:刘淑娟;魏雪;曹军华;郝祥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吸氧是目前解决患者缺氧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心供氧装置的广泛应用为氧疗带来了极大便利。但临床工作中经常出现插拔吸氧管情况,如连接管路和呼吸机调试时,需进行呼吸机和氧气管的切换;进行雾化治疗时,需进行吸氧管与雾化管路的切换;根据患者需求,有时还会进行面罩和鼻导管的切换;因为加床现象,导致床旁中心氧源接头无法满足需求等。在前三种情况中,因中断吸氧而有可能导致某些患者血氧下降,病情加重,反复插拔更换氧气管路易导致氧气表头接口处产生松动而产生漏气。同时由于医院病房标准设计为1张床1个中心氧源接口,如为增加中心氧源,需要病房重新施工,一方面影响患者的治疗,一方面工程浩大,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资源浪费。以上情况提示只提供一个氧源是不够的,需要把1个氧源分成2个甚至更多的氧源。为解决上述问题,我科研制了一种中心供氧Y形管,临床试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徐颖臻;尤丽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老年住院患者夜间药物服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减少给药差错的发生。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择三级医院临床一线护士165名和老年患者274例为调查对象,通过对老年患者夜间跟踪调查及护理人员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了解影响口服药发放安全的风险因素。结果165名护士夜间安全给药执行情况,发药查对严格执行率高,占90.9%,发药到口严格执行率低,占33.3%。患者服用方式、服用时间与护士发药到口执行程度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407,0.335;P<0.05);患者遵医行为、服药姿势与护士对药物知识宣教执行程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80,0.429;P<0.05);患者不良反应处理与护士观察服药后反应的执行程度呈正相关(r=0.464,P<0.05)。结论指导老年患者正确服用药物、提高其遵医行为应该作为老年患者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对护理人员全面系统的药物相关知识培训,增加护士药品知识的储备能力也是降低夜间给药风险的必要措施。
作者:王云文;姜国珍;梁淑芹;郭爱青;丁梅;徐玲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膝关节术后冷疗能降温、消肿和镇痛。文献报道使用冷加压自动循环系统虽有好的疗效,但因其操作繁琐、成本高,临床不易普及。而普通冰袋用治疗巾包裹,放在患膝关节上的做法,一方面冰袋易脱落,患膝活动受影响,功能锻炼受限;另一方面,持续冰敷的效果得不到充分保证,而影响冰敷疗效。为克服这些不足,浙江省中医院骨伤科自制一种能保证冰敷效果的膝关节冰敷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吴蔚;黄双英;徐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棉布对无纺布包装材料引起湿包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6月未改进的灭菌包4099个,以及应用棉布在无纺布打包、装载等方面进行改进,观察经过改进的灭菌包4303个,对两组灭菌包湿包的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未改进的灭菌包湿包率为3.05%,经过改进的灭菌包湿包率为1.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4529,P<0.01)。结论应用棉布减少无纺布包装材料引起的湿包,有效降低了无纺布包装材料引起的湿包,有利于节约成本,减少浪费,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侯晓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持续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280例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基础治疗和护理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持续健康教育。依据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 ESCA)、自制自我管理能力调查表、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对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健康教育结果、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水平进行评价。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ESCA 4个维度评分及总分、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实施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ESCA总分为(122.1±11.7)分,生活质量总分为(47.1±4.2)分,均高于对照组(106.0±10.3),(34.6±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692,8.926;P<0.05), ESCA 4个维度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对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持续健康教育能够提升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张玉枝;王丽;曹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通过调查目前全国部分医院中心静脉压( CVP)测量操作的现况,为构建CVP测量的标准化操作规范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调查236名中华护理学会2014年重症专科护士培训班学员,研究者根据文献证实的影响CVP测量值的可控因素以自行编制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在中心静脉置管后,研究对象所在科室只有48.7%常规进行X线片定位来确定导管尖端位置;236人调查对象中有55人(23.3%)表示CVP测量前撤除PEEP,87人(36.9%)表示并不撤除,94人(39.8%)表示会根据病情决定是否撤除;在研究对象中有173人(73.3%)表示所在科室常使用的中心静脉导管为双腔或多腔,但在测量CVP时管腔的选择上有131人(55.5%)表示所在科室统一规定选择主腔,有8人(3.4%)表示规定选择侧腔,有97人(41.1%)表示并无明确规定。结论目前全国部分医院在CVP测量操作上无统一规范,即便有相关的研究已经证实的影响因素,其研究成果并未被临床广泛接受。为提高临床CVP测量值的准确性,需构建CVP测量的的标准化操作规范。
作者:关欣;王蕾;罗家音;邵欣;郝玉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低年资护士基础护理技能水平掌握情况,为持续改进培训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268名工作3年内的低年资护士进行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学历低年资护士心肺复苏(CPR)操作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63,P<0.05);在编护士操作平均成绩优于非在编护士[(93.08±2.81)vs(90.72±2.58);t=2.484,P=0.014];不同工作年限护士操作成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针对性地加强不同学历、不同工作年限和不同聘任方式护士的培训考核,加强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薄弱环节的训练及督导;完善培训方法,强化对低年资护士的培训及考核力度,不断提升护理技能水平,提高服务质量。
作者:张大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阴道封闭术治疗老年盆腔器官膨出( POP)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3年10月接受阴道封闭术治疗的POP患者36例,术前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做好阴道准备及并发症观察和护理;术后加强监护,做好会阴护理,密切观察排尿、排便情况,认真做好出院指导。结果36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49±15)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40±18) ml,无一例需要输血及尿潴留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术期。术后88.9%(32/36)的患者门诊随诊1~18个月,无一例复发,客观治愈率为100%;91.7%(33/36)的患者电话随诊2~36个月,均无阴道组织物膨出症状,主观治愈率为100%。结论阴道封闭术不仅客观成功率较高,而且能有效缓解POP患者阴道、盆腔症状及排尿困扰症状,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是年老体弱POP患者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薄海欣;陈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间充质干细胞( MSC )在治疗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2年行同种异体原位全肝移植(经典非转流)手术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的10例患者,对输注MSC的过程进行规范护理和临床观察的分析。结果10例患者治疗前后SAS评分分别为(52.6±9.4)分和(40.3±8.2)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8,P<0.01);患者术前每晚平均睡眠时间为(6.3±0.7)h,术后为(7.6±0.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6,P<0.01);治疗前后10例患者血压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患者自觉症状在输注完MSC后较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重视和规范肝移植术后输注MSC的护理流程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不良反应,提高其治疗效果。
作者:褚静茹;杨滢;施明;刘琼;韩丹;刘振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在临床路径模式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临床护理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62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临床路径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费用、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度和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结果临床路径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2.41±1.12)d,平均住院费用(24568±158)元,均低于对照组的(14.56±1.56)d,(27431±287)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25,48.65;P<0.01)。临床路径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度及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分别为48.4%,83.9%,均高于对照组的19.3%,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临床路径制定的标准化治疗方案,可提高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度和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并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刘爽;王福莉;詹奇;蔡文芳;肖静;盖小博;杨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盐酸利多卡因凝胶结合红外线治疗仪干预疗法应用于伤口止痛的效果,并筛选佳干预方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14例伤口患者分为4组,各组采用不同的干预方案:A组(55例)应用利多卡因凝胶湿敷5 min后红外线治疗仪照射5 min的减痛干预方案,B组(52例)采用利多卡因凝胶湿敷5 min同时红外线治疗仪照射5 min的干预减痛方案,C组(54例)采用红外线治疗仪照射5 min后利多卡因凝胶湿敷5 min的方案,D组(53例)采用利多卡因凝胶湿敷5 min的减痛方案。使用疼痛评估工具( VAS)量表评价方案处理前、中、后及伤口包扎固定后患者疼痛得分,并统计4组护理人员的操作时间。结果 B 组在方案处理过程中疼痛得分为(2.66±2.64)分,优于 A 组(3.01±2.18)分、C组(3.16±2.32)分、D组(3.66±2.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8,P<0.05)。 D组护理操作人员时间明显少于其他组(F=393.29,P<0.05)。结论 B组方案在操作过程中减轻疼痛效果明显,耗时较短。 D组方案操作时间短,护理人员可以结合工作需求,选择佳方案。
作者:周昕;蒋琪霞;李洋;彭青;黄秀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糖尿病足( DF)患者照护人员糖尿病足认知现状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后期健康教育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抽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住院治疗的老年DF患者的照护人员共233人,采用自制的DF认知状况问卷进行调查,使用SPSS 20.0和AMO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照护人员DF认知平均得分为(70.32±10.80)分,照护时长与认知得分之间存在正相关(r=0.479,P<0.05),不同民族、文化程度、职业、是否患 DF、照护时长是影响照护人员对 DF 认知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为提高照护人员的认知水平,应对低学历、少数民族、自由职业者、未患过DF以及新近照护人员加强健康教育。
作者:何小明;王青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比较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PICC)和锁骨下静脉置管( SVP)在血液相关肿瘤、实体肿瘤患者以及呼吸科危重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血液科,肿瘤科的肿瘤患者和呼吸科重症监护室住院的危重症患者进行PICC和SVP置管166例,其中PICC组103例,SVP组63例,比较两种置管的留置时间和并发症。结果 PICC组穿刺成功率和带管时间分别为94.5%,(8.7±3.9)个月,SVP组分别为98.4%,(3.4±2.8)个月,其中带管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73,P<0.05)。两组静脉炎、静脉血栓、导管堵塞发生分别为16,11,10例和0,1,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ICC置管的肿瘤和危重患者带管时间分别为(9.8±3.1),(2.4±1.4)个月,SVP置管的肿瘤和危重患者带管时间分别为(8.1 ±1.3),(2.3 ±1.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7.367,12.814;P<0.01)。不同组间并发症情况比较,除PICC肿瘤组与SVP肿瘤组静脉炎发生率外,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置管方式在肿瘤患者均有较长的带管时间,SVP置管并发症明显少于PICC置管,SVP置管更适合肿瘤和危重患者。
作者:程丽雅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