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晓艳
目的:采用叙事医学方法强化护士对癌痛患者的健康教育,并分析其效果。方法选取入住青岛中心医院肿瘤科的NRS≥4分癌痛患者544例,2012年7—12月收治的26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3—8月收治的28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给予癌痛规范化治疗和基本的疼痛健康教育,试验组在给予癌痛规范化治疗的同时利用叙事医学方法强化护士的健康教育水平,发现存在于患者自身的具体问题并针对性地解决,减轻患者疼痛。采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 NRS)和自制的疼痛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和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疼痛缓解有效率为81.1%,对照组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P<0.05);试验组患者对护士满意度为98.6%,对照组9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P<0.05)。结论叙事医学方法在临床治疗中能够辅助提高患者疼痛缓解率及其对疼痛治疗的满意度,在对患者疼痛的健康教育中有效,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周洁;王璐;杜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提高护士实施耳穴埋豆治疗失眠定穴准确性的培训方法。方法对新毕业、新招聘、新入院工作的护士实施多元化培训结合督查考核,包括中医理论知识的培训、讲授互动练习法、光碟指导练习法、模拟演练方法等,培训前后对护士实施耳穴埋豆治疗失眠的穴位定位准确性的理论和操作技能进行考核。结果培训前观察组护士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的得分分别为(85.37±9.15),(88.35±8.65)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8,1.54;P>0.05)。培训后观察组护士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得分分别为(96.07±3.93),(95.12±4.88)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5,2.38;P<0.05)。结论对护士实施多元化培训结合督查考核,有利于提高护士实施耳穴埋豆治疗失眠的定穴准确性。
作者:王洁;黄香妹;金瑞芬;卢韵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对肺癌患者化疗后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11月某院收治的肺癌化疗患者80例,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采用简易疲乏量表( BF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CT QLQ-C30)评价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疲乏、睡眠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BFI、PSQI、EORCT QLQ-C3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周的护理干预,观察组中、重度疲乏患者12例,对照组2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859,P<0.05);观察组PSQI评分>7分患者11例,对照组2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8,P<0.05);观察组患者EORCT QLQ-C30整体生活质量评分(17.6±5.6)分,对照组为(12.6±4.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87,P<0.01)。结论个体化护理作为一种全方位的护理,可以大限度解决患者疲乏,改善睡眠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林丛;杨娜妩;严玲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围术期疾病不确定感、焦虑状况以及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9月行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住院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对疾病的不确定感评分处于中等水平,术前、手术日及术后3 d疾病不确定感的总分分别为(108.43±13.51),(106.89±11.97),(98.57±12.48)分;患者的年龄、性别及文化水平对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得分为(70.48±16.92)分;其疾病不确定感中的不明确性(r=0.401,P<0.05)、复杂性(r=0.217,P<0.05)、不连贯性(r=0.634,P<0.05)、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r=0.352,P<0.05)与焦虑呈正相关,而不可预测性与焦虑不相关(r=0.142,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存在较高程度的疾病不确定感和焦虑情绪,且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护理人员采取有效措施干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可改善患者焦虑的情绪状态,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陆明慧;张国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多时间点营养评估对恶性骨肿瘤化疗患者实行个体化宣教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94例恶性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住院日期先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采用多时点营养评估为患者提供个体化宣教。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血清白蛋白、肿瘤膳食知识水平及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当天、入院1周血清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4周观察组血清蛋白水平为(33.41±1.31)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17,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当天肿瘤膳食问卷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2周,观察组评分分别为(10.47±1.33),(9.56±1.28)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35,3.297;P<0.05)。观察组腹痛、腹泻、腹胀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351,4.039,4.663,4.417;P<0.05)。结论多时间点评估个体化健康宣教可以有效改善恶性骨肿瘤患者化疗治疗中的营养状况,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蔡囡丽;蔡赛红;董明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自制颈前负压引流装置,探讨其在用于甲状腺术后引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总结98例使用自制颈前负压引流装置的经验,对制作技巧、观察要点、相关体会讨论分析。结果98例均获成功,97例术后引流量15~160 ml/d,平均33 ml/d,引流时间24~72 h,其中≤36 h者53例、>36~48 h者42例,>48 h≤72 h者3例,平均34 h。结论自制颈前负压引流装置,取材方便、制作简单、价格低廉、效果可靠,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朱七妹;曹海燕;王京立;朱从元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护理托盘为临床护理中常用医疗器械,护理人员将各种护理常用物品放置于托盘;往返病房和治疗室途中会遇到患者求助,这时护士通常单手平托托盘为患者服务,由于单手平托托盘不容易掌握平衡,有时会使托盘倾覆,给护士工作带来不便。针对上述问题,我科设计并制作了一种新型护理盘,临床使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许艳玲;刘永红;夏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结肠造口术后康复期患者社会支持与生命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行Mile手术的大肠癌患者86例,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RS)和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评工具( QLICP),对86例结肠造口术后患者分别于术后、术后第1个月和术后第3个月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6例结肠造口术后患者出院前、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评分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014,1.932,2.386;P<0.05)。术后1,3个月与出院前共性模块 QLICP-GM 评分比较,虽呈现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而特异性模块 QLICP-CR 评分比较,术后3个月排便情况、腹胀及腹痛、人工肛门评分分别为(8.76±3.28),(2.68±0.73),(8.74±4.30)分,较出院前和术后1个月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087,2.764,3.410;P<0.05)。大肠癌肠造口患者特异性模块QLICP-CR术后1个月得分与社会支持利用度呈负相关(P<0.05),术后3个月后特异性模块QLICP-CR得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大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术后社会支持与生命质量均有下降趋势,及早进行心理、生理及社会层面的护理支持,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度,对提高术后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建英;方美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通过调查目前全国部分医院中心静脉压( CVP)测量操作的现况,为构建CVP测量的标准化操作规范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调查236名中华护理学会2014年重症专科护士培训班学员,研究者根据文献证实的影响CVP测量值的可控因素以自行编制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在中心静脉置管后,研究对象所在科室只有48.7%常规进行X线片定位来确定导管尖端位置;236人调查对象中有55人(23.3%)表示CVP测量前撤除PEEP,87人(36.9%)表示并不撤除,94人(39.8%)表示会根据病情决定是否撤除;在研究对象中有173人(73.3%)表示所在科室常使用的中心静脉导管为双腔或多腔,但在测量CVP时管腔的选择上有131人(55.5%)表示所在科室统一规定选择主腔,有8人(3.4%)表示规定选择侧腔,有97人(41.1%)表示并无明确规定。结论目前全国部分医院在CVP测量操作上无统一规范,即便有相关的研究已经证实的影响因素,其研究成果并未被临床广泛接受。为提高临床CVP测量值的准确性,需构建CVP测量的的标准化操作规范。
作者:关欣;王蕾;罗家音;邵欣;郝玉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急危重症患者病情重,且复杂多变,突发意外事件多,护士必须具备能够快速评估患者病情,对患者实施准确、有效的护理措施的能力,才能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我国《医院急诊科设置与管理规范》规定从事急诊和重症监护工作的护士必须具有2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但是,由于目前绝大多数医院护理人员缺编严重,很多护士毕业后即分配到急诊科工作,从未进行过轮转[1-2]。据报道急诊低年资护士存在专业知识及技能不足、抢救意识及应变能力缺乏、护理服务意识及沟通能力缺乏等问题[3-4]。由于我国护理高等教育还是通科护士的培养模式,无专科护士区分,急诊科护士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是临床实践和在职培训。近年来,随着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及人性化服务的提倡,医护人员能力的提升与患者的安全理念发生冲突,使得通过临床实践提升能力的机会不断减少。因此,以模拟为基础的学习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护理领域中,一方面可以规避风险,保证患者安全,另一方面可以使护士自身能力得到发展。本文对以模拟为基础的学习在急危重症在校学生教育与在职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陈翠萍;贺学敏;杜云海;王玲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低年资护士基础护理技能水平掌握情况,为持续改进培训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268名工作3年内的低年资护士进行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学历低年资护士心肺复苏(CPR)操作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63,P<0.05);在编护士操作平均成绩优于非在编护士[(93.08±2.81)vs(90.72±2.58);t=2.484,P=0.014];不同工作年限护士操作成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针对性地加强不同学历、不同工作年限和不同聘任方式护士的培训考核,加强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薄弱环节的训练及督导;完善培训方法,强化对低年资护士的培训及考核力度,不断提升护理技能水平,提高服务质量。
作者:张大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集中型健康教育模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ICU)低收入家长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2月—2013年6月收治的NICU低收入家长200名,按患儿住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100名)和对照组(100名),对照组低收入家长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的基础上采用集中型健康教育。采用自制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表和自觉遵医行为表及医院统一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评价两组研究对象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状况、遵医行为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97.0%,高于对照组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3;P<0.01);观察组家长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遵医行为情况:治疗情况为92.0%,配合检查为95.0%,按时缴费为100.0%,探陪制度为90.0%,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0.37,20.41,18.58,14.59;P<0.01)。结论集中型健康教育的实施促进了NICU低收入家长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对健康教育满意度增加,遵医行为增强,可作为NICU低收入家长健康教育模式推广。
作者:刘淑娟;魏雪;曹军华;郝祥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医护协同管理方案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200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分别给予医护协同管理方案与传统的护理管理方案。比较两种管理模式下护理质量、医护患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护士的自我效能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病房管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责任管理、交流沟通条目得分分别为(17.34±2.23),(18.00±1.65),(18.11±1.23),(17.25±2.43),(18.21±1.5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6.11±2.12),(13.43±2.44),(16.65±2.34),(15.45±2.22),(16.46±1.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123,5.653,4.845,5.324,4.345;P<0.05)。观察组医师、护理人员及患者的满意度分别为90.0%,96.7%,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76.7%,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810,5.192,6.687;P<0.05)。观察组发生医护患矛盾4例(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例(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8, P=0.037)。观察组护士积极性、责任心、自信心、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得分及自我效能总分分别为(7.43±1.65),(7.25±1.65),(7.65±1.76),(7.65±1.98),(8.76±1.65),(36.34±2.44)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5.55±1.65),(5.34±1.65),(5.54±1.56),(5.87±1.87),(5.87±1.43),(30.54±3.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542,5.545,4.765,4.234,6.065,4.534;P<0.05)。结论医护协同管理有效改变了医护人员的服务理念,更好地执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且提高了医护工作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了医疗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王晓春;张永玲;赵娜;黄求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随着我国介入治疗技术的蓬勃发展和逐渐完善,冠状动脉造影手术的操作也从原来股动脉穿刺法改为桡动脉穿刺法。桡动脉穿刺损伤小、恢复快,术后无需在床上静卧8 h,但桡动脉较股动脉细,动脉搏动弱,操作时需要抬高患者手腕并使手掌下垂以便更清晰地摸到搏动,操作者以往是在患者手腕部垫1个500 ml注射液软袋或小号枕头,但这两件物品因没有在手腕部形成凹槽,操作时容易脱落移位,给操作者带来不便。为解决这一难题,我科和手术室交流后,采用凝胶类手术体位减压垫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胡伟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自197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McClelland[1]首次提出“胜任力”概念以来,胜任力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并逐渐被引入卫生领域,成为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 Benner[2]定义护理胜任力为:在各种变化的真实环境中,个体为获得满意结果而完成任务的能力。O′Shea[3]定义护理胜任力为:个体为正确地和有效地完成护理任务,所具有的一系列知识、技能、能力和行为等。危重症护士的胜任力是危重症护士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也是和患者疗效、患者安全高度相关的[4-5],比如,医疗差错、院内感染[6-7]、病死率、术后并发症以及非计划拔管等。目前,危重症护士胜任力的研究已成为研究者和护理管理者关注的热点。本文现将国内外学者对危重症护士胜任力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单晓茜;任建凤;黄静玉;陈翠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某院关节损伤门诊复查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行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自行设计量表调查患者的康复锻炼情况和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情况,采用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调查患者的自我效能。结果67例患者康复锻炼情况平均分为(3.05±0.51)分,关节活动度平均分为(3.35±0.76)分;一般效能感量表平均分为(2.90±0.45)分;康复锻炼情况与一般自我效能和关节活动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应有针对性地指导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进行术后康复锻炼,对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董晓艳;刘静;张建平;曲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比较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PICC)和锁骨下静脉置管( SVP)在血液相关肿瘤、实体肿瘤患者以及呼吸科危重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血液科,肿瘤科的肿瘤患者和呼吸科重症监护室住院的危重症患者进行PICC和SVP置管166例,其中PICC组103例,SVP组63例,比较两种置管的留置时间和并发症。结果 PICC组穿刺成功率和带管时间分别为94.5%,(8.7±3.9)个月,SVP组分别为98.4%,(3.4±2.8)个月,其中带管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73,P<0.05)。两组静脉炎、静脉血栓、导管堵塞发生分别为16,11,10例和0,1,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ICC置管的肿瘤和危重患者带管时间分别为(9.8±3.1),(2.4±1.4)个月,SVP置管的肿瘤和危重患者带管时间分别为(8.1 ±1.3),(2.3 ±1.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7.367,12.814;P<0.01)。不同组间并发症情况比较,除PICC肿瘤组与SVP肿瘤组静脉炎发生率外,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置管方式在肿瘤患者均有较长的带管时间,SVP置管并发症明显少于PICC置管,SVP置管更适合肿瘤和危重患者。
作者:程丽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间充质干细胞( MSC )在治疗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2年行同种异体原位全肝移植(经典非转流)手术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的10例患者,对输注MSC的过程进行规范护理和临床观察的分析。结果10例患者治疗前后SAS评分分别为(52.6±9.4)分和(40.3±8.2)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8,P<0.01);患者术前每晚平均睡眠时间为(6.3±0.7)h,术后为(7.6±0.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6,P<0.01);治疗前后10例患者血压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患者自觉症状在输注完MSC后较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重视和规范肝移植术后输注MSC的护理流程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不良反应,提高其治疗效果。
作者:褚静茹;杨滢;施明;刘琼;韩丹;刘振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糖尿病足( DF)患者照护人员糖尿病足认知现状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后期健康教育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抽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住院治疗的老年DF患者的照护人员共233人,采用自制的DF认知状况问卷进行调查,使用SPSS 20.0和AMO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照护人员DF认知平均得分为(70.32±10.80)分,照护时长与认知得分之间存在正相关(r=0.479,P<0.05),不同民族、文化程度、职业、是否患 DF、照护时长是影响照护人员对 DF 认知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为提高照护人员的认知水平,应对低学历、少数民族、自由职业者、未患过DF以及新近照护人员加强健康教育。
作者:何小明;王青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