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743例育龄妇女孕前优生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吴间冰;杨晓凌;曾水莲

关键词:育龄妇女, 优生知识, 孕前保健
摘要:目的:了解高要区育龄妇女孕前优生知识知晓情况,为构建科学的一级预防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12月肇庆市高要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站743例育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结构式优生知识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关于孕前优生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对743例育龄女性孕前优生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结果表明:育龄妇女对孕前优生知识的知晓情况并不理想,其中对孕前检查及准备措施的知晓率高,为70.8%,而对服用长效避孕药对受孕影响的知晓率低,为18.7%.结论:育龄妇女对孕前优生知识的知晓率普遍较低,政府部门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育龄妇女关于优生知识的健康教育,丰富健康教育形式,大限度满足育龄妇女获取优生优育健康知识的需求,切实提高优生优育健康知识的整体知晓率.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宫内节育器致月经失调40例治疗分析

    目的:探究宫内节育器导致月经失调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7月于佛山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就医的宫内节育器所导致月经失调患者80例,通过动态化随机单双号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方法、中西医方法进行治疗,探究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33例,占82.50%,不良反应2例,占5.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内节育器致月经失调患者经过中西医方法治疗后,可以取得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有效,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曾超益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重建对急性阑尾炎少见部位的应用价值

    目的:应用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重建后的连续观察急性阑尾炎少见部位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来中山市西区医院诊治的25例行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并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成像(MPR)、曲面重建(CPR)图像,重建后综合分析CT表现的少见部位急性阑尾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少见部位急性阑尾炎患者经手术治疗证明确实为急性阑尾炎,24例CT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可见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重建后的连续观察急性阑尾炎少见部位的诊断准确率高达96%.结论:在急性阑尾炎少见部位进行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通过重建技术,多方位进行分析CT表现,可提高少见部位CT检查诊断的正确率.

    作者:梁攀;赵红锋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问题式孕期健康教育对瘢痕子宫孕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研究问题式(PBL)孕期健康教育对瘢痕子宫孕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收入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产妇100例,作为研究组,参加PBL式孕期健康教育,并选取同期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参加普通孕期健康教育.观察比较两组产妇分娩结局的差异、分娩效益以及对分娩过程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产妇选择剖宫产57例(57.00%),其中非医学需要剖宫产占比为36.84%(21/57),对照组分别为81例(81.00%)、54.43%(44/8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pgar评分和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PBL式孕期教育可有效提高产妇的分娩方式合理性,阴道分娩率高,可有效降低非医学需要剖宫产的选择率,消除产妇消极恐惧情绪,提高产妇对分娩过程的满意度.

    作者:文哲;顾淑贤;黎秋妹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维生素D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

    目的:探究维生素D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12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退热、祛痰、抗感染等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匹多莫德治疗,观察组采用维生素D联合匹多莫德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M (IgM)、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G(IgG)]及25-羟维生素[25-(OH)D3]水平.结果: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扁桃体肿大消退时间和肺啰音消失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IgM、IgA、IgG和25-(OH)D3水平均有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联合匹多莫德治疗能显著提高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作者:廖志辉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从痰论治心血管疾病浅述

    从痰的概念、诊断标准等切入痰证简要,并从痰证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关系,从痰论治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等常见病症依据,论述如何选用常见化痰药物等.

    作者:姚耿圳;徐慧;邹旭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红花注射液联合法舒地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联合法舒地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法舒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动脉收缩压(SPAP)、肺动脉舒张压(DPAP)、平均肺动脉压(MPAP)均减低,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升高,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降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PR)、D-二聚体(D-dimer)水平降低,肺功能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更明显,总有效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红花注射液联合法舒地尔治疗能降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肺动脉高压,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欧阳劭;陈伟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小儿营养不良的健康保健方法浅谈

    目的:研究小儿营养不良的健康保健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到2017年5月期间于德庆县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营养不良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健康保健措施.比较两组患儿营养不良的治疗效果,对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不良饮食习惯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营养不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饮食习惯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儿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营养不良治疗中结合有效的健康教育与保健方法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营养不良症状,促使其不良饮食习惯的改变,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谢水霞;谭招鹏;林永梅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胺碘酮静注治疗老年重度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胺碘酮静脉注射在临床治疗老年重度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郁南县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4例老年重度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48 h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射血分数(EF)、心脏指数(CI)以及E峰与A峰比值(E/A)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老年重度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律失常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梁锦红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颈椎后路手术治疗对颈椎退变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颈椎后路手术治疗寰枢椎脱位对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寰枢椎脱位患者分为两组:A组(32例)行寰枢后路融合术,B组(30例)行枕颈后路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颈椎相邻节段的活动度及手术前后的椎间隙高度变化等情况.结果:两组术后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明显提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的S值明显降低,与A组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术后的C2-7角无明显变化,B组明显减小,A组术后的C2-3活动度明显大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手术治疗寰枢椎脱位对颈椎退变的影响较小,相比枕颈后路融合术,寰枢后路融合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颈椎退变风险更低,退变程度更轻,临床应用优势更为显著.

    作者:朱文刚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目标管理对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围手术期的效果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对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73例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按照常规管理方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目标管理方式对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前和护理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1)与护理前比较,观察组SAS护理后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目标管理对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围手术期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的满意度,有利于缓解焦虑的情绪.

    作者:伍卉君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再灌注损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再灌注损伤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脑系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溶栓治疗的同时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PR)、神经特异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hs-CPR、NSE水平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能降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的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缓解患者的神经症状.

    作者:言洁;夏志高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下肢静脉血栓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下肢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博罗县人民医院接诊的60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经手术探查证实为下肢静脉血栓,并对其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综合分析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结果,计算诊断准确率.结果:60例患者中共有59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结果和手术探查的结果相符,诊断准确率98.33%,其中下肢静脉完全阻塞者23例、部分阻塞者有11例,中央型血栓有13例、周围型血栓16例、混合型血栓有30例,部分再通者有12例、少部分再通者有13例.结论:对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积极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法,既有助于提高其病情诊断的操作性与准确性,又能清楚显示患者血栓阻塞的程度和范围,并为其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叶晓颖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替吉奥胶囊同步放疗序贯化疗对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目的:分析替吉奥胶囊同步放疗序贯化疗治疗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瘤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林州市肿瘤医院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90例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瘤患者,并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单纯放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替吉奥胶囊同步放疗序贯化疗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胶囊同步放疗序贯化疗治疗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瘤具有显著效果,能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张中祥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100例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部位引流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部位引流量、术后VA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从而改善术后疼痛情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钟锦明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黄芪建中汤加昧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新郑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为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采用中药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奥美拉唑、果胶铋联合阿莫西林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67.8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效果良好,患者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明显缓解.

    作者:王振滔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纳洛酮与醒脑静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索纳洛酮与醒脑静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纳洛酮和醒脑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分析比较两者患者临床疗效、迟发性脑病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昏迷时间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6.7%)高于对照组(7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迟发性脑病发生率0.0%、病死率1.7%比对照组6.7%、6.7%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住院时间(2.1 ±0.5)d、昏迷时间(5.4±1.1)h比对照组的(4.8±1.4)d、(11.8±3.3)h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与醒脑静联合高压氧能够有效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能够降低迟发性脑病发生率和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和昏迷时间.

    作者:苏楠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氧气驱动雾化联合抗感染治疗小儿肺炎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肺炎患儿应用氧气驱动雾化联合抗感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症状改善情况.方法:选取东莞市石排医院收治的肺炎患儿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接受抗感染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行氧气驱动雾化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相关临床指标数据变化情况.结果:相比于参照组,研究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患儿的临床症状如咳嗽、咳痰及肺部啰音等相关指标消失时间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患儿除了接受抗感染治疗以外还要进行氧气驱动雾化治疗,两种方法联合应用能够提高其临床效果,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作者:丘小其;何念晖;梁启慧;郭利美;易仟仞;肖永威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严重创伤患者予以大量输血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68例严重创伤患者,依据输血量的不同进行分组,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参照组患者予以少量输血,观察组患者予以大量输血,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输血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输血1d后治疗总有效率、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等指标与参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大量输血应用在严重创伤患者中疗效显著,此时需要及时监测凝血功能,防止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焦震华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品管圈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消毒供应中心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为单位组圈,按QCC七大手法实施各项活动,应用各种改善手法解决工作现场、管理及科室文化等各方面问题,周期性QCC为主,每期结束进行总结.以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管理制度、各项指标的发生率、临床科室人员及手术室的满意度等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活动实施后,不良事件R1、R2、R3、R4、R6及总不良事件发生数均显著低于实施前,经卡方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实施后,临床科室、手术室人员对消毒供应中心满意度与活动实施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CC管理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中,有利于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持续改进工作质量,有利于提升临床科室及手术室工作人员满意度,提升医院运作效率.

    作者:巫秀珍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血糖控制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分析血糖控制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按照血糖控制情况将汕头市潮阳区妇幼保健院2012年8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98例GDM孕妇分为血糖控制不良(A组)和血糖控制良好(B组)两组,同期选取5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A组、B组、对照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A组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巨大儿、早产儿、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对照组孕妇、胎儿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控制对GDM孕妇的妊娠结局有着积极影响,血糖控制良好有助于保障母婴安全.

    作者:陈奕丹 刊期: 2017年第22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