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补肾壮骨汤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翁茂鉴;劳泽辉

关键词:补肾壮骨汤,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骨密度, 骨矿含量
摘要:目的:探讨补肾壮骨汤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8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接受补肾壮骨汤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后,总有效率、骨密度和骨矿含量等指标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接受补肾壮骨汤治疗,具有较为满意的效果,且有助于其骨密度和骨矿含量的改善.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并发早发型重度先兆子痫对母儿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慢性高血压并发早发型重度先兆子痫对母儿影响的结局.方法:选择曾在本院治疗的173例早发型重度先兆子痫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孕妇分娩后母儿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经产妇的比率及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并发症各指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围生儿并发症指标中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高血压并发早发型重度先兆子痫患者而言,通过严密监测孕妇生理状况,采取积极有效的院内治疗措施,不会增加母儿的不良结局.

    作者:聂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莫沙比利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莫沙比利与瑞巴派特联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莫沙比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莫沙比利与瑞巴派特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莫沙比利联合瑞巴派特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减少未知疾病复发的风险,且不良反应极低.

    作者:吴舫;窦艳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背带式子宫缝合术对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背带式子宫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产后出血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本院66例剖宫产术产后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背带式子宫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止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产后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剖宫产术产后出血患者选择背带式子宫缝合术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疗效,达到及时止血的目的,减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背带式子宫缝合术具备极高的应用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卢楚红;陈慧霞;尹玲英;黄秋虹;张兵;彭思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瘢痕子宫下段肌层厚度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临产后瘢痕子宫下段肌层厚度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门诊接诊并住院的妊娠妇女,其中312例为瘢痕子宫孕妇,将其设为瘢痕组,并抽取305例非瘢痕子宫孕妇,将其设为非瘢痕组.对两组孕妇4个妊娠阶段的子宫下段肌层厚度进行测量,4个妊娠阶段包括第11 ~ 13周、第22 ~ 24周、第30~32周、第38~40周.同时对其中38~40周的105例瘢痕子宫孕妇及100例非瘢痕子宫进行随访,了解其分娩主要采取的方式和过程.结果:在4个妊娠阶段中,瘢痕组和非瘢痕组的子宫下段肌层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阴道分娩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需要把握好剖宫产指征,综合考虑后选择适当的厚度进行阴道分娩.

    作者:何丽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妇科盆腔手术合并下肢静脉炎的防治对策

    目的:探究妇科盆腔手术合并下肢静脉炎的防治及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行妇科盆腔手术的1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发生下肢静脉炎37例为观察组.未发生下肢静脉炎77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的平均年龄、心血管疾病史和恶性疾病史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身体质量指数(BMI)、静脉曲张、糖尿病史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并下肢静脉炎78.6%的概率远高于良性肿瘤17.4%.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全身麻醉比例78.4%及淋巴清扫的比例3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全身麻醉比例49.4%及淋巴清扫的比例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盆腔手术的患者原发病采取积极的护理与治疗,手术操作熟练,缩短手术时间及麻醉时间,术后积极给予抗炎、抗凝、溶栓、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及护理.密切监测患者凝血功能.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穿弹力袜等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术后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梁宗夏;盛晓艳;孔元蓉;叶颖斐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低分子肝素钙对过敏性紫癜肾早期损害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临床过敏性紫癜肾早期损害患者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本院于2012年5月-2015年4月自愿参与调查的过敏性紫癜肾早期损害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意愿分成不同临床处理组,即:对照组(予开瑞坦、葡萄糖酸钙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比较两组患者疾病预后评估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预后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尿免疫球蛋白G等指标变化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针对过敏性紫癜肾早期损害患者行低分子肝素钙疗法作用显著,可延缓病情发展,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顾小慧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缺血修饰白蛋白早期诊断急性心肌缺血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使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早期诊断对急性心肌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患者400例以及100例正常者,分为5组,上述5组患者使用白蛋白钴结合试验方法检测,检测项目为血浆IMA水平、心脏肌钙蛋白I水平及心电图.结果:在临界值等于0.45 ABSU的时候,IMA检测具有佳的正确诊断指数、阴性预测值、敏感性、特异性.综合征组、高压组、心肌炎组、胸痛组的IM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在阳性率方面,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使用IMA早期诊断可以取得非常显著的诊断效果,在急性心肌缺血患者诊断过程中发挥着显著作用.

    作者:黄中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老年人结肠息肉临床及病理特征探析

    目的:探析老年人结肠息肉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结肠息肉患者160例作为老年组;选取同期60岁以下的结肠息肉患者160例作为中青年组.将两组患者结肠息肉的特点、临床表现、部位等进行分析.结果:在320例患者中,左半结肠患病率明显高于右半结肠(P<0.05);腺瘤性息肉的患病率高于其他类型息肉;老年人发病率为45%,明显高于青年的20% (P<0.05);老年结肠息肉患者中,有55%的老年患者有血便或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结论:老年人结肠息肉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中青年,发病临床症状主要为血便或大便隐血阳性,易发部位为左半结肠,所以老年人在检查结肠息肉时,尽量检查全肠,降低漏诊率,减少结肠癌的发生.

    作者:李胜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复方斑蝥胶囊联合化疗在晚期肺癌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复方斑螯胶囊联合化疗在晚期肺癌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接收治疗的晚期肺癌患10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化疗的基础上应用复方斑蝥胶囊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毒副作用发生率、治疗后的功能状态评分(KPS)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总缓解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晚期肺癌患者的常规临床化疗过程中,联合复方斑蝥胶囊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总缓解率及治疗后KPS体力评分.

    作者:梁亚海;刘美莲;周金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肝胆外科中损伤控制性手术的运用

    目的:探究肝胆外科中损伤控制性手术的运用,以便提高手术安全,更好的应用于临床实践中.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1月一2015年4月接诊的60例肝胆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实施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方法,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的7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粘连性梗阻的概率为6.6%,发生肺部感染的概率为10%,对照组患者分别为13.3%、2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胆损伤患者在治疗中实施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价值,可以提高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显著降低风险,避免相关并发症的产生.

    作者:李文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ICU严重呼吸衰竭患者不同气管插管方法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严重呼吸衰竭患者不同气管插管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诊治的ICU严重呼吸衰竭患者中抽取88例作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患者在支气管镜引导下采取经鼻气管插管方法搭建人工气道,对照组患者则在喉镜引导下采取经口气管插管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后生命体征变化、首次插管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55%(2/44),首次插管成功率为100.00%(44/44),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是20.45%(9/44),首次插管成功率是79.55%(35/44).观察组气管插管后的心率、呼吸频率、舒张压和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首次插管成功率和插管后生命体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经口气管插管方法,ICU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应用经鼻气管插管的并发症较少,首次插管成功率较高,且生命体征变化较小.

    作者:柏萃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儿童错(牙合)畸形64例早期矫治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的必要性及早期矫治方法,为提高儿童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64例错(牙合)畸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进行早期矫治,分析对错(牙合)畸形患儿进行早期矫治的必要性,并观察早期矫治方法对64例患儿的矫治效果.结果:本研究中的64例错(牙合)畸形患儿经相应矫治治疗及不良口腔习惯辅助矫治后,避免了功能损害性咬合障碍的出现,矫正了患儿发育不良的骨骼畸形,改善了患儿的颅面(牙合)功能及美观.结论:对于错(牙合)畸形儿童应进行早期矫治,并在矫治过程中遵循阶段性原则.

    作者:周崇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药物流产者怀孕时间与药物剂量关系探讨

    目的:探究怀孕时间与药物流产剂量的关系,以达到提高药物流产水平的目的,以便更好的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方法:随机抽取本站从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接诊的100例药物流产孕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使用小剂量的复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大剂量的复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比较观察两组药物流产孕妇的实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引产成功率为98%,对照组引产成功率为86%,观察组孕妇的引产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流产孕妇晚期药物流产的成功率低于早期药物流产的成功率(P<0.05);两组孕妇的总体满意度分别为100%和90%,观察组孕妇的满意度明显高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物流产孕妇中使用小剂量的复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价值,不但可以提高孕妇的引产成功率,而且能够显著降低风险,避免相关后遗症的产生.

    作者:段发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术后发热疗效观察

    目的:在术后发热患者中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入院的76例术后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用利巴韦林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相关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37%)以及相关治疗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用于术后发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姚乐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老年糖尿病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2例,随机均匀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主要进行常规格列美脲及诺和灵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主要进行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研究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情况.结果:在患者血糖和胰岛功能改善情况上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在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上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患者后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较大.

    作者:刘继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及其血压控制效果

    目的:分析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及血压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中心辖区内管理的120例高血压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实行自我管理,对照组实行高血压三级管理.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结果:管理后,观察组的收缩压为(129.33±1.24)mmHg,舒张压为(85.91±0.66)mmHg.对照组的收缩压为(140.56±1.24)mmHg,舒张压为(91.21±0.63)mmHg.两组管理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我管理模式对社区内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

    作者:赵辰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浅谈

    功能性便秘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工作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在西医治疗中通常采用灌肠治疗或者采用泻药,虽然可以缓解病情,但其副作用较大,并给后期治疗带来较大的难度.与西医治疗便秘相比,中医在治疗功能性便秘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不仅副作用小,且可以对患者的体质进行调理.尤其近些年中医的快速发展,在治疗便秘方面更是如此.本文探讨了便秘的发病机理,提出了治疗方法,希望对相关医护工作者有所帮助.

    作者:朱正海;王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不同麻醉方式的比较

    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不同麻醉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外科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将其分为A、B、C3组,3组患者均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其中,A组行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B组行静息全麻,C组行硬膜外阻滞联合静息全麻,比较分析3组患者不同时点观察指标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组患者麻醉前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气腹10 min、60 min后SBP和DBP水平均明显高于C组(P<0.05),A组患者放气20 min后SBP和DBP水平均明显低于B、C两组,且3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临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息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是一种相对有效且安全的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麻醉方法.

    作者:温迎春;周康华;付朝文;向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分析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Ns.)的临床病理.方法:随机抽取GEP-NENs患者55例,对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予以分析.结果:肿瘤原发部位为直肠、胰腺、胃、阑尾、十二指肠、结肠及输卵管.78.2%为非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NENs),21.8%为功能性NENs.内镜检出率为97.6%,见黏膜溃疡、隆起或出现菜花状赘生物.G1级50.9%,G2级32.7%,G3级16.4%.神经内分泌瘤(NET)为76.4%,神经内分泌癌(NEC)为20.0%,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MANCE)为3.6%.结论:消化道任何部位均可发生GEP-NENs,应采取病理诊断确定.

    作者:李胜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布地奈德与沙丁胺醇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布地奈德与沙丁胺醇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布地奈德与沙丁胺醇联合雾化吸入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咳嗽、胸闷、气促、哮鸣音等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与沙丁胺醇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取得显著效果,可改善患者肺部功能.

    作者:张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