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瑞平;张文静;曾桂珍
目的:观察无痛肠镜检查的患者麻醉深度监测中心率变异性(HRV)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及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择广东医学院附属台山医院择期静脉全身麻醉下肠镜检查患者60例,均为ASA Ⅰ或Ⅱ级,分别记录患者诱导前(T0)、开始进镜时(T1)、进入结肠脾曲(T2)、结肠肝曲(T3)、回盲部(T4)、清醒即刻(T5)6个时段无创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记录BIS、HRV以及其它相关指标,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麻醉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与T0比较明显降低,到T4时回升并平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0的BIS在93附近,诱导后进入麻醉状态忽然下降(P<0.05),之后在停药后在(56.06±14.27)附近波动,T5时在(79.63±13.86)附近,与诱导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0时HRV值基本位于60附近,诱导后明显下降(P<0.05),之后趋于平稳,从入镜时至T5的HRV为(45.25±6.86)~(58.31±9.24);HRV和BIS显著相关(r=0.792,P<0.05)结论:在无痛肠镜麻醉中HRV与BIS在监测麻醉深度时变化趋势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孙春红;容英旋;温涛;唐志航;张裕丰;王海玲;张良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了解输血前4项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在预防输血相关感染性疾病的作用.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受血者输血前血液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艾滋病病毒(HIV)抗体、丙肝病毒(HCV)抗体及梅毒(TP)抗体4项血清学指标检测分析.结果:本组3000例患者中,HBsAg阳性412例,阳性率为13.73%.抗HCV阳性81例,阳性率为2.7%.TP特异性抗体阳性14例,阳性率为0.47%,抗HIV抗体阳性3例,阳性率为0.10%.其中HBsAg、抗HCV双重阳性为15例,HBsAg、TP抗体双重阳性为1例.不同科室的患者均有输血相关病原学标志物检出,HBsAg、抗HCV遍布于各科室,检出率较高;HBsAg、抗HCV阳性患者主要集中在消化科和感染病科,抗HCV阳性多为输血次数多,透析患者.抗HIV抗体、TP特异性抗体阳性者多集中在性乱和吸毒人群.结论:部分患者在输血前已感染相关传染性疾病,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可以有效预防输血相关传染病的传播和进一步感染,大限度减少临床输血风险.
作者:吴少梅;杨志钊;陈炎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在治疗免疫性不孕抗体阳性患者中使用自拟中药消抗灵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珠海市妇幼保健院接诊的不孕抗体呈阳性的139例女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自拟中药消抗灵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服药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病情改善状况.结果:连续服药2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自拟中药消抗灵治疗免疫性不孕抗体阳性患者效果显著.
作者:王璐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与β2微球蛋白(β2-MG)的水平在窒息新生儿早期肾功能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足月窒息新生儿重度组50例和轻度组40例,足月正常新生儿50例做对照组,对3组新生儿血清胱抑素C和β2-MG的水平进行检测并与血清尿素氮肌酐水平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水平仅重度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窒息组的血清尿素和肌酐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胱抑素C与β2-MG的水平重度组与轻度组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新生儿窒息程度与血清胱抑素C与β2-MG的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血清胱抑素C与β2-MG水平可以作为窒息新生儿肾功能早期损伤诊断的敏感指标.
作者:王定保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研究血常规检查过程中血涂片镜检作用及筛选条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黔南州人民医院检验科收录的350例患者资料,按照随机抽样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单一进行镜检标本筛选,观察组在镜检标本筛选基础上进行血细胞分析,各175例,其在年龄、病症、样本等方面无差异性;根据检查结果,对血检异常患者2次检验,利用血涂片镜检查做进一步分析,再详细计算全自动血检仪假阳性百分比率,两组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本次350例分组检查中,观察组血常规异常28例,异常率16%,其中,血涂片镜检中,17例确诊异常,此组血常规检查异常的假阳性率60.7%.结论:血液分析仪检查之后,可适当用血涂片镜检实施二次确诊,进一步提高标本检查的准确率.
作者:蒙瑜;蒋强;莫友琼;严棘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复合体温干预对胸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保温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1月龙川县人民医院经胸腹部手术治疗患者60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复合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给予常规保温干预,复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复合体温干预,采用常规体温计测量所有患者手术前、手术开始后25、50、75 min的口温,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各时点口温和术后寒战发生的情况.结果:复合组患者手术开始后各时点口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复合组患者术后寒战发生率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复合体温干预可有效提高胸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保温效果,有利于维持患者术中体温稳定,减少术后寒战的发生.
作者:黄小玲;魏伟华;张秀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研究焦虑及抑郁的孕妇做胎心监护同时聆听五行音乐来降低胎心监护假无反应型的效果.方法:对孕妇孕33 ~ 37周胎心监护评分≤8分者,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检测,将SAS常模值大于(29.78±0.46)分者及SDS常模值大于(41.88±10.57)分者选为观察对象,做胎心监护同时聆听五行音乐,比较聆听音乐前后胎心监护评分≤8分者情况.结果:对孕33 ~ 37周孕妇抑郁及焦虑者做胎心监护同时聆听五行音乐,明显减少胎心监护检测数据的假无反应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33~37周孕妇有抑郁及焦虑者做胎心监护同时聆听五行音乐,能明显减少胎心监护检测数据的假无反应型,有效降低医生“过度诊断”及不必要的产科干预.
作者:田冬梅;何碧茹;李嘉蔚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浅表器官疾病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116例来安岳县中医医院就诊的浅表器官疾病患者采用超声诊断.结果:116例患者中所患有乳腺及甲状腺疾病者较多,但其诊断的检出率也较优,其中乳腺增生、乳腺癌、亚急性甲状腺炎、乳腺纤维瘤和甲状腺癌的检出率100%.结论:高频超声诊断浅表器官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雷祖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自拟稳糖汤治疗2型糖尿病脾肾阳虚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70例2型糖尿病脾肾阳虚证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分为A、B两组,各35例,B组患者实施基础治疗,A组患者在B组的基础上应用自拟稳糖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等均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自拟稳糖汤治疗2型糖尿病脾肾阳虚证患者,能够有效稳定血糖,改善中医证候积分.
作者:林聪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析患者术前访视及术后回访的实施意义.方法:抽选2013年5月至2014年7月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02例,用随机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术前访视及术后回访.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及肾上腺素水平变化情况,比较护理满意率.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前30 min、术后3d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肾上腺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干预组SDS评分及肾上腺素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3d肾上腺素水平较术前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总满意率82.35%与对照组62.75%比较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患者给予术前访视及术后回访能显著降低患者不良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且护理满意度高.
作者:王文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对人性化护理干预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广州市正骨医院接受治疗的126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两组均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的手术室护理.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AS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80.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
作者:江翠金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对苯巴比妥与地西泮联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价值进行观察分析.方法:86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均为随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按随机数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给予观察组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治疗,给予对照组仅应用苯巴比妥治疗.结果:观察组惊厥控制时间(11.05±2.65)min短于对照组的(15.36±4.87)min[P<0.05);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90.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1%(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4.7%以及复发率6.9%等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6%与34.9% (P< 0.05).结论:应用苯巴比妥与地西泮联合法治疗热性惊厥患儿,可有效缩短患儿惊厥控制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率与复发率.
作者:陈小元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拜阿斯匹林联合护理干预在预防脑梗死再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脑梗死再发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拜阿斯匹林联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拜阿斯匹林),每组80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脑梗死再发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年后,治疗组患者脑梗死再发率3.75%明显低于对照组1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拜阿斯匹林联合护理干预在预防脑梗死再发中优于单用拜阿斯匹林.能有效降低脑梗死再发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古瑞平;张文静;曾桂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罗定市中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胃溃疡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西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1年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提高胃溃疡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作者:孔繁周;李建汉;岑成灿;黎海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支架管在泌尿外科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安顺市平坝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患者,对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输尿管支架管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输尿管支架管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并分析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肾积水症状均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幅提高,患者的恢复较为良好.术后,有90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45.0%.其中,膀胱刺激症状所占比例高,占17.5%,其次是血尿,占16.3%,然后是腰酸背痛、结石梗阻及尿逆流.结论:输尿管支架管在腔内泌尿外科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患者术后易发生并发症,因此在术中及术后应加强并发症防治.
作者:向双庆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应用在社区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广州市天河区冼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72例,将患者随机平均分配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预见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护理效果总有效率以及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护理效果总有效率以及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观察发现,临床上应用居家护理可有效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沈小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门诊药房的人性化药学服务工作开展临床效果.方法:正安县人民医院在2015年7月至2015年11月对门诊西药房采用人性化药学服务培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对策,观察实施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调查100人,发现投诉例数21例,满意评分为76.4分.开展工作后调查102人投诉人数为2例,满意评分为93.5分.对比开展工作前后上述临床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上所述,开展门诊药房的人性化药学服务工作培训对于工作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郑维强;雷恋;蒲旺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锁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山市中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锁骨骨折术后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5例,采用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护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干预.出院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随访半年,比较组间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1.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优质护理干预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87.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锁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护理中,可以拉近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及依从性,从而改善临床疗效及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水平.
作者:杨燕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与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康复医学科收治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40例,给予患者针刺与康复训练结合治疗;采用Fugl-Meyer运动积分法(FMA)与功能独立性评分(FIM)分析患者运动功能与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患者接受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后,FMA评分与FIM积分均显著提高,治疗1月后>治疗前,治疗3月后>治疗前,治疗3月后>治疗1月后,且各时段分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接受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后,其运功功能与活动能力均得到改善,且随着治疗时间的不断延长,临床疗效愈加明显.
作者:李国燕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研究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方法并进行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接收的50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确定患者骨折类型及手术情况、内固定方法,并且随访其后续疗效.结果:通过术后7~ 12个月的随访得知,50名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期为10个月,仅有4位患者出现伤口感染,经过二次手术,伤口也得到良好愈合.按照Kolmenrt股骨远端功能评定标准,1年后患者中达到优的有31例,良13例,可6例,差没有,与术后半年的7例、22例、19例、2例相比,术后1年患者功能恢复的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内固定方法,能大限度地获得骨折复位和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张民兴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