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对输血相关传染病的预防作用

吴少梅;杨志钊;陈炎英

关键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 输血相关传染病, 酶联免疫吸附法
摘要:目的:了解输血前4项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在预防输血相关感染性疾病的作用.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受血者输血前血液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艾滋病病毒(HIV)抗体、丙肝病毒(HCV)抗体及梅毒(TP)抗体4项血清学指标检测分析.结果:本组3000例患者中,HBsAg阳性412例,阳性率为13.73%.抗HCV阳性81例,阳性率为2.7%.TP特异性抗体阳性14例,阳性率为0.47%,抗HIV抗体阳性3例,阳性率为0.10%.其中HBsAg、抗HCV双重阳性为15例,HBsAg、TP抗体双重阳性为1例.不同科室的患者均有输血相关病原学标志物检出,HBsAg、抗HCV遍布于各科室,检出率较高;HBsAg、抗HCV阳性患者主要集中在消化科和感染病科,抗HCV阳性多为输血次数多,透析患者.抗HIV抗体、TP特异性抗体阳性者多集中在性乱和吸毒人群.结论:部分患者在输血前已感染相关传染性疾病,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可以有效预防输血相关传染病的传播和进一步感染,大限度减少临床输血风险.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手术期多元护理模式探讨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手术期的多元护理模式.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的茂名市茂南区人民医院进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的患者128例,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多元的护理模式.围手术期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多元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应用中,应用多元护理模式,护理效果佳.

    作者:谭姗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CA125在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及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CA125在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肺癌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抽选25例结核杆菌检测阳性的肺结核患者,3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与20例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为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入院治疗,对所有患者的CA125水平进行检测,同时检测患者其他指标,调查3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结核性胸膜炎患者CA125水平(68.9±12.5)kU/L,明显高于肺癌组的(51.8±12.4)kU/L,而肺癌组患者的CA125水平明显高于肺结核组的(25.9±8.3)k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核性胸膜炎组CA125阳性率高,为70.0%,明显高于肺癌组的20.0%,肺癌组又明显高于肺结核组;肺癌组患者C11阳性率高,为45.0%,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肺癌患者体内的CA125水平存在差异,CA125能够对3种疾病进行鉴别.

    作者:李桂凤;王黔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原因分析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患病率每年都在升高.CKD发展到后可成为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其中心血管疾病的并发症为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第一位死亡原因.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目前全球范围内针对尿毒症患者使用广泛血液净化治疗方法.本文就MHD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原因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以及近年来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何国枢;何永成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加强护理干预对ICU谵妄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对重症监护室(ICU)谵妄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5年6月汕头市中心医院确诊治疗的ICU谵妄患者64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加强护理干预,应用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估患者生理健康水平,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病情况、ICU住院时间和住院前、出院后生理健康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75%、71.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平均ICU住院时间、出院后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对ICU谵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缩短ICU住院时间,有利于提高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

    作者:刘玉英;陈素芝;曾晓洁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拜阿斯匹林联合护理干预在预防脑梗死再发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拜阿斯匹林联合护理干预在预防脑梗死再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脑梗死再发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拜阿斯匹林联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拜阿斯匹林),每组80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脑梗死再发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年后,治疗组患者脑梗死再发率3.75%明显低于对照组1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拜阿斯匹林联合护理干预在预防脑梗死再发中优于单用拜阿斯匹林.能有效降低脑梗死再发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古瑞平;张文静;曾桂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阳江市阳东区人民医院手术室在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理念进行护理,观察组采取人性化管理理念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差错、护理纠纷合计情况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77.14%,并发症发生率2.9%明显低于对照组1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差错、护理纠纷合计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8.6%.对照组满意度为87.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在护理管理上行人性化管理理念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质量,增加患者对护理满意度.

    作者:谭志好;许小贞;梁安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广州市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以随机数字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中医疗法,观察组基于中医疗法的基础上,采用西医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73.3%对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明显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选择,中西医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中西医结合疗法比单纯中西医疗法具有更明显的疗效,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2种不同治疗方法的适应证,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方可保证治疗的佳效果.

    作者:马韧凯;曹国相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安列克注射液预防剖宫产术与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目的:总结安列克注射液用于剖宫产术与产后出血预防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恩平市人民医院行剖宫产术分娩的产妇共110例,对其进行分组:治疗组(57例,施以安列克注射液)、常规组(53例,施以缩宫素),对两组产后出血预防临床效果进行对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产时出血量(220.6±20.45)mL、24 h产后出血量(20.1±10.1)mL、产后出血发生率7.02%均优于常规组产时出血量(270.8±15.59)mL、24 h产后出血量(26.7±16.2)mL、产后出血发生率26.4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列克注射液在剖宫产术与产后出血预防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改善患者病情,且该药的安全性较好.

    作者:吴慕仪;甄妙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无痛肠镜患者麻醉深度监测中心率变异性与脑电双频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无痛肠镜检查的患者麻醉深度监测中心率变异性(HRV)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及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择广东医学院附属台山医院择期静脉全身麻醉下肠镜检查患者60例,均为ASA Ⅰ或Ⅱ级,分别记录患者诱导前(T0)、开始进镜时(T1)、进入结肠脾曲(T2)、结肠肝曲(T3)、回盲部(T4)、清醒即刻(T5)6个时段无创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记录BIS、HRV以及其它相关指标,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麻醉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与T0比较明显降低,到T4时回升并平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0的BIS在93附近,诱导后进入麻醉状态忽然下降(P<0.05),之后在停药后在(56.06±14.27)附近波动,T5时在(79.63±13.86)附近,与诱导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0时HRV值基本位于60附近,诱导后明显下降(P<0.05),之后趋于平稳,从入镜时至T5的HRV为(45.25±6.86)~(58.31±9.24);HRV和BIS显著相关(r=0.792,P<0.05)结论:在无痛肠镜麻醉中HRV与BIS在监测麻醉深度时变化趋势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孙春红;容英旋;温涛;唐志航;张裕丰;王海玲;张良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粉尘螨滴剂”脱敏治疗应用于儿童过敏性哮喘的疗效评估

    目的:深入探讨在儿童过敏性哮喘的治疗中,“粉尘螨滴剂”脱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东莞莞城医院2008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40例过敏性哮喘儿童,采用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加入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脱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血清特异性抗体、肺功能指标及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过敏性哮喘的治疗中加入“粉尘螨滴剂”脱敏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郭月婵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一级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作用

    目的:探讨一级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作用,提高康复护理服务水平,以便更好的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方法:选取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脑外科从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有计划地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康复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在进行康复治疗的同时结合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药物使用剂量和药物品种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一段时间后的实际临床效果.对患者进行Barthel以及Fugl-Meyer评分,并比较评分结果.结果:进行一段时间的康复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以及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的总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及其家属的总体满意度分别为100%和83.3%,观察组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实施有计划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具有重要意义,不但能够使患者康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还能显著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陈康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临床微生物学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临床微生物学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以及维护群众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与国外相比,我国临床微生物学的发展较滞后,人们对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作者就目前临床微生物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韦海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CT复查在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CT复查在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DTICH)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7月东莞市石碣镇医院确诊治疗的DTICH患者3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飞利浦16排螺旋CT进行检查和给予脑内迟发型血肿清除术治疗,首次CT检查在外伤后0.5 ~3.0h进行,CT复查在外伤后12 ~ 72 h,统计分析两次CT表现特点.结果:所有患者首次CT检查时未发现脑内血肿征象,其中CT表现特点为灰白质不清的低密度影17例、局部轻度脑占位效应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1例、硬膜下血肿7例、硬膜外血肿2例;所有患者CT复查时均出现脑内血肿,其中CT表现特点为额叶血肿20例、颞叶8例、顶叶3例、枕叶3例.结论:DTICH患者脑内血肿发发生较晚,脑外伤发生后首次CT检查时发现灰白质不清的低密度影、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可通过CT复查提高诊断DTICH的准确性.

    作者:刘奕仕;黄冬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人性化护理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0月龙川县妇幼保健院确诊治疗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136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68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护理组产妇在此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统计分析所有产妇产后出血、子痫发生和护理满意情况.结果:护理组产妇产后出血、子痫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组和对照组产妇护理满意率分别为88.24%、72.06%,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有效减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产后出血及子痫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程度,有利于提高对产妇的护理质量.

    作者:叶秀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疗效,为后期临床剖宫产术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80例采剖宫产术的产妇,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单纯硬膜外麻醉(EA),观察组产妇给予腰硬联合麻醉(CSEA).观察两组产妇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为(3.8±0.9)min、局麻用药量为(7.2±2.0)mg、麻醉有效率为98.1%,对照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为(12.5±1.2)min、局麻用药量为(14.5±3.3)mg、麻醉有效率为9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EA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治疗有显著疗效.

    作者:杨兴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在治疗良性乳腺肿物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在治疗良性乳腺肿物中的应用及手术指征.方法:选取2011年至2015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行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切除乳腺肿物的246例患者,将两组患者依据肿物大径进行分类,分为肿物大径>3cm组与肿物大径≤3 cm组,对比两组患者肿物完整切除率.结果:肿物大径≤3 cm组的完整切除率为98.5%,肿物大径>3cm组的完整切除率为75.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在切除良性乳腺肿物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需对手术指征有较好把握.

    作者:廖铭兴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2在揭西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4例,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各42例.观察组均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均给予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资料效果差异,同时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平均视力比术前均有明显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眼压、前房深度及前房角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能有效降低患者眼压,提升患者视力水平及前房深度,患者术后安全性高.

    作者:邹良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二仙龙牡汤治疗亚健康失眠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二仙龙牡汤治疗亚健康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重庆市沙坪坝区青木关医院2014至2015年收治的亚健康失眠患者156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采用二仙龙牡汤(自拟方)治疗,对照组76例采用佐匹克隆+黛力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睡眠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睡眠指标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二仙龙牡汤治疗亚健康失眠,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状态,停药后复发率低.

    作者:谭千凤;晋献春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对疤痕子宫行人工流产术的影响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疤痕子宫行人工流产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贵州航天医院行人工流产术的51例疤痕子宫妊娠产妇,并将产妇按照入院顺序划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护理结束后记录两组产妇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状发生情况,通过实践对比的方式分析护理干预对疤痕子宫行人工流产术的影响.结果:对照组产妇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84.00%,并发症状发生率为12.00%;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6.15%,并发症状发生率为3.85%.观察组产妇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与并发症状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疤痕子宫行人工流产术的影响较大,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需要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于其中,更加关注产妇的实际临床感受,提升产妇的临床护理综合满意度.

    作者:毕云凤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浆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病,它会引起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成人中引起视觉功能障碍及视觉缺失的主要原因.本文作者描述并严格评估了几种关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血浆生物学标记物.笔者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血浆生物标志物的探索有很大的空间.

    作者:王毅欣;梁真;窦晓燕 刊期: 2016年第17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