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观察及急诊诊治方法探讨

张世文

关键词: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急诊诊治方法, 血浆置换
摘要:目的:分析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观察,探讨急诊诊治的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1日13例兴宁市人民医院确诊接收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分析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症状,探讨急诊诊治的方法.结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临床表现比较明显,容易出现头晕、头痛、麻木、嗜睡、反应迟钝、四肢抽搐等现象以及一些异常的神经症状,并且常规的血液检查部分计数出现异常,本文作者选取血浆置换为主要治疗手段,通过治疗后患者血液检查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达到76.9%,疗效十分显著.结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需要早发现早治疗,对于患者进行科学合理、密切地临床观察,血浆置换治疗对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显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功能和心律失常的影响

    目的:探究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对患者左心室功能和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重庆市渝北区中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76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临床药物治疗,观察组38例患者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前后患左心室功能和心律失常患者5年内的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连续性血液净化与药物治疗后有21例患者治疗显效,总有效率为97.4%.且治疗后发现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心室负荷降低,心律失常的症状有明显缓解和改善,5年内观察组患者生存率81.1%明显高出对照组63.2%.结论:对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药物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左心室射血功能,降低患者心室负荷,对改善患者的心律失常的症状,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妮颖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依达拉奉联合化痰通络方对脑梗死患者血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复发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化痰通络组方对脑梗死患者血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河北燕达医院收治96例合并有高血脂症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在脑梗死常规治疗上予以化痰通络方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分别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后的血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复发率.结果:(1)在治疗后各相应时间段治疗组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对照组及治疗前均明显较低,在治疗9个月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6个月、9个月后,两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较治疗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治疗至9个月时,对照组脑梗死复发率16.7%明显高于治疗组4.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化痰通络方治疗脑梗死不仅能明显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减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还大大降低脑梗死患者的复发率.

    作者:王鹏飞;岳新颖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妇产科术后腹胀患者中医护理干预临床观察

    目的:系统地研究中医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术后腹胀患者中的研究价值.方法:选取中山市古镇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妇产科手术后腹胀患者,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中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其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满意度为96.7%,对照组为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术后腹胀患者中使用中医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腹胀症状,提高其满意度.

    作者:周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Fibroscan在慢性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究在慢性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中肝脏瞬时弹性超声成像(FS)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阳江市公共卫生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肝病门诊及住院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200例,运用FS法对患者的肝脏硬度值进行检测,同时对于患者的肝功能、血小板(PLT)水平和凝血指标等进行综合的检测,对患者进行肝脏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根据检测的结果绘制FS特性曲线,根据这条曲线可以计算患者在曲线下的面积(AUROC)和Stiffness值,并对其相关性做相应评估.结果:患者的肝脏Stiffness值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加重指标显著增加,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患者的Stiffness值8.05 kPa选为显著的肝纤维化的临界判断值,患者的敏感度60.5%,而特异度则是93.5%,阳性的预测值是95.02%,阴性的预测值是55.82%.而以患者的Stiffness值12.50 kPa选为显著的肝纤维化的临界判断值,患者的敏感度75.5%,特异度则是91.5%,阳性的预测值60.02%,而阴性的预测值是95.82%,患者的Stiffness值越高其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有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PLT等指标进行回归统计分析,发现在对患者的Stiffness值有明显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FS对于慢性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诊断效果准确率较高,对其肝纤维化以及肝硬化都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作者:莫思柏;罗贤鑫;陈廷宪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抽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于昆明市官渡区人民医院行尿液检验的患者14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70例.常规组给予尿常规进行检验,观察组给予尿沉渣进行检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取样时间、留取标本时间、获取结果时间、白细胞(WBC)、红细胞(RBC)、结晶、管型的阳性率、敏感度、特异度、检验正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取样时间(5.2±1.8)min、留取标本时间(6.1±1.4)min、获取结果时间(4.6±0.9)min与常规组取样时间(4.5±1.7)min、留取标本时间(6.3±1.2)min、获取结果时间(4.7±1.2)mi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WBC、RBC、结晶、管型的阳性率分别为90.0%、82.0%、80.0%、87.1%,明显高于常规组64.3%、52.9%、60.0%、5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敏感度、特异度、正确率95.1%、89.2%、92.2%,明显高于常规组75.5%、61.4%、7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液检验中需要结合尿沉渣与尿常规进行检验,可以有效提高结果检测的正确率,排除错误因素.

    作者:贾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舒适护理在产科应用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产后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录的60例产妇资料,按临床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于1个月后回访调查,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相比于常规护理,舒适护理满意度更高,本次观察组29例满意,仅1例剖宫产病况特殊,护理效果不理想;对照组25例满意,5例满意度较低;舒适护理用于产科有临床优势.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有助于提高产科护理效果.

    作者:韩华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基于全科医学理论的糖尿病患者社区综合干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于全科医学理论指导下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64例在广州市越秀区六榕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糖尿病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接受不同的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科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社区综合干预护理,不仅可以使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压、糖化血红蛋白和体质量得到明显的控制和改善,还可以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

    作者:刘立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采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1年2月至2016年3月中山市神湾医院就诊治疗的H型高血压患者150例,按入院时间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进行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血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组内比较改善明显(P<0.01);对照组治疗后SBP改善情况与治疗前组内比较改善明显(P<0.01).治疗组治疗后Hcy、IMT改善情况均优于治疗前(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改善明显(P<0.01).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压、血浆Hcy及IMT.

    作者:张柳攀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丝裂霉素C对复发性翼状胬肉术中与术后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复发性翼状胬肉术中与术后分别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复发性翼状胬肉需再次手术治疗的患者89例(89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自体结膜移植术,分别在术中、术后给予低浓度丝裂霉素C(0.15 9/L)辅助治疗.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翼状胬肉复发率.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为分别为A组6.7%、B组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随访,A组复发率为4.4%,B组复发率为6.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翼状胬肉术中、术后分别给与较低浓度(0.15 g/L)丝裂霉素C辅助治疗均可有效降低再次复发率,但术中给药较术后给药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作者:李世源;刘晓霞;杨铁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手术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哈尔滨市骨伤科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例,对其手术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中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9例,显效3例;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7例,显效2例;经腹入路腰椎间盘摘除术5例,显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结论: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及经腹入路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手段,术后患者疗效较好,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作者:施龙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莫西沙星联合克林霉素治疗对急性肺脓肿疗效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联合克林霉素治疗对急性肺脓肿疗效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12月普宁市华侨医院确诊治疗的急性肺脓肿患者50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沙星联合组和硝唑霉素组,每组25例,硝唑霉素组患者给予甲硝唑和克林霉素静脉滴注治疗,沙星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莫西沙星静脉滴注治疗,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沙星联合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硝唑霉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沙星联合组和硝唑霉素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联合克林霉素治疗可有效提高急性肺脓肿患者的治疗疗效和改善患者病情,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罗永灵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胸腔镜手术治疗凝固性血胸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胸腔镜手术治疗凝固性血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62例凝固性血胸患者,按照患者住院的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通过胸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开胸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和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23%、25.8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凝固性血胸经胸腔镜手术治疗,手术效果较佳,主要体现为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引流管留置时间短,并能减少患者术后住院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贾会军;许龙;王永亮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珠海市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负担研究

    目的:调查珠海市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发病、流行特点,分析疾病负担,为疾病防控、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提供指导.方法:筛选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珠海市肺炎监测点所获取完整资料的600例CAP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疾病情况、住院费用等信息,建立数据库,统计流行病学特点及经济学负担.结果:珠海市CAP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以≤5岁及≥60岁群体多见,发病季节以秋冬为主,以细菌及病毒感染多见,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为其常见病原体,患者医疗付费以自费居多;CAP患者直接医疗费用以住院总费用高,其次为门诊总费用;间接医疗费用以门诊及住院误工费为主,其次为请护工费用.结论:CAP高经济负担疾病,为降低其发病风险,必须制定系统化的免疫策略,强化呼吸道疾病筛查,提高医保普及率,加强对高危CAP群体的监测.

    作者:周勇;陈泽玲;王缃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磷酸肌酸与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小儿心肌炎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CP)、果糖二磷酸钠(FDP)在小儿心肌炎治疗中具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5例小儿心肌炎患者,采用奇偶数分为两组,其中CP组32例给予磷酸肌酸治疗,另FDP组33例给予果糖二磷酸钠,对比两组1个疗程后心肌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与临床疗效.结果: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肌肌钙蛋白T(cTnT)、乳酸脱氢酶-1(LDH-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指标,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疗程后,CK-M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TnⅠ、cTnT含量CP组较FDP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DH-1含量CP组显著高于FD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P组总有效率为93.75%,FDP组为93.9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心肌炎治疗中,果糖二磷酸钠与磷酸肌酸具均具有较高的临床效果,其中磷酸肌酸对心功能直接保护作用显著,果糖二磷酸钠对心肌改善效果更为显著,临床可视患儿症状表现进行选择.

    作者:汝桂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原发性高血压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原发性高血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单纯予以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予以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终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以及舒张压都比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联合西医治疗法,可以获得显著降压效果,有效改善患者各项指标.

    作者:刘冬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急性颅脑损伤CT征象分析及手术前后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CT征象分析及手术前后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东莞市塘厦医院收治的2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所有患者早期CT征象,同时对2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前后行头颅CT扫描及CT计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颅内血肿16例,软组织损伤4例,颅内血肿CT征象有颅骨内板下双凸透镜状、梭状密度增高影,内缘弧度及脑表现弧度相反,边缘光滑,无跨越颅缝,占位效应较轻;颅骨的颅缝明显增宽或骨皮质呈线样中断,同时双侧明显不对称;局限性颅盖骨向颅内破裂、凹陷;颅骨多发骨折和骨片的游离.软组织损伤CT征象为多个或单个点状、小片状以及条状低密度影,与常规脑梗死的CT表现无显著差异.20例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术后CT计分(3.50±0.82)分较术前CT计分(10.32±1.20)分显著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CT征象分析可及时准确反映出患者病情变化,手术前后的CT表现差异显著,CT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舒予静;潘永海;何荣业;林其健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中西药联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进行治疗的小儿支气管肺炎82例患儿作为分组观察对象,将其按照入院顺序进行分组,分为西药组和联合组,各41例.西药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联合组患儿则使用阿奇霉素联合中药方剂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症状改善时间、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指标.结果:联合组患儿的发热、咳嗽、肺部啰音等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49%,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7.56%,联合组明显优于西药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2%,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支气管肺炎使用中西药联合治疗可有效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安全用药价值较高.

    作者:肖奕青;王晴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年女性月经不调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年女性月经不调的疗效.方法:选取清远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妇科门诊就诊的月经不调青年女性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青年女性月经不调患者,临床上西药+中药联合用药疗效更佳,有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

    作者:邱雪玲;董秋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结节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索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方法,为进一步规范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回顾性分析深圳罗湖区人民医院在2010年9月至2015年9月行甲状腺结节手术患者378例的临床资料.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甲状腺微粒体抗体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同时结合抗体水平评价其对辅助诊断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意义.观察组按照其病理诊断类型,分为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组、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腺瘤组、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组3组,对发病年龄、术前TSH水平以及甲状腺结节钙化率和术前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率进行分析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出现了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结节性甲状腺结节患者60例、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腺瘤患者13例、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患者27例.结论: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结节患者在临床发病的过程中,其血清学甲状腺微粒体抗体以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要明显高于单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因此血清学甲状腺微粒体抗体以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可以作为对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结节的辅助诊断方法.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结节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术前TSH检查水平对确诊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有着较高的指导意义.手术应遵循个体化原则,依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尽量保留正常的甲状腺组织.

    作者:陈妙苑;罗雪莹;陈伟财;何劲松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早期气管切开技术用于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早期气管切开技术用于颅脑外伤以及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5月至2015年7月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收治入院的70例颅脑损伤和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早期气管插管,观察组实施早期气管切开.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对于颅脑外伤以及脑出血病情的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效果较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也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技术用于颅脑损伤以及脑出血患者不仅能提高疗效,同时对于患者症状的改善效果也较为显著.

    作者:王育庆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