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Fibroscan在慢性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

莫思柏;罗贤鑫;陈廷宪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 肝脏瞬时弹性超声成像, 肝脏病理, 肝硬化
摘要:目的:探究在慢性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中肝脏瞬时弹性超声成像(FS)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阳江市公共卫生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肝病门诊及住院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200例,运用FS法对患者的肝脏硬度值进行检测,同时对于患者的肝功能、血小板(PLT)水平和凝血指标等进行综合的检测,对患者进行肝脏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根据检测的结果绘制FS特性曲线,根据这条曲线可以计算患者在曲线下的面积(AUROC)和Stiffness值,并对其相关性做相应评估.结果:患者的肝脏Stiffness值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加重指标显著增加,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患者的Stiffness值8.05 kPa选为显著的肝纤维化的临界判断值,患者的敏感度60.5%,而特异度则是93.5%,阳性的预测值是95.02%,阴性的预测值是55.82%.而以患者的Stiffness值12.50 kPa选为显著的肝纤维化的临界判断值,患者的敏感度75.5%,特异度则是91.5%,阳性的预测值60.02%,而阴性的预测值是95.82%,患者的Stiffness值越高其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有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PLT等指标进行回归统计分析,发现在对患者的Stiffness值有明显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FS对于慢性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诊断效果准确率较高,对其肝纤维化以及肝硬化都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剖宫产术中发生寒颤的原因及其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中的寒颤原因及其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医院2010年2月至2012年5月160例剖宫产手术产妇的临床资料,出现寒颤的80例产妇为观察组,未出现寒颤的80例产妇为对照组,分析剖宫产术中出现寒颤的原因及其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剖宫产术中出现寒颤与输液速度、心理情况、手术时间、腹腔积液、羊水、环境以及麻醉方式紧密相关.结论:剖宫产术中出现寒颤的原因较多,给予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预防剖宫产术中寒颤的发生.

    作者:黄少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不典型肺结核的X线及CT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不典型肺结核的X线及C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兴宁鸿惠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不典型肺结核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行X线和CT检查诊断,对比X线和CT诊断效果.结果:CT检查对肺叶实变型、肿块结节、淋巴结肿大、支气管结核各病型诊断符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检查对肺叶实变、肿块结节诊断符合率均比对淋巴结肿大、支气管结核诊断符合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各病型诊断符合率均比X线各病型诊断符合率高,CT整体诊断符合率比X线整体诊断符合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典型肺结核采用CT检查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应用价值比X线高,但不典型肺结核病灶多样、复杂,需结合其他检查进行判断.

    作者:周卫锋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认知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认知康复护理以后,对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湛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成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40例,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干预组患者采取认知康复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结果:护理后干预组患者各项功能改善情况明显比常规组好,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明显比常规组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认知康复的护理以后,可以改善患者认知能力与自理能力,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出院.

    作者:朱如芳;钟东明;肖云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肱骨后侧切口手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肱骨中下段骨折采用后侧入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重庆市巴南区第二人民医院实施手术治疗的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68例,随机从0 ~ 68编号,所有奇数患者为对照组(采用肱骨前外侧切口治疗),剩余偶数即为观察组(采用肱骨后侧切口手术治疗),均予以相同的常规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骨折愈合情况以及肘关节Mayo评分,同时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肘关节Mayo评分较对照组高,同时术后骨不连以及桡神经损伤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骨折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后侧入路用于肱骨中下段骨折治疗,骨折愈合时间较短,且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安全性也相对较高.

    作者:陈小龙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早期诊断的临床体会

    目的:分析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早期诊断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选取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符合SLE的儿童,比较患儿的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研究儿童SLE早期诊断依据.结果:皮肤黏膜损害与蝶形红斑患者中女性较男性高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儿的ANA阳性率高于男性,男性患儿的抗SSB抗体阳性率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SLE起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实验室检验结果多提示血液系统、肾脏功能损害,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需要综合诊断,减少漏诊误诊.

    作者:黄天然;苏木珍;严智先;黄诚花;李林祖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年女性月经不调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年女性月经不调的疗效.方法:选取清远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妇科门诊就诊的月经不调青年女性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青年女性月经不调患者,临床上西药+中药联合用药疗效更佳,有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

    作者:邱雪玲;董秋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封开县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或门诊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肺心病患者1800例,根据其病症分组,其中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580例(A组),肺气肿600例(B组),肺源性心脏病620例(C组),均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96.55%,B组总有效率为95.33%,C组总有效率为96.45%.结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可以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此方法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吴华;梁聪;钱形帮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益气活血法治疗顺铂所致肢体神经毒性病变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法治疗顺铂所致肢体神经毒性病变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东莞康华医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经化疗治疗后出现肢体神经毒性病变的患者78例,按照随机原则将所有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神经节苷酯注射治疗,观察组39例在此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方对患者患肢进行浸泡以及口服治疗,对照组39例患者给予温水浸泡,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神经病变分级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4%明显高于对照组84.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毒性在1级以及1级以下的患者有38例者,对照组有34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顺铂化疗所致肢体神经毒性病变患者给予益气活血方浸泡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四肢麻木、疼痛、感觉障碍等主要临床症状.

    作者:黄浩文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7种壮药抗耐药性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7种壮药对耐药性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方法:准备7种壮药和耐药性大肠杆菌菌种及其他研究试验需要的材料和试剂.首先使用煮沸法提取出药液,并自制药敏纸片,之后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试验后观察7种壮药提取液在体外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当壮药提取物的浓度为0.5 g/mL时,苦丁茶、小飞扬草、水田七、救必应4种壮药具有抑菌作用,当壮药提取物的浓度为1.0 g/mL时,7种壮药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苦丁茶和小飞扬草的抑菌效果明显.结论:不同浓度的壮药提取物对耐药性大肠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苦丁茶和小飞扬草的抑菌作用明显.

    作者:黄杰之;吴润田;马文斌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传统手术、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传统手术、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的比较.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的小儿疝气患儿共计64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小儿疝气,观察组实施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比较两组患儿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效果、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效果、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几方面优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微创手术的方法治疗小儿疝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较少等特点,安全性较高.

    作者:朱智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血液检验结果误差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时标本结果出现误差的相关原因和相应的预防性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于重庆市两江新区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血液检验、且结果出现误差的血液标本62例,采取回顾性的分析,探讨产生误差的相关原因,并寻找相应的有效预防措施.结果:引起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出现的原因中,所占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送检相关因素(27例,43.56%)、采集相关因素(21例,33.87%)、病人个人因素(15例,24.19%)和标本检查相关因素(10例,16.13%).造成标本误差产生的具体影响因素,所占比例高的三项依次是样本采集后未在规定时间内送检19例(30.65%)、采血量过多8例(12.90%)、采血量过少7例(11.29%).结论:标本误差对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只有严格进行检查操作,做好相应预防措施,才能避免标本误差的出现,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杜春妮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月中山市博爱医院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术后疼痛感和心理状态.结果:(1)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平均护理满意度量表(SNCS)评分和生活质量自评量表(ENCS)评分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术后6h、术后12h、术后24 h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对照组相对比,观察组焦虑自评表(SAS)评分、抑郁自评表(SDS)评分明显更小;与护理前相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曾涛;郑丽千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分段健康教育对化疗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段健康教育护理对提高肿瘤化疗患者依从性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重庆市璧山区中医院收治的肿瘤化疗患者62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护理内容的同时加强分段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依从性方面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化疗认识情况、不良反应认识情况、不良反应应对情况、按时化疗情况、定期复查情况均明显比对照组的情况要好,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化疗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护理内容时,采用分段健康教育方式,有利于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认识以及对化疗治疗的依从性,增加化疗患者定期复查的积极性,应用效果明显.

    作者:朱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舒适护理在产科应用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产后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录的60例产妇资料,按临床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于1个月后回访调查,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相比于常规护理,舒适护理满意度更高,本次观察组29例满意,仅1例剖宫产病况特殊,护理效果不理想;对照组25例满意,5例满意度较低;舒适护理用于产科有临床优势.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有助于提高产科护理效果.

    作者:韩华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功能和心律失常的影响

    目的:探究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对患者左心室功能和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重庆市渝北区中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76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临床药物治疗,观察组38例患者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前后患左心室功能和心律失常患者5年内的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连续性血液净化与药物治疗后有21例患者治疗显效,总有效率为97.4%.且治疗后发现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心室负荷降低,心律失常的症状有明显缓解和改善,5年内观察组患者生存率81.1%明显高出对照组63.2%.结论:对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药物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左心室射血功能,降低患者心室负荷,对改善患者的心律失常的症状,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妮颖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

    目的:探析人性化管理模式临床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实施前后对照比较的研究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对重庆市璧山区中医院部分科室护理人员300名和280名模式实施期间收入重庆市璧山区中医院的患者,对人性化管理模式实施的满意程度以及患者在实施人性化管理之后的满意程度.对人性化管理模式进行总结.结果:在该模式实施前参与调查的共300名护理人员调查结果,实施前满意的有196人,认为一般58人,表现出不满意48人.实施该模式之后,满意235人,认为一般48人,不满意17人.护理人员对之前的管理模式满意程度为84%,人性化管理实施后总体满意程度为94.3%;实施之前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为77.14%,实施之后,患者满意程度为88.57%.参与调查的共280名住院患者调查结果,实施前满意84,认为一般132,表达不满意64人.实施该模式之后,满意人数为138,认为一般110,表达不满意32人.前后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本院调查情况,在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之后,大大提高本院护理工作人员及患者的满意程度.

    作者:陈建宇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X线与CT对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的诊断效果与价值.方法:选择广州市番禺区化龙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疑似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成年患者50例,经手术证实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例为35例,首先对患者进行X线检查,然后对患者进行CT检查,观察和比较2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1)X线检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灵敏度为85.71%(30/35),特异度为86.67%(13/15),准确度为86%[(30+13) /50].(2) CT检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灵敏度为97.14%(34/50),特异度为93.33%(14/15),准确度为96%[(34+14) /50].(3)与X线检查方法对比,CT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X线对比,CT检查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具有更高的检查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更有利于临床诊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作者:黄承雷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温针灸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东莞市中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疗法,观察组给予温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疼痛消失时间、僵硬消失时间、肿胀消失时间、关节功能障碍消失时间和Lysholm膝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消失时间、僵硬消失时间、肿胀消失时间和关节功能障碍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ysholm膝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膝关节功能,减轻临床症状.

    作者:李红儿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腹腔镜胆总管手术和常规开腹手术的比对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与常规开腹手术方法者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重庆市永川区人民医院收治且确诊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较常规开腹手术其手术时间更短,患者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是一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方法.

    作者:罗永容;徐雪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利巴韦林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采取利巴韦林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罗定市中医院接收的毛细支管炎120例惠儿,根据给药方式不同分为静脉滴注组、压缩雾化吸入组、超声雾化吸入组,各40例,均给予利巴韦林治疗,比较3组患儿的疗效及相关观察指标.结果:两种雾化方式治疗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疗效、症状改善、血气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静脉用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缩雾化组上述指标更优于超声雾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儿毛细支气管炎采取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治疗更有利于发挥作用,改善临床症状,其中压缩雾化较超声雾化效果更佳.

    作者:李海岳;廖颖文;徐龙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