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延续性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谭淑芬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 冠心病,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4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痛患者中随机抽选70例,按编号单双数分成两组后实施不同护理措施35例对照组行基础护理,35例观察组则实施延续性护理,评定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用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老年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作用显著,可改善患者生活现状,提高用药依从性.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X线与CT对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的诊断效果与价值.方法:选择广州市番禺区化龙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疑似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成年患者50例,经手术证实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例为35例,首先对患者进行X线检查,然后对患者进行CT检查,观察和比较2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1)X线检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灵敏度为85.71%(30/35),特异度为86.67%(13/15),准确度为86%[(30+13) /50].(2) CT检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灵敏度为97.14%(34/50),特异度为93.33%(14/15),准确度为96%[(34+14) /50].(3)与X线检查方法对比,CT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X线对比,CT检查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具有更高的检查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更有利于临床诊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作者:黄承雷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封开县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或门诊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肺心病患者1800例,根据其病症分组,其中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580例(A组),肺气肿600例(B组),肺源性心脏病620例(C组),均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96.55%,B组总有效率为95.33%,C组总有效率为96.45%.结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可以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此方法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吴华;梁聪;钱形帮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彩超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观察并分析彩超用于诊断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收入进行诊治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观察诊断,按入院时间分为34例B超组和35例彩超组.B超组采取B型超声的形式进行诊断,彩超组则采用彩色超声形式进行疾病诊断.观察两组患者的肌瘤检出率,并结合病理证实对肌瘤位置进行准确率分析,记录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对观察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可知,彩超组97.14%的肌瘤检出率明显高于B超组的82.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肌瘤位置的诊断中,B超组的诊断准确率为76.47%,彩超组的则有94.29%,可见B超组准确率明显低于彩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比两组妊娠结局可知,B超组75.53%的自然分娩成功率与彩超组的91.43%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实施彩超诊断可有效地提高诊断准确率,规避疾病造成的不良预后影响.

    作者:梁振争;叶雄健;谢秀媚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眼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眼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深圳市眼科医院收治的264例眼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20.1±2.3)d和(12.2±1.5)d,治愈率分别为74.2%和92.7%,患者满意度分别为(6.14±1.2)分和(9.3±0.6)分,观察组疗效和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改善眼科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华英;肖思瑜;尹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小儿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措施.方法:对哈尔滨市儿童医院2014年4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2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的临床治疗观察分析.结果:本组2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经有效治疗后,有效者20例,无效者4例,治疗有效率为83.33%.结论: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患儿出血部位及发病原因,行对症止血治疗,可得到满意疗效.

    作者:王焱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TUC338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膀胱癌中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 TUC338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一附院收治的30例膀胱癌手术患者的癌变组织和癌旁组织,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TUC338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联.运用RNA干扰(si-TUC338)的方法检测敲减TUC338,采用CCK8和半胱天冬酶3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方法分别检测TUC338对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凋亡的影响.结果:相对于膀胱癌旁组织,TUC338 mRNA在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敲减TUC338后,细胞增殖被抑制,细胞凋亡增加.结论:TUC338是一个潜在的治疗膀胱癌的药物作用靶点.

    作者:牟丽莎;朱书;蔡志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高分辨率CT在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程度及预后中价值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在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程度及预后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郁南县人民医院诊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40例,并对其肺间质纤维化的CT和高分辨率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0例肺气肿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中,重度肺气肿患者55.0%,中度肺气肿患者45.0%;(2)本研究患者均属于全小叶型肺气肿,其中8例患者合并2个肺小叶中心型肺气肿,4例合并有间隔旁型肺气肿,6例合并肺大泡;(3)本研究患者CT和高分辨率CT表现以小叶间隔增厚、小叶内间质增厚和支气管血管束变细为主,病灶主要分布于两肺中下野外带、下野外带;(4)治疗1年后,16例肺气肿征象变化不明显,支气管血管管束变形、扭曲加重,6例蜂窝范围增大,15例小叶间质隔明显增厚,3例小叶内间质进一步增厚.结论:高分辨率CT在以肺气肿为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临床诊断中有重大临床价值.

    作者:麦东浩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认知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认知康复护理以后,对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湛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成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40例,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干预组患者采取认知康复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结果:护理后干预组患者各项功能改善情况明显比常规组好,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明显比常规组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认知康复的护理以后,可以改善患者认知能力与自理能力,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出院.

    作者:朱如芳;钟东明;肖云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不同新辅助化疗周期对于HER2阴性乳腺癌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HER2阴性乳腺癌4、6周期(1个周期就是1个疗程,时间为21 d)新辅助化疗疗效,以及相关分子标志物:ER、PR、Ki-67的表达水平对HER2阴性乳腺癌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深圳市二人民医院在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100例.其中50例实施4周期的新辅助化疗的治疗,另50例实施6周期的新辅助化疗.使用统计学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乳腺癌患者在实施4周期以及6周期后的新辅助化疗的治疗效果.另需要对比两组患者相关分子标志物:ER、PR、Ki-67的表达变化水平对HER2阴性乳腺癌化疗疗效的影响.结果:(1)4周期组和6周期组新辅助化疗的总有效率无差异.(2)在新辅助化疗后的ER或.PR方面,阴性患者4周期和6周期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4周期和6周期有效率无差异.(3)在Ki-67的表达方面,Ki-67阴性患者4周期和6周期有效率无差异.Ki-67阳性患者,4周期治疗有效率为92%,6周期有效率为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 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4周期或6周期新辅助化疗,均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2)在新辅助化疗后的ER或PR方面,无论是阴性还是阳性表达患者,在经过4周期或6周期的新辅助化疗后,其临床治疗效果并无显著差异.(3)在Ki-67表达方面,阳性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阴性患者.

    作者:刘永兰;陈伟财;王坤;李国劲;罗雪莹;何劲松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胃肠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与分类探讨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临床病理特征与分类.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106年2月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并经病理学确诊为GIST的8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肿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标本中CD117、DOG1、CD34、S-100、SMA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临床病理特征.结果:梭形细胞型57例,上皮样细胞型9例,混合型14例.CD117阳性表达率为93.75%,DOG1阳性表达率为87.5%,CD34阳性表达率为75%,阳性表达率小的为S-100.结论:GIST的组织学分类可分为梭形细胞型、上皮样细胞型、混合型3类,GIST中CD117、DOG1蛋白阳性表达率较高,是诊断GIST的重要标记物,GIST原发部位以胃和小肠为常见.

    作者:邱雪松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中山市陈星海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病理性黄疸患儿60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蓝光照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蓝光照射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与对照组66.67%对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3%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3d后、治疗5d后胆红素指数明显更低,消退黄疸时间明显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入院时对比,两组患儿治疗ld后、3d后、5d后胆红素指数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能够促进新生儿黄疸的消退,降低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浓度,不良反应发生较少.

    作者:林淑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血清相关性指标探讨

    目的:研究并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后血清学指标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粤北人民医院接受CAS 37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行脑血管造影术了解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情况,并对所有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学上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其中9例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率24.3%.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数据提示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与患者血清CRP具有相关性.结论:血清CRP为颈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高危因素,控制炎症反应以降低CRP水平可能有助于减少患者术后再狭窄及卒中事件的发生.

    作者:肖罡;刘保国;何黎明;张龙;宋启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虚型习惯性流产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肾虚型习惯性流产患者治疗中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实际价值.方法:选取广州市萝岗区中医医院2012年7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80例肾虚型习惯性流产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黄体酮注射液进行西医常规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加服中药养胎汤,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肾虚型习惯性流产的治疗中,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陈穗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酚妥拉明联合暖宫贴治疗产后顽固性尿潴留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酚妥拉明联合暖宫贴在解除产后顽固性尿潴留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大埔县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5年7月收治单胎头位分娩顺产会阴侧切后尿潴留的产妇60例,将所有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酚妥拉明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暖宫贴,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尿潴留解除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路感染及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酚妥拉明联合暖宫贴可有效解除产后顽固性尿潴留,效果显著,可有效快速的帮助产妇顺利的排尿,减轻痛苦.

    作者:黄而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磷酸肌酸与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小儿心肌炎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CP)、果糖二磷酸钠(FDP)在小儿心肌炎治疗中具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5例小儿心肌炎患者,采用奇偶数分为两组,其中CP组32例给予磷酸肌酸治疗,另FDP组33例给予果糖二磷酸钠,对比两组1个疗程后心肌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与临床疗效.结果: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肌肌钙蛋白T(cTnT)、乳酸脱氢酶-1(LDH-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指标,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疗程后,CK-M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TnⅠ、cTnT含量CP组较FDP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DH-1含量CP组显著高于FD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P组总有效率为93.75%,FDP组为93.9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心肌炎治疗中,果糖二磷酸钠与磷酸肌酸具均具有较高的临床效果,其中磷酸肌酸对心功能直接保护作用显著,果糖二磷酸钠对心肌改善效果更为显著,临床可视患儿症状表现进行选择.

    作者:汝桂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腹腔镜胆总管手术和常规开腹手术的比对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与常规开腹手术方法者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重庆市永川区人民医院收治且确诊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较常规开腹手术其手术时间更短,患者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是一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方法.

    作者:罗永容;徐雪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传统手术、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传统手术、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的比较.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的小儿疝气患儿共计64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小儿疝气,观察组实施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比较两组患儿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效果、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效果、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几方面优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微创手术的方法治疗小儿疝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较少等特点,安全性较高.

    作者:朱智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细菌检验、药敏情况及用药分析

    目的:探讨复发性尿路感染在细菌检验中的特征,并且进行药敏实验时的具体情况.方法:选取60例来重庆市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将患者的尿液进行细菌培养检测,并对检测结果中的主要细菌进行药敏试验,测定治疗效果,进行结果分析.结果:细菌检验中有61.3%的患者检测出大肠埃希杆菌,21.0%的患者检测出铜绿假单胞菌,11.8%的患者检测出变形杆菌,5.9%的患者检测出其他细菌(产气杆菌、克雷伯肺炎杆菌、粪链球菌等),药敏试验中分别对头孢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以及强效抗生素亚胺培南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对头孢类抗生素的耐药性高,对强效抗生素亚胺培南的敏感度强.结论:尿路感染发生病情复发时,进行细菌检验和药敏试验对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有重要作用,尤其在选择用药上药敏试验给出了更高的参考依据.

    作者:曹辉秀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Ⅱ型糖尿病患者延续护理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延续护理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90例于平远县人民医院就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延续护理.结果:观察组的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平均自我护理评分为(139.56±10.2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1.47±11.28)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Ⅱ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干预,不仅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还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作者:谢雪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生化检验对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生化检验诊断在肝硬化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2014年9月至2016年5月接收的受检者105例,并将其分为观察组(53例肝硬化患者)与对照组(52例健康体检者).采用生化检验检测两组受检者的相关生化指标,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的生化指标包括(白蛋白、总蛋白、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腺苷脱氨酶、总胆汁酸、γ-谷氨酰转肽酶以及碱性磷酸酶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生化检验能够为临床肝硬化的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曾雪花;张婷婷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