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体会

王焱新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 药物止血, 内镜下止血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措施.方法:对哈尔滨市儿童医院2014年4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2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的临床治疗观察分析.结果:本组2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经有效治疗后,有效者20例,无效者4例,治疗有效率为83.33%.结论: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患儿出血部位及发病原因,行对症止血治疗,可得到满意疗效.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颅脑外伤后精神障碍的相关病因分析及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精神障碍的相关病因以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乐昌市人民医院、粤北第三人民医院、粤北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50例颅脑外伤后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常规组,每组25例.两组均常规组施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对两组治疗的效果以及复发率进行对比.结果:(1)治疗效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高于常规组的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复发率:观察组的复发率为8.0%低于常规组的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后精神障碍患者经药物、心理以及物理等联合治疗后,可获取良好的疗效,降低复发几率.

    作者:谷斌亮;文万军;刘宝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的影响,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梁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脊髓损伤患者均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包括体位护理、心理护理、并发症护理和功能训练;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进行功能恢复评分和生存质量(QOL)指数评定康复质量.结果: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和功能恢复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例患者生活可以完全自理,24例患者生活基本自理,1例患者部分自理.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患者的辅助治疗作用显著,促进恢复机体功能、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岳元娣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针灸联合中康妇炎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中康妇炎胶囊治疗对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7月大埔县茶阳镇卫生院确诊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04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针灸胶囊组和单纯胶囊组,每组52例,单纯胶囊组患者给予中康妇炎胶囊治疗,针灸胶囊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采用中医症状积分法评估患者症状严重程度,统计分析所有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后1d、3d、5d症状得分情况.结果:针灸胶囊组和单纯胶囊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38%、75.0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胶囊组患者治疗后1d、3d、5d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单纯胶囊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中康妇炎胶囊可有效缓解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利于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张彩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老年主动脉瓣置换术4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治疗情况回顾性分析,探讨老年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1月知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主动脉瓣狭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胸主动脉瓣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小切口手术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术后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直径、室间隔厚度以及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结果:(1)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5%)对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0%)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更高,左室舒张末期直径明显更小,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明显更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室间隔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小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主动脉瓣狭窄具有明显的疗效,疗效远远优于传统置换术,并且大大地缩短治疗时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叶华安;封加涛;彭峰;苏艳玲;简劲峰;林家旺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分段健康教育对化疗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段健康教育护理对提高肿瘤化疗患者依从性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重庆市璧山区中医院收治的肿瘤化疗患者62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护理内容的同时加强分段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依从性方面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化疗认识情况、不良反应认识情况、不良反应应对情况、按时化疗情况、定期复查情况均明显比对照组的情况要好,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化疗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护理内容时,采用分段健康教育方式,有利于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认识以及对化疗治疗的依从性,增加化疗患者定期复查的积极性,应用效果明显.

    作者:朱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延续性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4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痛患者中随机抽选70例,按编号单双数分成两组后实施不同护理措施35例对照组行基础护理,35例观察组则实施延续性护理,评定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用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老年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作用显著,可改善患者生活现状,提高用药依从性.

    作者:谭淑芬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小针刀联合中药药熨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目的:系统地研究在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中应用小针刀与中药药熨法联合治疗的实际价值.方法:选取紫金县中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症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小针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药熨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复发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复发率为8.0%,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0%,复发率为28.0%,满意度为76.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应用小针刀与中药药熨法联合治疗能够有效地优化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郑新雄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生化检验对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生化检验诊断在肝硬化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2014年9月至2016年5月接收的受检者105例,并将其分为观察组(53例肝硬化患者)与对照组(52例健康体检者).采用生化检验检测两组受检者的相关生化指标,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的生化指标包括(白蛋白、总蛋白、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腺苷脱氨酶、总胆汁酸、γ-谷氨酰转肽酶以及碱性磷酸酶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生化检验能够为临床肝硬化的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曾雪花;张婷婷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脑心通胶囊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治疗门诊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广宁县人民医院门诊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脑心通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10 mg盐酸氟桂利嗪片治疗,脑心通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1.6 g脑心通胶囊治疗,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脑心通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脑心通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可有效提高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疗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张永全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中山市陈星海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病理性黄疸患儿60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蓝光照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蓝光照射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与对照组66.67%对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3%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3d后、治疗5d后胆红素指数明显更低,消退黄疸时间明显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入院时对比,两组患儿治疗ld后、3d后、5d后胆红素指数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能够促进新生儿黄疸的消退,降低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浓度,不良反应发生较少.

    作者:林淑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原发性高血压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原发性高血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单纯予以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予以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终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以及舒张压都比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联合西医治疗法,可以获得显著降压效果,有效改善患者各项指标.

    作者:刘冬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封开县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或门诊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肺心病患者1800例,根据其病症分组,其中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580例(A组),肺气肿600例(B组),肺源性心脏病620例(C组),均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96.55%,B组总有效率为95.33%,C组总有效率为96.45%.结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可以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此方法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吴华;梁聪;钱形帮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腹腔镜下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

    目的:系统地对比两种不同的腹腔镜术式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翁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本组均行腹腔镜高位结扎疝囊术治疗,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使用直接缝合法与导引针缝合法,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16.2±4.7)min,下床活动时间(1.6±0.5)d,拆线时间(5.7±0.8)d,总住院时间(3.7±0.8)d,并发症的发生率6.7%,对照组患儿手术时间(14.2±4.3)min,下床活动时间(1.4±0.3)d,拆线时间(6.5±0.6)d,总住院时间(2.6±0.5)d,并发症的发生率是8.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腹股沟斜疝的腹腔镜手术治疗中,直接缝合法与导引针缝合法均能够获得满意的疗效,但是直接缝合法对术者的操作水平的要求更高.

    作者:何志伟;涂伟强;黄龙和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

    目的:根据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患儿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动态监测,探讨血清VEGF水平与MAS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在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并被诊断为MAS患儿40例为观察组,MAS组40例和正常对照组42例,在出生第1天(入院即时)、第3天、第5天采血,测定血清VEGF水平.结果:MAS组血清VEGF水平在第1天、第3天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5天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S组第1天、第3天、第5天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EGF与MA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AS时VEGF表达增加是机体应激状态下的一种保护反应,提示VEGF的高表达对MAS的早期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观察VEGF水平的动态变化对MAS的病情发展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建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高分辨率CT在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程度及预后中价值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在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程度及预后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郁南县人民医院诊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40例,并对其肺间质纤维化的CT和高分辨率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0例肺气肿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中,重度肺气肿患者55.0%,中度肺气肿患者45.0%;(2)本研究患者均属于全小叶型肺气肿,其中8例患者合并2个肺小叶中心型肺气肿,4例合并有间隔旁型肺气肿,6例合并肺大泡;(3)本研究患者CT和高分辨率CT表现以小叶间隔增厚、小叶内间质增厚和支气管血管束变细为主,病灶主要分布于两肺中下野外带、下野外带;(4)治疗1年后,16例肺气肿征象变化不明显,支气管血管管束变形、扭曲加重,6例蜂窝范围增大,15例小叶间质隔明显增厚,3例小叶内间质进一步增厚.结论:高分辨率CT在以肺气肿为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临床诊断中有重大临床价值.

    作者:麦东浩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X线与CT对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的诊断效果与价值.方法:选择广州市番禺区化龙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疑似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成年患者50例,经手术证实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例为35例,首先对患者进行X线检查,然后对患者进行CT检查,观察和比较2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1)X线检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灵敏度为85.71%(30/35),特异度为86.67%(13/15),准确度为86%[(30+13) /50].(2) CT检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灵敏度为97.14%(34/50),特异度为93.33%(14/15),准确度为96%[(34+14) /50].(3)与X线检查方法对比,CT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X线对比,CT检查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具有更高的检查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更有利于临床诊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作者:黄承雷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28例婴幼儿轻度轮状病毒胃肠炎合并无热惊厥分析

    目的:探讨轻度轮状病毒胃肠炎合并无热惊厥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13年10月至2015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确诊的28例轮状病毒胃肠炎合并无热惊厥的患儿的临床资料、检查检验结果、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儿均伴无热惊厥,神经系统检查均正常,血生化均正常或轻度异常;大多数患儿惊厥时间不超过5 min(27例),平均时间2.7 min;发作形式包括强直-阵挛发作(26例)、失神发作(2例);27例脑电图均正常,1例脑电图异常患儿均于10d恢复正常;在16~33个月的随访期间,1例诊断为癫痫,1名患儿于首次惊厥2个月后发生热性惊厥.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可能引起肠道外神经系统并发症,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少数患儿可能再次惊厥,需加强随访.

    作者:孟蕾;张芙荣;潘春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临床对比观察

    目的:评价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疗效,总结治疗经验.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5年10月垫江县中医院共以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患者81例,冠状切口入路、经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后正中或旁正中、乙状窦后入路、第脑中线弧形切口纵裂入路、额下入路等,据肿瘤部位、大小选择合适的切除策略.结果:肿瘤全切率87.65%,并发症发生率18.52%,手术治疗效果显效69.14%、有效27.16%、微效2.47%、无效1.23%;随访5~27个月,复发6.17%,胶质瘤死亡4例;高颅内压症状、癫痫缓解率100.00%,脑神经功能症状缓解率86.27%,语言、运动与感觉功能障碍缓解率表76.47%,未见无效者.不同入路全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切口入路大部分切除9.52%(2/21)、经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0.00%(0/6)、后正中或旁正中8.33%(1/12)、乙状窦后入路20.00%(2/10)、脑中线弧形切口纵裂入路20.00%(1/5)、额下入路14.81%(4/27).结论: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整体疗效较好,切除率与手术入路无明显相关性,切除率与肿瘤大小类型关系更密切,大型特大型复杂恶性肿瘤预后相对较差.

    作者:薛继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虚型习惯性流产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肾虚型习惯性流产患者治疗中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实际价值.方法:选取广州市萝岗区中医医院2012年7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80例肾虚型习惯性流产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黄体酮注射液进行西医常规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加服中药养胎汤,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肾虚型习惯性流产的治疗中,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陈穗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年女性月经不调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年女性月经不调的疗效.方法:选取清远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妇科门诊就诊的月经不调青年女性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青年女性月经不调患者,临床上西药+中药联合用药疗效更佳,有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

    作者:邱雪玲;董秋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