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炯
目的:筛选及鉴定人Ⅰ型干扰素受体亚基(IFNAR1)稳定表达真核细胞.方法:体外扩增IFNAR1基因片段,将双酶切后扩增片段和pcDNA3.1(+)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IFNAR1,转化BL21感受态细菌培养,提取重组质粒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测序鉴定.重组质粒pcDNA3.1-IFNAR1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新霉素筛选挑取阳性克隆细胞,蛋白质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分析阳性细胞IFNAR1表达水平.结果:经双酶切和测序验证pcDNA3.1-IFNAR1重组质粒构建成功.pcDNA3.1-IFNAR1转染HepG2经新霉素筛选后获得稳定表达细胞系,蛋白质印迹试验(Westem blotting)证实这些细胞具有较好蛋白表达水平.结论:体外成功构建不同IFNAR1稳定表达水平的HepG2细胞.
作者:余治健;李多云;刘宝兰;刘晓军;邓名贵;杨唯枝;郑金鑫;陈重;邓启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其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进行预防处理与保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2月大埔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预防和保健措施,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相关干预,观察组患者焦虑心理明显改善,分娩孕周明显长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和围生儿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加强早期预防和保健处理,有利于促进患者情绪平稳,延长其分娩孕周,还有利于妊娠结局的改善.
作者:罗运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淤积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3年2月淮安市楚州中医院收治的84例胆汁淤积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42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3.3%)显著高于对照组(64.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胆红素水平、谷丙转氨酶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淤积型肝炎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症状与预后.
作者:骆稚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产后身痛(腹肌牵拉痛)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盆底肌肉神经康复治疗仪经皮电刺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吉水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8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后身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分别应用盆底肌肉神经康复治疗仪经皮电刺激和传统中医活血祛瘀治疗.结果:对比患者接受治疗时间和治疗持续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产后身痛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盆底肌肉神经康复治疗仪对产后身痛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解除患者疼痛,而且比传统中医治疗提前解除患者痛苦、接受治疗时间早、经济方便及具有较好效果,同时也提前解除了患者和家属的精神压力.
作者:郭冬招;陈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十堰市太和医院武当山分院收治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取常规治疗,治疗组加以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较高,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病情康复.
作者:赵志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6日至2014年8月26日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经格列齐特缓释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药疗基础上加入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的脂蛋白胆固醇水平(LDL-C)、甘油三酯水平(TC)以及胆固醇水平(TG)3项血脂指标下降程度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二甲双胍用于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可使患者血糖尽快达标,还可加速其血脂代谢水平的恢复,药效佳.
作者:张健;俞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阿托品防治垂体后叶素在治疗咯血患者时出现的腹痛、呃逆、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咳血患者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垂体后叶素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采用垂体后叶素联合阿托品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效果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50.0%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相应指标(100.0%,79.17%),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垂体后叶素联合阿托品对大咯血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增强止血效果.
作者:周炯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泸西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在平稳控制血压的基础上给予厄贝沙坦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血压下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但观察组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疗效显著.
作者:陶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探讨腹腔镜在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利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的手术效果、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100例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95例患者的手术1次成功,成功率为95%,所有患者在术后3d均能够下床活动.术后11例使用止痛剂,5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5%.结论:腹腔镜在泌尿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邓体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以及临床意义.方法:将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双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3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3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吡拉西坦、尼莫地平治疗,治疗3周后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评分、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吡拉西坦治疗组总有效率75.0%,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尼莫地平治疗组总有效率41.7%,各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结论: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显著,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有明显的提高.
作者:谭敬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胆汁淤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5年11月-2013年11月前来楚雄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妊娠胆汁淤积住院患者50例.依据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分别采用常规西医和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临床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临床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法对妊娠胆汁淤积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效果显著.
作者:邝泳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法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2例,按照随即原则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观察组则采用益气化瘀法联合化疗进行治疗,治疗42 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41.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30.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化瘀法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显著提高疗效,近期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杨杨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儿童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IPD) 102例的临床特征和耐药情况.方法:回顾分析自2010年10月到2014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02例血培养和/或脑脊液等无菌部位培养明确为肺炎链球菌患儿的病历资料及药敏结果.结果:①102例患儿男女比为1.22:1;年龄分布0~3岁51例(50%),2~5岁30例(29.41%),5~10岁14例(13.73%),≥10岁7例(6.86%).败血症82例(80.4%),化脓性脑膜炎40例(39.2%),其中19例存在基础疾病(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等)(18.6%),胸腔积液10例,脑积水10例,颅脑外伤后并发败血症8例,脓毒性休克7例;临床治愈26例(25.5%),好转51例(50%),死亡10例,自动出院12例(预后不良).②102株侵袭性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不敏感率47.1%,红霉素99%,克林霉素96.1%,多重耐药率82.35%,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左氧氟沙星、利福平耐药.(③所有患儿均有发热,发热持续时间1~14d,平均(7.35±2.61)d.70例患儿同时出现白细胞计数增多和CRP增高,20例患儿降钙素原>10 ng/mL.结论: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好发于0~3岁婴幼儿,临床表现主要有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存在基础疾病情况下罹患IPD增多.加强IPD的耐药监测对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积极推广肺炎链球菌疫苗,同时有效地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减少IPD发病,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
作者:邹志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中医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安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4例,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3例采用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餐后2h血糖及空腹血糖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餐后2h血糖及空腹血糖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各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展开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调节患者情绪,控制患者血糖水平.
作者:马二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分析沿经排刺结合刺络走罐法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3年10月宜昌市中医医院采用电针沿经排刺结合刺络走罐法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治疗效果,并对部分患者进行半年后随访.结果:全部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100%,随访病例未见复发.结论:沿经排刺结合刺络走罐法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郑学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分析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1月-2013年9月荆门市掇刀人民医院60名护士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风险管理,通过不同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士护理质量评分情况和患者满意情况.结果:患者对观察组护士的护理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观察组护士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护士所得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风险管理应用于护理管理中,可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作者:李春林;曾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8月秭归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慢性心理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郑忠爱;周琼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脑卒中吞咽障碍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祥云县人民医院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7%显著优于对照组57.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给予中医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增强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无明显并发症.
作者:杨艳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探讨血液灌流联合生物制剂治疗除草剂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大理州人民医院治疗的除草剂中毒患者30例,为观察组,选取2011年1月之前治疗的除草剂中毒患者3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急救措施和血液灌流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益赛普、环磷酰胺和甲基强的松龙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70%,对照组是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生物制剂治疗除草剂中毒,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张治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探讨T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3年7月-2014年6月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中医院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50例进行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牵引复位外固定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差异不大,但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92.0%)高于对照组(7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T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临床疗效更佳,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
作者:谭德猛 刊期: 2015年第01期